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观影心得的观后感范文精选
推荐文章
《银河补习班》观影心得的观后感范文精选
《银河补习班》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80、90年代,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爸爸的桥塌了,但是爸爸不认输。”
“我有我的骄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这是影片《银河补习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台词。
影片中的爸爸马皓文,是一位桥梁设计工程师。在儿子马飞懵懂年少时,因遭人陷害,被偷换图纸数据,致使刚刚完工的桥梁轰然倒塌,身陷囹圄七年整,错过了父子相伴的最好时光。
出狱后,眼见儿子沦为“差生”,不责备,不放弃,与儿子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人生旅程。“爸爸的桥塌了,但是爸爸不认输。”父亲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的精神力量激励儿子,只要“你的脑子一直想,一直思考,不停下”,一时的成败得失算什么?
儿子成绩追不上,垂头丧气,意欲放弃时,看到爸爸对着“讨伐追责”的邻居怒吼,写下“爸爸,向你学习,永远不认输”;
儿子被困洪水三天,孤立无援,意欲放弃时,听到爸爸拿着喇叭喊“看看你的身边有什么,想办法”,找到门板和布条,解救了自己;
儿子在爸爸的教导下一路追随梦想,成为航天员。浩瀚太空中意外失联,生命最大绝境中,想起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冒险救了自己救了同伴,胜利完成使命。
自始至终,爸爸总是以坚强的面貌、乐观的心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在孩子需要他帮助渡过难关的时候,他就是一座永不塌陷的桥。
其实呢?当爸爸竭尽全力弓起身子,为孩子支撑起那座看似坚实无比的桥时,他蜷缩佝偻的身躯,须得承受多大的压力!
他卖血,做苦力,被人抢劫,被人唾弃,每一天都在为钱发愁,每一天都活在人们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下,仍然为儿子买回“586”,仍然带儿子去看航天展,仍然告诉儿子“爸爸的桥塌了,但是爸爸不认输”!
你可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父辈的影子?
我的爸爸不是工程师,只是一个农民,连大字也不识几个。他没有告诉我什么大道理,诸如影片中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此有深刻哲理的话,绝不可能是我爸爸说的出来的。但无妨,他仍然是我最伟大最敬爱的爸爸。他和影片中的爸爸一样,自己再苦再难,也不认输。
30年前,我考上师范,面对240元学杂费,我们家东拼西凑也还是不够。我的爸爸蹬着一辆重磅自行车,驮着两大蛇皮袋莲子,天不亮就出发,去往金华城里卖。从家里到金华,就现在的汽车也得开上一个多小时。更何况,路面也没有现在的平整通畅。我难以想象,当年的他是怎样一脚一脚地蹬上长坡,是怎样的汗流浃背浸透衣衫。为了赶到早市的时间,他是断然不会休息的。天黑了,妈妈做好晚饭仍不见爸爸回来,去当天同行的人家询问。被告知,早上生意不好,卖家多买家少,讨价还价很厉害,我爸爸不愿贱卖,“功夫可以不算钱,农药化肥要钱不?总不能成本都收不回吧?”因此一早上也没卖出几斤。后来各自分开卖就各自回家了。直到8点钟左右,在外面乘凉的人都回去了,才见我爸爸驮着莲子回来。
“为什么你会这么迟?还带这么多莲子回来?”
