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与透镜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1、演示试验:
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注意事项:A、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A、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照电脑模拟)
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虚、实
u>2f
u=2f
f
u
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作图法)
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讨论其特点
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凸透镜成像时各种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② 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1.2过程与方法 :
① 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 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 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 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② 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①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2 教学难点
①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了单反啊,DV等摄影用具,那么他们的工作原理都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探究他们的原理。
6.2新知介绍
【师】根据我们昨天学过的透镜,想必大家都会有各样的问题想去知道了解,
比如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上面的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
【生】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光线强拍出的像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
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
像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师】大家准备的资料很全,也很好。我们知道了照相机的构造。要下面我们来模拟下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动手操作]
方案一: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方案二: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也可行,现在我们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
【生】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
板书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例题】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
D.无法判断
【解析】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所以由图知,b的像比a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故选B
投影仪成像。
【师】教学中常用到投影仪,现在观察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
【生】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
[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
【师】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并说出使用投影仪的优点。
【生】天花板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用平面镜使像反射到屏幕上。
投影仪可以把文字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使用方便。
实物投影仪能直接投影实物。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回答得也很好。我们鼓掌进行勉励。
在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个仪器,它叫幻灯机,观察实物和挂图了解它的构造和能成的像。
【生】幻灯机由镜头、画片框、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机箱等构成。
总结: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反光镜是凹镜。
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光镜和聚光镜作用后集中射向幻灯片。
幻灯片倒插,在屏幕上才有正立、放大的像。
幻灯机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幻灯机成的像与投影仪一致,都是倒立、放大的像。
【师】投影仪和幻灯机都能成倒立、放大的像,但投影仪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投射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或实物,使用方便。
板书
投影仪(幻灯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例题】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时,屏幕上出现正常画面,这时有一个小虫正好落在凸透镜的镜片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为( )
A.画面上有一只小虫
B.画面变得模糊
C.几乎无影响
D.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解析】因为这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一小部分,而物体的光通过折射和反射映在屏幕上,只是光线少了一些,所以画面暗一点,但这又是一只小虫,遮住的光线很少,所以几乎没有影响。故选C
【例题】小光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象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象,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解析】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增大,但闪光灯照射到银幕上以后,只能增加银幕的亮度,而不能增加图象的亮度,相反,图象的亮度和清晰度明显减弱,所以反而看不清银幕上的图象,而银幕上的污渍更加清晰了,银幕上的黑色的字和纸条实际上就是投影片上不透明物体的影子,即黑暗区域.因此不用闪光灯拍摄的效果好。
故选A
【师】上述的两个例题,都是常考的题型,同学们一定要多注意哦,要弄懂原理。
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照相机成像、投影仪成像。照相机能把像成在胶卷上——光屏。投影仪或者幻灯机能把像投在幕布上——光屏。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来判断是否是实像。
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是如果光束是发散的,那么发散光束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其集合点叫作物体的虚像。
比如我们下面来介绍的放大镜成的像,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虚像。
放大镜成像
【师】我们桌子上放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现在用它看书上的字。
【生】放大镜能使书上的字放大,字是正立的。
【师】那么放大镜中看到的像有什么特点呢?
【生】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放大镜成像和照相机、投影仪不同,故大镜成像是正立的,投影仪和照相机成像是倒立的。
【师】想让“看到的字”变大些?怎么办?继续让凸透镜离字更远些,你有什么发现
【生】刚开始移动放大镜,离书越远,字越大,到了一定距离以后,字变模糊。
伸直胳膊拿着放大镜看外面的景物是倒立和缩小的。
放大镜成的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一侧。
放大镜成的像打不到屏幕上。
板书
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使用放大镜观察字,字到放大镜的距离(物距)要小于焦距。
【例题】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乙图中字的清晰的像成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B.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C.甲、乙两图中成的都是虚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解析】
A、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乙图中字的清晰的像成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故A正确;
BC、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B、C错误;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D错误.
故选A.
课后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