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5年级桂花雨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桂花雨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部编版5年级桂花雨教案优秀范文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内容,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教学,我准备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学文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本文的九个生字,以及课后第三题中的词语。
1、激趣导入。用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出示课题读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投入课文的学习。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组织与同学交流,把课文读得更好,并将自己得疑问和同学互相探讨。
3、检查初读情况,学习字词。老师请个别学生读各段,相机正音,指导学生正确读字、句、段。
4、指导弄清各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体会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作者和母亲浓浓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这个复习,主要是复习学过的字词,特别是课后要求掌握的八个词语,还要复习课文的叙述内容,帮助学生再次理清课文的思路,以便更好地来理解课文。(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围绕“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句句子,读读这个部分,想想为什么爱桂花,从中,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桂花树的特点。
2、重点是学习第二部分,要理解摇桂花的乐趣。
在学生读了这一部分后,引导讨论:为什么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这得从全家人的活动,以及桂花的用途中去体会。
(1)找出每个人的做法,分角色读读,有利于认识父母及作者不同的性格,体会内心共同的喜悦。
(2)交流各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并指导感情朗读。重点理解我摇桂花时的动作和话语,母亲小心翼翼的动作,和父亲随口吟诵的那首诗,体会一家人对桂子丰收的喜悦。
(3)联系实际,了解桂花的作用。
(4)对这部分的内容做个总结,谈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摇桂花的乐趣。并进一步进行朗读。
3、在总结第二部分后,学生对作者怀念童年时光的感情是不难理解的。所以,第三部分中,重点应指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这段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要认识到,此时的母亲已经远离故乡,当母亲看到外地的桂花时,说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可以看到母亲在想念家乡了,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实在是太思念家乡,太热爱家乡,家乡的什么都是最好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好在我班有好多学生也跟着父母远离了家乡,应该理解“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句话。)理解到母亲的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课堂总结,深切体会
通过总结课文的内容,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复习课文,深切体会文中透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样,学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这里,进行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并将此练习作为本课的一项作业——小练笔。
三、说板书
这课的板书力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喜欢桂花
桂花雨思念家乡,怀念童年
“摇花乐”
部编版5年级桂花雨教案优秀范文二
设计理念: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的独特感知为本,尊重学生正常的阅读思维及其阅读感受。小学生理解与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需要借助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将课文描述的文字转化为个性化的语言,关注言语学习及学生学习言语的客观规律,促使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悟文章。
学习目标:
1.初步运用“思维导图”的读书笔记形式,对课文有自已的独特感知。
2.结合关键词句表达自己的细腻感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花花瓣
设计课时:
一课时
课前赏花聊花
同学们,课前,我们来赏花。(课件出示花的图片)
美吧?(课件停在荷花上)看到荷花,你想到了哪个词?
(出淤泥而不染、你读懂了荷花的语言、荷花在告诉你她的自然脱俗)
这是(梅花),你又想到了哪个词?
它告诉你它具有这样的品性;能读懂它的这个语言,真了不起;你也懂梅花的品性。
接着看,那桂花呢?
(这是你心目中的桂花语;你了解桂花的这种语言;你传递着温馨的桂花语)
每一种花都有它自已的语言(板书“花语”),每个人也有自已心中的花语。刚才我们在赏花中了解了不少花语,有收获!好了,我们开始上课吧。(上课)
一、独特感知
刚才,我们聊到了桂花,聊到了你们心中的桂花的语言。(板书“桂”)
那么,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女士心中的桂花语又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到课文里去读懂她心中的“桂花语”。
一起读课文(手指课文,让学生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自由朗读,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的独特感知。(点击课件)
2.学生读课文
3.交流汇报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说自已读出了什么,你会用哪个字?(指名交流)学生说——
生1“乐”:摇花乐,乐无穷呀!
生2“香”:香气迷人,读懂了它的香味!
生3“美”:读出了姿态美!
生4“情”:是呀,情在心中!
生5“多”:纷纷扬扬,这么多的桂花,难怪作者摇起来那么快乐!
生6“甜”: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留香啊!
