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剧情影片观后有感
《罗马假日》,一部只有黑白两色的电影,一部诠释了爱情真正含义的色彩斑斓!那么关于这个部电影的观后感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罗马假日剧情影片观后有感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罗马假日剧情影片观后有感1
在上这门选修课期间总共看过两遍这个电影,不知道老师是出于什么用意,不过我每次看收获和视角都不一样,第一次看的是故事情节;而第二次,看到的就不仅是情节了,也许是由于心里早已定下基调,让我看这个电影时,不免用另一种视角来欣赏这部经典影片。
影片中女主角奥黛丽.赫本,一位纯洁美丽的公主,男主角是一名报社记者,他们之间地位如此悬殊,却依然发生了如此美妙的爱情。由开始的假作,到后来的情不自禁,爱情就这样降临。从带她去参加舞会开始,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优美的舞蹈,近距离的接触,爱情也在这个时候真正萌芽,之前有一个漫长的爱情前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好感滋生暗长着。爱,是相互倾慕。爱,喜欢相互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在一起的那份开心、和契合。赫本在谎言中的那一幕,由开始的害怕,担心和后来娇嗔的扑倒男主人公胸膛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这一点。一起历险的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刻,他们情不自禁的相爱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不过,以至于后来当赫本再次回到男主人公的住处时,才会出现的那些对白和场景。最揪心的一幕是车上别离,一句:“答应我,我走以后一直往前开,不要回头。”那种无声的理解和包容,支持和关爱,都化在浓浓的爱和淡淡的镜头中。
爱,是理解和尊重;因为尊重,所以这份感情很轻,轻的不至于束缚住任何一个人;同时也因为理解和爱,所以很重,让我们在看到故事发展到最后时,都不免有些扼腕叹息。公主大使这个职称是永远都不会变的,这是一份职责,是无法轻易卸下的,而他对她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任性也许只有一次,但他们的这场爱情却一定会让双方记上很久很久。
他们的身份注定了,无法长久在一起。爱情虽然短暂,却是一份真正的值得歌颂的爱情。牺牲是这个片子的主要字眼。赫本为了国家,为了职责选择牺牲了自己的爱情;男主角为了爱情,“牺牲”了本轻而易举可以赚到不菲稿费的机会。“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虽然新闻发布会上两人还能再见最后一面,但已咫尺天涯。相见却不能相认,只能通过凝望对方时专注,深情的眼神,万般无奈,尽在不言中了。俩人语带双关,以示告别,那些照片成了最好的纪念礼物。 “在你出使的国家里,你最爱的是哪个国家。” “罗马,无疑是罗马!”只此一句,已胜过千言万语。男主角和他朋友决定隐瞒这个“新闻”的举动,使得这个影片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不论是友情或是爱情,姑且称为人性美。个人的感情上升到国家和人性的另一种高度,所以这份爱情才显得那么可贵,甚至有些脱俗。这样的结局固然令人扼腕叹息,但也正是因为这份遗憾的美丽,使得赫本那优雅脱俗的气质与迷人的微笑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永远地定格。曾经有人想拍摄《罗马假日》的续集,让两位主人公的后代来接续他们的情缘,但最终没有成功——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幸事,因为缺陷就是一种美,一种刻骨铭心的美,让人去想象去思考。一部关于初恋的电影——《罗马假日》。梦幻浪漫,又甜蜜里带有一丝苦涩。
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以前不懂,现在也还是不清楚,它本来就没有确切讲法的事情。爱情,是神圣的。爱情如此复杂,就如人心一样,可是爱情的本质是美好却是可以肯定的。真正好的爱情如一汪清泉,涤荡人心。使人变得勇敢,敢于担当,和面对。使人宽容,主动的去理解,包容。它叫平凡的人变得平凡而伟大。爱情与时间不成正比,与地位、样貌、年龄无关,她时而美好如尤物,时而又幻化成毒药利刃,因为它们是同时存在的。幸福感和失落感总是同时降临的。必须要有一定的准备。爱情并不是常常美好。需要自己和双方的努力和经营。爱情是独立。在爱情中,请一定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因为,爱他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你认可你自己和承认你自己,爱你自己。因为这样,你的爱情才是你想要的。你们之间相互需要,而不是相互依赖。在爱中,你能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能变得勇敢,包容。焕发光彩。同时变得崇高美丽。这样的感觉很棒。为此守候。守候真爱。以诚相待,大家可以很自然地很和谐的一起相处,他有“他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他有他的工作,我有我的事业。我们同样热爱生活。可以相互理解和偎依,白头偕老。我会愿意为他学做饭
