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推荐文章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有关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吗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无首》中的一首元曲。这首萧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广泛,脍炙人口。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任职期间体恤百姓,赈济灾民,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此文就是他任职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经之地“潼关”时,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流传千古的散曲。
四、教学方法
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学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每一次都应该有新的体验。因此,我采用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伊能静的歌曲《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家听完这首歌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自由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每次听这歌总觉得它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在沧桑中又透出几许人生空幻的色彩。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但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那份旷达与超脱正是出于对历史与人生的大彻大悟的理解。
同学们,这就是咏史怀古诗,读这样的诗能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种.种的烦恼,能让我们的心胸豁然开朗。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1.揭示课题:初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二)、分析《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播放范读作品,学生用心欣赏,同时注意容易错读的地方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二
1教学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3、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抒情感怀,提高写作能力。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是很抽象的理解,所以讲解这首诗时,要尽量创造情境,让学生投入。
配合语文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
展示潼关地形图。
3重点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同时有效地积累诗词曲知识。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歌导入,揭示课题
生:《观刈麦》背诵。
师:作者“私自愧”的原因?(提问)用原文回答。
生:“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师:这首诗中我们能体会到,百姓生活在疾苦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汉武帝无疑都是英雄霸主,叱咤风云,他们在建立丰功伟绩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有位诗人他在曲中给予了人们深切的人文关怀,今天我们来学习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活动2【讲授】作者 写作背景 题材介绍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
张养浩(1270——1329)59岁,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劳成疾而死。
写作背景:
这首小令是作者在陕西任上写的。潼关地势险要,秦汉以来许多王朝统治的中心。尽管统治者兴废无常,但人民遭受的苦难始终未变。他深刻指出,历史上任何朝代的替换,带给人民的都是苦难。
曲
曲是元代新兴的体裁。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戏曲,一种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说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小曲子为独立单位。
《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正音峦(luán) 踌(chóu) 蹰(chú)阙(què)兴(xīng)
2、题目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
3、自由读课文(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4、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5、、整体感知、联合施教
(1)、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让学生自主品读和翻译课文,并随机抽查提问。
翻译: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体解构课文,排出疑难问题后,学生登台分析讲解课文,老师退居台下听课。事后再由师生协同总结,补充其不足之处。(意图: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新课改的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按写景、抒情、议论给这首曲划分成三个层次。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曲的体裁常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复习旧课。
2、体会咏史诗表达的民本思想。
3、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散曲的特点,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难点】咏史诗与抒情诗的不同点。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咏史诗,导入新课: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如果给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就有这种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的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二、揭示课题,讲解体裁: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三、作者与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创作背景】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作品总说】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