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金色花》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次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么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质疑,我探究

1.分组讨论

(1)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却说:“你这坏孩子?”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表现出“我”对母亲默默的关爱之情。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牵挂之情。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示范: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清风,要与你相伴,停在绿野田间,轻悄悄地在空中来回,又在树间吟唱,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我变成了一叶青芽,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头,安静地在茶山中等待收获,又在滚烫的茶水中起舞,要让你品尝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梦,为了寻你,停在夜空的深处,悄悄地在睡梦中徜徉,又在记忆深处嬉戏,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变成了…………

五、板书设计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初中《金色花》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做《泗县二中三维动态学案》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跟唱,展示图片,感悟母爱。由此导入课文。

二、学生打开学案,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三、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四、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扫除字词障碍:谁来解释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嗅(xiù)闻(气味)。

2、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3、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4、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五、合作探究,品味情感美。

必答题:(加油哦!)

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抢答题:(挑战你!)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4、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六、拓展阅读,升华情感美。

1、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我love爸爸妈妈!)

2、请你今天回家为父母做一件无需花钱的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让爱住我家!)

七、课堂小结: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八、布置作业:

发放印好的《检测题》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作家、诗人________(姓名),他曾在1913年获_______________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也表现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6、第⑧段中,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说“你这坏孩子”?

九、再次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下课。

 初中《金色花》教案三

教学创意

《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品。这是一篇散文诗,这是一篇表现着浓烈的、圣洁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诗,这也是一篇寄托着泰戈尔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缅怀诗。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教学中,深入文本细处,通过比读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之精美,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解读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对“爱与被爱都同样幸福”的理解与实践,并以篇带类,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新月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儿化音。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的句子会说出其蕴含的母爱的伟大深沉。

1.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通过比读法品味语言,更细腻地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了解泰戈尔《新月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资料助读(PPT呈现)

1.文学常识--散文诗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

二、远望《新月》

《新月集》的第一版的序言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PPT呈现)《新月集》把我们“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我们只要一翻开它来,便立刻如得到两只有魔术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去。而这个儿童的天国便是作者的一个理想国。”

诗人把儿童比作“新月”,预示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

《新月集》创作背景:(PPT呈现)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没有人会想到写《金色花》的时候,是作者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对他的打击真的太大了!可是他通过作品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作品满含着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

(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这一背景的介绍有助于理解泰戈尔借助作品所传达出的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深情缅怀,也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即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三、赏读《金色花》

活动一:读一读

1.齐读课文

选几位学生评价全班齐读效果。

教师点拨文章朗读的整体基调:温馨、活泼、亲切、甜蜜。

2.深情朗读

每位学生先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读。

选几位学生朗读他喜欢的段落,追问,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落(把朗读和文意理解融为一体),并根据其朗读情况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注意:教师指导过程中,适当穿插教师范读和集体朗读。

朗读的目标是:要能读出画面、读出形象、读出情感。

关于读出画面:

文章的画面感很强,画面之间可以做稍长一些的停顿,以给人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每一个画面呈现时要能读好轻重、缓急、起伏,以突出镜头感,如第一段中,“高枝”、“笑嘻嘻”、“新叶”、“跳舞”等都可以稍作强调。

关于读出形象:

孩子的形象比较容易把握,要读出孩子的天真、调皮、活泼、撒娇来。

(文中出现了“笑嘻嘻”、“暗暗”、“悄悄”、“小小”等叠词,要读出孩子说这些词语时的天真调皮的语调。)

母亲的形象是圣洁的、温婉的、慈爱的,要能用舒缓的语调、舒展的情绪读出一个做祷告、读圣书、爱孩子的圣洁母亲的形象。

关于读出情感:

读出孩子在调皮中对妈妈的爱和依恋之情。

读出妈妈说“你这坏孩子”时的丰富的含义。

活动二:说一说

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适时地穿插金色花图片及介绍。

(PPT呈现)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菩提树,树叶呈心形)上的花朵,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金色花在印度受到大人小孩的喜爱和敬重。菩提树在印度又被称为“幸福树”。

参考:

金色花,是圣树上的花朵。作者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圣洁可爱,也象征着母爱的光辉给孩子的影响。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就变得隐匿起来,为妈妈做的事情就变得悄悄的、不留痕迹的,这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表现对妈妈爱的回报。

借助这样奇特的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小精灵,他可以把自己变成花朵,散发出幽香,为妈妈遮阳,又可以把自己变回来,回到妈妈的怀抱。他有神的能耐,更有神的品行--善与爱。孩子是一个活泼的、调皮的、懂得被爱与爱的幸福的一个小天使形象。

人们常常用花来称呼孩子,因为孩子活泼、美丽、纯洁、可爱。金色花,受到印度人民的喜爱,孩子希望自己能让妈妈喜爱。

活动三:品一品

此环节为深度解读,是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层挖掘。这是教学难点,要注意做好铺垫和引导。

深度品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PPT呈现)“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为什么不告诉呢?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这”指代什么?如何理解“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对于最后一段中的人物语言“我不告诉你,妈妈!”,有两种理解:

1.只是孩子一个人说。

分析:

他不告诉妈妈,这是孩子的天真调皮的表现。他爱妈妈,用儿童的方式、悄悄地回报妈妈的爱,但又不愿让妈妈知道,于是用与妈妈捉迷藏的方式。他自然不会告诉妈妈,也许他正为自己的机灵而得意呢!