菜和他建立家庭、打扫卫生。但我依然会有我的生活和我的理想。这些牺牲,只是出于相爱。对于婚姻,我还来不及多想。唯一确定的是,婚姻是因为对方觉得可以相守一辈子,会有磨合和很多琐事,但是,努力吧。这是我想的完美爱情。完美生活。也许很难找到,但是我以此为蓝本,努力去营造。不论现实是怎样,但我把期待放那,能实现几分就是几分,不错的几分。一份好的爱情是值得你守候的,是人生另一种美。
罗马假日剧情影片观后有感2
<<罗马假日>>讲述的是大不列颠公主安娜在罗马访问期间,巧遇穷记者乔,并与乔相爱的24小时爱情故事.它于1953年拍摄完成,1987年才在中国上映,公映后的反响巨大,直到今天它都屹立在电影界的颠峰,不可逾越。
在我高中时期便听闻此作是爱情电影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的女主角奥黛丽·赫本更是一直被誉为最美丽的女人。初次观影,发现影片是黑白胶卷所拍摄的,略有不习惯。但是看惯了这七彩色,没有了缤纷,黑白反而是一种纯粹,毫无矫柔做作之感的美;演员的眼里,仿佛只剩下了一种真挚和温情.导演的巧妙安排,演员的真实演绎,将这部影片推崇到了奥斯卡金像奖的宝座,一部片子揽下三项大奖。
此次在中西爱情诗研究比较的课程中,再度观看了这本经典之作。
爱情似乎总是来的突然彷徨,走的莫名其妙,除了措手不及这四个字,没有别的可以来形容。而如何才能留住爱情,有一个说法便是在最美丽的时候戛然而止。
《罗马假日》的剧情便做到了这一点。我们都期待过在最后的那人群散尽,格里高里独自站在栏杆前的一幕,是否会有公主的出现。可是格里高颓然地插兜折返,整个空旷又奢华的教堂穹顶投在他头上方,他英俊、憔损、无视世界地一步一步前进,直到走过了,一整段罗马的时光。而恰恰本作的魅力就在于此,当人长大成熟后,便知道童话故事中的“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并不是真正的结局。《罗马假日》即歌颂了爱情拥有伟大力量,可以让金钱权利瞬间失色。
然而从女主角公主方面,又将爱情提升到了另外一个更高的高度。虽然安雅看似回到了“国家”的牢笼中,但是公主却因为一日所诞生的爱情而成长了,自由和爱情,责任和国家同时在“安雅”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这就是西方的自由爱情观,纯真的那份感情深深的流露于其中,感动着每个观影者。
罗马假日剧情影片观后有感3
美妙年华的公主,短暂逃出皇室的藩篱,在街头喧闹的阳光下放肆真性情,贪婪地享受作为平民的自由,做一回真女孩。这就是尽人皆知的电影《罗马假日》。
奥黛丽-赫本在1993年就已经作古了,天使回到了天堂,从此人世上就再也没有了安妮公主那瞬间乍现的率真和天然。这个世上缺了一种元素。爱赫本的人,甚至认为这种元素就是活着的唯一依据。
我们是为爱而生的,如果爱得偏狭、爱得固执,爱得只识得一种情趣,那爱就变得艰难。正如活着就必须圆滑一样,爱,也要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否则要我们怎么活下去呢?赫本肯定是走了,在某片云朵上面,用蹙起的眉头看着我们把爱摆在唇齿间,看着我们一次次为了照顾其他东西把爱放在一边,看着我们把爱玩成了竞技,看着纸上的爱那么多、心灵的爱那么少,看着我们用钱币购买很多东西,包括爱。是啊,我们要活得象样,我们要HOUSE那样的房,要BMW那样的车,要Sophie Marceau那样的女人,甚至要马尔代夫海景房的清晨,要塞纳河边咖啡馆的黄昏,即使我们暂时还不能拥有游轮和小岛,我们靠以上这些武装起来时,就已经感到自己也可以去追求赫本了。
于是我们就出现在罗马的街头了,黑白的罗马,五十年代的罗马。我们口袋里的银子感觉可以买下罗马的半条街,我们目的明确:找到安妮,摆平她;我们狂妄至极。我们不会象电影里的那个老跟人借钱的穷记者那样捉襟见肘,我们会把安妮直接领到斗兽场门口,脑袋一摆,问她要不要这处房子,我们还会把那位理发师包下来,把那场舞会也包下来,我们甚至会买通警察局长好好看护场子。跳舞的时候我们会毫不惭愧的说:安妮,我家里还有一老大,你不介意吧?没聊几句我们又大方的说:亚运村那边刚来一批新车,我看白色的广本挺适合你的。我们清楚地记得她的生日,并且打死也忘不了在2月14日向她献花,还会在圣诞节来临前预定好一间KTV,我们最得意的事是她把我们信用卡的密码记在手机上,因为那是我们最乐意拿出来的东西。我们自认为最能打动她的一句话是:你看,我今天那份 2000万的合同都没签,专门过来陪你的。
赫本的形象典型极了,俏皮的刘海,美妙的下巴,灵动的眼神,轻盈的小骨架,永远的平底鞋,紧束的腰身,飘逸的裙摆。在北电和中戏的校园里,不难见到这样的女孩。不难见到这样的女孩,优雅地钻进一部硕大的轿车,6缸的马达只一轰就已经从你五十年代的眼界里绝尘而去。
这个女孩,是去罗马了吗?
