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时间:
微梦雨
分享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领导人便是孙中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1

【课程要求】

1.概述了中山领导层推翻清朝君主制的主要历史事实。 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历史事实。 3.评价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为了了解孙中山探索革命真理,创造中国联盟,提出“三个民族主义理论”的基本事实,孙中山奉行拯救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道路。了解孙中山在推翻中华民国封建君主制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探讨中山在促进中国20世纪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探索孙中山三人民历史的历史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中山先驱的先锋作出客观,独立的历史评价。 2,工艺和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孙中山等电影的历史主题,利用多媒体手段重现历史情况,丰富学生的知觉知识,使学生能够 基于历史数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了解孙中山早期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时代发展与人民思想进程的关系。指导学生建设孙中山带领革命家重建统一,组织执法运动,创造新的“三个民主原则”历史纲要。 1911年革命后,中山继续革命活动和革命理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3,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孙中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了广州起义等活动,为中国人民和人民的不懈奋斗精神的独立发挥了革命先驱。通过学习,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培养强烈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国家的复兴建立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

1,孙中山等革命团体组成中国盟友,三人主义;孙中山领导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事实。 2,孙中山领导第二次革命和执法运动;重组中国国民党,提出了三个民族原则的新理论。

教学难度

1,了解孙中山领 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变化。 2,如何理解孙中山革命,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过程】

(A)进入新课程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生活不懈奋斗,永远坚持;生活爱祖国,一直致力于中国的振兴。孙中山先生的生活是为了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和无私奉献的生活,是实现民族团结,振兴中国,珍惜生命。 中华民国,人民平等。核心

人民生活的平均土地权利≠以平等分割的土地来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再分配问题补充,发展

▲三个民族原则的评价

倡议:

①是一个更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计划。

(2)表达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显的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完整的土地改革方案,反封锁不全面。

→资产阶级革命不能完成反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

5,武昌起义(1911)

6,当选 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7,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法律的发展:中国民主宪法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 8,失败:袁世凯在北京任总统

探索:孙中山,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消除,实现民族和民权是正确的吗?

(1)1911年的革命推翻清代反动统治,实现民族主义,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外国国家的压迫仍然存在。

(2)1911年的革命成立共和国后,通过宪法,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的成就被袁世凯偷走,民主共和国不是真的,所以民权没有完成。

1911年革命的重要历史成就是什么?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更为完整的反帝和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感觉。 (性质)

②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最直接的结果)。

③制定临时法,建立民主共和国(最大的优点)。

(4)民主共和主义的概念(最深远的意义)。

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三,争取维持民主共和国的斗争 (1913-1922)

名称时间原因结果

第二革命1913宋嘉仁暗杀借鉴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开始讨论元渊是力量的异化和革命的力量的失败

保护国家运动1916年袁世凯恢复君主发表讨论元宣言

第二次会议袁元元袁世凯被迫取消君主制

第一次

执法运动1917段奎瑞拒绝恢复临时法律和国会与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政府,政府一直是西南军阀和失败

第二次

托管运动1921- 1922年为了恢复临时法律和国会选举的总统,准备组织由于陈琼明在广州叛乱的北方考察失败

问: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国的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局限性。

①党:革命党组织松弛,缺乏凝聚力。

方案:三人民原则有重大缺陷。

③军队:使用军阀来打击军阀,不是自己武装的。

④群众:从工人和农民,缺乏群众基础。

(2)目标: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勾结,强大。

(3)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不够的。

→表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老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第四,创造三个民族原则的新时代 1,原因:

①在三个民主国家的指导下为维护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斗争一再失败,需要一条新的道路。

(2)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成功。

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中国共产党三(1923年):决定加入党内党内加入国民党 3,国民党大(1924年):实现国民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4,提出新的三个民族原则: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个民族原则的新发展

民族主义反对国家压迫,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外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内部:中国所有民族都是平等的。新的反帝国主义

公民权利推翻专制君主制,建立国家政府,国家平等。公民权利是普通平民共同的,所有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都有权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新的强调公民权利的普遍平等

民生的平均土地权。 (更空)平均土地权(后来提出的分蘖有其田地)

控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新的更多地注意农民和工人

5,提出三大政策: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帮助农业和工业 与新三元主义原则的关系:民主的新三个原则体现了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贯彻新“三个民主原则”的方法,途径,手段和手段。 6,黄埔军校的形成(1924年):建立了一个新的革命武装

1924年1月24日,在广东黄埔成立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校在人才培养,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国家革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许多人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优秀将领。

7,死于: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二十世纪的历史角色中国社会变革:

①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更完全地反对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3)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最大的优点)。

④民主共和概念受到民众支持

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⑥ 提出了新的“三个民族原则”,为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国家革命进程。

我们可以从孙中山学到什么?

