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银河补习班》优秀观后感影评精选

《银河补习班》优秀观后感影评精选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银河补习班》优秀观后感影评精选

  《银河补习班》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80、90年代,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进入科幻年的暑期档,充满了变幻,只有《银河补习班》一直都在变幻中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存在状态。因为和其他国产电影相比,这是一部让大人小孩都能产生"暑假感"的电影。所谓"暑假感",就是要有夏天的记忆,有亲子之间的互动,大人和小孩一起成长,因为在这个时间段,我们都要上一堂关于陪伴的课程。

  马氏父子的故事,似乎在很多青春小说里都见过,天才儿子和他的苦爹。然而,俞白眉与邓超从中提炼出一种极其昂扬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来自于父亲带着孩子一起重获新生的过程。

  作为同样第一次当父母的人,观看《银河补习班》时几乎全程都在点头。马皓文对儿子马飞的教育方式其实非常符合我们80后家长的观念:以身作则,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重要得多。

  想象一下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个高速发展经济的时代,年轻父母的育儿观念能达到马皓文的高度是多么的不容易。80后父母在平稳的经济发展里逐渐成长为主人翁后,才有足够的底(物)气(质)跟孩子说"你将来应该选择让你快乐的职业",而马皓文所处的是一个全民重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代。

  所以当马皓文一脸轻松地跟马飞说"以后你做什么都甭告诉我"时,我真心觉得这爹真是时代的异类。可是,他却开始熬夜写申s书,儿子在他影响下,捧起英语课本来。

  偶像的力量是强大的。而父亲一直都是儿子的偶像,即便他在世人眼中是骗子。所以马皓文不用像前妻说那么多废话道理(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只需要做给儿子看,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近到写一篇感受真实放飞自我的作文,常规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马皓文都用一种体验派的方式,带儿子马飞直面学业的挑战,将所有的难题都量化,比如把课本叠一块按厘米算难度,比如在大考前带他去感受山川河谷,最牛的一次,通过扩音器指挥他在洪水中自救。

  所有这些经历,在儿子马飞成长的岁月里,比满分试卷更值得他吹一辈子,也在短时间里让他的性格、世界观都得到了塑造与建设。天才就是这么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马飞之于马皓文,也有着重塑内心的力量。马飞永远用崇拜的眼神看着马皓文,乐于分享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给他,用行动让父亲感受到儿子对他的相信。

  一切都基于相信。父亲相信孩子不是笨蛋而是下一个霍金。孩子相信父亲不是骗子坏蛋而是一个倒霉蛋,这种相信,让他们互相支撑着在艰难的人生里走到各自的未来。

  少年马飞哭着对马皓文说:“爸爸,太难了,我还是去卖煎饼吧!”马皓文高喊“我不能输!”遍体鳞伤的父子俩没有互相安慰讲道理,只是一次次倒下后再度爬起,第二天没事人一样继续迎接挑战。

  如果马皓文没有缺席马飞小学的那段时光,马飞得有多优秀。然而,没有那段破碎时光,这对父子俩不一定能有这种用“相信”构筑的情感坚石,帮助他们重塑人生。

  父子俩用行为影响对方的方式,与母子的互动方式形成鲜明对比。马飞被母亲揪着训斥时,马皓文指责前妻当众斥责儿子的不妥。马飞妈妈的做法恰恰是大多数中国母亲的育儿初衷:我是为你好才说这么多,你为什么就不听我的呢?

  因为我不相信你!

  《银河补习班》的课真的不错,大人和小孩都应该补上这堂关于相信的课,少讲道理多动脑。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心得

  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因为它本来就是一支天鹅啊!他父亲是天鹅,母亲也是天鹅,它当然也是一只天鹅。

  马飞是弱智吗?当然不是。他或许学龄前发育有点晚,或许刚上初中有厌学情绪……但是,相信一个智力水平低下的人可以通过某种教育,而达到全县第一的水平,有这样的认知的人,一定是智力水平低下。

