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范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周恩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范文1

周恩来,对于80后的我来说,是一位从小学课本里、从电视里认识的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崇高的形象扎根于内心深处,不曾褪色。今天,他再次从银幕出现在眼前,依然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像他身上陈旧的衣服—质朴而干净地真切。

如果从影片本身来说,虽我不是一个懂艺术的人,但是在我看来,影片所展现出来的“客观再现”本身已经摆脱了“艺术”粉饰、浮夸的束缚或者套路。没有粉墨登场、没有虚张声势、没有故作牵强,于是乎,影片的这种朴实的触角已自然而然触及到每个普通人的心灵。或许,这种真实、这种纯粹、这种灰白底色本身就是打动人心最强大的力量。

那是一个困难的年代,人们在生存线上挣扎、受难,村儿里的树叶已被摞光当粮食充饥,村主任为了“面子”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向周总理汇报虚假的现实状况,正如今天有些领导干部为了“面子”搞打肿脸充胖子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来忽悠上级领导干部。难能可贵的是,周总理没有“车轮转一转、手指一指”忽悠着“被忽悠”,而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搞起了真材实料的“调研”。他走进困难群众家、和老党员谈心请教、要求大家讲问题、摆事实、走上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劳作……他用笔记录下他所看到的、所亲身体验到的农村问题,他用心感知着农民生存的疾苦,他用一个总理应有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责任态度为群众能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而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夜色中的那扇窗映着总理的身影,也照亮了那个积贫积弱年代群众们心中的希望。周总理的“四个昼夜”何尝不是对“实地调研”的最好诠释,又何尝不是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如何开展“调研”的最好鞭策。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活着意味着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精神不倒,眼里才能有光、脚下才能有路、未来才有希望!周总理亲自来到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伯延,他走街串巷,他为生病还坚持上课的赤脚江老师穿上那双已经不合脚的鞋,他吩咐把特意为他准备的红烧肉分给群众吃,他把自己和夫人的工资拿来给孩子买衣服、给老人备棺材……这些对于那里的、那个时代的群众,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它超乎了党关心底层群众的感动,它意味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总理和苦难群众在一起!“在一起”,它所传递出来的淳朴与真挚的强大情感足以让群众心里有底气、有依靠、有寄托、有信心!他用爱、用责任、用担当为群众筑起不倒的精神丰碑。

有一种眼神,充满希望,那是群众望向周总理的“信任”;有一种信念,充满力量,那是百姓对党的信仰;有一种精神,充满正能量,那是中国苦难人民生的勇气与斗志。周总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段困难的岁月,他像每日升起的太阳一样,给苦难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带去希望、带去温暖,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贫瘠的年代成了人民群众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导师,一个时代的命运需要伟人,一个民族的希望需要精神领袖。周总理,无疑是那个时代人民群众心中的精神领袖。

群众看见周总理就如突见很久不见而重逢的亲人会热泪盈眶,老大妈会那么幸福地将自己备的棺材拿去换成面粉给周总理做擀面吃……那种无法掩饰、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朴素地足以感染人心。周总理,之所以让人民群众如此爱戴,与其是说因为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党,不如说他把毕生的爱奉献给了人民群众。

“周总理”,这个饱含深情的称谓在几代人的心里,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职位,俨然已成一个爱戴的尊称、一份虔诚的怀念。席间,会听到浅浅的“唏嘘的叹息”,我知道如泉水般清澈而感动的泪水让气息的律动有了颤抖。我也深知在座的党员干部能有这样的情感流露—中国的未来值得期待!

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是好事,但是作为领导干部,依然不能放松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因为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民生问题、国际挑战依然严峻。中国的未来依然需要越来越多像周总理一样的领导干部,真正拥有一颗纯粹为人民服务之心,真正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念,真正肩负起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重任,把自己真正融入人民群众中,融入国家的命运中。

干群的血肉关系不可模糊、更不可疏远。民心聚需要干群同呼吸、共命运,国家昌需要干群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今天,有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甚至伤害群众,有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腐,于人民的幸福不顾、于国家的前途不顾,这样的所作所为、这样的思想境界于“领导干部”的身份与职责是何等不相称、又是何等羞愧与渺小。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我看来,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它所传播的正能量,希望能让“迷途”的党员干部自警、自省、自我鞭策、重塑信念、坚定使命,也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少一分浮躁、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份脚踏实地、多一份求真务实、多一份为这个国家真正做点什么的歇斯底里,为“中国梦”的腾飞多一份纯粹的偏执。

