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若水1860 分享 时间:

  电视剧《于成龙》在央视综合栏目即将播完,看后感觉良深。剧中主人公于成龙身上集聚着中华文化诸多的传统美德。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观看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800字<一>

  春节回家,大年初一起来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看着老爸在看的电视剧—《于成龙》,一开始是为了打发时间,觉得就是结合当下的热点出的电视剧。但后来慢慢地看入迷了。一口气就把四十集看完了。

  此电视剧的的主要内容是:于成龙从小在山西长大,多次考试后,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入仕为官,从广西罗城县县令,到合州、黄州、武昌、福州、直隶、两江,三获卓异,智斗地头蛇,平叛造反,平反冤案,扫除贪官。二十几年的仕途生涯,清正廉洁,被称为一代廉吏。

  看完本电视剧之后有一下几点感想。

  一是人不光要我品德好,还要有能力。于成龙有一个外号叫"于青菜",说的是他清正廉洁,饭菜基本是青菜萝卜,无论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如此。但光清正廉洁是当不了有作为的官的,在罗城智斗恶霸,在黄州平叛,在福州平反冤案,在直隶和两江打击贪官,是他足智多谋,知行合一的现实体现,否则早就成了刀下鬼。但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他又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勇气勇闯敌营,舌辩康亲王,刀斩康熙亲外孙赫里。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给了他无限的勇气。

  二是即使有足够的能力也要有舞台。于成龙在做官之前,已经四十多了,已经经过几十年的知行合一的锻炼,能力已经显现,但当贵族额尔齐圈了他们的地时,他差点就被砍头,还好被及时救下。直到他做官,有了舞台,才不断展示自己的实力。

  三是有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重要。他的老师刑济堂,学富五车,有思想,有深度,教会了于成龙等人一辈子受用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近则齐家,远能治国。教出了陈廷敬、于成龙、柳晋阳等一大批胸怀天下的治世能人。在当代,一个人难得有一个自己称得上一辈子的老师,但我们又很需要有这样的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真可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是有一帮生死之交是多么的重要。当于成龙从山西到广西赴任,曾经是五品大员的周瑞,讨着饭,几千里的路,赶到罗城投奔于成龙,为其几十年的仕途出谋划策,不求名利,甘愿吃青菜萝卜。于成龙的同学柳晋阳,更是任劳任怨,甘愿当于成龙的下手,最后为了去除贪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死之交,得一足矣。

  五是明君和人民是清官的靠山。当于成龙被康熙任命为两江总督兼任兵部尚书等职务,并下达了去火耗的任务时,我就知道此时康熙就是他的靠山。两江地区如果有识时务的土豪劣绅,就应该收敛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胆子大,敢为民请命,不按常理出牌于成龙的为人,康熙如此任命,定有康熙的打算。但赫里不识好歹,依然飞扬跋扈,最后快要被砍头时,都还在说自己是皇帝的亲外甥,于成龙无权审理他。最后于成龙违背皇帝亲属由宗人府审理的规定,当庭宣判赫里死刑,立即执行。明对这个结果,面对不按常理出牌的于成龙,赫里腿都吓软了。最后康熙也没有怪罪于成龙越权行为。因为有些事,一开头就看到了结尾。现在的行政人员,若能敢于担当,敢于为民请命,当有人拿出靠山来恐吓时,不要腿软,人民就是你的靠山。

  六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当于成龙团队分析局势,经常引用《论语》、《春秋》、《晋书》里面的语句来分析,特别透彻。当于成龙进京面圣时,更是引用了许多典故和佳句。难怪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几千年积累的治国治世的经验,是中华子孙最大的财富,没有之一。所谓的社会学、心理学,只是西方的系统归纳而已。如说精炼、历史、博大,西方社会学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我一直有一个归纳中国几千年治国治世做人的理论的想法。

  观看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800字<二>

  顺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61年,在于成龙已经45岁之际,受命于罗城知县。罗城地处广西偏远艰苦的烟瘴之地,在当时是匪患当道,民不聊生,前任知县被杀,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王法可言。就在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形之下,其硬生生的将罗城治理的风生水起,更是获得了康熙皇帝"卓异"的褒奖。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无法想象的。想象一下,一个整天吃着萝卜,啃着馒头,就着白菜的清贫知县,能够有如此气魄,如此作为,简直就是可以堪当重任。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固有思想影响下,于成龙不为所动,至终了也估计没有十万雪花银吧。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一下,成龙大人如果没有平静沉稳为百姓造福的心去干事,康熙帝也不会说他是"天下第一廉吏",也不可能在当下作为央视的开年大戏去热播,更不可能用来作为榜样去教化人。

