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一起看看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欢迎查阅!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①唐朝疆域的四至;②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
③唐太宗尊为“天可汗”;④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⑤文成公主入藏;⑥金城公主入藏;⑦唐蕃会盟。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
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
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3、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4、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二、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导入新课:1、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2、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教学纲要:一、天可汗:1、唐朝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会盟
课后作业
1、唐的疆域:东到( ),西达( ),东北至( )以北和( ),南及( ),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派兵攻打( )突厥,俘其首领( ),对他进行了优待。
3、唐太宗( )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
4、唐朝对西域的管辖:( )在天山以南设立( )都护府,( )在天山以北设立( )都护府。这些是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机构。
5、吐蕃是( )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 )。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 )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 )( 今西藏的拉萨)为都城。
6、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皇帝是( )。派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的皇帝是( )。
7、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 ”了。
8、( )至今还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9、( )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内容密切相联,即清政府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对外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班禅的册封以及驻藏大臣的设置,从而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地区的统治;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则进一步展现了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同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班禅和驻藏大臣”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内容虽然主题明确,但因涉及多个少数民族,初一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布达拉宫图片。复习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情况。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西藏宗教主要是佛教。它有许多派,其中的黄教创始人是宗喀巴,他的弟子中最的是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他们是西藏佛教地位的两位领袖。
顺治帝赐予五世以“喇嘛”封号和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并赐以册印。从此以后,历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联系刚才学生复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元朝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属宣政院管辖。这些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1)回部。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
(2)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他们分裂祖国,残害维族人民,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
(3)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注意政策,得到维族人民支持,终于平定了叛乱。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清政府在平叛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播放《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录像。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
巴尔喀什湖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葱岭
太平洋
南海诸岛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喜马拉雅山
总结:
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朝中央政府
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作业:课后作业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稍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次,还应说明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出示三则材料:
自元代以来,松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当时流传“买不尽松布,收不尽魏塘(浙嘉善魏塘镇)纱”的民谣;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十分之一矣”。——徐光启《农政全书》
山东邹县“鬻布于邻”。——吕坤《实政录风宪约》
学生从中得到结论:说明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城镇兴起。(讲解《皇都积胜图》,以说明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盛况。)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小字,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围。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4、小结(略)
5、作业:课后作业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