爸爸说,正因为没有卖掉,所以不好意思回来。他说,其实他早就从金华返回了,那里市场上早就没有人。但是快到村口的小山那里,他就停下来,一直等着天全黑,村里人不在外面乘凉了才回来。我妈妈责怪他没有本事还死要面子,爸爸默不作声拿出碗筷默默喝酒吃菜,如一头牛那样默默地咀嚼默默地回味。无奈我的爸爸不是一个生意人,他只是觉得他辛辛苦苦种的莲子应该卖个好价钱,好快一点攒够我的学费。我不知道,我爸爸在村口等待天黑的时光里,想些什么,他的肚子饿不饿。
除了卖莲子,也卖蕃薯,卖乌碳。所不同是,莲子是自家的,后者是别人家的。在卖莲子的过程中,爸爸得知城里人喜欢蕃薯,需要乌碳。但那时家里没有,于是他在前一天先去山里人家“进货”,第二天又瞪着自行车去金华卖。我那时不怎么过问这些事,总以为“做生意”总能赚一些钱。后来问起妈妈,她说,就凭你爸爸老实巴交的,怎么可能赚钱?不赔就好了。
最终,爸爸还是凑足了240元,另外给我40元,作为一学期的零用钱。
再没本事的爸爸,也要为子女的诗和远方拼尽全力。
可是,爸爸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爸爸的“桥”经过风吹日晒雨淋,也会日渐颓败苍老。当爸爸的“桥”需要修补,爸爸却心有余而力不及,需要子女助一臂之力的的时候,子女们,会和当年的爸爸那样,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吗?
不一定。
影片中的爸爸出狱后,一直没有放弃给自己的罪状申诉。他四处奔走,找寻证据,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事情的真相。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儿子时,正值儿子被入选成为航天员的关键时刻。儿子为了自己能够顺利入选,不想让爸爸的“污点”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自私地说:“算了吧……这事情,除了你,谁还会在乎……”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种意气风发的爸爸,眼里难得的一束光亮瞬间熄灭:“我懂了……我一直以为你是我最大的骄傲……我的教育是失败的……我有我的骄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爸爸转身,摆摆手,说:“我不会妨碍你的,不会影响你的伟大前程的……”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非常难受。这种感受,与之前的感动、愤慨、同情,完全不同。
这种难受,叫心痛。
我的痛,不是因为剧情,而是因为自己。
前两年,我的老家要进驻一家工厂,需征收土地。我爸爸还有部分村民不同意,理由是这家工厂有污染。有些村民说不用种田了还有钱领不好吗?爸爸说,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没有土地怎么活?我爸爸是舍不得他一生耕作的土地啊,尽管没有了壮年的力气,但对土地的那份感情,仍然如火般炽热。就因为爸爸没有积极配合,没有主动要求测量,村干部自作主张未经同意测量了我家田地。事后,爸爸一看生米煮成熟饭不同意也不行,自己拿着工具复核,相差很大!了解后得知,除了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还有那一条明摆着的田垄没有测量。那条田垄宽约1米、长约30来米,就在公路边上,是在集体的沟渠边上又新垒的一条。爸爸说当时为了防止沟渠的水漫进田里,划出自家的一块地做成的,相当于筑了一条堤坝。但是村干部咬定说谁家田边会有两条田垄啊,一定是集体的地盘。爸爸坚持说是自己一铁锹一铁锹垒起来的,他们就让拿证据。爸爸找这个求那个,签个字证明证明。好不容易拿到“证明”,跑村里跑镇里,求爷告奶,没有人搭理,不是推脱就是拖延。
那段时间,爸爸很无助,希望得到我的帮助。我一直是他的骄傲,我一定会帮他解决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他这么想。他坚信,对的就是对的,他的东西就是他的。有的干部不理他,没关系,他相信,政府会为他讨回公道。我也相信他,老实巴交的爸爸,从来没有贪人家便宜的爸爸,是不会编出一块地的谎言来的。
可是我帮不了他。之前爸爸没有同意时,有领导已经找我谈话;现在为了一小块你那么在乎而别人根本不在意的土地,去讨说法?我权衡利弊,对爸爸说:“算了吧……我们不差那点钱……身体好一点就行了……心态好一点,多活两年,一样的……”爸爸抖抖索索地摸着那张签满名字的纸,黯然地合上了它。他那青筋突兀的手,一直颤抖着颤抖着……
我一直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一幕。时隔已久,现在重新想起,仍然无比难过,无比难过。
当子女需要爸爸的时候,爸爸总是挡在前面;当爸爸需要子女的时候,未必。
我明白了,世上最完美的父子关系,应当是互为“桥”的关系。小时候,爸爸是你的“桥”,坚韧踏实,默默付出;长大后,你是爸爸的“桥”,昂头挺胸,鼎力支撑。
谢谢你,谢谢《银河补习班》,让我有机会补习心声。尽管我爸爸不会看到这篇文章,我也不会念给他听。但,心里有爸爸就好,我这样安慰自己。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心得
一提及补习班,可能许多家长和学生都会表现一幅深恶痛绝的表情,作为学生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这一部电影真正地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这个年纪,需要三样东西。
