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贞观历史教案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贞观历史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_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_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_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作业:课后作业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等基本史实

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政绩

2、分析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3、掌握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4、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让学生根据知识提炼进行自学,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1、巡回指导学生自问和互问

2、教师准备提问以下重点知识:

(1)唐朝建立的年代、都城、第一位皇帝。(618年、长安、唐高祖)

(2)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李世民、贞观)

(3)唐太宗时最的谏臣是谁?(“人镜”魏征)

(4)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

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生产,重视选拔贤才)

(5)唐玄宗的措施

三、质疑释疑

1、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与学生一起探讨以下问题

从秦朝到唐朝,我国古代出现过哪些盛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对此,你有何认识?

四、让学生小结知识并做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自学: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书,填写本节课的自学提纲,填完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注意要提高效率。(自学提纲见区下发的学案中的知识提炼)

二、自问:

1、合上课本自问自己掌握了知识提炼中的哪些知识,没记住的抓紧记住。

2、小组内同学相互问答,有选择性地提问知识提炼上的问题

3、回答教师的提问

三、质疑释疑

1、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

2、小组间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

3、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师准备的问题并展示

4、随时记要点。

四、反思与巩固

1、小结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

2、做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系列训练

见区下发学案中的随堂训练

板书设计

唐朝前期的统治

唐朝的建立

唐太宗的统治

措施及结果

武则天的统治

地位、政策、评价

开元之治

措施、结果

教后体会

要通过让学生比较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措施,找出唐朝两个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

2.通过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

3.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4.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兵特点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到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唐太宗的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2.通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的学习,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胸襟。

【教学重点】

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

2.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假如面前摆放一架天平,左盘放上 “江山”,右盘加上砝玛 “老百姓”,而定盘的“皇帝”就是天平的游码。我们经常说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其实就是让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天平中央的游码或右盘的砝码发生变动,都会使“江

山”摇晃不已,甚至有可能使“江山”不保。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就像一架天平,唐朝就是一架相对平衡的天平。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你最欣赏哪一位皇帝?唐太宗、唐玄宗等。:今天,我们来聚焦唐太宗,了解唐太宗如何使天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1.:唐太宗青少年时是怎样一个人?李渊次子,从小练习骑射,喜好文史。→文治武功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秦王李世民在统一过程中功勋卓著卓越的军事家: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经验,从这些经验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2.:唐太宗又是如何夺取政权的?

:通过玄武门之变

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

★李渊为何肯让位?

二、贞观之治

3.:唐朝由初期的“乱”逐渐地走向了“治”,从而推出”贞观之治”的内涵,即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往频繁,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并板书标题。提出问题: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思考,回答。唐太宗即位后,次年改元贞观。他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隋朝为什么会灭亡?

①奢华浪费,劳民伤财。隋炀帝为了享受,大修宫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运河。

②生活腐化,荒淫无道。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让全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

③战争太多,耗费国力。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东征高丽,得不偿失,加上其他战争使得民不聊生。最终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的灭亡。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4

课程标准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①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 ②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材料: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在他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解释“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这样的盛世局面我们还学过哪些?下面,我们先了解李世民的有关材料(板书) (二)唐太宗李世民

1、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认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的。(板书)

2、唐太宗的政绩。

提问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入唐太宗是如何吸取隋亡教训的?让学生通过看课本P9小字部分后讨论并回答。

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的千军万马中,看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摧枯拉朽的作用,君主应该心存天下百姓,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注意节俭。

举例“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精简机构(可援引P5右下小字部分);

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可引导学生阅读P18第二段小字部分); 开放对外交流(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

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证实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板书): (三)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1、知人善任。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端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材料二:隋末农民战争起义爆发后,魏征曾在李密属下任职。后随李密降唐。一度又为窦建德所俘,窦氏败亡后,再次归唐。为太子李建成所赏识,引荐任太子洗马,曾劝太子早图计谋除李世民。玄门之变后被擒,太宗见他临危不惧,又深知他的才干和为人,便任他为谏议大夫。 材料三:唐太宗曾命令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武将常何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所写的二十多条意见都能切中时弊,一问,才知道是他家的 食客马周代写的。太宗立即召马周进宫,发现他确实人才难得。虽然马周出身贫贱,也没有立过功,但太宗破格提拔,马上委任官职。马周果然不负所望,很快就做了宰相,并多次劝诫唐太宗减少劳役,体恤百姓。 讨论回答:唐太宗为什么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又是怎样任用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明:任用人才是因为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所以他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属恩怨,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如同“元首”和“股肱”的关系,阅读P10第二段小字部分。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

