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学孔乙己教案优秀范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孔乙己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历史文学孔乙己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的:

  一、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习之后我们可得到回答。

  这篇文章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情深、意深、含蓄、深沉,必须认真阅读,积极思索,好好领会。

  二、检查预习,点出传神之笔。

  谁能准确地回答: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身份?

  学生回答后,点明:“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孔乙己三字出自旧描红簿,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大意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姓名都不知道,以“绰号”代名字,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文中“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站着喝酒”,说明生活贫困,经济拮据,与“短衣帮”同处于社会底层的经济地位;“穿长衫”,为的是要摆读书人的架子,显示比“短衣帮”高贵。在他身上,显现出与常人不同的十分明显的特征,使人一看,印象深刻。作者运用了“画眼睛”的方法写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做到了“以一目尽传精神,以一斑而窥全豹”。这是贯通全文的点睛之笔。这个形象一出现就展示出悲剧的兆头。

  三、讲读分析第一部分(第1节至第3节)。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提问思考:孔乙已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活动的?

  学生回答,点明:活动的环境是清朝末年的咸亨酒店(小说点明“——这是凹多年前的事……”由创作小说的1918年上溯20多年,是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酒店有特殊的格局,多种的喝酒方式。

  这个场所是清末社会的缩影,它等级森严、冷酷势利。(咸:xián全的意思;亨hēng通达顺利。咸亨:出自《易·坤》的“品物咸亨”。旧时店铺老板用这类吉利的字眼做招牌,取财源茂盛的好兆头。)请同学一一找出阶级差别相对照的词语,说明等级森严。

  一“坐”一“站”;一“里”一“外”;一“长”一“短”,一“荤”一“素”,鲜明地揭示了贫富悬殊,世态炎凉。

  2.从哪些语句看出这个场所的势利与冷酷?

  读文中有关语句,体会:

  掌柜的对长衫主顾的巴结,对小伙计的凶脸孔,对短衣帮“羼水”的冷酷。“羼水”这一细节深刻揭露老板对穷人榨取手段的卑劣和冷酷势利、唯利是图的本质。“单调”、“无聊”,“活泼不得”。死气沉沉的气氛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炎凉的关系。(对“幸亏”进行换词练习,如“幸好”“多亏”等。)

  3.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来描绘环境?又为什么要写柜台、温酒、喝酒?

  这样写,目的在于揭示主角所处的社会环境,创造不平等的冷酷的气氛,预示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写柜台与附近的人们,是为描写孔乙己作铺垫,因为从他们的眼里、话里可以看出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勾画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社会背景,为的是演好社会中这个下层人物的悲剧。

  4.就在这冷酷势利、等级森严的环境里,一个“笑”字引出了主人公的出场。为什么小伙计居然也可以“笑”呢?是“欢笑?是玩笑?是取笑?是讥笑?还是嘲笑?

  就在读者不解之时,作者用极省俭(白描)的语言亮出了孔乙己的形象。三个附加语(“站着喝酒”、“穿长衫”、“唯一”)一下子刻画出这个人身上的可笑的矛盾,他是这环境里独一无二的笑料,给人以世情凉薄之感。

  板书设计:

  咸亨酒店(缩影)      孔乙己苦人儿

  等级森严壁垒分明势利冷酷

  “长”“里”“坐”“荤” 站着喝

  (笑)→ 而    凉薄

  “短”“外”“站”“素” 穿长衫

  孔乙己身上的这种矛盾,决定了他的生活内容;他的语言、行动,又必然使他在鲁镇人们心目中成为可笑的人。他为什么穿长衫,又为什么只能站着喝酒呢?那就得认真剖析了。

  四、布置作业

  1.熟读第一部分。

  2.根据鲁迅第一部分的描绘,用漫画的笔法给孔乙己画像

  历史文学孔乙己教案优秀范二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阅读时虽能带着问题,从课文中筛选信息,但缺少的是进一步深入文本灵魂,对文本作细心的体察感悟。文本中很多能充分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如不加以关注,将非常可惜。此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通过从文中的“手”的细节描写,深入理解孔乙己当时无奈挣扎的生存状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习惯,也能帮助学生深入领悟文章主旨。

  【教学目标】

  1.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探究性学习重点】

  1.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记录质疑。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呈现出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诱发他们自主探究文本的强烈欲望,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

  二、作者简介

  最能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读者最多,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什么是小说?

