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扫盲常识优秀范文
推荐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与留学常识扫盲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西方扫盲常识优秀范文一
“我的孩子高考只有300多分,能不能冲刺全额奖学金?”
“现在家里有15万,留学够不够用?”
“去美国读大学几年能读完?”
……
高考分数线公布后,各留学机构又拥进了一批学生及家长,这些学生大多高考分数在二本、三本线,拿到成绩后才匆忙决定留学,对留学的认知几乎为零。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和家长应该从各国的教育制度,到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学费、生活费开支情况,到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决定留学途径,再到了解签证政策和海外生活、文化习惯等,进行通盘考虑。辽沈晚报记者在走访了沈城部分知名留学机构后,将部分常见留学问题进行整理,为学生及家长做一个留学常识的普及。
留学还是国内上大学?
留学还是在国内上个大学这个问题让很多家庭很纠结,其实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教育投资的问题。在采访中,留学专家一直和记者强调,留学是一种教育投资,从投资回报角度来看,收益十分可观。“留学生的就业选择是全球范围的,起点较高获得的回报也高于国内一般大学毕业生。留学归来的学生经过海外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学习的磨练,将会变得更坚强更成熟更能成就事业”。
同时,出国留学获得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方面的收获,更多的是思维、观念、态度、抗压能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的锻炼。留学在不同的国度不仅能开阔国际视野感受异国文化的熏陶,同时还能使人的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开发。留学归来,将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重要人才。
工薪家庭能支撑孩子留学费用不?
留学经费是一个家庭考虑孩子是否留学的首要问题,在很多家庭的想象里,工薪家庭不可能承担孩子留学费用,即便孩子有留学的梦想,也无法帮孩子实现。真实情况是如此吗?
其实沈阳工薪家庭的学生可以选择的留学国家和方式有很多种。有许多留学费用低廉而教育质量高的国家,比如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这些国家因为免学费或者学费低廉、生活费用低、本硕连读、掌握第二外语等优势,吸引了相当多学子的关注。这些在中国长大,有欧洲留学背景,又掌握欧洲小语种的人才,将会非常受欢迎。
另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因为和中国文化背景接近,就业前景广泛,也受到工薪阶层家庭的青睐。
高考分数留学有用不?
高考成绩是否有用,其实要看学生选择的留学国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要求。在采访的过程中,留学专家通过三个热门留学国家的例子为记者进行了解读。
加拿大名校需参考高考成绩。加拿大高度完善的公立教育和相对更经济的花费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国留学生。也正因为其对教育的严谨态度,通常申请加拿大排名前5位的大学,学校需要参考中国留学生的高考成绩。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凭借高考成绩可直入本科。申请澳洲留学,高考生可凭高考成绩免掉一年的预科课程,直接申请全球百强名校。日前,全球百强名校悉尼大学宣布,从2012年起正式接受中国学生凭借高考成绩直入本科。悉尼大学明确列出对于每个省高考成绩的具体要求,基本参照2011年各省的一本分数线。
美国的教育制度一般认为,一次考试很难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中国高考这样的一次性考试成绩在美国不被看重。他们往往会更看重高中三年的在读成绩。对于高考后选择留学的学生来说,最快捷的方案当选双录取和桥梁课程。
西方扫盲常识优秀范文二
1 如果你想知道一位女士的年龄, 可不可以直接问她呢?
