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範文1000字三篇
推荐文章
《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感人至深,让我们透过人物看到人性的光辉。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1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观看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1000字<一>
看过的主旋律电影很多,但喜欢的很少,故事简单、人物脸谱化、说教意味太浓是这一类型比较常见的问题。因此,看到《武陵山上的星光》的剧情简介时,第一反应是抵触的。但是被朋友按在影院里看到最后,意外的收获了非常多的共鸣和感动,这是一部出色、接地气的电影,并且用朴实无华的视听语言,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范浩军饰演的施星灿部队转业后扎根鄂西山区数十年,坚定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电影开场,步入老年的施星灿脸上爬满皱纹,浑浊的双眼透着坚定,他在演讲台上说“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它比我的生命更重要。”这个老人在漫长岁月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说出让当下年轻人不理解,并觉得些许“煽情”的话?我承认,看到这里就被吸引住了。
63年结婚,66年转业,40之后和故交聂开奉重逢,再到2014年突发心脏病去世,施星灿将毕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用自己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为自己的人生勾勒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电影最困难的部分应该是编剧。施星灿经历过祖国最困难的那段时期,见证了改革开放、国家一步步富强,50多年的时光中有太多值得记述的事情,电影细节非常丰富,能看出编剧和导演做了很多功课、收集了很多资料,在106分钟的电影里很难尽数,只能不断的做减法,留下塑造人物、彰显人性光辉最重要的部分。电影做到了,走出影院,几乎发生在施星灿身上的每一幕都历历在目,他在战友的环绕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为了能被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执拗的站在雪中等待领导批准,到了武陵山腹地的文斗,为了一块五毛钱的屠宰税他在风雪中单程80里路往返多次,为了工作他多年没回家,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去奔丧……
电影没有说教的意味,只是用冷静的镜头展现施星灿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而这一个个小故事太有力道了,看到最后,我理解了电影开头的那一幕,为什么施星灿要说共产党员的称号比他的生命更重要,因为他一辈子都在践行这句话。
另外必须要赞的,电影用编年体但没有记流水账,也不是假大空的歌颂角色,相反,施星灿每一个遇到的困难都很写实、很接地气,让人感同身受。
比如他工作后第一个奋斗的阵地文斗,到了才知道,这个地方是“手捧一只碗,装满一碗汤,白天喝太阳,晚上喝月亮。”从利川到文斗坐牛车要十几个小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老百姓缺少经济来源,税收任务完不成,施星灿面对很多困难,去聂开奉家收屠宰税、去没要收税等段落呈现出了工作的艰难,施星灿用实际行动带动了财税所其他同志的工作积极性,终于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调到城关后的部分同样生动,精准扶贫也碰到很多阻力,当地村民不敢尝试种烟烤烟,施星灿把自己家里的积蓄拿出来给村民买种子,为此和周秀兰的矛盾也没有回避。
电影虽然不是大制作,但置景、服装、美术都非常到位,细节上也很用心,比如走完80里山路的施星灿能看到裤腿上的泥巴,聂开奉家的那场戏拍的特别好,房间里没有电灯,摄影借助炉火和蜡烛完成了人物自然又生动的刻画,他和施星灿喝酒炖的那锅肉也非常写实。而剧情上的前后呼应也让人心生感动,比如施星灿和聂开奉喝完酒,把他的钢笔送给了来弟,这支钢笔对来弟是莫大的鼓励,终于她成为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在恩施民族学院当了教授;还有施继革的家里,墙上贴着廉政奉公四个字,显然施星灿的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女儿也承袭了他的优良传统。
看过电影之后,我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更加深了对他的认识,他在14年的基层财税工作中步行里程超过了6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但当单位分房时,却坚持把三室一厅换成两室一厅,一住就是34年,去世的遗书只有“革儿保重,一切从简”八个字,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钱和书都捐了出去,留给女儿的只有自己的一身正气和永不磨灭的甘于奉献的精神。而这些,恰恰是当下年轻人缺失的,说到这里,要感谢导演,在充斥着各种商业片的大环境下,拍出这样一部真诚质朴、感人至深的电影,希望上映后能有出色的票房成绩。
观看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1000字<二>
成为税务人的第一天,初来乍到的我怀着好奇、紧张的心情环顾着新单位的一切,视线扫过楼道墙壁上税务系统先进模范的宣传展板,那是初次“遇见”施星灿。三年后,观看了《武陵山上的星光》,这位信念老人的生平久久在我脑海中回放。
选择去最艰苦的地方工作、选择清贫朴素的生活……我一直在想,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施老是如何做出一个个在我看来难以理解的决定的。“供产档员这个称号,它比我的生命更重要。”这一句话就是老人给出的答案。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所坚持的每一件事情都会闪闪发光,内心会变得丰盈,最平凡的生活也被点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也许我无法做到施老那样伟大的无私与义无反顾的坚定,但至少可以将他作为榜样,激励着自己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浮躁的社会当中保有一丝纯粹、一份热爱,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中迎难而上、脚踏实地,在新机构新环境中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精心思考每一篇文章,用实际行动传承施星灿等老供产档员的信念。
