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于丹教育讲座的观后感精选作文
于丹先后担纲《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正大综艺》、《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观看于丹教育讲座的观后感精选作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看于丹教育讲座的观后感精选作文1
星期六早上8时,我们家长和孩子按照学校的通知,一起及时收看于丹教授《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电视讲座。主要是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为主题的一个讲座。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于丹老师通过讲述和举例,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通过“一碗米的价值”的阐述,比喻一个人、一个孩子的价值的创造。明潦又深刻。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家长要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教育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了“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开发。这是大家都企及的一种教育的境界。并严肃的指出“我们陪伴孩子成长,不能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一定要遵从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实走好每一步!
第二:于丹老师剖析了《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我从孩子的身上去感受、注意和发觉这一点。懂得,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接受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味的让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地厌恶学习。作为家长,特别是作为老师,虽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课堂上或家庭学习中加些带有孩子感兴趣而且结合学习内容的作料,使得孩子能够有兴趣学习并接受新的知识。
第三: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使我印象更深。有个孩子特别爱发脾气,他的父亲就在墙上钉钉子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钉了那么多的钉子,自己也傻了,发誓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慢慢地钉子拔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钉子虽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却永远也抹不掉,你发脾气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你痛心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总是发生“五个过分”的问题;在学校里受点委屈,家长就会找老师论说,试想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会有好处吗?!
第四:于丹老师讲了自己和孩子一个关于“小花篮”的故事,也让人很受启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要经常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困难,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达到了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积极想办法去解决的素质和品德的目的。
第五:于丹老师还讲了几个有关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压力过大,以及在生活和人际交往等事情中,想不开就产生和发生轻生的倾向及事件的真实事例。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培养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不可掉以轻心。
总之,在我认真仔细聆听了于丹教授的讲座,进一步明潦:无论在家庭或者学校,家长还是教师,在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要教给孩子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礼仪教育”、“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共同努力吧!
观看于丹教育讲座的观后感精选作文2
这几周来,学校组织了我们全校教职工一起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视频讲座。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诠释孔子的《论语》,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她还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看完了她的视频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我们已经观看了她关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这三部分的讲座内容。但是,由于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
我们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和磨难,怎么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们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在处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的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想、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担当,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是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观看于丹教育讲座的观后感精选作文3
讲座中我认真学习了于丹剖析的《论语》中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让我从孩子的身上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接受它。是呀,一味的让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的,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地厌恶学习。我们作为老师,虽然是传道解惑的,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些作料,使得孩子能够有兴趣接受新知。
于丹老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让我印象更深:有个孩子特别爱发脾气,他的父亲就在墙上钉钉子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钉了那么多的钉子,自己也傻了,发誓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慢慢地钉子拔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钉子虽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却永远也抹不掉,你发脾气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你痛心呀!”是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扫个地家长都要找老师论论理,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的!
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孩子礼仪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
观看于丹教育讲座的观后感精选作文4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往往有着迷茫,有着烦恼,有着忧愁,这时,我们往往需要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出困惑的迷雾。我观看了《于丹老师讲座》,感触颇深。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绝不能忘记孝。孝心是万德之本,古人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从古代至今,成千上万人都在遵从百善孝为先的理论:汉文帝刘恒,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以孝着称,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晋代郭巨因家境困苦,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成长的道路中社会是必经之路,而社会之中,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环。二加人才是仁,师生。朋友。夫妻。子女……现代的社会关系,大多是由两人组成,但是目前无数的青少年正在被人际关系所束缚,无数孩子没有朋友,不知怎样与同学交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成长,应该放在人群之中,自然之中,社会之中而不该是在电脑与书桌旁,成长不是填鸭式的接受前辈的教育与理念而是应该经过自己的总结与努力。
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道路,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同一条布满荆棘的的道路,而信心如同一把利剑,帮我们披荆斩棘。人生的路并不笔直,但自信可以伴着我们,飞跃一条条不平坦的沟壑,跨越一个个深深的坑洞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青春只有一次,一个人想要写下无悔的青春,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就要对自己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自信,可以说是英雄人物诞生的孵化器,一个个略带征服性的自信造就了一批批传奇式人物。然而,自信不仅仅造就英雄,也成为平常人人生的必需,缺乏自信的人生,我相信必是不完整的人生。请记住:一定要充满自信,因为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让人成功。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她教我们应怎样做人,以后我们应在生活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观看于丹教育讲座的观后感精选作文5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触很多。
于丹老师谈到了“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了“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的一生。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浊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观看于丹教育讲座的观后感精选作文相关文章:
观看于丹教育讲座的观后感精选作文
上一篇:观看国学讲座的精选观后感个人心得
下一篇:看法律讲座的个人精选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