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
推荐文章
《拨浪鼓》这首传统民间音乐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信息,但不是要让幼儿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对歌曲进行适当的舍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1
一、游戏《回音壁》老师原声,幼儿做回声,让幼儿感受原声和回声的关系。
同时原声逐渐由单个字到短句,使幼儿了解到原声比较长的时候,听到的回声后面的几个字比较明显。
喂~~
你好~~
我很喜欢你们~~
我看到我们班级的小朋友非常认真~~
二、欣赏歌曲《拨郎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1、 教师和配班合作二声部轮唱《拨郎鼓》
你觉得这首歌曲和你们平常听到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有两个声音,提出轮唱的概念)
2、 教师和配班再次合作二声部轮唱《拨郎鼓》
说说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三、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
1、 根据幼儿听到的歌曲内容,教师逐步出示图谱
2、 教师范唱原声,帮助幼儿了解、记忆歌词
3、 幼儿观察图谱,了解图谱,学习看图谱演唱
四、幼儿尝试演唱《拨郎鼓》,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1、 教师与幼儿合作轮唱
2、 教师指图谱,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
3、 教师指挥,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
五、小小合唱队汇报演出
幼儿自由选择原声或回声,在教师帮助下排好队型,并请一位幼儿做主持人,配班教师伴奏,教师指挥,共同演出若干遍。体验快乐。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2
《拨浪鼓》教案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拨浪鼓。 2. 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拨浪鼓的特征,能独立完成它的设计
教学难点:
设计的拨浪鼓新奇、有创意
教学实施:
一、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玩具拨浪鼓、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 学生准备一些竹筒(或纸杯、塑料小瓶),毛笔杆(或方便筷),彩色纸,夹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 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介绍我国南宋时李嵩的名画《货郎图》,引导观察图中拨浪鼓的模样。 展示一些会响的拨浪鼓,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拨浪鼓会发出声响? 2. 发展阶段
1> 教师展示示范作业,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拨浪鼓制作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 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 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进行其它会响玩具的设计创意。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利用盒子来制作拨浪鼓。
2.活动中,不仅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而且激发幼儿爱护动物情感。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
1.师:“小朋友们,熊宝宝出生了,可是它还没有玩具,这该怎么办呢?谁来说说你打算为熊宝宝做什么玩具?
2.教师展示盒子做的拨浪鼓。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可是老师为小熊的拨浪鼓,好不好看,你们想一想,怎样用盒子为小熊制作怎样的拨浪鼓?
3.教师向幼儿介绍材料,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家中收集的废旧盒子,通过回收处理,修剪粘贴,可以变成为好玩的小熊的拨浪鼓。
二、制作小熊的拨浪鼓。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制作小熊的拨浪鼓。
(1)教师展示各种拨浪鼓的图片,分析如何利用废旧盒子来制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打算为小熊制作怎样拨浪鼓?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改造,制作出这样的拨浪鼓?你们觉得那里比较困难?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他们的制作过程?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2.盒子变身小熊的拨浪鼓。
教师提供处理好的盒子、剪刀、记号笔、双面胶带、线、纽扣废旧彩纸子等材料,发放给幼儿制作。在幼儿创作时,教师来回巡视,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的创新想法;对有困难幼儿进行帮助。
三、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拨浪鼓。
教师请幼儿到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制作的小熊的拨浪鼓,说说自己是怎样制作的,在互动过程中,教师着重引导幼儿意识到废旧盒子的多种功能,通过我们小小修剪制作,就可以制作成漂亮的小制作。
活动反思
动物是小朋友们喜爱的生物,我以“熊宝宝出生,没有玩具”作为切入点,充分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先引导幼儿观察相关拨浪鼓的图片,然后再引导幼儿用进过处理的牛奶盒来做一做、穿一穿,最后通过粘、贴等步骤,制作成小熊的拨浪鼓,不仅培养了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而且还引导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理念。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4
设计意图:
民间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生动而有效的途径,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歌曲《拨浪鼓》是一首具有京味的民间童谣,不仅儿化音特点明显,京剧的唱腔浓重,而且歌词生动有趣,以拨浪鼓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和喜悦。我希望通过对歌曲的合理处理,既丰富了音乐活动的内容,又帮助幼儿在欣赏感受、模仿学习、创造表现中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活动目标:
⒈ 欣赏感受歌曲京味童谣的韵味,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
点。
⒉ 积极参与游戏,感受咚吧咚吧节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歌曲京味童谣的韵味,感受咚吧咚吧节奏。
活动难点: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活动准备:
⒈ 玩具拨浪鼓、图谱、纸、笔;幼儿围坐成圆
⒉音乐《拨浪鼓》
活动过程:
一、猜谜游戏学习歌曲主歌部分,初步感受京味童谣的韵味。
㈠ 猜谜导入,引出兴趣
⒈ 师:你们玩过猜谜语吗?怎么玩的?
