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音乐生活的意见和建议书
推荐文章
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只要提高认识,注意欣赏的方式方法,通过音乐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生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对大学生音乐生活的意见和建议书,来欣赏一下吧,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对大学生音乐生活的意见和建议书1
一、大学生音乐喜好及其影响因素的历史与现状
从20世纪早期,对于音乐喜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己经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1921年,美国心理学会通过问卷、言语报告和其他量表的方法,对被试者在熟悉和听觉疲劳条件下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欣赏中注意的分配和广度、知觉选择、兴趣等变量进行统计比较。三项研究都表明,对通俗音乐欣赏中熟悉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会伴随着疲劳的产生与态度的消极反应的增长。这一研究,开创了之后有关音乐熟悉度与偏好关系这一主题的系列研究和讨论之先河。同时对音乐与个体差异主题上的结合点的关注也逐渐兴盛起来。调查者着眼于被试者的人格特征和成长事件,将164名青少年被试者按照对轻重不同性质音乐的偏好分为3组,挖掘人格和成长问题的组间差异,得出的结论是有明显喜好倾向的组具有更多的成长困难,这些特定的音乐反映出青少年相应的性格与生活问题。其他的有关大学生音乐喜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面也很广。那个时代给研究留下的痕迹在于,研究者们关注的多是音乐水平的高下差异,更强调一种“良好品味”的建立与音乐训练的重要性。这一取向更容易被理解为是服务于音乐专业教育的。[1]近20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大学生音乐喜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始在多层面展开。从整体上看,在音乐态度问题上的共通规律研究十分丰富多样,研究样本设计多种多样,实验方法和调查模式也不尽相同,针对的研究目标涉及从整体音乐研究到音乐风格再到音乐元素等多个层次。
二、文化层面视角影响和研究视角
在文化层面,我们认为大学生对特定音乐风格的偏爱视为一种他们所认同的文化样式的表现,这种文化样式受多种文化元素的影响,当下,由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音乐文化以及由教育体制担保的严肃音乐文化都参与了这种文化样式的整合。音乐喜好作为大学生彰显个性与追求时尚的风格旗帜,作为表达他们同一性危机的合适工具,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表现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特有的文化特征和内涵。音乐偏爱促使大学生借助情感表达使自身与社会背景更相适应,通过社会认知使自身与其文化背景更相符合,这个特殊群体的风格表达也给他们身处的文化背景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2]
三、音乐喜好及影响因素实验设计要点
首先要兼顾音乐风格与跨风格因素的材料选择。通过选取多种风格且具有不同音乐特征的乐曲作为材料,让被试者基于每段音乐本身做出喜好判断。其次是通过变换形式,通过每个组内在同一元素上有不同特征乐段的比较,得出喜好度的等级评定。在被试以及被试变量的选取上是大学生。因为在所有人群中,大学生群体向来是社会文化的先锋,他们代表了每个时代最敏锐的触角。他们对于音乐的热衷程度与接触频率,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后天成长环境的个体差异方面,可以从出生地、个人及家庭音乐爱好、音乐学习经历、音乐才能评价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更丰富的背景资料尝试挖掘多角度的信息。
四、音乐心理学的影响和研究视角
音乐心理学是“一门从科学角度研究个体的音乐思维和行为的学科。运用心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的音乐活动包括个体的感觉、知觉、聆听、表演、创作、记忆、分析、学习和教学等等”。目前,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关注音乐行为的认知、发展和社会三方面,对这三方面的研究都须考虑社会背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实体,大学生将音乐聆听作为一种情感陈述方式。以情感的功能性、社会性和发展性特征来为角度分析大学生音乐喜好及其影响因素,去揭示在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体对音乐的情感反应。
五、大学生音乐喜好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结果
在所有实验音乐类型中,首先,大学生对优美舒缓的轻音乐类型的喜好最普遍也最强烈,例如三拍,中速,古典音色,钢琴音色这些音乐特征受到大学生更多的喜爱。而节奏复杂多变的爵士音乐则是受到最少喜好的类型,并且不同被试态度的离散度也较大。其次,男性被试对不同类型音乐有“爱憎分明”的表现,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喜好度差异很大,女性被试对不同音乐的喜好反应激烈程度则显著低于男性。女性比男性被试更喜好中速音乐;无音乐学习经验被试的比有音乐学习经验被试更喜好快速音乐。再次,有音乐学习经验的被试比没有音乐学习经验的被试更喜欢爵士音乐类型。出生地城市被试比乡村被试更喜好古典音色。最后,人格感知被试比判断被试更喜欢爵士音乐类型,人格感觉被试比直觉被试更喜欢古典音乐类型。[3]
总之,对大学生音乐喜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了解大众文化下的音乐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以及社会化对他们的影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通过对大学生音乐喜好及其影响因素的规律的把握,可以更好的引导高校音乐教学,努力消除音乐教学中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其成为具有艺术气质的高素质人才。
对大学生音乐生活的意见和建议书2
在普通高校中,音乐教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能提升审美情趣、扩宽视野,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必须学习的一类课程。但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一、现状分析
(一)教育部门观念陈旧