  明确:

  1.小说概念

  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事件场面及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性格小说

  性格小说是以人物性格刻画为中心结构,不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的小说。如《孔乙己》、《在烈日和暴雨下》。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遇的苦人儿的形象。大作家巴金说,《孔乙己》写得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设计意图:解决:①文本体裁—小说;②拉近学生与孔乙己的距离

  三、学习字词

  咸亨酒店 附和 不屑置辩 阔绰 羼水 蘸着 打折腿 间或 颓唐 戕害

  设计意图:解决:相关字词的音、形、义

  四、问题讨论

  1.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鲁镇咸亨酒店,时间是“这是20多年前的事”,由此理解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

  2.咸亨酒店里几种类型的人是如何对待孔乙己的?

  在等级森严、贫富悬殊的社会里,从酒客、掌柜和“我”对待孔乙己的态度中感受遭受凉薄的孔乙己。孔乙己的命运让世人唏嘘。叶圣陶说:“孔乙己是潦倒不幸的读书人。”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钱理群(北大教授)说:“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对小伙计:凶狠无情。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鲁迅塑造的中国社会里这一群看客的形象让人觉得面目可憎,鲁迅说中国的群众都是“戏剧的看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本社会环境。让学生对这样的一个人群所构成的中国社会有一个深刻地了解。在孔乙己的极力挣扎中,让学生同时去分析各种类型人的特点。

  五、作业:

  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勾画描写孔乙己的句子,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并注音

  咸亨酒店 附和 不屑置辩 阔绰 羼水 蘸着 打折腿 间或 颓唐 戕害

  设计意图:①检查学生对字词音、形、义的掌握情况,突出提示“漂渺”一词现在的通常写法;②为利用学生所写字词构成完整板书做准备。

  二、试从课文中勾画出反映以下内容的语句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3.孔乙己的结局。

  明确: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作用的一句话:“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筛选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要强化双基,而双基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扎下根。

  三、研讨

  1.理解章法

  小说的前三个小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任务活动的社会环境。由时间推算,可知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由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独立和阶级对立状况,“我”的职务变动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世态炎凉。

  设计意图:理解文本作出这样的结构安排,既是突出中心情节的需要,同时又是表现主题的需要。

  2.分析形象:就文中的“手”的细节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不断挣扎的生存状态。

  明确:

  ①作为一个好逸恶劳的懒散的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

  “长指甲”可以让人看出孔乙己的生活状态不同于靠辛勤的劳动来过生活的短衣帮。留着长长的指甲的都是些生活安逸或者养尊处优或者好逸恶劳的人。这样的一双手写得一手好字,曾替人家抄过书,但这样的人却生活得并不安逸,相反很是困苦。这样的长指甲只能是好逸恶劳、懒散过日的“标记”了。

  ②作为一个迂腐守旧的知识分子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台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用指甲蘸酒写字”是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想尽办法、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在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没有进学,但还是极力要证明自己的学识。问小伙计识不识字,教小伙计“回”的四种写法,没有笔,用长长的指甲代替;没有墨,蘸酒代替。无奈,换来的是别人的冷漠。孔乙己的迂腐成为了别人的笑料。更可悲的却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见得他就算能够充当笑料,能“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能使“店内外都充满快活的空气”,也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取笑对象。多了他人们多了一个人取笑,少了他人们还是一样过。

  ③作为一个穷酸的善良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孔乙己唯一的下酒菜是一文钱的茴香豆,但是他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吃,他是善良的。但他毕竟生活窘困,面对不懂事的孩子吃了还要吃,他也不得不用手罩住他那仅存的下酒菜,这时读书人在维护他的体面。一句“多乎哉?不多也。”更足以展现穷酸之下不忘显示读书人的身份的迂腐。鲁迅写“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孔乙己是个多余的人,是个“苦人”,是个“弱者”。因为多余,他连自己正式的名字都被一个半懂不懂的绰号代替,店里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没有人尊重他,也没有一个与他有共同语言的人。在孔乙己病态人生中,这一内容可以说是他的性格亮点。在人情世故涂抹了他心灵的单纯,世态的凉薄冷却了他心灵的热情,人性的凶恶和残酷磨钝了性格中的善良之后,生存的状态便不可避免的是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④作为受尽凉薄的可怜人而存在

  例句:“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一双曾经留着长指甲的手,一双曾经用来写字的手,一双带着善意的手,此刻满是泥,成了代步工具。再也不可能保留知识分子的体面,再也不能让自己的闪光之处得以施展。文不能,武不得,活干不了,孔乙己与短衣帮相比更为悲惨。

  小结:孔乙己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摧残的苦人儿形象。

  设计意图: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吃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的苦人儿。

  5.探讨主旨:

  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何在?