关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范文2

近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时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关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范文3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总理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深入调研四个昼夜的故事。影片围绕周总理实地调研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主线,深入细节,在歌颂了总理与群众鱼水情深,引人落泪的同时,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百态众生,发人深省。

事实与欺骗的矛盾在影片中显得尤为突出,看过影片的人大多都会觉郭凤林可恨,掩盖百姓忍饥挨饿的事实,可又可怜可爱,通过善意的谎言义正言辞的说“咱老区人民不能给国家添堵”。但粉饰太平不能带人民走出水深火热,深入调研才能了解民生疾苦。知民意方能解民忧,正如总理说的“不了解你们的真实情况,我们拿什么调整政策啊?”“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可调研需要方法,谈话是一门艺术,如果群众只把周总理当成图片上的人,那么只能去敬仰,群众把周总理当成活生生的人,才会卸下心防聊生活的苦楚,人民公社的去处。因此,周总理跟连弟奶奶聊,跟张二廷聊,跟“落后分子”聊,跟那些最真实的老百姓聊,用真心,用真情,让百姓不畏强权,敢说真话,说实话。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影片中的这种调研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与可贵。走群众路线就要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实地调研就成了为民办事的必要条件。可如何让调研不走过场,发现实际问题就成了难点。就像影片中,不论郭凤林是善意隐瞒还是恶意欺骗,都代表了一种强权,而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强权与老虎有多少呢?百姓是否真的敢说真话与实话,是否担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阵风吹过后遭到打击报复?因而,调研不能仅仅是调研,要注重引导,注重方法,也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从“为人民服务”到“走群众路线”,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民为贵”的实质。周总理正是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心,用四个昼夜完成了调研报告,向毛主席汇报,才解散了公社食堂。而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的观察员,是政策的执行者,更要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心,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扎根基层,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真正做到“知民意,解民忧”。

关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范文4

根据中央有关通知精神,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科技部统一安排,社发司分三批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大家谈感悟、学精神,普遍认为电影真诚感人,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为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了榜样,纷纷表示将这部电影作为生动教材,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在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时,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它不仅诠释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深入群众交流,认真听取意见

影片中公社主任郭凤林为避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而选择隐瞒真实情况时,周总理甩开干部访贫问苦,多次深入群众家中探访,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法宝,也是我们开展工作、加快发展的根本方法,领导干部要想真正掌握事实、体察民意,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

近期由司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科研单位召开座谈会就是与一线科研人员零距离听取意见,体察民心的举措,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继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分析不足

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呈现了老一代革命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结合社发司实际,我们要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深度剖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的推动社发司在业务层面的提升。

三、强化执行能力,提升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

周总理在了解到真实的群众意见后,连夜整理分析上报,调整农村政策,取消了大食堂分户吃饭,使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我司是业务司,在科技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科技计划的管理过程中对于科研单位及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有效落实。

四、弘扬清正廉洁,杜绝铺张浪费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水和粮食都来之不易,影片中当周总理看到村干部为他准备的红烧肉和鸡蛋时,已经迈过门槛的腿又迈了出来,从多处细节反映了总理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

关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范文5

3月11日下午,根据忻州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统一安排,市委办公厅组织了市四大班子成员,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观看了电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影片中,周总理心系群众、求真务实、忘我工作、担当负责的历史画面一幅幅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感动敬佩之余,更多的是鞭策与思考。对照周恩来总理这一万众仰慕的“大镜子”,我深感自己有许多不足,深感自己责任重大。

一是心系群众没有周总理那么主动、完全、彻底。到伯延调研,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吃饭问题、孩子们的读书问题,村里的生产问题,以及连弟一家、二廷一家的生活问题,周总理看得仔细、问得仔细,记得仔细。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周总理从炕头到地头,从拉家常到与群众进行心灵交流,非常亲切、非常自然、非常主动。每想起这些,我就感到自己这个方面做得不够全面、不够到位。我也经常到农村调研,到甄家庄住村也去过十几次,但是,对农村的情况、对甄家庄的了解,就没有达到周总理到伯延调研的标准。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一家一户、一村一乡掌握第一手情况,还需要加倍努力。

