初中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动物社会行为的明显特征:形成一定组织,组织内有明确分工,有明显的等级分明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社会行为教案4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初中生物社会行为教案1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理解社会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3.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
2.动物群体信息交流及意义。
难点:动物群体信息交流重要的意义。
三、 教学准备
1. 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动漫视频
2. 设计导学案并制作课件
3.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预习
四、 教学过程
1. 明确学习目标
2.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社会行为的概念
情景导入:展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请学生判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并且引导学生再举例说出其他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由此引入社会行为的概念。
展示社会行为的概念,由学生齐读。
学习目标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1.学习白蚁的群体生活
①播放视频:白蚁的群体生活
②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及文字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解决以下问题:
(1)学习初印象: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1.我是蚁后,我的职能主要是筑巢、喂养、照料。( )
2.我是工蚁,我的职责主要是产卵。 ( )
3.我的工作是负责保卫、安全,我的名字是兵蚁。( )
(3)蚂蚁的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
③学生小组代表展示学习结果,达成相关学习目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之一。
④展示“白蚁建造的家园”图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充分认识合作与团结的重要性,从而达成情感态度的教育目标。
2.学习狒狒群体生活
①播放视频
②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及课本文字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思考以下问题:
(1)狒狒群体中首领是如何形成的?
(2)首领有哪些特权并且要履行什么义务?
(3)狒狒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
③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达成学习目标:有的动物群体还会形成等级也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④情感与态度教育:
教师出示问题:首领狒狒是群体中的强者,受其他成员尊敬与信任,我们也是社会生活的成员,你想成为像首领狒狒那样的强者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中生存作为强者的重要性。
⑤教师总结并补充:不管是白蚁还是狒狒群体,它们的群体生活都能够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这也说明了营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组织。因此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
ƒ有的群体还形成 ________。
⑥学生完成“知识小结”部分内容,集体回答。
⑦教师引导学生应用社会行为的特征完成导学案“学以致用”中的题目:
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是( )
A.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在觅食
B.山洞中居住着一大群蝙蝠
C.蜂王从小到老由工蜂喂养
D.草原上生活着大批食草动物
⑦学生代表回答并进行原因分析,达成学习目标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3.社会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①学生阅读案例并结合案例说明社会行为对于动物在取食和御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②知识延伸与情感教育:展示老虎与狼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两者的生存现状,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具有社会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呼唤学生要关注动物,爱护动物。
学习目标三:动物的信息交流
1.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
①教师过渡: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如何进行信息交流?并提问:你知道蜜蜂、蚂蚁等动物是如何沟通交流的吗?
②学生自由发言
③展示蜜蜂、蚂蚁进行信息交流的图示及动漫让学生直观认识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并且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资料,认识长尾猴通过声音进行交流。
④小结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并补充说明动物的信息交流一般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
⑤学以致用:
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⑥学生回答并分析,达成学习目标。
2.动物信息交流的意义
①学生观看视频
②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动物的信息交流在取食、御敌及繁衍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①引导学生阅读58页文字资料,知道蝶蛾通过挥发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并且了解人类对此的相关应用。
②结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3.学习笔记及板书设计:
4.学习反馈
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题目,达成学习总目标。
初中生物社会行为教案2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社会行为教案3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动物的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的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及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
学生: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仔细观察动物的社会行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了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 方案: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 |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了解群体生活动物的社会行为。 |
社会行为特征 | 学生分组讨论。 说明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 组织学生讨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与独居动物相比有什么特征。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 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你知道动物的哪些信息交流方式?若没有信息交流会怎样?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有什么相似和区别吗? |
探究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 | 小组讨论书中探究蚂蚁通讯的活动,确定本组探究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课后分组完成探究活动,撰写探究报告) | 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活动方案;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研究动物,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同学们在片中都看到了哪些动物?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这些动物中有哪些是群体生活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还知道别的群体生活的动物吗?