  明确:自身原因: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社会原因:科举制度的毒害;民众的麻木不仁;统治者的摧残。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课堂小结:

  孔乙己之所以挣扎着生存下去,只是靠“文化”,文中“长衫”这个意象就是文化的象征。孔乙己不管别人如何看他,他始终穿着那件又脏又破,而且是多年也没有洗也没有补的长衫,但这种没有和权力、金钱相结合的文化没有实际的用途,文化本身并没有能够让他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下去。他的文化最终也随着他的生命而结束,连同他那好逸恶劳的手一起埋葬。像孔乙己这样的知识分子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呢?充当单纯而愚蠢的知识分子社会不接受不认可,充当别人的笑料不是最终解决的办法,偶尔的挑战与反抗更不能改变命运。问题只有通过改变国民性的弱点,这也是鲁迅先生一直期待完成的。

  设计意图:深入探讨文章主题。让学生真正读懂鲁迅。

  历史文学孔乙己教案优秀范三

  【教材分析】

  一个穿长衫的知识分子,一个只能站着喝酒的可怜人,这就是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孔乙己。鲁迅塑造的“孔乙己”揭露和批判了整个封建制度和文化,否定了专制制度下无价值的奴性人生。

  文章开头细致地介绍了鲁镇的酒店的格局:靠柜外站着喝酒的多是短衣帮,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坐喝的是穿长衫的,他们比较阔绰。从这个酒店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有两个不同的等级:出卖劳力为生的短衣帮和以地主、读书人、有钱人为主的长衫客。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的人”,“站着喝酒”说明他根本没有资格象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长期为应试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不管孔乙己本人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成了人人轻视与耻笑的对象。通过渲染酒店顾客中“短衣帮”和“穿长衫的”这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实际上凸显出孔乙己是游离于这两大社会群体之外的多余的人而存在的。

  象“孔乙己”这样一个社会上多余的人,他是如何生存着的呢?文章透过一个小伙计的眼光来看,“我觉得生活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知今还记得”。后文还写到咸亨酒店的掌柜和顾客都把孔乙己当作笑料,为了取乐,他们常常打趣、讽刺孔乙己。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喜剧的氛围,悲剧的内容——重读<孔乙己>》一文中说“孔乙己之所以被人记得,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就是因为他是人们单调、无聊和苦闷生活的一个笑料,能够给人们一点‘笑’的满足”。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将“笑”作为分析文章的重点,认为以喜写悲,在喜剧的氛围中展示悲剧的内容,以“笑”写泪更增添了孔乙己的悲剧色彩。但是,文章中孔乙己难道仅仅是充当了别人的笑料吗?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阅读时虽能带着问题,从课文中筛选信息,但缺少的是进一步深入文本灵魂,对文本作细心的体察感悟。文本中很多能充分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如不加以关注,将非常可惜。此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通过从文中的“手”的细节描写,深入理解孔乙己当时无奈挣扎的生存状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习惯,也能帮助学生深入领悟文章主旨。

  【教学目标】

  1.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探究性学习重点】

  1.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记录质疑。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呈现出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诱发他们自主探究文本的强烈欲望,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

  二、作者简介

  最能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读者最多,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什么是小说?

  明确:

  1.小说概念

  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事件场面及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性格小说

  性格小说是以人物性格刻画为中心结构,不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的小说。如《孔乙己》、《在烈日和暴雨下》。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遇的苦人儿的形象。大作家巴金说,《孔乙己》写得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设计意图:解决:①文本体裁—小说;②拉近学生与孔乙己的距离

  三、学习字词

  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辩阔绰羼水蘸着打折腿间或颓唐戕害

  设计意图:解决:相关字词的音、形、义

  四、问题讨论

  1.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鲁镇咸亨酒店,时间是“这是20多年前的事”,由此理解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

  2.咸亨酒店里几种类型的人是如何对待孔乙己的?

  在等级森严、贫富悬殊的社会里,从酒客、掌柜和“我”对待孔乙己的态度中感受遭受凉薄的孔乙己。孔乙己的命运让世人唏嘘。叶圣陶说:“孔乙己是潦倒不幸的读书人。”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钱理群(北大教授)说:“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对小伙计:凶狠无情。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鲁迅塑造的中国社会里这一群看客的形象让人觉得面目可憎,鲁迅说中国的群众都是“戏剧的看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本社会环境。让学生对这样的一个人群所构成的中国社会有一个深刻地了解。在孔乙己的极力挣扎中,让学生同时去分析各种类型人的特点。

  五、作业:

  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勾画描写孔乙己的句子,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并注音