  他的父亲是超高水平的工程师,可以给他提供知识和智慧的启蒙;他的母亲是商人,可以给他提供上最好学校的机会;就连他后爹都无条件给予他支持,甚至不惜为他打架……

  加上遗传基因的加持,他最后获得好成绩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现实生活中初一初二不学习,初三学一年考上省重点高中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虽然很少见,但也算不上非常稀奇。

  只是,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这么好条件,一直丑陋的鸭子,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一只漂亮的鸭子,无论如何也变不成天鹅。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让孩子不要偏离自己的上限太远而已。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人类的智力水平总是正态分布的,会向中心回归,高智商的父母,孩子大概率会比父母差;低智商的父母,孩子大概率会比父母强。

  所以也不要太灰心,爱因斯坦的父母也不过是普通人,最多比普通人稍强一点。

  还有一个好消息,人类的财富水平总是指数分布的,父母越有钱,或者说父母给孩子花和留的钱越多,孩子更加有钱的几率就越大。

  相比让孩子上“银河补习班”,还不如多赚点钱靠谱。从结果看马飞的父亲是对的,但其实马飞的母亲走的路可能更有效。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有感

  上映前后的最具有戏剧性的电影口碑口水战,直接影响了很多观众对邓超、俞白眉新电影《银河补习班》的印象。

  在上海电影节期间,《银河补习班》引发一波业内好评,有人将其媲美《我不是药神》第二;而在本周四首映日前后,《银河补习班》却遭遇了来自一些“影评人大咖”和豆瓣电影的差评,豆瓣分数也从6.5降至了6.3。因此导致本片在大约40%左右的高排片水平下,周四周五两天平均仅录得6000多万单日票房,排片也在周五被拉低到了35%左右。

  这像一块石头,压在片方心头。

  笔者在周五下午看了这部电影,现场使用场景法卡了整部电影的结构,给出明确的答案,认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被人为拉低了。不出意外的话,经过两天观众观影感受的口碑发酵,将会出现报复性逆袭。

  话音未落,在周六晚十点钟之前,这部电影录得了9700万左右的单日票房,上映三日加上预售,已经累计了3.24亿总票房成绩。转日上升趋势更加明显,截稿前已经超越4亿。

  今天这篇小文,突然有种冲动把它写成网红体,从名字到内容,都换一种玩法。

  被冠以“烂片”的《银河补习班》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评论两极分化?为什么这部影片在豆瓣低评分下,可以不惧压力顽强逆袭?让我们以“影评家”的网红心态,来一番对照和戏谑,从中辩明到底如何去判断一部电影,如何避免自己的判断和电影市场根本运作规律的根本抵触的惯性错误,作为一个“专业人士”频繁被自己的判断结果打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给文艺片随意打出满分高分,却常常会给一部有诚意的商业电影创作大泼冷水,然后最终把自己搞得非常狼狈呢?

  为了避免误判,采取谨慎方式,在影片口碑初步发酵之后,选择发表这篇小文,抛砖引玉,文责自负。

  1、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教育思想争论的电影会误导观众

  它不是,不是,不是!它没有那么大的责任。它只是一部非常正常的优质电影。只不过,它选择的故事背景,无法回避的涉及到了主要人物之一的高中生活而已。豆粉和杠精们言过其实,以偏概全了。

  有观点说:(电影)的中心话题是焦虑的父母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哪个好,盼着因材施教的情节出现,“这种剧情说是谈教育,结果都快变成反智的读书无用论了”。“应试教育下学不明白,出去游山玩水就玩明白了”。“片名带补习班,但对‘学习’这件事展现极为草率,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没写清楚。”

  也有观点说:“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邓爸,如何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开辟了一条邓爸教育路线,用行动吊打应试教育”。认为这很荒谬。