a 想问就问吗!有什么了不起。
b 不可以! 在西方社会里, 随便问女士年龄是不礼貌的。
c 要看情况而言。
1 答案: c
在西方社会里, 不是只要是女士, 年龄都不可以随便问。 其实, 你如果看对方是个小不点,或是十几二十岁, 问问年龄是没有关系的。 在老美看来,十几岁, 二十出头可是风华正茂的人生黄金时期,所以大胆地问。给大家说个有趣小故事。 在美国, 亚洲女孩子通常会比美国女孩自看上去小很多。我们中国女孩儿十三四岁可能还在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 同龄的美国女孩儿们就已经发育得相当丰满了,并 骄傲地自诩为“成熟性感女人”。 十七八岁她们更是看上去向二十来岁, 亭亭玉立。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已是大学生的我, 总会被 美国人当成中学生来看待。我在这里有一个中国朋友, 芳龄二十九。因为人长得漂亮, 所以在中国餐馆打工的时候, 总是会有小男生想约她出去(估计是刚入大学门槛的学生)。有个美国小男生们总是追着她问她的年龄, 她总是回答说:“你们美国人不是从不问女士年龄的吗?”那个男生于是说:“你又不老, 为什么怕别人知道你的年龄?不然, 你告诉我你属什么的吧?”一般在美国的中国餐馆, 每一张饭桌上都会摆上一张属相表, 列出所有的属相和相应的出生年份。我的那个朋友不知如何应答,于是无可奈何地告诉他她属龙。那老兄查看了一下属相表,大发感慨:“天哪!真没想到你这么老了!”Woops!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男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 赶忙道歉。但是祸已经闯了, 谁叫我们亚洲人从来长得就是娃娃脸呢!
对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来说, 年龄还是挺忌讳的话题。西方女人打扮从来都是老来少,人的年龄越大, 穿得月花哨。 此外,他们也相当懂得保养, 因此她们通常会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小不少。 还有, 有些美国人非常重视生活质量, 她们中有些人会打雌性激素或是去做整容, 那样一来, 要想猜她们的年龄就更不容易了。既然她们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看上去更年轻, 那我们又何必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对她们打破砂锅问到底呢?
因此, 这道题目的答案是 c, 能不能问女士年龄要视对方情况而定。
2 我特别想知道我认识的一个老外一个月挣多少钱, 能不能问啊?
a 想问就问
b 绝对不行
c 视情况而定
2 我想99%的可能性是你和这个老外不是直系亲属, 因此答案是 b, 不行, 说什么都不行。我给大家解释解释。 外国人和国人对待金钱的态度非常不同,因此在这些方面, 请国人慎之又慎。每次一回国, 街坊邻里一见到我, 都会非常热情地向我打听“在美国收入不错吧?!”我听出了弦外之音, 于是说:“还行吧,凑和。” 这种答案也叫答案?太不够诚恳了。 于是他们又会接着问:“那这‘凑和’是怎么一个概念呢?我于是说 :“‘凑合’就是不好不坏”。我知道那个邻居生气了。她肯定在想“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挣几个美金吗!”妈妈回家批评了我, 说我自以为很了不起, 连长辈的话都不好好回答。我冤枉啊! 这钱的事, 说少了,被别人怀疑真实程度; 说多了, 被别人嫉妒; 说实话,我又会心里琢磨, 我挣多少,关你什么事儿?说假话, 那这谈话根本就没有意义。扯远了。老外之间, 尤其是朋友之间, 同事之间, 谈的都是些模糊的概念。他们绝对不会告诉你一个准确数字的。 拿饺子(我的美国男友)来说吧!他正在写一本书。与出版商已经签了合同,明年年中左右出版。饺子的朋友对他的稿费情况也很关心, 但是问话却很有技巧。 他们会问:“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s quite lucrative, huh?" (出版行业挺赚钱的, 是不是?)。饺子答: “Not bad! However, publishers usually take the lion share." (还行吧!但是, 出版商赚走了绝大部分利润)。饺子的朋友继续 : “Really? That bad? (真的吗? 有那么糟糕吗?) 饺子答: “Yeah, usually writers only get 10% of the whole revenue, and the publishers and distributors take the rest of the 90." (是啊! 一般写书的只能拿到10% 而出版商和分销商却能拿到90%)。他们关于收入的话题就此打住了。饺子的朋友只知道饺子每卖出一本十块钱的书能赚到一块前, 但是其他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 总之, 美国人在谈及个人资产, 收入时是决不会谈及细节的。 因此, 我们充满好奇心得国人还是在旁敲侧击之后, 急流勇退吧!