  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辩阔绰羼水蘸着打折腿间或颓唐戕害

  设计意图:①检查学生对字词音、形、义的掌握情况,突出提示“漂渺”一词现在的通常写法;②为利用学生所写字词构成完整板书做准备。

  二、试从课文中勾画出反映以下内容的语句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3.孔乙己的结局。

  明确: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作用的一句话:“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筛选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要强化双基,而双基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扎下根。

  三、研讨

  1.理解章法

  小说的前三个小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任务活动的社会环境。由时间推算,可知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由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独立和阶级对立状况,“我”的职务变动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世态炎凉。

  设计意图:理解文本作出这样的结构安排,既是突出中心情节的需要,同时又是表现主题的需要。

  2.分析形象:就文中的“手”的细节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不断挣扎的生存状态。

  明确:

  ①作为一个好逸恶劳的懒散的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

  “长指甲”可以让人看出孔乙己的生活状态不同于靠辛勤的劳动来过生活的短衣帮。留着长长的指甲的都是些生活安逸或者养尊处优或者好逸恶劳的人。这样的一双手写得一手好字,曾替人家抄过书,但这样的人却生活得并不安逸,相反很是困苦。这样的长指甲只能是好逸恶劳、懒散过日的“标记”了。

  ②作为一个迂腐守旧的知识分子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台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用指甲蘸酒写字”是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想尽办法、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在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没有进学,但还是极力要证明自己的学识。问小伙计识不识字,教小伙计“回”的四种写法,没有笔,用长长的指甲代替;没有墨,蘸酒代替。无奈,换来的是别人的冷漠。孔乙己的迂腐成为了别人的笑料。更可悲的却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见得他就算能够充当笑料,能“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能使“店内外都充满快活的空气”,也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取笑对象。多了他人们多了一个人取笑,少了他人们还是一样过。

  ③作为一个穷酸的善良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孔乙己的下酒菜是一文钱的茴香豆,但是他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吃,他是善良的。但他毕竟生活窘困,面对不懂事的孩子吃了还要吃,他也不得不用手罩住他那仅存的下酒菜,这时读书人在维护他的体面。一句“多乎哉?不多也。”更足以展现穷酸之下不忘显示读书人的身份的迂腐。鲁迅写“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孔乙己是个多余的人,是个“苦人”,是个“弱者”。因为多余,他连自己正式的名字都被一个半懂不懂的绰号代替,店里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没有人尊重他,也没有一个与他有共同语言的人。在孔乙己病态人生中,这一内容可以说是他的性格亮点。在人情世故涂抹了他心灵的单纯,世态的凉薄冷却了他心灵的热情,人性的凶恶和残酷磨钝了性格中的善良之后,生存的状态便不可避免的是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④作为受尽凉薄的可怜人而存在

  例句:“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一双曾经留着长指甲的手,一双曾经用来写字的手,一双带着善意的手,此刻满是泥,成了代步工具。再也不可能保留知识分子的体面,再也不能让自己的闪光之处得以施展。文不能,武不得,活干不了,孔乙己与短衣帮相比更为悲惨。

  小结:孔乙己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摧残的苦人儿形象。

  设计意图: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吃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的苦人儿。

  5.探讨主旨:

  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何在?

  明确:自身原因: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社会原因:科举制度的毒害;民众的麻木不仁;统治者的摧残。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课堂小结:

  孔乙己之所以挣扎着生存下去,只是靠“文化”,文中“长衫”这个意象就是文化的象征。孔乙己不管别人如何看他,他始终穿着那件又脏又破,而且是多年也没有洗也没有补的长衫,但这种没有和权力、金钱相结合的文化没有实际的用途,文化本身并没有能够让他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下去。他的文化最终也随着他的生命而结束,连同他那好逸恶劳的手一起埋葬。像孔乙己这样的知识分子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呢?充当单纯而愚蠢的知识分子社会不接受不认可,充当别人的笑料不是最终解决的办法,偶尔的挑战与反抗更不能改变命运。问题只有通过改变国民性的弱点,这也是鲁迅先生一直期待完成的。

  设计意图:深入探讨文章主题。让学生真正读懂鲁迅。

  四、作业

  运用“我看孔乙己是_____(概括其特点或性格)的人,因为文中_____(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一段文字,进行鉴赏。

  附:板书设计

  苦人儿:孔乙己

  孔乙己

  好喝懒做

  死要面子

  热衷功名

  悲惨死亡

  掌柜:唯利是图

  小伙计:势利

  众人:麻木不仁

  丁举人:残忍

  冷漠的社会

  孔乙己必死无疑

历史文学孔乙己教案优秀范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孔乙己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历史文学孔乙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