由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应试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的状况下,教育观念仍然陈旧,尤其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完全被当作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教育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存在着较严重的现象,比如音乐课被语文、数学等关系到考学的主干课所取代,音乐课程中只教授某个歌唱作品,除此以外,对于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鉴赏不做任何的讲授,导致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无法发挥它的积极效果和作用。另外,普通高校也存在对音乐教育不重视的普遍现象,部分学校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忽视音乐课程,把音乐类课程规划到选修课的模块中,并规定学生的艺术类选修学分不能过多,从而阻止了某些热爱音乐的学生对音乐类课程的进一步提升。以上都说明了教育部门观念陈旧,已严重导致音乐教育的普及不足。
(二)教育经费不足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的形势下,高校经费短缺问题愈演愈烈。作为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的音乐教育,在各个高校更不可能成为教育投入的重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经费不足,导致一些高校无固定音乐教学场所,缺少乐器、多媒体等现代音乐教学必备的教学器材和视听设备。同时,经费不足,音乐教育方面教材的编写和资料建设得不到必要的支持,使得音乐教育领域缺少高质量、专门化的系列教材及声像参考资料,严重制约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
据调查,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普遍存在师资匮乏的情况。除知名音乐院校有专门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外,其他大部分普通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师在专业对口、学历层次、学术能力、师资结构等方面与高标准的专业要求都相距甚远,使得课程内容的编排缺乏系统性,从而阻碍了音乐教育的普及。
(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学内容保守局限
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师面对非艺术类的学生应采用非技能性的教学。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音乐类课程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单一,音乐类课程技能性教学很强,忽略了理论和创造发展上的教学。目前,高校教学内容的单一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上。音乐类的教学应做到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大学生所关注的热门的音乐进行教学,比如流行歌曲的演唱教学、现代舞教学、古典音乐的解读等,不能不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随意选取一些内容授课。新时期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和提升,教学中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教学计划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一是音乐课时安排极其有限。学校对于音乐类课程给予的课时很少,而且大部分高校音乐类课程都是分布在选修课中,难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其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二是课程内容的计划编排缺乏系统性。虽然有理论、演奏和欣赏类,但是缺乏内在联系,都停留在初级水平,没有循序渐进的层级。三是选修课程以大班为主、人数众多,每个学生接受的音乐教育程度不一样,教学起不到针对性的作用,严重地影响学生协调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
二、解决对策
(一)提高教育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从国际高等教育课程发展趋势来看,强调培养具有兴趣广泛、情感丰富等特点的学生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针对普通高校将音乐教育看作教育环节中附属品的偏差,我们应该迅速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体制,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空间和舞台。通过对音乐教育功能的强调,能够提高高校教育认识,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以音响为表现手段,触动人的情感,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作用于人的心灵,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二是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智能素质;三是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情感素质。
(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力度
普通高校可以成立音乐系、艺术系和专门的教研室,负责音乐教育工作。教研室应明确高校学生与音乐教师的比例及音乐教育与学校总投入的比例,保证音乐教育有足够的经费。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备基础建设。比如建设专用音乐欣赏课教室、舞蹈教室、排练厅、合唱专用教室等。另一方面,要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如光盘、DVD机、钢琴、音响和多媒体设备等,给音乐教学提供有力的硬件保证。
(三)加大音乐教育师资人才的培养
从全国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数量来看,所占比例是很少的,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普及性音乐教育。目前,高校培养的音乐类教师除在各高校任教以外,还会在小学、初高中及各个领域任职,分布比较不均。受地域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较大,经济不发达地区比例较小。全国的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培养应加大力度,增加招生人数,调整招生比例。各个高校也应该加大力度引进音乐类教师,扩大教师队伍建设。