(1)反对侵略和军阀分裂主义的精神,争取民族团结与和平,致力于拯救民族的革命斗争的生命。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我完善,无论人身安全,到处都以民族,国家利益为最重要。在民族精神死亡后不遗余力。

③勇于开拓新路,与时俱进继续追求真理,坚持不懈,奋进进取的奋斗精神。

④世界为公众的广大思想,看看世界开放的心态。

名人孙中山:

他不怕未来,但相信未来,赶紧为未来而战。 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而且对整个人类指出了一条自由的道路,我们在印度,因为他就像我们的父亲,圣雄甘地将军。

孙中山对李洪章书,1894年6月

革命应该是唯一的方式。我们必须抛弃满洲政府,建设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人民平等。核心

人民生活的平均土地权利≠以平等分割的土地来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再分配问题补充,发展 ▲三个民族原则的评价

倡议:①是一个更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计划。

(2)表达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限制: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完整的土地改革方案,反封锁不全面。

→资产阶级革命不能完成反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 5,武昌起义(1911) 6,当选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7,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法律的发展:中国民主宪法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 8,失败:袁世凯在北京任总统

1911年革命的重要历史成就是什么?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更为完整的反帝和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感觉。 (性质)

②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最直接的结果)。

③制定临时法,建立民主共和国(最大的优点)。

(4)民主共和主义的概念(最深远的意义)。

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二,维持民主共和国的斗争(1913-1922)

名称时间原因结果

第二革命1913宋嘉仁暗杀借鉴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开始讨论元渊是力量的异化和革命的力量的失败

保护国家运动1916年袁世凯恢复君主发表讨论元宣言

第二次会议袁元元袁世凯被迫取消君主制

第一次

执法运动1917段奎瑞拒绝恢复临时法律和国会与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政府,政府一直是西南军阀和失败

第二次

托管运动1921- 1922年为了恢复临时法律和国会选举的总统,准备组织由于陈琼明在广州叛乱的北方考察失败

问: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国的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局限性。

①党:革命党组织松弛,缺乏凝聚力。

方案:三人民原则有重大缺陷。

③军队:使用军阀来打击军阀,不是自己武装的。

④群众:从工人和农民,缺乏群众基础 基础。

(2)目标: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强大。

(3)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不够的。

→表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老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第三,创造三个民族原则的新时代(1924年) 1,原因:

①在三个民主国家的指导下为维护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斗争一再失败,需要一条新的道路。

(2)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成功。

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中国共产党三(1923年):决定加入党内党内加入国民党 3,国民党大(1924年):实现国民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4,提出新的三个民族原则: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个民族原则的新发展

民族主义反对国家压迫,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外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内部:中国所有民族都是平等的。新的反帝国主义

公民权利推翻专制君主制,建立国家政府,国家平等。公民权利是普通平民共同的,所有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都有权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新的强 普遍公平权利平等

民生的平均土地权。

(更空)平均土地权(后来提出的分蘖有其田地)

控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新的更多地注意农民和工人 5,提出三大政策: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帮助农业和工业

与新三元主义原则的关系:民主的新三个原则体现了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贯彻新“三个民主原则”的方法,途径,手段和手段。 6,黄埔军校的形成(1924年):建立了一个新的革命武装

1924年1月24日,在广东黄埔成立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校在人才培养,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国家革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许多人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优秀将领。

7,死于: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二十世纪的历史角色中国社会变革:

①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更完全地反对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3)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最大的优点)。

④民主共和概念受到民众支持

⑤促进 进入资本主义经济。

⑥提出新的“三个民族原则”,为第一次国民党合作做出贡献,推动国家革命进程。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2

