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 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位置(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 课件出示例1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
2/11 + 2/11 + 2/11 =
2/11 × 3 =
(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A.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
B.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
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C.应用法则计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 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看图写算式
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
3.看算式,约分计算。(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学生课堂自评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学生给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分数乘以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 和的简便运算。
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 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位置(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上一篇:初中生的数学教案3篇
下一篇: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