3 老外的婚姻状况是不是隐私呢? 我可不可以问他们有没有结婚呢?
a 是隐私, 所以不能问。
b 不算是隐私, 也不用问, 看看他们手上戴戒指的位置就知道了。
这道题的答案有些莫名其妙, 但是答案是 b, 老外的婚姻状况一般来说不算是隐私, 但也有例外 (我会具体解释)。在生活中, 一般看看他们手上戴戒指的位置就知道了。 我父母那一辈, 结婚时根本没有钻戒这么一回事儿。“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的观念也是这些年才在中国的年轻人里根植的。我一直也搞不清楚, 为什么这么一颗小小的的石头, 一个非洲血与泪历史与现实的浓缩,竟 被赋予了如此之高的商业价值。也许拥有它, 的确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 但是它与爱情和婚姻的紧密结合始终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次与一位即将作新郎的美国朋友聊天, 他抱怨说, 他的未婚妻对钻石的价值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如果达不到一定标准,婚礼可以暂缓。她的理由是 “如果你爱我, 你会为我破费的。”换句话说, 她的逻辑就是“他们的爱情”与“钻石的克拉数”是成正比的。“爱得不深, 钻石不重”, “爱得越深,钻石越重”。尽管那个女孩子也懂得“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也知道所有有关婚礼,钻戒的费用她都需与她的的令一半在婚后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慢慢付清,而且她还必须为这份家中价值的财产上高额保险,她仍然执着地坚持着“钻石爱情恒久远的”信念。
在美国, 每当哪位名人爆料说自己已经订婚, 立刻充斥大小八卦杂志报刊封面的一定是那位“被爱情雨露滋润着的”姑娘,兴奋地伸出左手, (左撇子是右手),微笑着在记者面前, 在闪光灯下炫耀这那颗价值连城的大钻戒, 无论这是她的第几次婚姻。现在, 甚至钻石戒指都已经不够流行了。真正够气派的是穿上一身镶满钻石的白色婚纱, 就像前不久快60岁的美国地产业大亨Donald Trump 迎娶他33岁的模特儿新娘Melania Knauss 那样。那是一个如此华丽的婚礼, 带着万众的瞩目, 带着多少人羡慕的眼光, 他们步入了教堂。但是, 在没有闪光灯照射的日子里,在她卸下她脸上的浓妆之后, 在他们平心相对时, 那会是一种“愿患难与共”的真情流露吗? 他们的爱情会如那颗大钻戒所承诺的那样“恒久远”, “永留传” 吗?钻石永远代表的只是“同甘”。“共苦”则是生命中平平淡淡的相依相伴,风雨无阻,不离不弃。只能“同甘”而不能“共苦”的爱情不会是永恒的, 而只能代表”同甘”而不能代表“共苦”的钻戒也绝不应是“永恒爱情“的信物。女孩儿们, 不要再为自己的虚荣找借口了。你不需要用一颗钻戒去定义, 衡量你的爱情。
在西方,如果女性将钻戒戴在无名指上,这就表明她已经是为人妇或是即将为人妇了(她已经订婚了)。在美国, 如果你告诉一个对对你有兴趣的男生你有男朋友了, 他或许不一定死心, 但是你一旦戴上代表神圣婚姻的戒指,就不会有人主动招惹你了。当我还在这里会计行工作的时候,我经常出差,为避免吸引不必要的眼神和注意力, 我会带上一枚价值5美元的“钻戒”, 这样的话,无论走到哪里,就不会有陌生男士上前主动与我搭讪了。我在这里的许多女性朋友,都会像我一样这么做。当然,也有一些未婚女孩儿会将戒指戴在无名指上,但是那些戒指通常只是些 joke rings (玩笑戒指),什么骷髅头啊,蝙幅侠之类, 或是简单的, 亮晶晶的银圈。这样的戒指戴在无名指上并不代表什么。你如果特别好奇,又不敢肯定,到不妨可以问一下。对于已婚 男性来说,他们的戒指就简单多了,只是一个环,套在无名指上。这个环有可能是金的,有可能是银的。总之,男士们一般并不太在乎戒指的造型。戒指只是一个象征,一个声明 “我已经是家有贤妻的人了,美女对我而言是 ‘只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还是雾里看花吧!”