1866年(清同治五年)11月12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诞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名逸仙。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行医于澳门。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未被采纳,遂赴檀香山,于11月24日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因走漏消息而失败。1896年在英国遭清政府驻英公使绑架,幸得英籍教师康德拉营救脱险。是冬著《伦敦被难记》一书。旅欧期间悉心钻研西方各国政治、经济等书籍,开始接触社会主义学说,鼓吹“非革命不能救中国”。1897年秋离欧赴日本,在日期间曾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为号。1900年派郑士良等组织惠州起义,又告失败。1905年在东京联络留日革命志士,合并反清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而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确定“驱除靴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后在《民报》发刊词中,又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同君主立宪派、改良主义者进行激烈论战。1907年至1911年(宣统三年)间,联络会党、新军,先后发动八次武装起义,其中以1907年4月27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最为著名。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于12月25日由欧洲返回上海,29日在十六省代表会上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到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3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逼迫下,辞去临时大总统职,由袁世凯接任。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长,9月,接受袁世凯政府的任命,担任全国铁路督办。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他愤而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旋即失败。1914年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被推为总理。此后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他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因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排挤,被迫辞职退居上海。次年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并撰成《建国方略》,发表《实业计划》,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1922年6月,粤军陈炯明叛变,重返上海。1923年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宣言,通过党纲党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6月创办黄埔军官学校。11月北上讨论国是,在《北上宣言》中,发出对内召开国民会议,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于年底抵北京,同北洋军阀进行坚决斗争。由于积劳成疾,健康日益恶化,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留有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遗著编有《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多种。1956年出版《孙中山选集》,自1981年陆续出版《孙中山全集》。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3

【标要求】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

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探索革命真理、创建中国同盟会和提出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史实,体会孙中山追寻救国之路的艰辛历程及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了解孙中山在缔造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过程中的历史功绩,探讨孙中山在推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了解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斗争及领导护法运动的历程;探讨孙中山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的历史过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对孙中山的先驱作用做出客观独立的历史评价。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孙中山》等历史题材的影片,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了解孙中山前期革命经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时代发展和人物心路历程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建构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再造共和、组织护法运动、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的历史轮廓的同时,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革命的活动与革命理论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孙中山组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举行广州起义等活动,展示了一个革命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通过学习,应积极继承和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史实。

2、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改组中国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学说。

【教学难点】

、理解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如何理解孙中山不断革命、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

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____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上的讲话

(二)讲授新

一、时代背景

、政治基础:清政府统治腐朽没落

2、社会基础: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二、投身辛亥革命(1894—1912)

、成立兴中会(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广州起义(189年):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3、成立同盟会(190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内容

对应的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补充、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

①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封不彻底。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武昌起义(1911)

6、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8、失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探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实现了民族和民权”是否正确?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主义”,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2)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所以,“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

辛亥革命有那些重要的历史功绩?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②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直接的结果)。

③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

⑤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13—1922)

名称

时间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

913

宋教仁遇刺及“善后借款”

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

护国运动

916

袁世凯复辟帝制

发表《讨袁宣言》

《第二次讨袁宣言》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第一次

护法运动

917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借助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遭到西南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

护法运动

921-

922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当选非常大总统,准备组织北伐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问: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

①政党: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

②纲领:三民主义有重大缺陷。

③军队: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

④群众:脱离工农,缺乏群众基础。

(2)客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

(3)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到了尽头。

四、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

、原因:

①三民主主义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需要寻求新道路。

②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

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中共三大(1923):决定党内合作方式加入国民党

3、国民党一大(1924):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4、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在反帝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后来提出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提出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与新三民主义关系:新三民主义体现了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执行新三民主义的方法、方式、途径、手段。

6、组建黄埔军校(1924):建立新型革命武装

924年1月24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东黄埔成立。这所军校在培养人才时,将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作用。为国民大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的很多毕业生成为后来国共两党的杰出将领。

7、逝世:192年3月12日

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①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⑥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4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

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

第二章第8课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3、知道孙中山创办的政治团体以及武昌起义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根据联系前后知识点将知识面层层递进,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必

然性。

2、通过历史再现,激发对辛亥革命的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近代革命志士的热血付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养学生学会联系历史与现实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情景创设法

学习方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用“情景创设法”开展学习活动,以学生自己为主体,以历史时代背景为起点,利用“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学,联系相关历史影音并进行深入探究,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影音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多媒体呈现单元知识框架图

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纪录片片段

观看完纪录片后,针对影视中提到的“孙中山的想法赢得了周围一些人的赞同”,引出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并展开提问。

【提问】孙中山在檀香山政治体制变更中,更加肯定了必须要武装暴力夺取清政府的想法,那么为了革命那一天的到来,他又做了那些前期准备呢?以及怎么去建立武装革命组织的呢?

看图并回忆旧知,从旧的认知中寻找对新知的理解。

观看纪录片,思考“为什么孙中山会选择武装暴力革命,而不是政治改良道路?”

