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历史教案 >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

若水0 分享 时间: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历史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高一历史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篇2

一、说教材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说学情

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先向评委介绍我的教法。教学时主要采用3个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创设情境,设疑引思。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建议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1个课时。本次课就对这一课进行说课。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大禹正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于公元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正是我们在这节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直截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1)想想议议

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

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结合我给大家读的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禹定国名为“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启继承禹的王位,说明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已代替禅让制,“家天下”时代开始。禅让制的特点是王位在一姓一家中传承。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师: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请同学以列表的方式,把商朝的主要官员及其职责板书出来。板书

从以上的分析中,归纳出夏商政治制度的三个主要内容。第一,实行王位世袭制;第二,商朝在中央设置百官,协助商王治理朝政;第三,地方上侯、伯有双重身份,他们对商王负有一定义务。其中大家特别要注意到第一点和第三点,因为它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2)根据课本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王室贵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板书

教师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3)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板书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1.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嫡长子、嫡长孙在本支内称为大宗,而次子、庶子的后裔在本支内称为小宗,大宗要保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页的示意图: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历史短剧和课本的示意图上,大家还可以获取到什么历史信息?

教师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宗法制内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周朝姬姓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3.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

(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思路引领: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时间顺序作答。

答案提示: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2)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

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5.布置作业

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我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有没有联系?

六、教学总结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很多很杂,学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须牢牢把住君主-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条线索;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七、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好的板书既点明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时间关系我写的还不够完整。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篇3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成就;了解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自行归纳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概况,提高历史信息提取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高历史问题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民间手工业发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间手工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成就。

难点: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素纱直裾单衣”,并向同学们介绍其内涵的精湛纺织技术:素纱单衣衣长160厘米,袖通常195里面,重仅48克。经测算原料的纤度为10.2旦尼尔,即900米的纤维重1克,这种高超的缫丝技术让人惊叹不已,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打不到它的重量。

教师导入:如此高超的手工缫丝、纺织技术真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纺织技术是民间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老师来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古代民间手工业的辉煌与叹息。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发展概况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1)民间手工业分为几种?

(2)其发展经历了怎样曲折的过程?

2.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分享答案,师生共同总结。

(1)民间手工业分为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两种。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是农户的副业;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过程(ppt展示)

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遭受摧残:魏晋南北朝时期→恢复:唐朝→产量增多:元朝→出现雇佣关系:明朝中后期

【设计意图】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出,能够锻炼归纳总结能力。在总结过程中,教师要简要说明不同时期手工业发展曲折的原因,为分析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做铺垫。

(二)发展艰难的原因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如下材料:

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嫁之人。

并提出思考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多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稍后派代表分享答案,过程中教师注意讨论秩序及方向的引导。

2.学生讨论问题,之后分享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原因:

(1)农业占主导地位;

(2)官营手工业的冲击;

(3)明清封建制度的束缚;

(4)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做铺垫进行小组讨论,能提升古文阅读及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对难点问题进行探究,不仅能够培训历史问题探究能力,还能锻炼小组合作意识。

(三)主要成就

1.教师通媒体课件展示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片段: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

提出思考问题:棉布与丝绸相比有哪些优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棉布价格低廉,加工方便,保暖性好,穿着舒适。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棉布的手工业成就棉纺织业的优势。

2. 教师课件展示黄道婆想象图片及马克思将中国棉织技术与18世纪美洲棉织技术进行对比的材料,使同学们深入理解古代棉织业的先进性与影响。

并要求课下预习的同学介绍黄道婆的三锭纺织技术,使大家加深对黄道婆为纺织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理解。

【设计意图】运用材料进行对比,了解棉纺织业的先进性,提升民族自豪感。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作业:课下自主制作历史表格,总结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六、板书设计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篇4

神圣抗战的开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的重点课文,是前面学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发展的结果。从这节课开始至第12课,学生将学习中国抗日战争史。因此,本课在整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材结构:

----------------------------------------------------------------------------------------------------------------------------------------------------------------

--------------------------------------------------------------------------------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正面战场的抗战 日军的侵华罪行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和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对抗战的危害;南京大屠杀(时间、经过、被杀人数)。

2、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以下几点: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共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基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

(3)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来-的妄想,但由于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使中国丢失了华北、 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4)从南京大屠杀,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分析国民政府要抗战初期的功过,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看问题的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小结及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课时教学内容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篇5

【一】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产生的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自然科学作为其理论武器。

2、伽利略的成就:

(1)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牛顿的成就:

(1)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2)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二、相对论的创立

1、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0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1)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3)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2、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应。

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4、意义:

(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116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