初闻施星灿,是在一次历史讲座上。2014年我正在成都求学,两鬓皆霜的老教授用湖北普通话讲着建国史,讲到抗美援朝,说有个叫施星灿的军转税干去世,上千人自发送别,我和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下课铃一响便抛之脑后,逐渐淡忘。
再见施星灿,是在刚参加工作时。初到税务系统,工作闲暇打开内网看看上级和兄弟单位信息,浏览到宣传施星灿的文章,静下心来仔细查阅资料,去了解老前辈、老英雄、老革命施星灿,一次又一次被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震撼,心中始终觉得,如果没有一卷文字、一张剪影、一部影片记录和追忆这位老人,那未免有些遗憾。
又见施星灿,是观看《武陵山上的星光》。很幸运电影弥补了我的遗憾,开始在银幕上看到施星灿这位熟悉的陌生人时,发现分镜、布景、情节都有瑕疵,心里对电影带着点轻视。
中场看到施星灿和妻子周秀兰的矛盾和基层实际困难,电影以朴实手法和感人事实引人渐入佳境,便觉得瑕不掩瑜。
观后回味,置景、服装、台词等小细节都有张力、有深度地表现了施星灿平凡而不平庸的一生,用编年体短镜头雕刻出施星灿朴实无华而立体丰满的形象。
施星灿是好干部、好所长、农民的好帮手,心里有国有民,热爱着每一个值得热爱的人,奋斗着每一件可以奋斗的事,唯独心里没有自己,他踏实的作风、无私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成为指引时代的星光。
“供产档员这个称号,它比我的生命更重要。”诠释了施星灿这道星光的光源,源于供产档员对档的无限忠诚和绝对信仰。
虽零碎了解施星灿老人,看完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第一反应就是感动、震动,并有想哭的感觉;影片以细腻手法展现了他忠于档、忠于人民,淡泊个人利益,一心想着别人的精神。
社会上、工作中,有些档员干部遇事讲利益、办公讲环境、工作讲条件,有利有好处争着干,难事苦事推诿扯皮,遇事首先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影片是对不良现象当头棒喝。
施星灿转业分配时,组织上让他留北京,他却要求分配到最艰苦的武陵山区,执拗地站在雪中苦苦请求领导批准;为了征收40公里外聂开奉家1.5元屠宰税,在风雪中来回6次翻越海拔1700多米的雪山高原,用真情感动了聂开奉,收到了税款;为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多次说服妻子,把工资送给烤烟困难户……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细节,潜移默化中诠释着“供产档员这个称号,它比我的生命更重要!”这不正是新时代社会精神的呐喊么?
观看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1000字<三>
《武陵山上的星光》直击心灵,言者唏嘘,听者落泪,更让我忆起青春税月,感慨坎坷人生,看清奋进方向。
经历了机构改革,繁杂的工作、巨大的压力,曾进退失据、彷徨不前:面临个人进退留转,有患得患失;工资奖金年年递增,仍嫌太少太低;公益活动,优先考虑自己……
与施星灿相比,有的人缺乏一颗艰苦奋斗的心、一份心系人民的情、一份博大无私的爱。拥有了那份心、情、爱,我们就会知难而进、永不懈怠,面对减税降费、机构改革、精准扶贫等急难险重任务,就会勇于冲在前面、干在前面,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心态,“只管登山不问高”的精神,问心无愧地干好每项工作。
观看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我脑海里想着大伯,因为施星灿老人的身上有大伯的影子。
我和大伯并不亲,记忆里他总是很忙。听亲戚们说,大伯是孤儿,旧社会差点冻死在街上,共产党来了他不光吃饱了饭,还读了书当上大队书记、供销社主任。
和施星灿一样,大伯一生有很多故事让人津津乐道,让我至今记忆深刻的,是一次全家人吃团年饭时,大妈又向大伯提出替表姐安排工作的事情,大伯发了好大的脾气:“我是共产党员!我怎么能这样做呢?!”在全家人噤若寒蝉的气氛中,小小的我第一次记住了“共产党员”。大伯过世早,但他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
我一直在想,像施星灿、大伯以及那些同他们类似的人,到底是如何让我们震撼不已却又被深深打动的?与我们这代人相比,他们向往的生活少了田园诗意,多的是责任与担当。对他们来说,很多时候牺牲并不是一种选择,就像母亲之于孩子,像个人之于集体,因为他们对“共产党员”这个称呼,倾注了全部的深情。
你来世间一遭,总要发光发亮。我们生活在革故鼎新、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向往的生活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和上一辈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做过的事感到自豪,物质生活和你实现占有欲,都不会让你再觉得骄傲,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自豪。
施星灿老人离世5年了,他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在影院里我再次被这位财税前辈感动。他牢记入党誓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牢记自己原本是苦孩子,是国家和党让他过上了好日子;牢记在战场上牺牲了的战友,感觉很满足很幸福;他把物质享受看得很轻,是因为他心中有火一般的信念。
老人的事迹似乎难以置信,好像美化过了,可我知道都是真的。如果不能像老人那样身体力行,可以仰望,可以见贤思齐,如果认为那是假的,是对老人的亵渎。 看完“信念老人”施星灿的传记电影,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多次泪流满面。施星灿的信念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他的情感是深扎于基层和群众中的,值得每名党员干部学习。
我是土生土长的丹江人,对生我养我的这方热土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分管过纳税服务、所得税管理、税收征管,不管什么职务、在哪个岗位,我始终关注家乡经济发展,重视培植壮大税源。2000年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后,我更感恩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更加珍惜在税收岗位上的每分每秒,激情满怀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与工作为伴,谱写二次生命的奋斗之歌。
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观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