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范文
推荐文章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浮力物理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浮力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材分析: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浮力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来展开的。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保证实验过程合理、有序,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进行实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前留有充分的时间小组进行设计、讨论实验方案,在相互启迪交流中形成共识,使学生确实明确实验应如何进行后再分组实验。这样做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实验中减少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第十四章五、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将气球和铁块分别扔到水里会怎样?但同样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就不会下沉?如果制成潜艇却还可以浮沉自如,又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对浮力已有一些了解,通过情景激活学生脑海里的知识。学生通过搜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使思维发散。通过所列举的现象,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讲授新课1.研究什么是浮力
【学生研究】:把乒乓球压入水中。观察乒乓球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为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做好铺垫。)
过渡: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显然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但是,像石块这样的东西在水中下沉,是否也受浮力的作用呢?
【学生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实验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通过实验学会测量、计算浮力的一种方法,并通过观察再次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为下面的探究做铺垫。)
过渡:水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浮力,那么空气会不会也对其中的物体有浮力呢?
【演示1】:放飞的气球(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托力。)
【演示2】:把一物体放入水中用称重法测量浮力得到
F浮=G–F’(多媒体展示,增强可见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称重测量浮力的方法)
2.阿基米德原理
过渡:小的物体可以用称重法求浮力,那么像轮船这样的大家伙又该怎么测浮力呢?
【演示3】:阿基米德原理(结合课件展示,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这一重要原理,同时采用新老教材两实验相结合的办法,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障碍。)
【随堂练习】
1.将一物体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其重为100牛顿,将它放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0牛顿。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100牛顿;B、80牛顿;C、20牛顿;D、120牛顿
2.浸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后,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
A、浮力变大,重力变小;B、浮力不变,重力不变
C、浮力变小,重力变小;D、浮力变小,重力不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识,掌握重点。)
【小结】
最后,由学生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哪些遗憾。通过交流、回顾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
【布置作业】
1、P97动手动脑学物理3、4、5。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浮力的利用。
【板书设计】
五、浮力
1.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
2.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F浮=G–F’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ρ液gv排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范文二
一、前置学习
1.动手操作,感受浮力,引入新课。布置前置性作业,自学知识。
各位同学,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过这样一个故事,请看屏幕(幻灯片2)。那么,文彦博是依靠什么科学道理,让这个球自己上来的呢?对,就是浮力,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新的内容“浮力”,(幻灯片3)板书。
下面,我们也来实践操作这个故事,假设这个泡沫就是球,我们来让他浮起来,谁来试一下。做的很好,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个学习环节—自学。给大家3分钟自学时间,自学后完成3个作业。(幻灯片4)。(1)什么是浮力。(2)我们能测试浮力吗?
2.自学、回答检测。
(1)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浮力?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为水的浮力。(幻灯片5)
(2)第二个问题,我们能测试浮力吗?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测量水的浮力。(幻灯片6)那怎样测试,这么行吗(幻灯片7)?应该这样(幻灯片8)。
3.质疑拓展。
我们简单的自学了以下学习内容,你们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这么多实验用具,你们想用它来验证那些科学道理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实验道具足够2个实验所需,一是相同物体在水中的不同位置浮力测试,二是不同大小物体的浮力大小。(幻灯片9)
二、合作实验,体会学习。
1.出示实验课题一(相同物体在水中的不同位置浮力测试)幻灯片,合作体验。
现在,我们进行第一个实验,请看大屏幕(幻灯片10)。找同学来读一下实验的目的和提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但是,当我们移动他在水中的位置时,他的浮力=重力+拉力。好,下面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开始操作实验。请组长分配好组内人员,定好实验步骤,认真记录。(幻灯片11)
(2)实验操作,记录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总结收获,提出问题。
好,请大家准备好实验报告单,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物体自身在水中越多,浮力越大、排水量越大。对于刚才的实验,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4.出示实验课题二(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幻灯片,合作体验。
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自身在水中越多,浮力越大、排水量越大。那个,不同大小的物体,他的浮力有什么变化?能预计一下结果吗?可以结合刚才那个实验的结果。
同学们预计的不错,我们来实践操作一下,看看我们预测的对吗。请看大屏幕,组长分配好组内人员,定好实验步骤,认真记录。
(2)实验操作,记录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总结收获,提出问题。
好,请大家准备好实验报告单,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排水量越大的物体,受到浮力越大。
三、扩展学习。
下面,老师做个实验,请大家用今天的实验结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把泡沫所料放在水中,一松手,为什么他会上浮?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的实验非常成功,我们知道了排水量越大的物体,受到浮力越大的这个道理。在实验中,纪律最好的小组是,实验操作最好的是,总结较好的是,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
今天的作业是,请看,沉入水里的橡皮泥,我们怎么让他浮起来。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重点】有序进行实验。
【难点】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教学过程】
一、猜测沉浮的物品
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
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鸡蛋沉入水底。
三、幼儿进行实验
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四、揭示实验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录。
2、教师进行实验: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
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五、拓展活动:死海的秘密
提问: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教学反思】
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只是我们现在碍于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材料不够、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实验不能很好的开展。今天的活动,实验的材料也比较繁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进行了分组实验的形式,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让每种可能都得到了验证,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清楚的得到实验的结果。这样的形式适合于班级人数多的实验。同时,记录表运用的也很有效,不仅帮助大家记录下实验结果,同时也能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实验结果。我们的小实验要向着有效、易操作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