之前提到过在一种情况下,婚姻状况可以算是隐私, 那就是在求职与招聘的过程中。美国是一个特别讲求“众生平等”的国家。在这个国度里,有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但是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个人 不应因其个人的宗教信仰,性别,种族,性取向,婚姻状况等因素遭受歧视。任何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大多数国家的女性一样,美国的已婚女性在职场上处于劣势。在美国,大多数女性结婚生育后, 就会做一个全职妈妈和家庭主妇。自然, 这些女性在重返职场的过程中,不能像其他未婚女性那样,可以自主的处理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她们通常不会加班,更不愿随时按照公司的意愿出差。因此,出于公司利益的需要,大部分公司更愿意招聘未婚的女性,因为她们身上没有太多的家庭负担。但这恰恰违反了美国平等机会法。 美国有许多这样的案例,被告的公司一旦打官司输了,便要承担很高的经济赔偿。宗教信仰,性取向,种族,婚姻状况都是招聘过程中非常敏感的话题, 因此,大部分公司不愿淌这潭浑水。在报名申请表上,或面试过程中就不会问这个问题。如果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问到有没有结婚这个问题,你可以巧妙的反问:“May I ask how this question is related to the position I am applying for?" (“我可不可以问一下这个问题和我申请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吗?”
西方扫盲常识优秀范文三
李政涛先生“可以忍受肉体上的枯瘦、软弱和蓬头垢面;绝不能忍受心灵上的枯瘦、软弱和蓬头垢面”,向广大教育者奉献这本好懂、易读、留痕的哲理性教育著作。
一方面,它普及了作为非教师的教育者(家长、教育行政人员)的教育常识。
不难发现,我们周围当谈及教育时,说起来是头头是道,认为自己知道得很多很多,甚至以偏概全,或偏离教育常识轨道还不知。若稍加审视,往往那仅是触及教育的浅层,提出的一些观点多是路人皆知,实际情形可谓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我们可以试想,一个人很少学习教育知识,很少读教育经典,没有经过教育教学实践,那么融入内心的教育方法、理念有多少正确的呢?尤其作为家长,常常会在实际教育中走向违背教育常识的“反面”,那是自然而又痛心的事。
李政涛先生告诉我们,教育即唤醒,孩子的灵魂是被等候唤醒的“种子”,我们不能直接把“种子”从土壤中拔出,而是应创造适合他生长的条件,以唤醒并赋予其内在生长力的方式,让灵魂的“种子”自己长出来。
教育即“播种”,孩子是“种子”,不是“容器”,更不是“石头”,如果把孩子看做是“容器”,那么教学就会变成“灌输”“填鸭”,如果看作是“石头”,教学就是任意的“精雕细刻”,如果是“种子”,那就是耐心呵护,平等对待。
教育即生长,教育的过程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孩子“共生长”的过程,当孩子兴趣、需要、能力、方法和习惯等方面在推进中“共生长”,互为滋养和滋润,无疑是种理想的境界与方法。
作为家长,如果用成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所作所为,用自己的思想去替代孩子的思想,用自己的选择去替代孩子的选择,急于求成,就像“果农使用膨大剂催熟孩子”,这样,孩子的成长必然是可怕的,随时会有“爆裂”的危险。
另一方面,它普及了作为教师的常识。
将教学过程、内容、方法三者关联起来深入浅出地作了探究。之一,教学过程即是教育力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就是教师要寻找最佳的方法,“根据教育对象自身的变化,找到适合此时、此地、此人的最佳教育方式”,在“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书本间、学生和学生间实现生命个体间的生命能量转化”,并且,如今,全部生活世界才是学生的书本,不同于过去,书本是学生的全部世界。
之二,好课是实实在在的课,其衡量标准即是叶澜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好课必然是真实的课,没有虚假的成分,有缺憾、不成功并不是坏事。
之三,实现扎实课堂的五大源泉是清晰、细节、停顿、运用、写练。换言之,学生已经有的、会的、懂的,可以不教;教学只有在细节处落实,才可能把课上得扎实,课堂有停顿,解决学生困难、扫除障碍,唤起知识沉积而加以运用,把课堂变成课型,把教法变成学法,最后便达到了“‘教’其实不是目的,‘不教’才是教育的目的”的目的。在此,不一一而列。
全书观点鲜明,语言精准,举例精当,是一线教师、广大家长、热爱教育工作人士普及教育常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