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80年代是我的年代,那里有我纯真的童年,有我澄澈的眼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经典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关于中国经典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800字<一>
电影如潮中,本来没有注意《百鸟朝凤》,只为方励那一跪,知道的,重点关注了;不知道的,赶紧去看简介。业内的,一个情分;槛外的,一份唏嘘。
是的,一个不悲哀却无法欢笑的故事,一位极有建树的第五代导演鼻祖的遗作,拍此片的时候,他也许并没有预知,自己也如同焦三爷,时日无多,会凤来泣血。而我的感动,却是不知名的,甚至自己很惊诧,有多久没有感动到落泪?为天鸣第一次吸上来的手心儿里的那捧河水;为天鸣去而复返时师傅留在桌子上等待他的唢呐;为天鸣接过的祖师爷的那一尊三百年传承的宝贝;为一个半途而废的唢呐手捍卫儿时的未竟事业大打出手;为混战中被践踏碾压的老一代艺人视若珍宝的断管残花;为师兄弟同仇敌忾的累累伤痕;更为老班主毕生绝唱“百鸟朝凤”时从喇叭口倾泻的拳拳热血,昭示着恪守忠诚,承载民间绝学的一代艺人,殚精竭虑,油尽灯枯!血花绚烂,血色斑斓。这些并不风姿矍铄的镜头竟然让我和游天明一样泪眼婆娑。我只能解释为,这些“傻傻”的泪,触动了我们天性的纯良,和不曾失去,却一直被压在心底的精神世界。原来焦家班班主选徒弟时就心明眼亮:只源自天鸣扶起爹爹,抚摸爹爹额头的伤口时,那一颗晶莹珍贵的泪滴。
影片没有宏大的气势,包括传说中《百鸟朝凤》的曲子也没有美如天籁,绕梁三日,更没有真的引来百鸟,也没有凤凰的存在,那只是一个行业的至高点,如同围棋的最高段位,习得此曲,即是下一任班主的象征。电影表现手法很娴熟的吴天明特色,主人公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暗喻:游天鸣,由天命,听天由命,难不成天明导演预见了自己的无力回天,亦或预见了快餐时代这部戏的厚重与残缺?反正《百鸟朝凤》的情节很现实,结局更现实。专业的影评留给诸多名家,我暂取一瓢饮,除了感动和遗憾,还有爱与哀愁。
我看到了焦师娘很爱很爱爱她的丈夫,以及她丈夫的事业。她没这样说,她只做了自己分内之事:锄地,做饭,安慰小徒弟,照顾小徒弟。但是她风吹日晒的脸,会在丈夫吹起唢呐时,满面荣光。哪怕是丈夫醉酒时顽童一样的表演,她仿佛心领神会,带着崇敬,认可,爱恋,宠溺。而天鸣爱情的空白,不得不说,也许,他缺少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因为他把唢呐爱在骨头缝里了,也要有一个接纳这份执着的姑娘才好。
天鸣在师傅暮年做了接班人,却在他手艺如日中天时,遭遇民间绝学的没落,就像西安街头,唢呐人在沿街乞讨;就像文化局的正傅局长确立了唢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没能感召回八台唢呐;就像尽管称之为遗产,却不能兑换成金钱赚的金玉满盆,甚至没有改变游家班班主放了妹妹自由,没有了换亲的资本便要打光棍,而他的师兄弟们风餐露宿,拼却一根手指也不足以养家糊口;就像片尾焦师傅的墓前,天鸣一腔悲愤,双泪横流,无语对苍天,只能鼓足勇气为师傅吹一曲杜宇声声,师傅却用一个转身告诉他,不如归去,如何来兮?