(四)建立科学教育体系,强化教育效果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要体现出科学教育的真正价值,要尽快构建科学的教育培养体系,以适应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应体现教学的艺术化、现代化,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1.充分运用音乐现代化教学设备、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加快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步伐。2.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的活动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艺术锻炼和实践的机会。3.丰富教学手段。实现互动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内容上,应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充实。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当代大学生在艺术修养上的需求,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比如“流行歌曲的演唱”这门课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的内容可以多结合当代歌星的演唱来讲述,课程内容的调整可极大地增强吸引度。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普及性的音乐类课程,还应照顾到多层次学生的需求,开设较有难度的课程,让音乐课程学习可以循序渐进。
在课程设置上,可实现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音乐作为人类重要的精神产物,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治疗疾病、开发智力,还可以带来无限的商机,与现代人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作为当代大学生,掌握和学习音乐类知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课程设置上,实现音乐必修课的学习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这种大胆的举措将会让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迅速提升,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结语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的综合素质教育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任重道远。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面对新问题,探索新途径,调整好高校音乐教育模式,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就一定会扎实有效地进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对大学生音乐生活的意见和建议书3
学习的过程,就是加强音乐记忆能力,才有自学的能力。目的是达到“唱、听、看、讲”的全面能力,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数”的概念在音乐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1)十二平均律——在一个八度之内的十二个音符,每个音之前按一百分来计算,总共有1200分。弦乐演奏者总是能够很巧妙的运用不足100音分的倾向性来表达更深邃的乐思……
(2)音符的个数
(3)节拍的“拍数”
(4)乐句的句数
(5)乐段的段数
(6)小节数
(7)拍率(每分钟的拍数)
(8)音程的度数
结合学习的乐理知识,抓住这些环节建立理性认识。
“发声练习”和“练声曲”(vocaligation)的含义不同。前者可能是几小节,只是旋律或音程的片段 ,作为唱前的“开声”活动,是作为训练呼吸和共鸣状态的发声能力;后者则是完整的旋律结构和乐思表达的培养。
音乐会表演的演员同歌剧演员属于两种类型的表演,音乐会演唱以艺术歌曲为主,他(她)也可能是一个专业歌剧演员,但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形体表达训练和能力的歌者。培养创造角色的意识,发挥演员的意志,克服个人的盲目骄傲,才能够产生演员的创作能力;演员(歌者)的自我意识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处理和音乐表现的审视。有的歌者,声音很好,音色近乎完美,他(她)们在自我陶醉和欣赏的过程中,却忽略了语言内容与旋律表情的结合,同时忽略了其演唱的曲目中的人物是谁?你在什么地方?你在做什么?什么时候?你怎样做?角色(歌者)出现在舞台上的特定环境是什么(规定情境)。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影视传媒技术高度发展,给演员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突显个性的充分可能性,但是怎样应用它需要多多学习思考,特别要尊重导演意见和建议,还要考虑观众接受的程度。演员的任务:使观众相信他们的角色行为真实性,相信他在舞台上反映出来的情感真实性。演员(角色)必须行动,行动要像生活里一样,准确的实现行动形体的一面,而且必须合乎逻辑顺序,这样才诱发出真实的感情,产生行为的能动性。如果背弃角色的创作,偏离舞台艺术规格,那就是虚假的。简言之,行动必须合乎逻辑,有顺序,真实,合理,有依据,有效果,不但有形体的一面,也有心里的一面。
装饰音和旋律音中的跳音staccato均不应改变旋律的节拍结构,除非作者标注有“rit”或“rall”的要求,否则唱者会“随心所欲”,这在音乐上是不可取的做法。装饰音有很多种:长倚音,短倚音……谱面上有的必须要做到,但谱面上没有的而唱的人却做了,那是什么理由和根据?歌者要避免不正常的“颤动”(tremolo),要正常的颤动,区别什么是vibrato以及不正常的shake(摇晃)的出现。如果不自觉的有shake,则说明对呼吸的掌握和听觉方面须作出改进,教师有帮助其纠正的责任。(shake,tremolo,vibrato,vocaligation在音乐辞典中可以查到)
为了使自己的嗓子完全完全记住一个角色或一首曲调,练习时必须做到像演出那样的唱,不要在练习时只是低声哼唱,或者是把一首音调较高的歌曲降低八度去唱,也不能用假声去唱那些应该用胸音去唱的地方,否则演员会使观众不愉快的大吃一惊……
没有什么不值得一个学生甚至一个艺术家去注意的。他应该做到什么都听,听到好的就学,听到不好的就引以为戒……
歌唱时的发音要像说话时的发音一样。因为所唱的音乐句子高尚庄严的特点不能依靠夸张甚至于浮夸来体现,而应依靠准确的表演,真实的感情和高雅的风格来体现。
对大学生音乐生活的意见和建议书4
当前我国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中流行音乐逐渐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对于流行音乐教学的内容、教法、教材建设、课程安排、教学大纲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文章主要就此问题提出了对于改进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摆正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我们应该正视流行音乐教育的作用,将之纳入到高校音乐课堂当中来,虽然流行音乐的题材广泛,音乐样式和风格也比较多样,但它经过实践的考验和艺术沉淀后,只有一部分流行音乐才能称之为经典和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已经得到了历史的升华和广泛的认同,其艺术价值是永恒的。因此流行音乐应该作为一种元素进入到学校的实际课堂中,并且向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这老一代的音乐文化进行广泛吸收,而流行音乐也向老一代的音乐输送流行的、大众的文化信息,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利用流行音乐的介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多元化的音乐知识,吸收多方面的音乐艺术营养,而且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利于音乐的健康发展和普及。当我们传播音乐知识时,不能放任自流让流行音乐唱课堂的主角,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停留在流行音乐界定的低水平的层次上,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让音乐课堂更快乐,更充实,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二、改革公共音乐课的教学形式