4.推荐并运用“思维导图”的读书笔记形式
同学们读了课文,就能有这么多自已独特的感知,真了不起。我们可以归纳成这四个字“香、乐、美、情”。来,和我一起写下来吧。(先写字,再画大边框和圆圈、连线)同学们记笔记真是又快又好。
你从课文中的哪个句子读出了“香”呢?
同学们找到了表现香的句子,老师在你们的基础上提炼出表现香的关键词,请看,板书“浸”。(补充圈及连线)。我把这个关键词记录下来了,老师这就是在做读书笔记,这种读书笔记的形式,我们称为“思维导图”。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阅读思路,而且非常省时。那其他的这几个独特感知,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提炼出关键词呢?现在,请你们浏览课文,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你们的“思维导图”。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教师巡视了解,发现有学生先完成的,让他上来补充板书。)
5.同学们都有了自已的阅读收获,现在我们请刚才上台板书的三位代表汇报他们的收获。
从哪个句子读出了“乐”?(这是你读出来的乐)
又是从哪读出了“美”呢?(同一段文字能读出不同的感知)
还有这“情”你从哪读出来的呢?(从母亲的话中读出了情)
6.小结:从大家完成的思维导图来看,同学们可以从文中读出这么多的内容:它香气迷人,摇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桂花纷纷扬扬落下来多美啊,难怪母亲总是说还是家乡的桂花好。
【设计意图:第一个板块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既了解到一种新的读书笔记的形式,又能从中灵活运用到读懂课文的目的之中。“独特感知”就是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能读出自已与众不同之处。学生将自已从文中读到的不同感知能从相应的句子中提炼出关键词,引导同学们知道这种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理清阅读思路,而且非常省时。并根据教师示范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的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散文,其特点是“形散神聚”。通过这样的表现方式,将散文的“形散”恰当地展示在教学中,板书也有体现,让学生更直观体会。】
二、细腻感受
过渡:到现在为止,可以说同学们大概读懂了课文。不过,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还可以读出深藏在字里行间的桂花语,那就需要到文章里细细品味。胡老师特别喜欢这篇散文,我认真地读了好多遍,很多片段,我都能背诵下来了!想听吗?请看这一段文字——
1.教师举例,出示课件:
(1)同学们猜猜,老师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就是这个“浸”。这个字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桂花的香味浓到深处。(于是,我在“浸”字这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几个字,读“香得浓,浸得透”。)
(2)就这么简单的六个字的批注,你们满意吗?
我想听听不满意的理由。
生:不满意,香浓得怎么样?怎样的透?还不够形象。
师:那么你对这个字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能具体地说说吗?
——学生的表达已经将“浸”充分形象地表现出来。
师:你的建议非常好,你的表达启发了我,我们的感受,还可以联系前后的句子,然后透过这个字去想象,把桂花的香转化为更形象的表达。看来我得改写这个批注了。你们比我更会读书。
——学生的表达只是触及到了形象具体性的内容。
师:非常好,你的表达启发了我,我们的感受,还可以联系前后的句子,然后透过这个字去想象,把桂花的香转化为更形象的表达。来,联系前面的内容,带着想象,和我一起来重新好好地读这句话,先自已读。
桂花的香味飘到了 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啦)
想象丰富,香得还不够浓呢。
桂花的香味钻进了 _____________ ,(怎么样啦)
透得还不够深呢。
桂花的香味 ________________ ,(怎么样啦)
嗯,这下足可以说明桂花香得浓,浸得透啦。和同学们细腻感受之后,看来,我得把批注改一改了,谁愿意读?
