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年级的一个知识。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一起看看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欢迎查阅!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
一、说教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年级的一个知识。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学法
1、直观演示
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认识1分米、1厘米。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新
(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
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有关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
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知道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
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准备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
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2、新授
(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
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
活动一:
要求: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设计目标: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感受1分米有多长。
活动二:
要求:用直尺在自备本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来画1分米的线段的?
练一练:判断下面的画法是1分米吗。(课件出示画法,从刻度5画到刻度十15)
活动三:
要求:1、四个人一小组观察米尺。
2、数一数,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
回到课初:我是这样介绍的,这根线段长1分米。你们猜对了吗?
(2)继续教学毫米(课件出示情景)
引:茄子老师正在量我们的数学书有多厚呢?你看,连1厘米多不到,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新的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来介绍毫米这一个长度单位的。
课件演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活动一:
要求:1、请你用笔尖指着你的直尺数一数,1大格有几小格?板书:1分米=10厘米
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课件赏析1毫米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采用毫米坐单位?
学生讨论,说以说
四、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3分米=厘米 3厘米=分米
30厘米=分米 50毫米=( 分米
设计目标: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米、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为下面的学习作做准备。
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可以。)
教学目标:第一体会解决这题的不同方法;第二数的简便方法,每一大格的中间都有一根比较长的线段,它把每一大格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5小格是5毫米。
3、在里天生活合适的长度单位。
1棵小树高2 2张电话卡片厚2 一张床长2
1枝铅笔长2 一根铁钉长2 一根黄瓜长2
设计目标:联系生活,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知道每个单位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4、分组测量
要求:1、同桌两个人1小组合作。
2、用直尺量一量桌子和椅子分别各有多高,是多少厘米,接近多少分米?
3、做好记录,全班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6
课件出示3条线段,你认为哪条线段最长?(学生自己解决)
全班交流想法,一种是估计,目测;另一种是用直尺量一量,标上长度再比较。从中体会正确的方法。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书的封面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教学例 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 20 厘米还多 7 个小格; 宽是 14 厘米还多 5 个小格; 厚是 8 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 厘米中间从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 10 个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师板书:1 厘米 10 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 厘米10 毫米板书: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 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 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认识分米。教学例 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 1 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 1 分米中有多少个 1 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 4 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 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 4 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 1 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 6 毫米。 跳绳长 2 厘米。 课桌高 7 米。 粉笔长 75 分米。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