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立冬是怎么度过

若水116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从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开始到11月22日或23日结束。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古人的立冬是怎么度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冬的由来介绍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古人的过立冬

天子亲自迎接冬天

立冬节气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往往要举行收获祭祀和丰年宴会来进行祝贺。

从周代开始,在立冬日,天子会亲自率大臣们到北郊“迎冬”,并设坛举行祭祀仪式。回来后,还要奖赏和安抚为国家出过力的军烈属家庭以及抚恤孤寡老人。

到了汉代,汉文帝在立冬日要赏赐文武百官锦制的小袄。魏文帝时期,要求官员们无论贵贱,在此时都要戴一种老百姓戴的大帽子,专门起名叫做温帽,表示冬天要来了,必须注意御寒。

立冬这天要拜望老师

从汉代开始,许多地方都流行在立冬举行“拜师”活动,也就是学生和家长提着礼品、点心去慰问老师。

有的老师家每逢立冬,就会像过大节一样,要设宴招待前来拜望的学生。

老师一般要在厅堂里挂上孔子像,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跪拜礼,嘴里念念有词:“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仪式结束以后,学生还要帮着老师干些家务活。

立冬“交子”吃饺子

立冬到,草木凋零、动物冬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一说,但民间一直流传“立冬补冬”的习俗,以抵御冬天的严寒,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劳作。

在我国南方,进入立冬这一天,人们爱吃鸡鸭鱼肉。而在北方,人们比较钟情于吃饺子。

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儿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

古人认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交替,正是“交子之时”。“交”就是交替、交接的意思。饺子一般都在立冬、大年三十新旧交接的时候吃。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是不能不吃的。

自古立冬多诗情

在全年的二十四个节气里,立冬属于最后的一拨。时光飞逝总免不了让人感伤,在我国的历代诗词歌赋中,也记载着许多立冬时节的景观和习俗。

元朝的陆文圭的《立冬》诗说:“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立冬时,一般还不太冷,黄花红叶在风中摇摆,有十月小阳春之感。


古人的立冬是怎么度过相关文章:

立冬传统的风俗习惯

立冬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立冬节气的风俗习惯

立冬节气的传统习俗

关于二十四节气立冬节气的含义特点是什么

立冬的养身之道分享

有关二十四节气立冬节气的传统习俗汇总

立冬养生的注意事项

关于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吃什么食物解析

立冬节气的传统食物

古人的立冬是怎么度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9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