2.妈妈与孩子一起说出。

提倡采用第二种理解。但不要强求学生放弃他的第一种理解。

分析:

不难想象,妈妈会模仿孩子的口气来说。生活中,也许孩子经常调皮地逗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性格、脾气已经很熟悉了,他的一言一行其实妈妈都是心里很有数的。于是,在孩子又一次调皮时,妈妈也会脱口而出这一句话。或许,两人说完后,会因为这样的默契而同时开心地大笑起来。这是多么温馨、活泼、甜蜜的时刻。妈妈了解孩子,理解这份童心,也满足了孩子的童趣,并和孩子幸福地享受这份童趣。这样的妈妈是真实的、可爱的。这样的理解也许更贴近泰戈尔创作的本意,这么温馨、幸福的画面谁说就不会是在他的家里常常发生的呢?(板书:童心)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这”究竟指代什么?第一可以理解为指代母子的一问一答,正好是先“你”说再“我”说;第二可以理解为是指两人同时说的,“这”指代的内容就是“我不告诉你,妈妈”。)

(“同”,第一个理解,相当于英语里的“and”,这样就是母子同说“我不告诉你”了。第二个理解,跟,与,相当于英语里的“with”,这样就是妈妈问,孩子答了。)

第二种理解,学生也许想不到,或者不会一下接受,教师可以穿插介绍自己生活中的默契、理解而又幽默、充满温情的例子。

小结:

学会通过理解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要学会通过理解具体情境中的人物内心来把握形象。

这首散文诗表现的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默契,欢乐而神奇,甚至带有一种宗教色彩,是那么的圣洁。彼此的理解和关爱是母子深情的前提。(板书:理解、爱)

活动四:比一比

这一环节是一个有创意的比读设计。

比较苏教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教材课文文字上的细微差别。分析选用不同词语的效果。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教师朗读与学生不同版本的《金色花》,学生边听读,边在自己的课本上做记号。

读完后学生提出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朗读、对比、分析。

不同之处有:

“变了一朵”--“变成了一朵”;“笑哈哈”--“笑嘻嘻”;“空中摇摆”--“风中摇摆”;“新生的树叶”--“新叶”;“母亲”--“妈妈”;“你做祷告”--“做祷告”;“花的香气”--“花香”;“我便要投我的”--“我便要将我的”;“小影子”--“小小影子”。

重点分析:

“变了一朵”--“变成了一朵”:要使句意准确,不能有歧义。

“笑哈哈”--“笑嘻嘻”:前者笑出了声音,与文意不合;后者的“笑”更有孩子气和调皮味,给人一种偷乐的感觉,同时与后文中的“匿笑”呼应。

“空中摇摆”--“风中摇摆”:前者是主动的行为,表现孩子的天真活泼;后者是被风刮的,被动的。

“母亲”--“妈妈”:前者太正式,不太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实际;后者口语化更亲切,且与后文的用词风格一致。

“花的香气”--“花香”,“新生的树叶”--“新叶”:后者“花香”“新叶”更精致、凝练,符合诗歌的语言特征。

“小影子”--“小小影子”:前者是客观表述、只是表现出“小”这个特点;后者显得小巧、灵动、可爱,叠词“小小”的使用又增加了亲切感和韵律感。

小结:选词用句精致、确切,可以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抒发情感。在比读中,提高我们的语言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四、近观《新月》

《新月集》里有许多写母子故事的作品,通过阅读这些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亲爱的妻儿的深深怀念,也感受到作者对儿童的爱,对幸福生活的歌咏。

《新月集》里的很多诗歌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尤其是不少诗歌里的想象更是奇妙独特。我们试着阅读、体会其中的一篇。

印发《花的学校》《恶邮差》《同情》等。

联读欣赏《花的学校》。

学生齐读。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说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分析:

这首散文诗修辞手法丰富,想象非常奇特,语句活泼有灵气,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小节,写出了孩子很得意的形象,这种得意是因为他觉得他读懂了那些从地底下花的学校里钻出来的花儿们的心思:他们在渴求妈妈的拥抱!从这首散文诗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也体会到了一个孩子对母爱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一个中年男子对在天堂的妻儿的怀念和祝福。这就是真实的泰戈尔。

五、顺势小结

从《花的学校》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把诗集命名为《新月集》的意图,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是的,用儿童的目光去观察生活,永葆一颗童心,用诗歌把对生活的爱记录下来,你就是一个有诗心、有诗性的人,你必将拥有诗意的生活。愿大家都诗意地活着!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新月集》。

《榕树》《告别》《小大人》《著作家》《恶邮差》《同情》《英雄》……

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大全相关文章: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

2.关于泰戈尔文学金色花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