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知识和习俗分享
推荐文章
2023秋分养生知识和习俗分享
秋分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秋分养生常识,欢迎大家阅读!
秋分养生知识
1、秋分养生:防秋凉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开始天气转凉。秋分早晚温差大,幅度甚至高于10℃以上,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此外,夜越深,寒气越重,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注意呵护脚、背、腰部,防止寒气入体,埋下健康隐患。
2、秋分养生:防秋燥
秋分时节,降水减少,天气干燥,身体易缺水而出现口干咽痛、长痘便秘等“秋燥”症状。日常饮食建议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等。秋季干燥,平时要注意补水,多喝水、淡茶、豆浆、牛奶、饮料等。
3、秋分养生:防秋乏
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在秋天,人较容易出现秋乏的现象,这与夜晚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好有关。想要缓解秋乏,可以多做伸展运动,有助于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神,防止劳累疲乏。头部有多个穴位,经常梳理头发能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经常扣齿不仅有固齿的作用,也能消除疲劳。
4、秋分养生: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人易受到感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想要预防悲秋,首先要加强日照和光照,多接受日光浴可以让心情也明朗起来。此外,还可以多穿艳丽色彩的衣服、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都有助于改善消极情绪,增强兴奋性。
秋分习俗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后来因为秋分这天不一定都有圆月,于是就移到了农历八月十五,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岭南地区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送秋牛
在古代,秋分时会在二开红纸或黄纸上印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挨家挨户去送,名曰“秋牛图”。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会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数十个,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每年春分或秋分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立蛋”。挑选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把它在桌子上竖起来。
品秋蟹
秋分时节,蟹肉肥美,正是吃螃蟹的好时候。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
吃桂花鸭
在南京,秋分时节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上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放风筝
秋分期间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大人小孩齐上阵,放飞的不只是风筝,还有满满的快乐……
秋分的含义是什么
秋分节气的气候就全面进入秋季了,秋分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6个节气。每年9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为秋分,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故秋分也称降分。此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秋分时节和清明时节有些民俗类似,也有扫墓祭祖的习惯,称作“秋祭”。秋分时节,民间很多地方还要吃一种称作“野苋菜”的野菜,还有乡人称之为“秋碧蒿”。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户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秋牛图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所以在秋分时节要注意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