1)鼓励
电影中马皓文是一个伟大的父亲,那么他究竟伟大在何处呢?他在整个影片的前半段中,为了鼓励马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在这之前,马飞的妈妈,教导主任,包括马飞本人,坚持认为马飞很笨,都濒临放弃。但马皓文的出现,让马飞的人生出现了大逆转,我们很难说是因为那句话左右了马飞的人生走向,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鼓励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可以这么说,鼓励在绝望中给人希望的曙光,在迷茫踌躇时,让我们意识到要有自己的目标。
2)目标
鼓励固然重要,可必不可少的是自身的目标性。就像电影中所说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那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又是两个比喻句的结合,但语点醒了不少梦中人。教导主任身上发生的故事便是这样:他的养子曾是高考状元,但后来因为一次简单的受挫而走了极端,导致精神失常。
所以,清华北大,甚至状元,都是不目的,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A,B,C,D四个选项这么明了,而我们应该要主动适应这个社会。
记住,不论什么时候急着赶路,都不能忘记自己梦想真正的箭靶是什么。
3)坚持自我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公平"一词,你有多努力,就会有多与众不同,在这部电影中,马皓文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方向,坚信自己拥有专业的能力,凭借着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为自己平反,并将这种"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以生活的方式,传授给了儿子马飞。
这个社会不缺墙头草,缺的永远是有底线,坚持自己的立场的强者,哪怕前方的路塌了,也不可紧,只要你心中有一座永远不塌的桥梁,你就可以被称作强者,记住,那座永不塌方的桥梁的名字叫做"坚持自我"。
你修好自己的桥,强大自己,就有对抗外界的勇气以及无形的力量!
邓超主演的《银河补习班》让我明白:梦想可以让一个囚犯被冤屈后依然坚信知识的力量和拼搏的意义,梦想可以让一个学渣逆袭学霸并成了万众瞩目的航天英雄。父亲用自己不服输的信念引导教育儿子,两代人共同经历,一起成长。银河补习班真是天价补习班,这是任何补习班都不能替代的。陪伴孩子成长是每个家长不可错过的时光。看完这部电影,我触动很大,也想到了现行教育的诸多状况:
第一、成绩定终生。从学生到家长,从学校到社会都过于看重成绩。成绩的高低成了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尺,一个家长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一个学校好坏与否的标准。用一个标准去衡量,那些个性差异大的孩子们都要放在同一标尺下,符合的即合格贴上所谓优秀的标签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不符合的则贴上学渣的标签遭受万人唾弃。反思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太单一,功利心太强,忽视了孩子身上的其它优秀品质。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不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未有效地帮孩子建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信念。惟成绩论对孩子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轨迹弊大于利。帮助孩子树立远大梦想,增强学习内驱力是每个家庭和学校必须思考的大问题。
第二、标准答案高于一切。数理化这些需要标准答案情有可原,自然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但人文科学除了注重严谨外还得注重多样性。语文本身就是结合所学运用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作品。百花齐放,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金陵十二钗也各有千秋,四大名著亦是各有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国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建树颇丰,但成就远低于西方的根节就在于标准答案。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不允许另类,长期标准答案束缚下孩子们已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对于个人、学术、民族意义重大。放眼望去学术论文造假比比皆是,我们臣服于标准答案之时即放弃了对科学多样性的探究之机。美更没有标准!我们的孩子现在不仅创造不出美,也被驯化地丧失了发现美的能力。