——小结:谜语有谜面和谜底,有人说谜面,有人猜谜底。
⒉ 今天我带来了一样老师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用猜谜的方法请
你们猜一猜是什么玩具?(出示图谱“?”)
(评析:从幼儿猜谜的游戏经验切入,激起下一环节中倾听猜谜的兴趣。)
㈡ 多种形式猜谜,初步感受旋律,熟悉歌词。
⒈ 预设第一次清唱猜谜。
⑴ 清唱谜面,将“啥玩具”替代“拨浪鼓”。
师:这次我把谜面唱出来,仔细听!
⑵ 幼儿猜谜底。
师:猜猜是什么玩具?
a预设猜错:你为什么猜……?(师用清唱方式回应并反问:
那是“……”这样吗?)
b预设猜对:为什么猜拨浪鼓?谜面哪里提示了你?(根据回
答师及时演唱回应)
⑶ 过渡语:谜面的每一句话都和谜底有关,要把每一句话结合起
来想。
⒉ 预设第二次结合动作演唱猜谜。
⑴ 随伴奏音乐动作提示并演唱谜面。
师:我边唱谜面边给你们一点动作提示,请你们再来猜一猜。
⑵ 梳理谜面蕴含的三大特点。
师:我唱的谜面里说这样玩具大概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
(根据回答演唱梳理三个特点:a脸蛋儿圆,b戴耳环儿,c摇起头儿唱的欢)
⑶ 幼儿猜谜底
⒊ 随乐边唱边画,揭晓谜底
⑴ 教师随音乐边唱边画(简笔画替代问号)
师:谜底揭晓的时刻到了,认真听、仔细看到底什么?
⑵ (出示实物拨浪鼓)师:原来我带来的玩具就是拨浪鼓。拨浪
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玩具,老师小时候,甚至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都玩过。你们玩过吗?试一试?
(评析:教师巧妙地将范唱融入到层层递进、形式丰富的猜谜游戏中,既激起了幼儿倾听的兴趣,帮助幼儿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又发展了幼儿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到了猜出谜底“原来如此”的惊喜和快乐。另外教师范唱中注重了京腔京韵的风格体现,既丰富了幼儿对民间传统音乐的感受能力,也为“儿化音”这一难点的突破做好充分的铺垫。)
㈢ 学唱歌曲前半部分
⒈ 教师动作表现拨浪鼓特征,提示跟唱:我们把谜底唱一唱吧!
⒉ 根据幼儿需求,提示演唱:需要我来提示你们演唱吗?用什么
提示?动作?画画?
⒊ 同伴互助演唱:猜谜语一定要把谜面唱清楚了才能让对方猜,
现在哪里还有点不明白,不敢唱的,赶快问哦!
(评析:学唱歌曲环节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给予
了幼儿学习的方法习得,如动作提示、同伴互助等,为幼儿学会学习打下基础)
㈣ 感受并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⒈ 师:这是一首京味的民间童谣,有京剧的唱腔,字正腔圆,像
这种有京剧韵味的都称为京歌,这首拨浪鼓就是一首京歌,京歌的发音吐字有北京人方言里儿化音的特点,就是在有些字的后面紧紧地跟着一个“儿”字,就像歌曲中的脸蛋儿,舌头卷起来就能唱出来,有趣吗?