  其次,拥有良师益友也是于成龙能够不贪不腐、清廉为官的又一重要因素。

  一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取得成功,这其中良师益友至关重要。这里要说的良师益友主要有三个:邢济堂、周瑞和以及柳晋阳。邢济堂作为其的启蒙恩师,教会了于成龙的为人处世做官之道,这是他日后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思想的奠基者。邢济堂的著名学生不止于成龙一个人,还有陈廷敬(清代著名的陈相,与索额图索相、纳兰明珠明相处在同一时代),章吉仁(官至布政使,二品大员)。周瑞和也是其先生,是和于成龙生死一块走过来的好友,这真可谓亦师亦友。剧中展示了周瑞和理性的一面,遇到事情总能够看的很透彻,在东山剿匪之际,未收回委札就开始庆祝畅饮之时,周先生率先看出了"这酒喝的过早了",后面的发展的的确确印证了这句话。但同时周先生也有着读书人小资的一面,一直将柳晋阳当成是刀笔小吏,将其当成是幕宾,这些对于两个整天互掐的人来说也是无可厚非的。再说说柳晋阳,作为于成龙的发小,能够这样一生跟着他的,不是知己必是死党,抑或是现在人们口中的"基友".我们姑且不论是知己是死党甚至是"基友",就单单是这种一直追随的精神,值得我们现在好多人去学习,逆境中雪中送炭、顺境中锦上添花,这份情甚于过命的交情。你的身边如果有着"柳晋阳式"的挚友,请务必要珍惜、珍惜。

  第三,良好的家庭因素影响着于成龙的一生,清贫的生活铸就着他的辉煌官场路。

  于母始终坚持认为"儿子会有大出息",不至于在来堡村呆上一辈子。在越发艰苦之际,于母依然鼓励着儿子干出成绩,不用管家里,尽忠就等于尽孝,尽忠乃是尽大孝,有国方有家,国安方能家太平。我很欣赏于母的大义及大忠大孝之说,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剧中同时有反面人物的衬托,在这不做赘述。再谈谈于妻,作为书香门第出身的邢氏对丈夫的外出为官没有抱怨,相反是觉得自己愧对了于家,高尚之极。于家也没有因为成龙在外做官,去托关系给子孙谋个一官半职,至清至察。

  最后,于成龙的成功还主要是在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面对着罗城的匪患猖獗,他没有放弃,毅然决然担起了剿匪安民的担子,并且做出了很好的表率;面对着合州的现状,他招民垦荒、开田辟地、休养生息、人口骤增;面对着黄州复杂之情形,秉持着"剿抚并举"的策略,让"蕲黄四十八寨"这样的黑社会组织无处藏身,一网打尽,并诏安了有用之才;面对着"通海罪"在福建的一刀切问题,他不畏权贵,积极协调,最终将案件审理清楚,真真正正地做到了"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这一切一切的政绩,如果没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思想决定了行动,行动又反过来反映着思想。于成龙那个年代离我们已经过去了300多年了,但是于成龙的事迹依然在今天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观看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800字<三>

  最近,不爱看古装剧的我却痴恋地迷上了这部名为《于成龙》的电视剧,整整在假期里做了一回实实在在的追剧族,把这部电视剧翻来覆去看了个遍。这是一部励志的电视剧,泪点很低的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情节所打动,总会频频落泪。像我这样一个耐不住性子的人每天按时的守在电视旁等着播出,由此可见此剧的"魅力".观后感受颇深,于是我不免像给学生布置写一篇读后感一般让自己在这过年忙碌间抽闲暇来习作。

  剧中塑造出的是一位旷古罕见的清官—于成龙。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曲折动人,冲击着无数观众的心灵。清代初期的他,历官二十三年,清正勤政,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电视剧《于成龙》的魅力,就在于它很准确地揭示了一个清官是怎样循序渐进育成的。廉民勤政的于成龙那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感动着我们,每集故事耐人寻味,其中折射出很多让人深思的东西,观看它,使我的思维有了诸多延伸,给予了自己一次修行,

  延伸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许多观众在剧中见证了于成龙的成功,赞叹45岁的他从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知县至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可知于成龙从众多官员中的脱颖而出,是从逆境中奋斗出来的,这背后的艰辛、坎坷在剧中也被演绎的淋漓尽致。记得谁说过: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无捷径,成功之路是在无数逆境中层层铺垫而成的。于成龙踏上为官的征途,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灼像唐僧取经之磨难 ,他遭遇了猖獗的盗匪,面对了灭顶的灾荒,历经烽火战乱,涉足复杂险恶的官场斗争,一步步坚定而坚强地走了过来,政绩扎实可见,所经之处最终呈现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局面。逆境成就了一个内心有信仰的于成龙,使他在艰苦卓绝之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安逸的环境只让人拥有颓废的思想和软弱的骨头,使人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逆境是强者攀登高峰的垫脚石,是弱者走向毁灭的万丈深渊。"逆境"=地利,有时地利并不仅仅指优越的地理环境,逆境也有利于发展,勤政的于成龙占得了"地利"之素,而这地利却是众官不想去的逆境。

