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

 

  程,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

 

  小规律。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

 

  行推理,知道其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3、获得一些初步为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飞镖)

 

  1、引出“可能”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们喜欢吗?(出示转盘)

 

  请两个学生上来比赛,猜猜谁会赢?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没有比赛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他们的输赢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确定)

 

  现在谁能用可能一次来说说他们两个的输赢情况。(_可能会赢,_可能会输,从不同角度说说)

 

  2、引出“不可能”、一定

 

  比赛开始,规则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学投完第5次,随机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输赢情况,并说说理由。从而引出“一定”、“不可能”

 

  (板书:(一定--确定)

 

  (不可能--确定)

 

  3、小结: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三种情况。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些事情它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情则一定发生,下面的事情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说一说。

 

  4、练习(课件出示)

 

  (1)小红说:“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2)太阳从西边出来。

 

  (3)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师说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两位数。

 

  (3)一个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操作活动探索规律

 

  1、出示活动要求

 

  (1)每人摸3次,摸的时候要按顺序,不能抢。

 

  (2)摸之前将棋子摇一摇,任意摸出一个,小组长记录是什么颜色,然后把棋放回袋子再摸。

 

  (3)小组长统计一共摸了几次,白棋几次,黑棋几次。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摸球情况

 

  请各组的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摸球情况。(师将学生的摸球的情况统计在记录表中)仔细地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袋子里装有什么颜色的棋子,以及两种棋子数量的多少。

 

  4、验证猜测结果

 

  5、师小结: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证明,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数量)数量

 

  多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少。那么两者的数量相等或差不多时,它们的

 

  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三、生活应用

 

  我们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利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现在我们再来玩玩这个飞镖游戏吧(请两位学生上来)

 

  (1)猜猜他们两个投在那个地方的可能性大一些

 

  (2)学生投了几次之后,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随机察看情况)

 

  2、定分

 

  老师这儿有一个没有定分的飞镖,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定分最合理?

 

  3、摸奖

 

  瞧,元旦马上到了,一百商店举行摸奖活动,规定凡是摸到白球均可获得价值100元的精美礼品。你会选择那一只摸奖工具箱。(说说你的理由)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三、活动过程:

 

  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 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⑤一年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2)31×7+30×4+28=365天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1)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三十整。

 

  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3、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 概括:每一年的1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出示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1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三、巩固练习

 

  1、一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1)一年有( 7 )个大月,( 4 )个小月 (2)5月1日的前一天是( 4 )月( 30 )日 (3)8月30日的后一天是( 8 )月( 31 )日 (4)四月份有( 4 )个星期零( 2 )天 (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 7 )月和( 8 )月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五、作业 课本P56的第5、6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公顷 平方千米

 

  二、教学课型:讲授型

 

  三、课时分配:一课时(40分钟)

 

  四、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内容,练习二十第1~3题

 

  2、教材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原来在旧教科书中是在四五年级教学的,由于市制单位已经废除,土地面积大大简化,只有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单位间的进率比较有规律,因而进行了提前教学。而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有关间的换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新理念的要求,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勇于创新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从而了解到了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并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较大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想、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教学重、难点: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并进一步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

 

  七、教学准备:

 

  把学生分组(4-8人)、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总体思路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常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探究公顷、平方米、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教学时先复习常用面积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并举例说明他们的实际大小。然后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插图,想象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的场地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太小了,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然后介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具体规定考虑到100×100、1000×1000等计算,所以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不要求学生推算,只需要了解过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采用“生活中数学”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最后出示针对性的练习题,加强训练,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二)、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通过测量来计算课桌桌面的面积。

 

  【设计说明】通过简单练习,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熟悉原有知识结构,为本课新知识的探究埋下伏笔。

 

  (三)、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84页体育场的画面。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体育场面积的应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互相说说并提出方法)

 

  【设计说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测量,让学生有所质疑,感觉平方米作单位太小了,进而引出更大测量土地面的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2.大家说得都很好,在测量土地的面积时,我们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认识公顷:

 

  师:公顷是较大的面积的单位,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生: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

 

  师:1公顷=10000平方米

 

  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大呢?(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如果我们的教师是50平方米,200个这样的教室的面积才是1公顷。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组中议一议。

 

  【设计说明】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原有知识结构,计算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然后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最后实际感受10000平方米就是200个教室面积的大小,也就是1公顷。小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理解1公顷的实际大小。

 

  (2).认识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请同学们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面积呢?

 

  生1: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生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3).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师:1公顷=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那么1平方千米里有多少个1公顷呢?

 

  生:100个即1平方千米=100公顷

 

  如果画面上的体育场约是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

 

  【设计说明】学生经过计算1公顷大小,进一步理解1平方千米的大小,了解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放松、相互补充,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5公顷=(   )平方米 2.10平方千米= (   )公顷

 

  3.20000平方米=(   )公顷 4.10000公顷=(   )平方千米

 

  6.课件展示:

 

  我国的陆地面积是( 960万)平方千米。

 

  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是(40)公顷。

 

  【设计说明】对常用面积单位进率进一步巩固,课件展示几幅图画,让学生阅读上面的数据,了解我国国土面积和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说明】对整节课全面掌握,能够说出整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

 

  用身体坐标尺(如指甲盖、步长等),小组内先估计某一块土地或实物的面积,然后进行测量,最后汇总。

 

  【设计说明】对已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与人合作。

 

  九、教学反思:

 

  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教师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去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操场上亲自站一站、看一看、估一估、测一测、围一围、想一想等活动,实际感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1、播放一段影片。

 

  2、口算竞赛。 13×4  130×4 4×10

 

  说一说口算方法

 

  3、导人新课: 刚才口算的这些题目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说: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出示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1)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0×10

 

  (2)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6个十 1个十

 

  6 0 × 1 0 = 600

 

  方法一:先算6×1=6,接着在6的末尾添上2个0。所以60×10=600(份)(添0法)

 

  方法二:10个60相加 60+60+60……60=600

 

  方法三:60×9=540 540+60=600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并比较那种方法简便。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探讨新的口算方法,解答疑问 5 0 × 4 0 =2000 (1)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为什么2的后面有3个0呢?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4、尝试解决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和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3)同桌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哪种口算方法比较简便?

 

  5.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小歌诀:一乘 二数 三添0

 

  三、巩固应用 1、完成课后做一做。

 

  (1)学生独立计算。

 

  出示: 10×80 60×20 50×40

 

  700×20 90×90 40×80

 

  14×200 24×10 12×200

 

  (2)集体订正。(结合订正过程,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开始做题前,提出:看哪一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全做对。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小红旗一面。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扩展练习。 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出生时只有1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体重多少千克?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的或者你要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相关文章:

1.三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3.可能性教学反思【优秀】

4.五年级可能性教学反思

5.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25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