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优秀范文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吴敬梓家。该书还塑造了一个有名的吝啬鬼的形象严监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好了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

  精选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优秀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

  2.学会如何描写人物。(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小说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

  2.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学一些课文内容。但作文水平低。

  3.《范进中举》之前有教读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学生学完这三篇教读课后,能够对小说的特点有所理解,所以能运用已学知识比较独立地阅读课文,并初步学会知识迁移。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用导(教师导)、讲(学生讲)、议(众人议)、移(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看法,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是自读课,所以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不会是重点,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画,我们如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课要点。

  4.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布置自学:

  1.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读完后想想:

  1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

  3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 了解?

  2.请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

  (二)导(即教师导入。)

  师:1、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对了,“中举”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中了举就能升官发财,吃用不愁……可是范进中举后却疯了,这是怎么回事?结果又怎样呢?

  2、“范进中举”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经历,范进是人物,中举是事件,标题就是小说的中心事件。

  (三)讲(请学生把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讲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这篇课文,也把一些感受与心得或疑问记录下来了,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学生讲前先展示范进中举前后的有关图片)

  (四)议(让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是疑问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帮助他解决,是感受的请同学们议一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辩一辩。)

  同学们议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想深一点。

  讨论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

  问:1、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

  (因为一旦中举,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难怪范进会疯了。)

  2、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

  3、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这两道题是开放性题目,不要求有标准答案,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看法,鼓励有理有据,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

  (五)移(知识迁移)(多媒体展示以下三个问题)

  1、小说描写的年代距今已接近三百年,为什么我们仍然对《范进中举》如此感兴趣?为什么我们似乎亲眼见到了范进、胡屠户?

  (因为课文写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画得很成功。)

  2、请同学举例说说课文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

  (主要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也用了对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户,还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

  3、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是出自哪个人物之口?

  “那么,我对你说,讯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约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师:同学们,你们一下子就能答出来,证明作者描写的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写一个人,不出现他的名字而让人猜出他是谁吗?

  请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写完之后,请一些同学把自己写的短文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猜中的证明写得不错,同学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劲练习写作。

  (五)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作业)

  作业:请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要求600字以上,夹叙夹议,要求有描写方法和具体事例,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精选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_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手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难点:

  l、对话描写人物为重点。

  2、欣赏讽刺艺术为难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变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看家考试,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简介作者与《儒林外史》(课件3)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第一部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时间)

  2、范进中举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中举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中举前:①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②范乡想参加科考,向丈人借

  盘缠,遭到拒绝和辱骂。

  中举后:①喜极而疯;②胡屠户治疯;③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3、复述故事情节。

  4、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课件3)

  胡屠户:见课件

  嫌贫爱富、视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

  众乡邻:中举前:无人过问

  中举后:寻范进、劝老太太、拿鸡蛋酒米、送鸡、出主意、招待官差、抹胸口、捶背心、洗脸、贴药膏、捡破鞋

  嫌贫爱富、冷漠势利。

  张乡绅:拉关系;‚送贺礼;ƒ送房产。

  道貌岸然,老_巨滑

  四、深入探究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屡试不第,事发突然。无法承受,喜极而疯。

  范进中举后发疯说明了什么?

  热衷科举,醉心功名。科举制度,害人不浅。

  2、议一议:主题是什么?

  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疯癫的丑态和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以及在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

  五、分析艺术特点:

  1、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2、采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清醒过来,这是根据现实生活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来的,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此外,文中“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些夸张的描写,反映了胡屠户前后态度变化的巨大。

  3、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如范进向胡屠户赠送银子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段细节描写生动地揭示了胡屠户虚伪势利、爱财如命的本性。

  五、布置作业:

  1、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阅读中把你认为好笑的地方标记出来,想一想,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2、完成《综合练习》1--10题。

  精选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点:

  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当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

  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

  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①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

  3.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

  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

  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4.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关文章:

1.范进中举读后感经典作文五篇

2.《范进中举》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精选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优秀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