  延伸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需要自身能力和自身努力外 ,还需要外力因素。于成龙步入仕途前后,结识的这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给予他很出色的帮助:刀笔小吏柳晋阳和幕宾师爷周先生。于成龙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雷厉风行的办事性格加上这两位幕僚的帮助,就是如虎添翼,不得不说周先生(周瑞和)和柳晋阳是于成龙的左膀右臂,让于成龙少走了很多弯路,少吃了很多亏,初期的柳晋阳不能与周先生相提并论,因为周先生本来就在官场出仕多年,已是轻车熟路,周瑞和好似一块磨刀石,一边磨着于成龙,一边磨着柳晋阳。尤其在断案时,周先生与柳晋阳体现出可贵的才华与智慧,尽管有时有分歧,有隔阂,却都是暂时的,最终还是在激烈的争论中形成方案和决策,助于成龙一臂之力,于成龙也是虚心接受和听取。这也是于成龙为何一直平步青云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之间的这份默契是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最好的诠释。还有神勇捕快雷翠庭、忠厚老实的石玉林、善良的石玉兰常年追随于成龙的脚步,风雨无阻,披肝沥胆陪同于成龙步步走向成功。从这里我有感而发: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助于成长和发展,且拥有一个团结向上的团体,使各尽其能,同心同德也是成功的秘诀。任何人不应妄自尊大、拒人于千里之外,那样致使自己会在工作中孤军奋战,将走弯路,碰壁,吃尽苦头。

  延伸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于成龙的成功在我看来是幸运的。他的这份幸运来自于他占有 "天时"与"人和"之势,得到了贵人的支持和帮助。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的出现,改变了"千里马"于成龙快将平凡终老的命运,给了"千里马"施展才能、驰骋千里的机会。于成龙大器晚成,在明君康熙皇帝的开明和提携之下,步步高升。于成龙以明朝副榜贡生在改朝换代的清朝做官,他生逢治世之初,康熙皇帝励精图治,在社会百废待兴的征程中,需要像于成龙如此之士出仕为官,因此提倡举贤任能,恩准前朝副榜贡生皆可"挚签"后选缺任官。于是于成龙和章吉仁决定以副榜贡生身份赴京选缺。可以说时势造英雄,历史给予了于成龙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在当时的从政环境里,遇到一个领导的开明和提携是任何有志之士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领导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奠定你一生的成功。除了康熙的青睐和欣赏,还有康亲王核准平冤案的理解和认可,同乡陈敬廷的推荐,金光祖的重视、张朝珍的保举等等,使于成龙总能在颠沛中化险为夷,最后畅通无阻,甚至三获 "卓异".

  有才华的人往往能力超凡,正直刚毅,气节高雅,不随波逐流,不趋附权贵,不看人的脸色吃饭。这是一种风骨,然而这种傲骨很容易被别人看作傲气、清高、恃才放旷,给个人的发展设下了障碍,受人排斥。而于成龙却如此幸运,保持自我,顺境提携,逆境被保护,直到离世风骨犹存。

  观看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800字<四>

  电视剧《于成龙》在央视综合栏目即将播完,看后感觉良深。剧中主人公于成龙身上集聚着中华文化诸多的传统美德。对父母而言,他是孝子;对子女而言,他是慈父;对民众而言,他是好官;对朝廷而言,他是忠良能臣;对同僚而言,他是挚友诤友并举;对邪恶而言,他是最可怕的克星;对身边人而言,他是红顶至爱亲朋;对师尊而言,他是功成名就的得意门生。

  总之,剧中的于成龙之所以能超越他同时代或前或后许多也已在青史留名的历史人物,傲然独立,盖因他身上荟萃着中华传统文化太多的精髓部分,几乎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封建政治家的集合体。