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热血救国的艰辛经历。

学生在了解完视频内容后,依据问题阅读课本内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将历史中的云雾般的孙中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影视表达出来,直击课题“辛亥革命”,用影音、图像演绎方式将辛亥革命引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生活的镜头感受辛亥革命的真实存在。

通过多媒体影音展示内容的再现,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视频播放内容在课本中找答案,达到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结构,自主填补知识缺口。

【授受新课】

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回答“兴中会”与“同盟会”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建人以及纲领。

【承转】兴中会的“振兴中华”纲领发展为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的启发与鼓舞下,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多媒体呈现】武昌起义形势图

【提问】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武装革命形势路线,结合课本知识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起义的过程?

【多媒体呈现】

清帝宣布退位影像视频资料

【承转】以清政府的覆灭,清帝的退位引出第三个知识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多媒体呈现】孙中山戎装图

【提问】

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2、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结局?

【发散思维】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学过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且之间讨论交流,并思索回忆课前所讲,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着答案的推测。

学生看图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影像资料,感叹清王朝的覆灭。

学生回答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

结局: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学生深思并回答成功方面:1、_了清朝统治。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使民主共和深入民心。

失败方面: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以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历史信息进行联系比较,找出其中的继承性,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同类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来总结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让学生在问题中将新知识慢慢消化,并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

将重要历史节点的一幕以多媒体影音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的生动教学,刺激了学生的感、知觉。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历史时代背景),旧知识有时是不完善的,此处设下伏笔,意在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并为新知识的理解提供便捷之路。

【知识延伸】

发散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以中山装的纹饰、纽扣向学生阐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与深入人心的民主思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知道了民主革命的艰辛道路,明白了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报国救国的壮志。掌握了三民主义的含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时小结和反思,加深印象和理解。

【课堂练习】

1、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继任这一职务的是:

A.黄兴B.蒋介石

C.袁世凯D.黎元洪

2.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首都是:

A.北京B.武汉C.南京D.广州

3.对于辛亥革命的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_了清政府B.结束了封建帝制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改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4.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年,那么他现在的年纪是:

A.96B.93C.100D.87

【板书设计】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形成:

2、革命党的发展历程:兴中会——同盟会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武昌

3、起义过程:

4、清宣布退位: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地点:南京

3、人物:孙中山

4、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教学反思】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指导学生利用生活影视素材,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原因。

2、凸显历史学科特点

以历史史实为基础,从生活走进历史,从历史走进生活。

3、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有机结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历史事件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4、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历史,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的情操。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讲授新课】:(25分钟)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孙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然后,讲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过程、口号,并强调“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良,未被采纳,于是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_清朝。

最后,让学生读书后回答:①孙中山为什么要成立同盟会?②同盟会由哪些团体组成?为了积聚革命力量;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组成了同盟会。

2、同盟会成立:提出问题以此指导学生读书: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根据课本中的同盟会政治纲领、目标和旗帜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孙中山提出的纲领和三民主义。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背景:

简单介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并指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扩大了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让学生知道: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向革命的新军。湖北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占十分之四,赞成革命者达四分之三以上,这样为起义成功准备了条件。

2、武昌起义的经过:

详细介绍起义的经过:1911年9月14日,湖北的二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推举文学社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孙武任参谋长,组成起义领导机关。10月9日,因计划暴露,起义机关遭到破坏,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在等被捕,慷慨就义。工程八营的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晚八时半率众起义,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

起义胜利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建立革命政权,组成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颁布军政府告示。广大革命群众踊跃参加革命军,武昌起义震动全国。

3、武昌起义的影响:

到11月9日,全国有10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危在旦夕。指导学生看地图:武昌—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全国一半以上省份。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武昌起义后得到全国的响应,形势表明,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大家期望着在海外的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归来。革命军进占南京后,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商议成立全国性政府。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抵上海,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12月29日,各省代表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提问:中华民国何时成立?成立地点?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约法》其性质如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以本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师: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1949年为民国多少年?(教师介绍一下,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

【小结】:(2分钟)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练习】:(8分钟)

一、每课一得:

了解“共和制”的概念,说出“共和制”的特点,并能举出现在哪些国家实行的是“共和制”。

二、材料阅读:

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弹劾总统的权力,参议院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否定总统决定的权力。可见总统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封建君主不受任何限制,君主就是法,谁反抗谁就是违法,君主的权力是高于法律的。

三、自我测评:

时间主要活动

1894年创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

发动惠州起义

1905年创立同盟会

1906年发表三民主义

1906—1911年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动了多次起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相关文章:

《辛亥革命》教案范文

2020辛亥革命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5篇

初中武昌起义教案模板

八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

理想与信念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2020党员“七一”主题活动策划精选5篇

高三主题班会教案归纳五篇

爱国教育主题班会ppt教案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2021纪念七一建党节100周年活动主题方案五篇范文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关热搜

845980
Scan me!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