二是求真务实没有周总理那样的追求、睿智和本领。在自然灾害时期,农村情况怎么样?农民生活怎么样?是周总理到伯延调研的目的。但是伯延村党支部书记郭凤林和他的一班人为了不让党中央、毛主席心里“添堵”,把一些敢说实话的“直筒子”集中“关”起来,一再安排和嘱咐干部群众抖起精神、按下苦情,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周总理理解村干部的苦心,但是不满足入村第一天看到的情况。当然,第一天,就看到村里的树叶摘光了,农民吃的是玉米面、玉米芯、野菜和在一起做的窝窝头。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周总理继续进村入户,与老百姓拉家常,从连弟女儿的言语中,从二廷家孩子们的衣着被褥中,从表演端花节目晕倒妇女的现象中,从集中在邮政局屋子里走出来农民的表情中,周总理更深刻地看到了农村的情况,看到了农民的心思,加深了农民吃食堂饭的反思。到农村容易,到农村调研了解到真实情况不容易。现在,领导干部下乡、到农村调研,基层还存在事先安排、亮美不亮丑的问题,甚至存在领导被调研的问题,下边的同志揣摩领导意图、投其所好的情况也不为鲜见。对这些,我作为领导,虽然及时进行过制止,但是从根本上破译,还没有深入的思考和可行的措施。如何更及时更多更好地了解到农村、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落实得更好,把科学决策的基础打得更牢,要成为这次学习教育活动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是忘我工作的劲头没有周总理那么足、那么韧、那么自觉。周总理到伯延调研,白天和群众同吃同劳动,甚至冒着倾盆大雨和农民一起看护刚刚栽好的地瓜苗,晚上还要坚持在办公室工作,汇集自己和邓大姐等同行工作人员的伯延调研资料,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深夜不止、直到凌晨三、四点,四个昼夜连轴转,坚持当天的工作当天完。这种情况,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有不少的吃不消,而周总理是在大病初愈的情况下进行的。周总理身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深入到最基层的农村,调查研究、亲力亲为,不依赖“二传手”,不留“夹生饭”,坚持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为了把民情民意弄明白,全然不顾个人身体状况。这种人民第一、工作第一的劲头,这种自觉吃苦、奉献为乐的耐力,是异乎寻常的,是感动人心的。我作为一个市的主要负责人,虽然全心全意工作,尽心竭力服务,也常常到基层调研、加班学习、批材料、指导实施“3581”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但是没有周总理连轴转的工作劲头,对一些重点工作的跟踪问效还是力度不大。特别是对机关和下级部门,缺乏当天工作当天完的严格要求。工作效率不够高,在不少地方和部门,仍然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机关病”。这方面,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抓紧整改。

四是担当负责没有周总理那样的勇气、远见和境界。在伯延调研中,周总理从张二廷的发言中,从其他老百姓的言谈中,感到了“人民公社大食堂”的弊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凌晨三点钟打电话,向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汇报,陈述自己的意见,得到毛主席认可,同意取消食堂饭。伯延是全国第一个取消食堂饭的公社。这需要多大的担当啊!要知道,毛主席有深夜办公、凌晨三、四点钟休息的习惯,第二天汇报不行吗?但是,在周总理的心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是毛主席睡觉也要为老百姓的事情让步。还要知道,同期下农村调研的还有中央其他领导,为什么是周总理调研的伯延率先取消了食堂饭?这就是周总理为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担当精神、负责精神、胸怀境界的历史体现和重要成果。这种“小我”“大人民”的担当和境界,使我们肃然起敬。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周总理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来忻州5年,和干部群众一起做了一些事,也得到社会不少肯定,但群众期盼仍然很多。我深感责任大、压力大。对照周总理,就感到自己担当的勇气、远见和境界还是有差距,导致改革的力度不够大、步子不够快。学习周总理,为了忻州人民的利益,就是要抓住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敢负责、敢担当,和常委一班人努力践行习总书记最近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的要求,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求真务实,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先行先试、快行快试,会行会试,善做善成,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以改革强化发展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全面小康建设,尽快走出贫困地区转型跨越、赶队前行、进位争先的路子来。


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个人观后感范文大全5篇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大全5篇

攀登者观后感范文大全5篇

关于观后感范文怎么写

观后感范文600字

个人观后感范文600字5篇

《八佰》观后感范文5篇

观后感作文范文大全5篇

如何写个人观后感范文5篇

个人读后感观后感范文500字6篇

关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范文

周恩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今天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6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