第三、寄宿制度贻害人。大部分家长认为挣钱是第一位的,陪伴孩子是第二位的。错过了孩子成长期,这个损失是挣多少钱都弥补不过来的。家长们没时间管理孩子索性往寄宿学校一扔便万事大吉。成长中的孩子遇到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全部不管,一概交给老师学校,家长没时间过问。只是习惯性地问问成绩,这个成绩背后的东西毫不关心。面对成绩高的孩子家长们庆幸自己选择了寄宿,全然忽略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关怀和陪伴。面对成绩低的孩子家长们痛心疾首后悔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不争气的孩子,全然忘记了这只是一个结果成绩低的根源在自己身上。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家长也应该学习。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熏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寄宿制度能看到父母吗,父母的榜样力量如何传达?寄宿看似省事,实则费事,这个单得以后买!寄宿制度等于主动放弃了陪着孩子成长的义务和乐趣。每一百个孩子只有十个是最优秀的,我们却用这10%的孩子作为标尺,套在所有孩子身上,让90%的孩子痛苦不自信,连带着家长学校社会一起焦虑。家长不可跟风,学校不可激进,社会不可功利。家长得有承认自己的普通的勇气,接受孩子的普通就会水到渠成。
教育理念不转变,多先进的教育方法都不会起效。影片中马浩文说他第一次做爸爸难免会错,孩子原谅了他。马飞说第一次做儿子不知道该怎样,父亲也原谅了他。不管怎样我们要陪着孩子,帮孩子插上翅膀,与孩子一起成长!那是我们不可错过的时光。每一个人、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可错过的时光。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有感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银河补习班》之后都在感叹“邓超终于拍出了一部真正走心的电影作品。”是的,与邓超的其他电影作品不同,这部《银河补习班》是一部探讨父子关系和当代教育的有意义的电影。
很显然,四十不惑的邓超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思考。在生活中,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邓超身上的责任是重大的。加上回想自己的年少时光,也曾有自己被开除妈妈去学校找老师讨说法的经历。人到四十,的确会发生人生观的巨大改变。这一次邓超和俞白眉联合执导的《银河补习班》,充满了对当下现实社会的种.种思考,通过一个家庭反映整个现实社会,这部电影是做出了有诚意的贡献的。
因桥梁意外事故而入狱7年的马皓文(邓超 饰),错过了孩子成长的7年。出狱后的爸爸马皓文第一时间回到家里,想要看看儿子,未曾料到,因为自己入狱的事情,导致儿子已经成为了一个叛逆的“不学无术”的小孩。当校长想要放弃儿子的时候,作为爸爸的马皓文却信誓旦旦与校长争辩,自己的儿子是可塑之才,并非煤球变不成钻石,并且立志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改变儿子,提高他的成绩。
这样的剧情可能人人都很熟悉,无论是作为孩子还是家长,我们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出现过这样的场景,但是否每位家长都能够在孩子遭遇老师或者校长质疑的时候,拼命的护住孩子,相信孩子?或许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有马皓文这种冲劲儿。马皓文给所有家长上了一课,的确,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叛逆也好学习成绩差也好,归根到底都是很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原生家庭和学校教育两方面都是不能忽略的。
错过孩子的7年成长,爸爸马皓文都没有放弃儿子。把儿子带回家后的爸爸,没有让儿子去背书,而是给他讲了一些人生的道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化了孩子。马皓文最常跟孩子说的就是“不要停止想”,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你去想,去思考,总会找到解决办法。他希望用这样的理念让孩子爱上爱考,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片中还原了1998年那场大洪水,当小小的儿子被困于水中的时候,马皓文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寻找,他找来一个大喇叭向洪水深处大喊,他希望儿子可以听到,并且他一直引导儿子不要怕,不要停止想,看看旁边有什么,想办法自己救自己。就这样儿子真的听到了爸爸的呼唤,并且开始试图寻找身边能承载自己的物件,最终通过儿子独立思考,找到了一个门板、一块破布、一根棍子、一个手电筒,就这样他划着自制的小船,拯救了自己。