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懂得一个人的见识和经历是有限的,所以国君只有和臣下一起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做到虚心纳谏。(板书)

2、虚心纳谏。(纳谏是指古代帝王采纳臣下的意见)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三四段小字和P11第二段小字,想想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对敢于纳谏的魏征是如何器重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特别指出:“皇帝虚心纳谏,臣下积极进谏”是“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批评,认真改正错误) 提问:同汉文帝、光武帝比较起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

(四)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引导学生掌握教材P11页第一段内容,找出杰出帝王的共同点: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注重节俭。而唐太宗比他们还有注重纳谏这一点。同时结合P11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看到唐太宗的另一面,作为一个帝王,能做到如此已非常难能可贵,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唐太宗的功绩是主要的。

(五)课堂小结。以课后“思考与讨论”做小节。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创业难和守业难为观点,分别从课文中的材料和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找论据,经过讨论以后双方各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对方进行反驳。在论证和反驳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见解,但教师要应该指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出现唐朝盛世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是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兴与亡”关键是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板书设计:

君民关系:

君臣关系:

用人方面

对待谏言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5

课题:“贞观之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史实;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分析史料,小组合作,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认识到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4)教材分析:本节课“贞观之治”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二课。可以说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下启第三课开元盛世,所以在本单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可以说繁荣和开放是从“贞观之治”开始的,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也处于重要地位,所以要认真学习。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搜集有关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和武则天,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方法:引导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理解史料能力,并树立一切从事实出发的原则;联系实际,使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一个片段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繁盛一时的隋朝”,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就让我们接着学习我国的古代史,隋朝灭亡之后我国古代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唐朝,在学习唐朝之前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PPT播放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一段),然后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看完视频之后,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所表现的重要人物是谁?

2、他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3、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 生:回答略

师:通过同学们的思考,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唐朝还是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第2课 “贞观之治” 》

师:在刚刚的的问题中,通过同学们的思考回答。老师了解到同学们都知道唐朝的建立者并不是视频中所表现的重要人物,那么唐朝是谁建立的呢,我们先来学习本节课的第一个子目——唐朝的建立,通过学习来解开心中的疑惑。

一、唐朝的建立(简要了解唐朝建立的史实,唐太宗李世民其人及其登上皇位的过程)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九页唐朝的建立这一子目的内容,然后找出唐朝建立的背景、

时间、开国皇帝、都城。

生:唐朝建立的背景是隋灭,618年李渊建立,定都长安。

师:同学们对课本知识归纳的很好,下面老师补充一下有关唐朝建立的史实。 背景: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

陷于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害,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时间:618年(隋炀帝死后的同一年) 开国皇帝:李渊(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年号武德 都城:长安(现在的西安市)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唐朝建立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在学习贞观之治之前,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贞观之治是谁统治时期形成的,他是唐朝的第几任皇帝以及他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呢?

生: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登上皇位。

师:回答得非常对,看来同学们都有认真预习课文,通过同学们的预习以及课外知识的补充,知道了是李世民继承了皇位,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他是通过玄武门事变登上皇位的,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玄武门事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生:讲述略

历史知识补充: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反隋和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帮助父亲稳定了新王朝,被封为秦王。

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功名日盛,盖过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意识到李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所以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双方展开了夺位之争。最终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引发了玄武门之变。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门——玄武门附近发动了流血政变,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历史上将这次流血政变成为“玄武门事变”。

师: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并完成了对唐朝的统一。但是唐朝在他的继承者李世民统治时期却发扬光大,虽然李世民继位的过程在古代有违常理。但他在继位后励精图治,带领唐朝走向繁荣与昌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一位明君,他在继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局面,下面让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子目“贞观之治”

二、“贞观之治”(重点讲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即开明思想的影响和唐太宗治国的主要措施,以及贞观之治的最终形成。)

(一),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师:每一任皇帝治理国家,必定有一个主流思想进行指导,那么唐太宗在哪种思想指导下治理国家的呢,先来看看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思想。

1、 开明思想的影响

师:出示文献资料请同学们理解回答(结合第8页注释,谈谈自己的看法)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准确,唐太宗因为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所以唐太宗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关系。贞观年间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制定的。

师:那么在这种开明思想的指导下,唐太宗制定了那些具体政策和措施来治理国家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

2唐太宗治国政策和措施

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八页,从经济、政治、用人三方面找出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师:通过同学们阅读课本以及小组讨论,我找一位同学来说说唐太宗在经济方面做了哪些措施?