万卷归宗,百鸟朝凤,可惜,天明时节,凤隐山林。不知天明导演可曾瞑目,天堂途中,可曾听到影院增排的消息,可曾看到他的同行们为他奔走跪求。愿爱与忧愁不再,天明与天鸣开怀。
关于中国经典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800字<二>
焦师傅的灵魂转身沿着山间小路走远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影片将要结束了。唢呐的声音还在空中飘荡,片尾曲却已经响了起来……
接班人徒弟头回出师回来,与师傅把酒谈心。焦师傅兴起之处,演奏了一首轻快的曲子,昏昏沉沉地说了句话:“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所谓唢呐与人合二为一,大概就是这种境界了。对于真正的大师而言,唢呐已不仅仅是一枚乐器,它早已深入骨髓,与人的精气神渗透在一起。至此,人通过唢呐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正如电影中演奏的高潮“百鸟朝凤”一样,直达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它带领人们回到过去,去找寻一种可能早已淹没在时光尘嚣之中的东西,这种东西来自于远古,它叫做根性。
焦师傅也算是一个眼光毒辣的老师傅了,他一早就看出小徒弟蓝玉的天资聪颖,所以当他目睹小小年纪的蓝玉吹气顶羽毛,一口气喝光瓜瓢里的水,发力吐水扑倒了一米开外的木板时,他没有像天鸣一样惊叹一声,而是转身走入正堂,轻轻地丢出一句:“留下来试试吧。”没有对这种天赋异禀的徒弟格外照顾,这也是聪明师傅的厉害之处。就算自己的老徒弟看到了蓝玉的精彩表演之后,大加赞叹,焦师傅最后还是决定选了天鸣为最终的焦家班班主的接班人。因为与唢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三爷深知唢呐精髓传人的必备素养。人品与艺品,一样都不可缺。后面因为时代新潮的涌入,由国外传入的洋乐队渐渐取代当地唢呐匠的局面之时,几乎只有天鸣一人还坚持着不能丢掉唢呐这门绝活,他一直兜着师傅的训言“不能让焦家班的唢呐消失”。
后来,文化局局长带来了一个消息,希望天鸣带领着游家班成员再次演奏“百鸟朝凤”,为申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资料准备。
我坐在屏幕前面一直等待着他们能重聚一起,录好音频。可是随着天鸣陆续找到之前的成员,看到他们的现状。二师兄有了工伤,被电锯锯断了一根手指;三师兄因长期在石棉瓦厂工作,时不时会咳嗽不止。看到这些时,天鸣内心知道,之前从师傅手里传下来的游家班,是再也回不去了。
西安街头,蓝玉,天鸣和他妹妹一起走在修复的城墙上。蓝玉提到,他想自己组建一个古建筑修复队。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位唢呐艺人的演奏声。几位女子路过,给唢呐艺人面前的碗里丢了些许零钱。天鸣一行人望着发呆,镜头拉远……
随着时代的迅速变迁,没有人能预见以后的以后,一切有关老的东西,老地方,老物件,老技艺会变成什么样子。而有些满怀深情的期盼总还是挥散不去的。比如最近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离不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与节气相关的诗词,风景与物件。
回归电影本身,故事的最后,只给观众们留下了一个渐行渐远的焦师傅的背影,和漫天飞舞的唢呐乐声。我想,看完这部影片的观众或许应该是沉默不语的,因为有种情绪会堵在心间。如果一部电影能够在平静的人群中激起强烈的心波,而无法马上用言语表达出来,那它大概可以列为优秀电影之列了。
关于中国经典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800字<三>
好久不看电影了。上午与同事在办公室喝茶聊天,一位美女说,刚看了一部电影,流了不少泪。啥片?吴天明生前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百鸟朝凤》,票房虽然很低,但值得一看。搞笑的电影我向来不屑一顾,而对催人泪下的电影情有独钟。2016年5月12日,著名制片人方励在直播平台上下跪磕头,向全国影院经理为《百鸟朝凤》争取排片,呼吁他们给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一个机会,同时也跪求网友帮忙传播扩散,支持这部吴天明导演的绝唱之作。虽然大学毕业后电影看得少,但吴天明还是知道的,他曾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执导过《老井》,算得上是张艺谋的恩人。为了支持中国的电影事业,我应该去看。同事帮忙一查,今晚7点附近影院就有演,于是当场决定晚上与妻去看看。
可坐几十号人的小电影厅,连我们才五位观众。更好,可以静静欣赏。电影一开始,八百里秦川的苍凉空旷,人物的朴实无华就震撼了我,我知道这就是我想看的那类电影,它不会让我失望。观后,我的评价只有4个字:流泪,震撼。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1982年,一个13岁的小男孩游天鸣被爱好唢呐的父亲逼领着去找邻村的唢呐师傅焦三学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游天鸣练就了高超的唢呐技艺,并成为师傅的接班人,游家班取代了焦家班。然而随着年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技艺越来越被人冷落,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而且难以为继。一代唢呐王焦三带着对传统技艺的不舍含恨去世,游家班艺人纷纷外出打工。技艺的传承者游天鸣何去何从?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将沉重的思索留给了观众。
可以想见,这部电影的拍摄成本应该不会很高,从这方面来说,不仅不能算是人们常说的大片,连中片都不算,顶多算是小片,但如果从思想性、艺术性来说,它却算得上巨片,它给人思想上、灵魂上的震撼是巨大的,怪不得同事会流泪,我的双眼在90分钟内也始终是湿润的,自己仿佛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外来文化越来越冲击国门的今天,传统技艺、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是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我们面前消亡,还是尽力去保护,继承并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国人应该深思的问题。我们在关注股市的起伏、楼市的疯涨、在关注工资、教育、医疗的同时,能不能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并不是一概反对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事实上,与传统的政治文化相比,我更愿意接受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但当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充斥大街小巷的时候,我们还能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文明古国吗?!