当然,生活中的哲理还有很多。并非爸爸的一句“不要停止想”就能解决问题。可电影试图为我们传达一种声音,那便是教育的意义。无论的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的,大多还是实践出真知,既要引导孩子们的兴趣,又要给予他们一个人生前进的方向,不至于太茫然,也更会接近成功。
故事的最后自然是父亲与儿子的和解。长大后的儿子以为自己所获得一切都是应得的,可当他遭遇太空灾难的那一刻,他才深深的领悟到,作为一个成年人也作为一个儿子,自己是否在得到父亲的教育之后越走越远了,而自己曾经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也正是那些年,爸爸教会我们的事啊……整个故事既有意义,又很感动,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在电影中看到一点儿属于自己的故事。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体会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式父与子的故事,但又透着点“非中国特色”的意思。
电影从航天员马飞(白宇 饰)的回忆说起,时间退回到举国上下大办亚运会的那一年。男足冲奥、香港回归、九八洪水、张国荣去世……一首首老歌串起了整部电影。这些极具年代感的元素,让《银河补习班》被打上了怀旧电影的标签。其实,怀旧只是外壳,喜剧也不过是表现方式,父亲形象的建立和对畸形教育制度的批判,才是电影的两条主线。
因为肢体不协调而被老师封了个“缺根弦”称号的小马飞,因为自己设计的大桥在通车前坍塌而沦为阶下囚的马皓文(邓超 饰),两个主角从一开场就带着点悲剧色彩,这也让观众为他们之后跌宕起伏的人生捏着把汗。
而导演也很配合地满足了观众的“愿望”,让马皓文和马飞这对父子,总是时不时地被命运玩弄,以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方式遭受着磨难,这让他们短暂的快乐看上去更加弥足珍贵。
一别七年,妻子带着儿子马飞改嫁,出狱的马皓文被千夫所指。父子俩的重逢是在全校的批判大会上,不巧被批判的主角就是马飞,而见证了全过程的是马皓文。
以这样一种尴尬的方式重逢,让马飞的气恼多过兴奋。他气父亲没有如约回来,也气他差一点错过了自己的成长。十几岁的孩子,自尊心比天大,他更气自己为何会让父亲看到他不好的哪一面。
尽管他可以站在全校面前被教导主任教训,并且嬉皮笑脸不以为然,但他不能允许自己在父亲面前活得如此不优秀、甚至是糟糕。因为这像是一种食言,父亲没有遵守回家的承诺,而他也没有做到“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应有的样子。
都说女生会有恋父情节,其实男生又何尝不是。马飞对父亲的依恋,从小到大,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
大桥坍塌时,他没有认为父亲失败;父亲坐牢,他被厂子里的小孩追打,他没有埋怨为何摊上这样的父亲。七年,当再次重逢时,他的第一句话是“为什么不回家”,而不是“都怪你坐牢”。这大概就是全片的温暖所在,不煽情,却润物无声,就像父爱本来的样子。
发射升空前记者会上,那个空缺的位置,就像是马飞心里的残念。无论那个人在与不在,他永远在心里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这次,邓超在片中塑造的父亲形象,抛弃了他在喜剧片里一贯的“不正经”。就算桥坍塌,他的人设也全程不崩塌:
替全厂抗下所有罪,有担当;面对别人的指责、嘲笑不反驳、不解释;面对老婆改嫁,不闹腾。
他好像从来都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唯一的不让步,就是在对儿子马飞的教育上。当所有人,甚至马飞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行时,他依旧保持着许三多式不抛弃不放弃的乐观。
他会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马飞;他总告诉马飞“你可以”,而不是“我是为了你好”。在他的眼中掌握思考的能力,远比考高分本身重要。快乐学习,快乐玩耍,真正的散养教育。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剧中“唯分数至上”的教导主任这个角色。他顽固守旧,只看分数,而疏于对学生身心的关心,甚至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在他的世界中,不允许有不优秀存在。所以,他逼疯了自己的儿子,又在不知不觉中差点将其他孩子逼疯。他就像是站在马皓文对立面的一个反面教材。
片中,插播了一段马飞作文中虚构场景。而教导主任就像是太后身边的那个太监总管,坚韧而盲目地维护着他所效忠的主子和早就该分崩离析的封建制度。
马飞从倒数第一的差生变成了航天员,从一个从小就被老师认为“缺根弦”的孩子变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航天英雄,这无疑是马皓文和他散养式教育的成功。
有人说马皓文就像《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或许吧,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大多数人眼中的异类。