⒉ 再次倾听歌曲,学学唱唱儿化音
⑴ 师:歌曲里还有哪些有趣的儿化音的发音呢?我们仔细来听
一听。
⑵ 听到哪几个舌头卷起来唱的儿化音呢?来学一学。(幼儿尝试
唱出“儿化音”,如“耳环儿”“左一个儿”“右一个儿”)
⑶ 师:那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京歌《拨浪鼓》,要把歌曲里具有
京味的儿化音唱出来,还要字正腔圆,把每个字唱清楚!
(评析:本环节中及时介绍歌曲特点,在听一听找一找中帮助幼儿有目的地去感受民间传统京歌的特点,丰富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粗浅知识。通过学舌游戏来激起幼儿表现歌曲京味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感受副歌部分咚吧咚吧节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⒈ 初步感受拨浪鼓咚吧咚吧的声音和节奏
⑴ 拨浪鼓摇起头儿唱的欢,它会怎么唱呢?我们听一听!
⑵ 倾听歌曲后半段副歌部分
⑶ 师:拨浪鼓是怎么唱歌的?
——小结:拨浪鼓是咚巴咚巴的唱歌的。
⑷ 师:它的歌声有节奏吗?我们再来听一听,用身体动作跟着节
奏拍一拍?
⒉ 玩切西瓜游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⑴ 征询玩拨浪鼓的方法
师:你们想玩拨浪鼓吗?可只有一只拨浪鼓,这么多小朋友怎
么玩呢?
⑵ 师示范通过切西瓜游戏决定玩拨浪鼓的人:幼儿站在椅子后面,
演唱前段,后段随节奏拍手,师在后面边摇拨浪鼓边走,最后一个音将拨浪鼓切向两个孩子中间。
⑶ 提问明确游戏规则
a明白什么游戏了吗?我在什么时候切西瓜?
——最后一个“咚”切西瓜
b切开西瓜的两个孩子要做什么?哪个孩子可以玩拨浪鼓?
——追逐胜利的孩子做打鼓点摇拨浪鼓的孩子,游戏继续
⑷ 游戏二至三次:a摇拨浪鼓的孩子点评一下大家的演唱?b你
们对拨浪鼓的人有什么建议吗?
(评析:“切西瓜”的游戏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歌曲中咚吧咚吧的节奏,乐在其中地一次次的复习演唱,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三、延伸,感受歌曲完整性。
师:刚才我们又唱又玩了拨浪鼓,但那只是《拨浪鼓》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休息一下,我们来欣赏完整的歌曲《拨浪鼓》吧!
(评析:最后环节给幼儿完整欣赏的机会,是对音乐作品、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能激发幼儿对《拨浪鼓》完整歌曲的欣赏和表现兴趣和欲望。)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拨浪鼓》中前半段的二声部轮唱。
2、在教师指挥动作和图谱的提示下,迁移原有歌曲中回声经验学习演唱第二声部。
3、愿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已学会歌曲《拨浪鼓》后半段。
3、原声和回声图1-8。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回忆《山谷回音真好听》中原声和回声的关系。
(二)欣赏歌曲《拨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1、教师和配班教师合作二声部轮唱《拨浪鼓》,幼儿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
2、教师再次合作演唱,引导幼儿说出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并尝试演唱。
3、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帮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
(三)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
1、根据幼儿所听到的歌曲内容,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并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了解每个乐句的音值并正确演唱。
(三)幼儿尝试演唱《拨浪鼓》,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1、教师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2、教师指挥,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3、教师指图,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4、幼儿看图谱轮唱歌曲前半段。
(四)完整演唱表演歌曲
幼儿自由选择原声或回声,加入歌曲后半段,完整演唱歌曲。
儿歌教案相关文章:
★ 交通法规儿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