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这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好像你用一颗15英寸的大炮去轰击一张纸而你竟被反弹回的炮弹击中一样。很生动地描述了汤姆逊模型碰到的困难,即原子不可能是质量均匀分布大小为1埃的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初中物理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物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57面,完成下面填空:

1.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2.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当F浮 大于 G物时,物体会上浮至漂浮;

②当F浮等于G物时,物体会漂浮或悬浮;

③当F浮  小于 G物时,物体会下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小组讨论

1.物体在上浮或下沉(不考虑水的阻力)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不变 (填“变”或“不变”),悬浮和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 平衡 (填“平衡”或“不平衡”),悬浮时物体 完全浸入(浸没)在液体中,而漂浮是物体上浮的最后结果,此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一部分浸在液体中,一部分露出液面,所受的浮力 等于 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是F浮=G排 ,推导式为F浮=ρ液gV排 ,实心均质的物体重力G物=ρ物gV物 ,当把此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时,则V排 =V物,松手后,若:

①F浮﹤G物,可得ρ物 >ρ液,物体下沉;

②F浮=G物,可得ρ物 =ρ液,物体悬浮;

③F浮﹥G物,可得ρ物 <ρ液,物体上浮。

3.农业生产中常用盐水浸泡法来挑选种子:将要筛选的种子浸入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会沉在底部,而干瘪虫蛀的种子会浮在液面上,你知道这种方法的科学道理吗?

●教师点拨

漂浮与悬浮

相同点: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物.

不同点:漂浮是物体在液面上的平衡状态,物体只有部分浸入液体中,V排﹤V物;而悬浮是物体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物体此时全部浸入(浸没)液体中,V排=V物.

●跟踪训练

1.把重5N、体积为0.4d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D )

A.物体漂浮,F浮=5N  B.物体漂浮,F浮=4N

C.物体悬浮,F浮=5N  D.物体沉底,F浮=4N

提示:题中没确定物体浮沉状态时,必须先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再计算浮力.

2.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可以肯定的是( A )

A.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

B.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

C.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

D.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大

3.用手将一重为5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8 N,放手后物体将 上浮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5 N,排开水的体积是 5×10-4 m3。

学习指导二、  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58、59面,完成下面填空:

1.轮船: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可以把它做成 空心 ,以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增大可以利用的 浮力 。

2.轮船的大小通常用 排水量 来表示。 排水量 就是 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

3.潜水艇:由于潜水艇中两侧有水箱,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是可以通过调节水箱中的储水量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改变 浮力 与 重力 的关系,而使它下沉、悬浮或上浮.

4.气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 小 很多的气体,如 氢气 、 氦气 。空气对它的浮力 大于 它的重力,所以气球可以升入高空.

●小组讨论

实验探究:

1.将金属箔卷成一团和做成中空的筒,分别放在水中,观察金属箔的浮沉情况.

现象分析:金属箔的密度 大于 水的密度,它比同体积的水 重 ,放入水中时,重力 大于浮力,所以在水中会 下沉 ;做成空心装,金属箔受到的重力 不变 ,但是可以使排开水的 重力增大 ,受到的浮力 增大 ,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即采用空心的办法能 增大 可利用的浮力.

2.轮船从淡水河驶往海里,船会上浮些还是下沉些?

设计实验:把木块放入水中,在齐水处作一记号,然后向水中加盐搅拌,观察此时木块浸在水面的位置,再画一条线作记号,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 第二次记号在第一次记号的下方(船会上浮些)。

现象分析:两次都是漂浮状态,重力 不变 ,受到的浮力 不变 ,由G物=F浮=ρ液gV排和ρ海水大于ρ淡水,可得排开的盐水体积变小.

结论:轮船从淡水河驶往海里,船会上浮一些.

提问:轮船在淡水中的吃水线是在海水中吃水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3.利用图示装置,探究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潜原理.

现象:向舱内充水后 潜水艇下沉 ;

水舱内的水排出一部分后 潜水艇上浮 ;liuxue86.com

结论:潜水艇是靠改变 自身重力 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4.做一个塑料袋热气球:取一个稍大的薄塑料袋,袋口用很细的铜丝框成一个圆口,开口朝下,用电吹风向袋内吹热空气。放手后,塑料袋热气球便冉冉上升。

●教师点拨

水中的鱼自重不变,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改变体内鱼鳔大小),从而改变自身受到的浮力来实现浮沉.

●跟踪训练

1.轮船从海里驶到河里,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它排开河水的体积大于它排开海水的体积.