(课件上重现具体形象的批注:从“浸”这个字可以感受到桂花“香得浓、浸得透”。小花、小草闻到了桂花香,翩翩起舞;小猫、小狗闻到了桂花香,四处撒欢。十几家邻居的房顶上、屋里面全都是香味,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它已经浸入了村里每一户人家的角角落落,也浸入了村里每一个人的心中。)
难怪作者说,请你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桂花进入到家家户户,为人们酿造美好的生活,我们再一起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真美啊!难怪作者在原文中这样写道: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学生读。)
师:在同学们的启发下,让我的感受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桂花“香得浓、浸得透”就表达得更具体了。好,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同学们找到自已最有感受的地方,然后抓住关键词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示范的目的:其一,让学生学习批注的方式;其二,通过教师简单批注,鼓励学生具有批判精神,引导学生想象及联系前后的句子来表达感受,并及时进行补充;其三,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方法。】
2.学生自学、批注
过渡: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3.交流汇报
(1)摇花乐
部编版5年级桂花雨教案优秀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
3.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
预设:(全班交流)
第一行:笨笨的姿态 满树的叶子
第二行:香气迷人 香飘十里 浸在花香里
第三行:赏桂花 糕饼 茶叶
课件展示相关字词:
你发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对桂花有什么新的了解?
2.简介作者。
课前预习中我们还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对作者琦君有哪些了解?(全班交流)大家看,这就是作者琦君女士,她是当代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课件展示图片素材“琦君介绍”。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疏通文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交流表格,梳理内容
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填写了预习表格,4人小组互相交流,把表格的内容进行完善,注意语言简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前预习表格。)
段落 |
主要内容 |
1 |
开放季节 |
2 |
香气迷人 |
3 |
母亲担心刮坏桂花 |
4 |
摇桂花的原因 |
5 |
摇桂花的快乐 |
6 |
桂花摇落 |
7 |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
8 |
又想起童年的摇花乐 |
4.通过表格,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可见利用表格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张表格,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预设:
(1)摇桂花很快乐。
(2)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
(3)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喜欢桂花,小时摇桂花十分快乐,长大后依然忘不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学生首先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进而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三)关注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1.通过自学我们读懂了这些内容,那么编者又为我们设定了哪些导学要求呢?
课件出示教材中自学导读的内容。
按照这样要求,默读课文,围绕摇花乐和思乡情,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进行批注。提示:先画出语句,再写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预设:
我们先看“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小琦君,你又帮这个,又帮那个,你不累吗?
这么忙为什么呀?
要这么多的桂花有什么用呀?(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做糕饼。)
这么多的桂花,都是自家用吗?(不仅仅用在自家,还要送给邻居们。)
你就是母亲,台风来了,你为什么会担心呀?读出这种担心。
原来,这桂花有这么多的用处,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过年时,收获的就是──美味的糕饼。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等春茶上市时,收获的就是──美味的茶叶。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收获的却是浓浓的乡情呀!所以当母亲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时,我才会“这下,我可乐了──”(指导朗读)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是喊出来的,你是说出来的,谁来喊一喊。小琦君,你为什么喊呀?
小结:作者描写得多细致呀,这一个喊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作者就是这样,通过选取自己童年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2.还有哪些语句感受到“思乡之情”的呢?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真是所有的桂花都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
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什么?思念的是家乡桂花制成的小食茶叶,思念的是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浓浓乡情。
(2)身在异乡,母亲魂牵梦绕的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这种情绪深深影响着琦君的一生,在她另一篇散文《家乡味》中就写到和母亲此时一样的话:“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故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
(3)再次出示预习表格,归纳写法。
文章看似围绕桂花写了很多的内容,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情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看似随意而写,主题却集中的写作特点,正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情感。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为指导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表达思乡之情做铺垫。
(四)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1.正是因为这样,当我带回一袋子桂花时,母亲才会无限惆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正是因为这样,当80岁的琦君在离开大陆51年之后再次回到浙江,看到那久违的桂花树,她仿佛又听见母亲在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桂花雨让作者永远难忘,在她的心中“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3.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想象一下,当你有一天,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你会说什么?仿照“( )还是故乡的( )。”再写2、3句。
4.全班交流,生板书填空。
5.齐读这首小诗。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完成了这首小诗,谁来为它起个名字?
6.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琦君女士,30多年来笔耕不辍,出版作品近30本,在她的笔下尽情地抒发着她对故乡、对祖国真挚热烈的感情,被誉为“台湾文坛最闪亮的恒星”。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五)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继续写完。
2.推荐阅读琦君《水是故乡甜》。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亲情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进一步拓展阅读,丰富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