  于成龙出生在明朝末年,并在晚明时期求取了科举上的功名,而他却为官于清朝康熙年间。他没有明末一般文人出仕新朝时那般犹抱琵芭半遮面的虚假矫揉心态,一旦有机会效忠朝廷,他不仅欣然前往,且全力以赴。他身上正直无畏的豪气气干云霄,有史以来几无多少人可与之比肩。他以卑微读书人之身置功名于一边,大闹山西科考舞弊行为,不惧丢掉身家性命,更不把自己的仕途前程放在心上。这种凛然正气,一开始显得卓尔不凡,给人留下荡气回肠的难忘印象。一旦康熙朝广揽人才,大胆录用前朝有功名的读书人出来做官,他有的只是欢喜与激动。因为只有这条路,才是那时候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最佳归宿。实话说,古代史上没有几个读书人不希望在此条路上一帆风顺有所作为的。即便在今天,抛开极个别读书人具有崇高的信仰不论,大部分读书人光宗耀祖的心理或多或少依然潜伏在心里,只是鉴于世道与环境的差异,不便明说罢了。试问古今读书人中,谁不想功成名就,光前裕后?谁不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谁不想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只能说由于时运不济,许多读书人终生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最后不得不沉潜乡间,化为芸芸众生而已。古之所谓的隐士,真正具有潜隐之心者,实在为数寥寥。许多人隐居山野,只是情不得已时不得已而已,绝非他们的本心。出仕为官,服务社会,效忠朝廷,说低微点,是为了光宗耀祖;说高尚点,便是为了天下黎民。皇朝之统治,名为私家,实为天下。尽管历朝历代都摆脱不了家天下的俗套,但大多数做皇帝的人,心里还是把天下看得比私家要贵重一些。只有个别混蛋,亦或是傻子,才不顾天下专谋私家的。

  皇朝之下的臣子们,其功利之心也是如此。出仕为官,是自己读书的最高目标。一旦为官,求取良好政绩,是为官之人最一般的思虑目标。升官发财虽然历来被斥为庸俗观念,可在这条道上走的人,能够把持初心,保持良好节操的人却又少之又少。功名利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龌龊。读书人读书时的清澈之心,一旦混入世俗的污流之中,与之同化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许多人,既想要功名,又要要利禄。功名与利禄一旦交锋,往往就会产生矛盾。一心要功名的人,功名之心如太过高涨,也就很容易堕入作假弄虚的泥潭。一旦为官的人作假弄虚,世俗的眼睛就很快把他识破,于是各种不正当的利禄也就将你围裹,使你由起初的惊惧甚至无可奈何,慢慢到后来的理所当然。一旦把触犯僭越纲纪的事情看得理所当然了,正义的事情也就在你眼里愈来愈不顺眼了,社会风气也就败坏起来。为官的此时已经背离了为官的基本伦理,慢慢成为人们切齿痛恨的贪官污吏了

  观看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800字<五>

  这个春节四天假,白天走亲访友,晚上则好好看了一遍电视剧《于成龙》。为什么会突然想看一部电视剧,纯粹是因为听我的老师说他看完之后有很想好好做一番事业的想法了,不再觉得自己四十多了而晚了。

  看完之后,热泪盈眶,感慨万千。于成龙四十四岁出仕为官,一身正气,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为民而深受百姓爱戴。当然,他之所以能达成自己为国为民的心愿,除了自己的正气,正心,正言,正行以外,还是少不了贵人的。其中最大的贵人就是康熙皇上,康熙皇上喜爱这样一身正气,不畏权贵的官员。要是他遇到一个昏君,只怕难抒胸意。还有金光祖,张朝珍,康亲王这样的上级给予支持和器重才让他可以直抒胸臆而不被砍头。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大可不必,要想怀才可遇,首要条件就是我们自己要有足够的才和我们与正心的伯乐走在一条道上。于成龙所遇到的这些贵人,都不是自己之前就挑选好了的,而是,当他走了这么一条正气的道路,那么同样正气的人就会和他走到一起。要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有贵人还不够的,身边还需要有赤胆忠心的高人朋友。每当于成龙感情用事昏了头的时候,总有周先生和柳晋阳狠狠的把他拉回来。在处理案件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周先生和柳晋阳会给他打开一个出口。说到这,你想起了谁呢?

  有什么样的老师也特别重要,于成龙的老师刑正堂先生,也是一身正气,永宁书院的山长用一生守护这一片圣地,培养了那么多的国家栋梁。先生所作《论语别叙》是康熙皇上都一直想看的一本笔记,可想其思想见地之卓远。此时此刻,你又想起了哪位老师呢?

  然而,最初的起始点是于成龙自己。在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于他想做怎样的事,在于他的脑海里在想些什么。如果没有这个起始点,有这样的领导,老师,朋友又如何成就心中大业。他有为国为民的慷慨情怀,也有一颗胆大包天的赤诚之心,还有一股邪不压正的力量,誓死捍卫天理良心。一生,也曾犯错,可我们人人皆为人,不必把他当神看。

  当然电视剧会用艺术色彩来渲染,可又有谁能断定他的心理世界不会比电视剧里更壮阔呢?常会听到人们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不!如果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十年,二十年会是怎样的景象呢?看看四十四岁的于成龙当时是什么样?再看看为官二十三年的他做出了一番怎样的成就。我们的一生,能够影响多少人?得看我们自己怎么想 怎么做。



 


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1.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5篇

2.机器人瓦力观后感影评精选1500字5篇

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电视剧《于成龙》在央视综合栏目即将播完,看后感觉良深。剧中主人公于成龙身上集聚着中华文化诸多的传统美德。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观看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800字一 春节回家,大年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