生:唐太宗在经济上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我们通过课本第八页中间绿色小字故事来看看唐太宗是如何从自身做起,落实“戒奢从简”的。这个故事讲了唐太宗为了不浪费民力,拒绝臣下在宫中建暖阁的奏请。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唐太宗从自身做起,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那么他在政治上有做了哪些措施,再请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唐太宗政治方面的措施有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对,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使得官吏减少,官吏减少之后,财政收入支出就会减少,农民所缴纳的税收就减少,所以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有利于国家安定。

师:唐太宗他一人肯定无法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那么他是如何任用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治理国家的呢,再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在用人上,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丞相,人称“房谋杜断”。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对,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通过读课本中唐太宗与魏征的小故事以及你自己平时的课外了解,来给大家讲讲他们之间动人的故事。

生:讲述魏征直言不讳,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故事。

师:这位同学讲的非常好,可以说正是因为唐太宗虚心纳谏,最终以其气度赢得了贤才谏臣的支持,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在唐太宗治理下唐朝社会的发展情况,也就是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二)、贞观之治的形成 师:请同学们阅读以下两段史料

资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资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粮,取给于道路。”

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同学们的理解了是正确的,上述两段史料分别记载了唐太宗治理前后社会现状的不同。通过资料一可以看出,隋朝末年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了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景象。资料二与资料一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资料二可以看出唐朝在唐太宗治理下,出现了庄稼大丰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师:通过资料二以及课本内容,我们知道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欲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因为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同学们在这里要注意一下, “贞观之治”不是贞观年间就已经存在的说法,而是后人对贞观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盛况的一种赞称。) 小组讨论环节: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唐太宗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分小组,然后谈谈在你们的心中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该如何评价他?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对,评价都比较客观,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席纳谏,以农为本,减轻徭役,是一位明君。

师:我们学习了在唐太宗治理下唐朝形成了一种繁荣昌盛的局面,那么在唐太宗逝世后,唐朝又进入到了怎样的一个发展状况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第三个子目——女皇武则天

三、女皇武则天

师:我想同学们都知道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当时一种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下,武则天是怎么登上皇位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九页内容,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回答略

师:通过同学的回答,老师来补充讲述一下,武则天登上皇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唐太宗逝世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李治,继位为唐高宗,但他体弱多病,很少理政,大部分政事都由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来处理,武则天在理政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实权,最后在晚年时候称帝,改年号为周。这就是武则天成为女皇帝的一个大致经过。这位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经艰难才登上皇位,我们来看看她登上皇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师:用PPT展示图片《无字碑》,这是武则天死后所立的无字碑,其用意是:她的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那么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给这个众说纷纭的女皇一个客观公平的评价。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内容然后思考,归纳武则天主要有那些政绩。

生:回答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讲武则天的政绩总结如下:(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选拔贤才(讲述第十页绿色小字故事,从事实出发,体现了武则天重视选拔人才);(3)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师:学习了武则天在位时的政绩,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下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问题,结合我们所学的内容给她一个公平,客观的评价。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你的观点。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对武则天的看法有褒有贬,通过同学们回答,老师认为我们评价武则天应该从政治以及她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来评价,当代文学家郭沫若是这样评价武则天的,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从政治上来看,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通过本节课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评价,我想同学们学会了从客观史实以及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来评价历史人物。

四、小结

师:最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第二课 “贞观之治”》,了解了唐朝的建立,学习了唐太宗时期所形成的贞观之治,以及唐太宗之后武则天对唐朝的治理和对盛世的发扬。常言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那么同学们学习了“贞观之治”这一课,联系自身,你学到了什么,又从中获得了什么?

生:回答略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益良多,老师非常高兴。也希望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通过历史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达到我们学习的目的。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巩固。

板书设计:

第二课 “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建立背景:隋朝灭亡

2、时间:公元618年

3、开国皇帝:李渊,年号武德(唐高祖)

4、都城:长安

5、第二任国君:李世民,年号贞观(唐太宗)

二、“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1、开明思想的影响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2、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和措施

经济: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政治: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用人: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丞相,人称“房谋杜断”。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二)、“贞观之治”的形成

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欲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因为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政绩:(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选拔贤才(讲述第十页绿色小字故事,从事实出发,体现了武则天重视选拔人才);(3)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设计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教学反思优秀范文总汇

初中七年级历史《开元盛世》精选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精选范文

人教版初中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总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教案模板

人教版初中中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4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