看到少年的游天鸣被父亲逼着去拜师学艺,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没有文化,但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有出息,在我才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领着我去找汉伯学习英语,那是1978年,国门还没有打开,知识还没有得到重视。我又想起了汉伯和叔公,他们就像唢呐王焦三一样在自己破旧的老房子带着一群乡下的孩子学英语,不仅教他们学习,还教他们做人。孩子们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小屋的煤油灯照亮着他们前进的道路。我还想起了四中的许建侯师及师母,他们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学习上时刻关心,生活上细心照顾。许师离开我们八年了,但同学们始终记得他的音容笑貌,大家仍然去看望师母。
也许因为同龄的缘故,且同样出生在农村,在游天鸣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这就是《百鸟朝凤》更容易打动我的主要原因吧。我想把它推荐给儿子,但他能理解和欣赏吗?我没有把握。
关于中国经典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800字<四>
本来今天休息,自个在住处闲来无事。后来灵机一动,突然想起来之前在网上搞得沸沸扬扬的“制片人下跪求增加影院场次”的那个电影《百鸟朝凤》。我倒是要看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能让中国电影界有名的制片人方励下跪为其求情。
整部电影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把要讲述的故事定在百里秦川的农村里,然后是以天鸣这个角色为主线,讲述了一代唢呐人焦三爷和天鸣之间围绕着唢呐发生的事情和其中的情义。
作为一部描写农村老手艺人传记式的叙事电影,自然会讲述大时代背景下新事物对老传统的冲击和影响:先是主人公天鸣的同学在办喜事请唢呐班演奏时没有行接师礼,然后是唢呐班内部人员的分崩离析,最后,当一支西洋乐队降唢呐班出现在同一场合下时,老手艺人和观众压抑了太长时间的情绪终于在那一刻爆发了。虽然影片中是唢呐班的手艺人和混混打了起来,焦三爷面对这混乱的场面,用力大吼却无济于事……我想那应该是导演想要表达老手艺在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鲜事物时,那种从心底里感受到的无奈和无力感吧。
虽然我对制片人为了这部电影下跪的新闻并不感冒,但我还是对电影中老手艺人在新时代的环境下的复杂心情却是深有体会。至于其中原因嘛,那是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一位和电影主人公类似的老手艺人。不同的是,电影中的老手艺人是唢呐匠,而我父亲是一位泥瓦匠。
在我开始记事和刚上小学的时候 ,父亲就已经是老家小有名气的泥瓦匠了(老家的说法是泥匠)。虽然当时少不更事的我并不清楚我父亲的手艺是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每天回来的时候,他的身上和衣服上总是会有泥渍,但我知道,正是父亲用他的手艺和衣服的泥渍,让我能安心的上学接受教育,让我家能有正常的花销和更好的生活。
至于父亲良好的名气和人缘,我是后来才慢慢明白的:那是因为当时只要是跟父亲在一块,不管是去地里干活,还是到县城赶集,都会有好多我不认识的人很客气的和父亲打称呼。甚至到了后来我去别的村子上学的时候,每次一到同学家里去,只要一提起我父亲,同学的家长都会说认识,而且还会不约而同的夸赞父亲的手艺和为人。那时我才明白,原来父亲的手艺不仅给我家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来源,也在老家附近的乡亲中间留下了很高的名声和人缘。
至于我为什么会明白电影《百鸟朝凤》中主人公对老手艺即将失传的惋惜和无奈,那是因为我父亲泥瓦匠的手艺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因为受中国古人“父业子继”观念的影响,所以一般人会认为,我会继承下父亲泥瓦匠的手艺。可由于我天生体格不适合这门手艺,再加上父亲也打心底里不愿意让我重走他泥路子的辛苦,所以我是不可能承继父亲的这门手艺。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吃不了苦,更受不起罪,所以就算是让别人学这手艺,都没有人愿意。以至于到目前为止,父亲面临着和电影中主人公一样的尴尬境地:手艺再好,也无人愿学。技术再高,也高不过时代的新陈代谢。所以,父亲和电影主人公一样,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手艺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失传,而自己却无能为力,那种悲凉和无奈的心情可想而知…