学生:还有狒狒、蜜蜂、蚂蚁等。。
教师:(播放蜜蜂群体生活的录象)群体生活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蜜蜂是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只蜂王,专门负责产卵,还有少数雄蜂专门与蜂王交配,而工蜂占大多数,它们负责采蜜、侦察、守卫、清理蜂巢和饲喂小蜂等工作,非常辛苦,可见它们是有明确分工的。
教师:(展示白蚁群体生活图片)白蚁的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
学生:白蚁的群体生活与蜜蜂一样,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教师:(展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狒狒群中的首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会成为首领?
学生:身体最强壮。
教师:那它有哪些特权?
学生:它可以优先享有配偶、优先享有食物和巢所,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
教师:狒狒群体生活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狒狒群是一个大家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不同,排成等级次序,形成“等级社会”。作为首领的雄狒狒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为,其它成员都要听它的。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不管是蜜蜂,蚂蚁,还是狒狒等,只要是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教师:蚂蚁也是我们熟悉的动物,请同学观看蚂蚁生活的录象,你们能区别出蚂蚁家族有哪些成员吗?各有何职能?
学生:腹部膨胀自己不能动像大肉虫似的是雌蚁。还有雄蚁、工蚁和兵蚁。
教师: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
学生:里面应该有很多卵,这样就可以生出许多小蚂蚁,使种族可以延续。
教师: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群体生活对动物有何意义?
学生:因为它们的单个力量不足以使自己和其它动物抗争,容易被伤害,所以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还有的动物如猴子,可联合起来以防不测。
教师:社会行为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等的适应。
教师:(展示两只蚂蚁共同搬运食物的图片)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那么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都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教师:人类了解了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后,有什么用呢?请阅读书P41。
学生:人们利用昆虫间的气味通讯,如性引诱剂,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教师:可见了解动物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师:信息交流对于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非常重要。(播放蚂蚁的信息传递)学生观看后,探究动物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请同学们阅读书P39—41,参考其中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找到本组感兴趣的动物,提出问题,探究动物间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认真的研究。两周后我们把写好的探究报告带来进行交流和评比。
学生:(课后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学生感兴趣,应引导学生多讨论。在设计探究计划和实施探究活动时,给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活动,个性化的设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能力非常重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很好。
初中生物社会行为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章课标要求
1、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
2、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形成的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4、引导学生在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新旧教材的区别
旧教材:侧重于对动物的各种行为的描述、罗列。
新教材:提供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特征,这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由此确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本节的知识要点:
(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3)与同学交流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4)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3、课前准备
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四、教学设计
为了全面地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已不是从前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从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引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这一点作为我要突破的重点来处理,在教学中我主要进行如下:
1、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展示课件)
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学生有很多熟悉,也许是经历过的事。如:无脊椎动物中如蜂、蚁等,脊椎动物中如象、狮、鼠,各种灵长类动物等都是群居的。
这样就把学生们身边对动物行为的感受引入到这节课要讲的社会行为。这样让学生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兴趣。
2、从熟悉的事例到陌生事例的分析,区别动物的行为。
生活中的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要理解动物所产生的行为属于哪一类。因此我先让学生明白分类的依据。在这个基础上,我先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让学生谈谈动物所产生行为的看法,对此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去阅读资料、观察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这样使学生在认识到判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能力。
当学生对所认识的知识有所了解后,我请同学谈谈自己的分析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依据。对同学们提出的看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溶入到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中。这样我就通过这个活动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所谓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而且是一个亲密合作的伙伴。当学生在探讨中出现错误时,老师应给予一定的引导,讲解及时纠正。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教师乐意地接受,并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分析、讲解。让我们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增强了师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感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对每一位(组)学生的发言,都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中注意关注和理解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长发展的快乐,从而受人赞赏而奋发向上。
3、交流总结,体会感受
课堂即将结束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由于各自的感想体会不同,但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的收获中,看到了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会尊重和欣赏别人的成果。这样通过对比,学会反思,认识到自己在今后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4、学生活动:
教师出示一些内容,如:我家着火了,请你帮忙去救火;有个小孩落水了,请你帮
忙去救人……
让一个同学用表情、动作表演给大家,让大家猜测。
五、小结:
群居对动物有利,可以更有效地猎食,也可以更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进攻。
群居对动物也有不利之处。
动物社会依靠通讯使各成员声息相通,行动一致。
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化学通讯 、触觉通讯、电通讯 ……
初中生物社会行为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