现在的音乐课大多还是以鉴赏为主,讲解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课堂气氛也很难活跃起来。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从各个层次和方面挖掘它的内涵,让学生有兴趣的同时,也能有目的的去学习。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安排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可以唱一点、跳一点、演奏一点,并且带动学生也跟着唱起来、跳起来,一些表现欲望强烈学生还可以登台演绎他们的作品。老师不但可以深入讲解自己喜爱的音乐形式和作品,学生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和作品。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作品在课外和课间播放,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情趣和习惯,放松他们的紧张情绪,这样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此外,还可以组织开展流行音乐方面的专题讲座、评论,举办流行歌曲比赛等,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流行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合理规划音乐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的音乐课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各个年级的课程设置几乎都一样,通常都是些音乐欣赏类课程,没有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心理特点来设置课程。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的现状需求,利用流行音乐元素的特点,服务于高效率的教学改革中。首先要将熟悉的流行音乐融入到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当中,挑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时代紧密结合,运用一首学生熟悉又喜欢的流行歌曲作为实际的例子,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环境中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如利用多媒体,选择合适的流行歌曲进行欣赏,并把谱例展示在课件上,结合识谱、节奏特点、速度、力度、和声、调式、曲式结构等音乐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这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可以在声乐、器乐、合唱、舞蹈等技能类课程中加入流行音乐的元素和作品,了解和学习流行音乐作品的演唱和演奏,与传统的、古典的音乐作品相结合,让学生接触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和风格,从而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更新课程内容的设置。最后,还可以开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流行音乐欣赏课程,一方面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社会背景,把流行音乐与流行音乐文化相联系;另一方面,在体材、种类上进行补充和扩展。“流行音乐的种类非常广泛,但在大学生中只流行摇滚乐、电子音乐等。就连在流行歌曲的演唱风格上也都模仿大陆、港台著名歌星为主。如果能让学生对各种流行音乐的风格进行系统地学习,掌握它们的演唱技巧与组合形式,对学生真正的认识流行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在普通高校中,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还不够健全,教学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由于目前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是受专业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很难迎合非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要求,特别是对当代流行音乐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开展师资进修、培训、交流、自学等各种渠道来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思想理念和业务素质,并及时的作用于教学实践。应该把流行音乐纳入普通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中,从流行音乐自身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出发,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来,为正确引导自己的学生学习流行音乐做好一定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通过继续研修、自学等多种途径,主动地学习当代流行音乐及相关知识,使他们具备适应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和一专多能的专业水平。