关于中国经典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800字<五>
80年代是我的年代,那里有我纯真的童年,有我澄澈的眼睛。我和我的同龄人都曾在那个年代畅想未来的新世纪,最具有典型代表的画面就是我们在清晨打开计算机和别人视频,然后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许多事情。
现在是新世纪的第16年,我们比我们曾经的想象走的更远,我们仅仅需要用一个便携的手机就可以交换很多信息。
吴天明导演是1939年生,百鸟朝凤是他最后一部作品,因为上映的问题竟颇费周折。可见时代对他的遗弃有多么决绝。
映入眼帘的屏幕画面是80年代的田园牧歌式的风光,河岸的苇草,鲜明的鸟啼,静谧的农家院落,淳朴的人们,那是我所熟悉的当年,温暖而令人怀念。
作为该片的主线,唢呐,在新时代中终于没落、消亡,是它的必然命运。而焦三爷这位坚强的关中汉子以他执着的坚守希望它传承不灭,也希望唢呐所代表的旧时代的价值观永留人间。
中国的传统乐器主要构造多为竹、木、棕、丝等物,来自简单加工的动植物,所以中国人称乐器为丝竹,是人类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文明的产物,唢呐亦不例外。西洋乐器的材质是冶炼精良的金属与化学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材质的差别造就音色与音域的霄壤之差。
人类的历史上只发生过一件事,就是工业革命,从此,人类的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力几何倍的增长,新的科技不断的刷新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淘汰旧的生产方式,100年前的中国人就开始感到了这种压力,直到今日依然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从一百多年前新的织布机取代旧的织布机,从叶圣陶写的多收了三五斗中看到洋米洋面以更高效的生产挤兑传统作业的中国农民。
科技进步提高的不只是生产力,更改变人类的思想,平等、自由、透明、开放、等等,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闻所未闻,焦三爷坚忍、倔强、理想、充满英雄主义梦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专制、傲慢、狭隘,垄断,忽视他人感受,对于传授技艺这件事,中国人自古就小气的出奇,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封建专制了几千年,专制思想已渗入社会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人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行专制。
一方面看是他坚守道义的崇高,另一面看则是专制绝对的垄断,殊不知音乐就是音乐,从来不应该肩负那么沉重的负担,殊不知商业社会的今天,各种音乐学习班,是师父求着学生交钱来学的,礼崩乐坏,礼崩乐坏才能各得其所,才是自由之始。
片尾焦三爷最后的泣血演出,作为70后,我能看懂他的悲壮与坚持,理解他那一代人的不甘离去的无奈,但作为70后,我也看的出他负隅顽抗的挣扎,看得出他螳臂当车的可笑。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片尾当焦三爷泣血吹奏到最后,唢呐声突然被隐去,背景是低沉而悲怆的大提琴,在那一刻,很多观众被感动了,连导演自己也清楚,大提琴才能打动观众,唢呐不行。
我们是人类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人,我们有幸目睹了人类社会快速前进的目不暇接的精彩,我们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催的一代人,我们承受了人类生活最急剧变革的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时光把一切看在眼里,什么也不说,径直向前走去,该消亡就消亡吧,唢呐只是唢呐,音乐只是音乐,这里不该有鲜血,这里不需要任何人悲壮,擦干眼泪,让焦三爷再吹奏一遍,微笑着离开。
中国经典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2.百鸟朝凤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