这是一个狂妄的年代,狂妄到靠卖路游器和芯片发家的人要运用商业智慧得到一个著名女人的芳心,狂妄到一个学舞蹈的女孩要运用肢体语言赢得二环边一处楼盘,而这一切,都是在爱情的名义下进行的。在爱情的名义下进行的交易跟在友情的名义下进行的生意没有任何的不同,不,可能有场地的不同:后者在桌上,前者一般在另一样家具上。
将爱变成为交易是滥情的结果,而滥情会使我们丧失爱的能力。伴随我们泡妞指数的增高,我们爱的通路就象被高血脂阻塞了的血管,硬化,脆弱。在面对如安妮般率真的目光时,我们的情感通路时常阻塞,而支配智力和情欲的神经却如拆除了收费站的五环路一般畅通,于是我们行动了,于是我们偏离了,于是我们再次增高了泡妞指数,于是我们患上了“情爱高血脂”。我们再也不会爱谁了,我们得到一件刀枪不入、水火难侵的“铁布衫”。拥有金刚之体的我们,优游在任何情色游戏中间,毫发难损。
想去罗马过一个假日吗?我这里随时有一张机票。
赫本更象一位旧时的恋人。那时的我们还穿着灯心绒的猎装和水洗布的裤子,那时的我们还留着掩盖双耳的长发,那时我们喜欢甩一甩头,把落在额前的发绺摆向右边,喜欢没事把手插在裤袋里,喜欢遇见空瘪的易拉罐就一脚踢开。那时侯赫本离我们不远,可能在马路那边,可能在走廊那端,可能在同学家隔壁单元,可能在遇到红灯时跟你一同单脚着地的一个青年的身后。简单的衣着,干净的头脸,明媚的神情,可能没有束腰的长裙,没有精致的的平底鞋,但你能说那就不是赫本吗?在一个宿醉醒来的清晨,呆坐在床上的我们,痴望着楼下依然烛照的路灯,偶尔会有一个赫本象一枚柔软的手指在心头一扎,就再也难以睡去。你在吗?你在哪儿?我怎么会在这里呢?面对楼下这个正在预热、即将准时轰鸣起来的城市,我们恍若置身梦幻。梦幻中,我们格外渴求那种失去的元素,正如我们在宿醉后渴望喝水。 永远的绅士和淑女
永远的绅士派克和永远的淑女赫本都已经辞世,但他们共同缔造的这部爱情片成为电影史上的绝对经典。印象最深刻的是穷记者和安妮公主都已经心灵互属就亟待一个爆发点了。记者把公主带到罗马的真理之嘴,骗说把手伸进去如讲撒谎就会被狮口吞食。当他伸入再出来时真的是不见了手掌,善良纯真不谙世事的公主惊恐万分,记者把缩进袖管的手掌展开,观众和公主才对这个小小的诡计如释重负,公主自然也腆嗔地投入男方怀抱。观众们无不为这对金童玉女的爱情契合而欢欣鼓舞,似乎也实现了自身对理想爱情的情感寄寓。此片段也是大学男生的泡妞启蒙课程 -----除了正直,善良,才华,帅气,很重要的是还要懂得机智,也就是关键时候有那么一点坏,才能掳获芳心,抱得美人归。罗马的真理之嘴也因此片而更加名播海外,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的必去。2002年盛夏,我们旅游团成员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到达电影中的场景,铁栅栏内墙上一个沧桑而光溜的狮口,长长的排队游客,都是为了把手伸入据说是罗马早期的一块残破的市政窨井盖内。
罗马假日剧情影片观后有感4
王子爱上灰姑娘,结果“王子和灰姑娘过着幸福的生活??”;那么当公主爱上小报记者又会是如何?当然不能在一起,虽然每个观众都会十二分希望他们能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罗马假日》讲述的故事其实是充满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的。我们相信: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但完美结局的爱情故事只可能发生在童话故事当中,是我们憧憬的而大部分人无法拥有的。就像美丽的公主和小报记者一样,他们生命中的交点只有一处。公主最终还是要返
回宫殿,受到千万双眼睛的注目;而记者只能成为千万双眼睛中的一双,默默注视着心目中的公主。当他们的目光相遇又再次分开后,结局已在意料之中。可能就是因为这不够完满的爱情故事而使《罗马假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罗马假日剧情影片观后有感5
再看这个电影时,是在行驶在罗马的大巴上,刚好是星期天。
那电影无疑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广告。
生活在历史中,现在的罗马是沉闷的,更象一群守墓人。
如今满大街已经找不到派克可爱的小绵羊。时代不同,就算是遭遇了公主的那位也应该改驾汽车了。和过去一样的是,小男人仍然渴望与美貌富有的公主们邂逅,但仍然和平常乏味的女人们结婚。这就是现实,无法逃脱的现实。
于是我们不断地需要精神的慰济。于是大师们调动每个人灵魂中的那点点梦想和渴望。一旦它们被集体唤醒,就成了一种精神的里程碑,《罗马假日》就是一个,它永恒在那里,美的无法收拾。就算身在罗马你仍无法企及那么美好的假日。
罗马假日剧情影片观后有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