五、结语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赶不上时代潮流的变化,严重影响了流行音乐教学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流行音乐在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为更好的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和谐性、合理性,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完善和发展流行音乐教育,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兼顾参赛培训、社团活动指导等课外教育体系建设,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在社会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对大学生音乐生活的意见和建议书5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培养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陶冶情操,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音乐欣赏者的学生水平和层次有很大的差别,形成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因素,有后天的因素,但是从教育的角度看,关键在于音乐教育。根据教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向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重视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学习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教育者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它是在教育者设计指导下进行的。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入并沉浸于音乐的状态下,从中学习优秀的音乐文化,学会如何欣赏音乐,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使受教育者的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通过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
二、精选欣赏教材
精选音乐欣赏教材和音响、音像资料。只有最好的才是最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要使学生尽可能多接触名家、名曲、名作、接触音乐精品。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当前我国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热衷流行通俗音乐的倾向,他们只喜欢这一种类型的音乐,而对艺术性更高、内涵更为丰富的高雅音乐却不愿问津,这样就很难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对于青少年音乐偏好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引导、疏导的方法和措施,在不断扩大音乐欣赏面的同时,逐步在学生中建立起对音乐作品以及音乐表演的质量和音乐表演的效果的评价标准,并能在欣赏与表演中应用这些评价标准。使青少年健康的、积极的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反复聆听音乐
倾听音乐是反复的,要初听、复听,重点的地方要多听几次,有分析地去听。通过欣赏音乐拨动人的心弦,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这对提高鉴赏水平是有很大影响的。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有可能提高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其中心环节就是倾听音乐。无论是欣赏的初级阶段,还是欣赏的高级阶段,都要让学生反复倾听音乐――初听、复听,重点的地方反复听、有分析地听,用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听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如作品所使用的音响,人声与乐器的类别、音色;分析音乐中的节拍、节奏、旋律、和弦等;分析音乐中基本要素的运用、音乐的体裁、表现手段等。此外,在音乐欣赏中利用语言、动作等描述音乐中的事件,以此表现出所欣赏音乐的感知、记忆能力等,也不失为吸引学生反复聆听音乐的好方法。
四、注意欣赏形式
如何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还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从古到今人们以点、拍手、晃身、歌、舞等等形式参与音乐,均被视为一种有价值的音乐欣赏形式。它可以使人们全身心的投入,尽情地表现。这种形式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对少年学生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欣赏方式。
在欣赏学习中,把音乐与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其它姐妹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感觉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或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要注重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让学生在了解、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一定的写作、历史等背景资料。
五、选择欣赏方式
音乐欣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欣赏者的感觉、知觉、感情、想像等各种心理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但在不同的欣赏者身上,这些反应的侧重却不尽相同。在同一部音乐作品面前,有些人更注重它的音响形式,有些人则沉浸于情感体验之中,还有些人很乐于产生各种联想或想像。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音乐欣赏的方式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1)纯形式欣赏。以音乐为背景,为其他活动的伴奏或陪衬。尽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音高、音强、音长等声音要素上,或者是音乐的结构形式上。让学生去学习一些音乐简单的曲式结构,或者去听辨不同的演奏乐器,甚至是听辨和学习音乐的节拍。
(2)运动式欣赏。以身体动作来对音乐做出反应,也可称之为律动式欣赏。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又能让学生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
(3)联想式欣赏。随音乐进行,进入回忆、联想或想象,然后用语言、文字、色彩、图画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
六、借助辅助手段
欣赏音乐,不只是聆听,还可以借助其它手段。如:借助视觉,以图片、颜色、图谱、图解等方式使音乐成为可见的形象或声音、动作、曲式结构图形;借助语言文字,以语言文字描述表达听觉体验及对某些概念的认识;借助动作,用形体动作、律动表现描述听觉体验;借助场景表演,用简单的戏剧形式表演音乐的某一情节或故事。
《乐记》中写道:“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这说明音乐欣赏有层次性,谁领会、接受、理解音乐艺术越深,谁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方法的音乐欣赏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生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对大学生音乐生活的意见和建议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