巧的是,在看完《银河补习班》后刚好又看了另一部电视剧,剧中男主向妻子保证:我的孩子得接受最好的教育。虽然是爱和责任的提现,但这样的台词还是有点触目惊心。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在重点学校接受教育,取得高分、考上好大学的孩子,就是好的教育、就是成功吗?就像马皓文所说:考上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最终目的。可惜,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可以明白这一点。
难得看到邓超用很“正经”的方式来演绎喜剧,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中有欢笑也有反思,但电影也不可避免地带着此类电影的一些通病。
马皓文用一己之力挑战唯分数至上的教育制度,这可能表达了很多人的心之所向,但除了套路,也让他的形象显得过于高大。加上老孟和教导主任这两个父亲形象的衬托,让马皓文这个父亲更近乎完美,好像除了坐过牢这个污点几乎无所不能,甚至连坐牢也是遭人陷害、替人顶罪。
而马飞又绝壁比阿甘聪明得多,这让他总能在危难中遇到转机:被困洪水中靠自己想办法获救,航天器出问题靠他的机智果敢得以修复。虽然电影尽可能地让马飞这个学渣的逆袭变得合理,但剧情中还是疏于对马飞努力过程的刻画。这就很容易让观众在为主角成功而感叹的同时,潜意识认为逆袭是件很容易的事,甚至产生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错觉。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银河补习班》中,主角除了聪明和努力,还是要命运施舍点运气的。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总结
“请相信,一个爸爸对儿子的爱。”这是邓超和俞白眉在联手执导的第三部导演作品《银河补习班》中最想表达的主题。
日前,电影《银河补习班》上映,让这个暑期档多了一些温暖和怀旧。作为一部严肃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不论是父子亲情和家庭教育主题,还是亚运会等历史事件,都带着浓浓的年代烙印,唤起了观众不少珍贵记忆。
而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位父亲给子女的一封教育信——“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请相信,一个爸爸对儿子的爱”。
电影中,一对父子跨越漫长的时光,守护爱和亲情,故事充满了欢乐、温暖、泪水与奇观。在浩瀚太空,航天员马飞意外失联。生命最大的绝境中,他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以这样的力量化险为夷。
邓超饰演的马飞爸爸马皓文,因为替单位“背黑锅”,蹲了7年监狱,出狱后,太太离开了这个家,儿子马飞也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成为了“问题儿童”“学渣”,所有同学都说他的父亲是个“大坏蛋”,连教导主任都看不起马飞,认为“煤球永远不会变成钻石”。
但马皓文对教育的理解,与教导主任截然相反。虽然那是1997年,但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远远超前于那个时代,哪怕今日看来,仍旧超前。
比如有一处,马飞爸爸带着马飞去野外的草坪,给孩子讲述对于写作文的经验。马飞爸爸认为,写作应该贴近生活与自然,想起来什么就写什么,要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即使考试在即,这位父亲也会坚持带儿子去想去的郊外,他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还有一个场景,爸爸问马飞:“你以后的梦想是什么?”马飞有点不屑地回答:“考清华北大咯,妈妈是这样说的。”马皓文急了,“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即使教导主任给马飞的作文打零分,即使马飞的成绩永远垫底,马皓文也会永远给儿子以信心:“只要你每天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每天考试前,每天(进步)零点一厘米,我的天才儿子,可以吗?”“马飞没问题,我不许你们这么说他。”
一位观众在看完电影后说:“银河补习班是世界上最好的补习班,因为他是爸爸的补习班,是爱的补习班。无关成绩,无关比较。正如电影中,这位父亲对孩子说,希望你学到的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想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近年来,关于应试教育的话题常引起社会热议,这种教育模式的代价是对孩子身体精神的双重负担。这也让人反思,负重前行的中国教育,正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纵然本片对此亦是点到为止,有点浮于表面,和《起跑线》《三傻大闹宝莱坞》等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或许,在全社会焦虑的当下,电影中那种“寓教于乐” “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至少给观众们提供了一丝反思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