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初中物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 、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liuxue86.com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课后小结

不论是否考虑机械本身重,使用机械要省力就要多费距离,要省距离就必须费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初中物理教案3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机械效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面、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用符号W有表示

2.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用符号W额表示

3 .总 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也叫动力功。用符号W总表示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1。

(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所做的功W2。

(3)比较W1、W2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讨论:①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没有

②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③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少越好

④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有用功多

●教师点拨:

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少些,这样可以让机械处于一个高效率的状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跟踪练习:

1.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水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桶 做的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 有用 功,对水做的功是 额外 功。

3.(2012天津)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 的三楼,沙子的质量为50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总功;(2)工人做的额外功。

解:(1)拉力做功:W总=FS=300N×12m=3600J;

(2)∵忽略摩擦和绳重,∴W额=(G桶+G动)h=(m桶+m动)gh=(8kg+2kg)×10N/kg×6m=600J

学习指导二、机械效率的计算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 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叫做机械效率,它表示的是 有用功 与 总功的比值。用符号 η表示,读作 “依塔”(yita)。

2.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W有用/W总 。

●小组讨论:

1.用一动滑轮把重40N的物体匀速提高20m,所用的拉力是25N,则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2h=2-0.2m=0.4m

有用功W有=Gh=40N-0.2m=8J

总功W总=FS=25N-0.4m=10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η=W有用/W总=8J/10J=80%

2.结合上题计算结果和课本86面:起重机、抽水机的大致机械效率范围。思考: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

利用滑轮组做功时,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使有用功总比总功小,而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小于一。

●教师点拨:

机械效率η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跟踪练习:

1.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2.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N的货物抬高500px,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40N,手下降的高度是多少cm?这个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手下降的高度h手=2h物=2-0.2m=0.4m

有用功W有=Gh物=400N-0.2m=80J

总功W总=F动h手=240N-0.4m=96J

则此杠杆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80J/96J=83.3%

3.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 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2)工人做的总功;(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解:(1)1380J (2)1500J (3)92%

初中物理教案4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设计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归纳出实验定律。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 阿基米德原理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53、54、55、56面,完成下列填空:

(1)两千多年以前,阿基米德发现: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就是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

(2)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则排开的液体的 质量 就越大,因此,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 质量 密切相关,而液体的 重力大小 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因此,浮力的大小可能跟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密切相关;

(3)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 F浮=G排。

●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下列实验:

(1)将装满水的烧杯放在盘子里,再把易拉罐按入水中,在手感受到浮力的同时,会看到排开的水溢至盘中。注意观察比较排开水的多少与手的体验。

(2)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 、溢水杯、塑料小桶、水

实验步骤:

1.测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G物;

2.测出空桶重力G桶;

3.把物体浸入液体中,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G′物;

4.测出溢出的水的重力G排.

计算对比: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 .

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ρ液gV排.

●教师点拨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先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再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两者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

2.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用溢水杯和测力计测出。此处,应注意物体排开的液体会有丢失,不易全部收集,引起测量的误差产生;

3.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它的浮力的计算,浮力大小只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排开的液体密度有关,与其它因素(如:物体体积等)没有关系.

●跟踪训练

1.鱼缸中装满水,在水中轻轻放入一只小船,小船漂浮在水面上,从鱼缸中溢出5×10-4m3的水,则小船受到的浮力是 5 N,小船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是平衡力 (g=1O N/kg)。

2.2011年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这标志着我国的深海载潜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所受压强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蛟龙号”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约为23米3,则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为 2.3×105 牛(海水的密度取ρ=1.0×103千克/米3).

3.一同学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质量是30kg的鹅卵石.如果鹅卵石的密度是2.5×103kg/m3,则该同学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质量是 50 50

kg的鹅卵石(石头不露出水面).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是 200 200

N(ρ水=1.0×103kg/m3,取g=10N/kg)。

4.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分析图D、E,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2.4N.

5.某教师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演示实验.

(1)在弹簧下端挂上小筒和金属块,记下弹簧伸长后指针位置O,如图甲所示.

(2)溢水杯中装满水,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溢水杯的水中,用烧杯收集排开的水,弹簧缩短,如图乙所示.

(3)把烧杯中的水全倒入小筒中,弹簧指针又恢复到原来位置O,如图丙所示.乙图的弹簧比甲图的弹簧缩短了,说明金属块受到浮力的作用;丙图弹?簧指针又恢复到位置O,说明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最新精选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相关文章:

初中八年级物理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范文合集

人教版教学设计和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关于初中体育教案范文合集总汇大全

初中校服设计教学教案范文说课稿大全

初中八年级美术精选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2020秋季开学初中历史优秀教案5篇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体育篮球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七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精选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