  豆瓣差评文章,都不约而同提到影片反映的是教育思想的争论,影片思想主题和对教育理念的展现是不正确和有毒的。

  大量的关于影片表达的不正确、想当然、以偏概全的定位评价,很有可能会影响暑期档学生家长的选择。家长们担心入坑,误导对孩子的教育。这实在是一场天大的误会。

  谁说影片表达的是两种教育思想的争论?谁说影片表达的是反智主义和读书无用论?在这种毫无道理的思维模式下,演化成一场以细节推翻整体设置的闹剧。

  真正客观理解这部影片核心设计是什么,是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这部戏整体看有两个核心点,一个核心点是关于父子亲情,一个不同寻常的父亲如何影响儿子的选择,让儿子在一次突发灾难性航天事故中,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办法;另一个核心点是主题所蕴含的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和当下中国的转型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相呼应,形成影片思想接地气的特征。

  教育问题,只是这部电影主要人物无法回避的戏剧任务路径之一,只是人物阶段性戏剧任务的故事背景而已。关于教育问题的戏剧冲突,是服务于上述主体核心设置的。如果不会看这个根本点,那些“影评家思维”能够看到的只有那些细节涉及到的和个体狭隘经验值无法完全吻合的硬槽点,完全是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把一部电影整体的主梗丢弃到爪哇国去了。要知道,一部丢失了人物命运前提设置,纯粹讨论教育问题的电影模式,才真正是电影故事的“反智模式”。

  按照前述观点代表的思维逻辑,但凡故事突出的“不一样不寻常的”背景设置,我们都可以大肆吐槽一番。

  《七宗罪》因为类型片规律,强调了“完美犯罪”桥段,就会被吐槽为站在罪犯角度教别人如何犯罪,而影片讲的完全不是这个。

  《一条叫旺达的鱼》中,旺达也会成为堕落女性的代表,而不是一个怀有正常爱情梦想的女人,所经历的一切犯罪喜剧的必要背景,也会被评论为反社会和歌颂犯罪。

  而爱情电影《西雅图夜未眠》,按照这种逻辑解释,也可以说是一出“骑驴找马”的爱情游戏,是亵渎爱情,把电影正常的前提设置极端负面评价化了。

  而电影名作《辛德勒的名单》,怎么可以歌颂一个唯利是图发战争财的商人兼色鬼呢?

  《廊桥遗梦》怎么可以宣扬婚内出轨呢?《阿凡达》如此说来,是纯粹的不折不扣的“反人类”影片!

  这种思维逻辑,拿阎主任的台词来说,简直是荒谬绝伦,非常可怕。

  不能拿简单的直男思维和某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约定和道德约定来杀死戏剧的灵魂和故事的生活隐喻生命体征。在这一点上,观众比我们更成熟、更理性和更宽容。

  整体看一下《银河补习班》的设置,了解电影故事结构的专业电影人会获得和以观众体验为基础的市场评价相一致答案。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设计是父子档CP,开端设置了两个代入点。一个是儿子的太空遇险,一个是父亲在高光的人生时刻遭难了,和儿子成长教育最关键的时刻缺席了。铺垫部分的兴趣带入做的是稳的和高效的。

  整个故事结构形成了特殊父子关系对抗价值链,而不是文章所说的讨论教育问题。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确实有,是80年代刘索拉的先锋小说《你别无选择》,那篇小说笔者在文艺报曾经发表过文学评论,并且和著名评论家雷达先生有一场不失大雅的小争论。这部片子不是的,这部片子是讲父子情的。

  整个故事是围绕这个价值链有序推进,十分精彩的。因此,第一幕的价值判断点,在于父子关系经历疏离之后的第一次修复,大约在21场戏的相对标准位置。当男孩怨恨地对父亲进行发泄的时候,是第一次收获情感波动的地方。笔者的电影课程反复强调了,情绪情感波动,连续性和波动力度的大小,和正确的电影核心设计,和主梗的进展质量密切相关。这些做的不好,产生情绪情感波动是很难的。第二幕的低点,则是考试结果公布,人物没有实现对赌协议,面临无学可上被开除的局面,来到了故事最低点。而最终的戏剧高潮,在经历考试成绩的逆转之后,开辟了故事第三段旅程。虽然整个故事超时27分钟,但对于最后的戏剧高潮解决太空事故,起到了积累升级作用,收获了影片有质量的高潮结局部分。

  这些整体分析关照,是用“教育思想争论说”无法解释和无法看到的。

  一些评论者认为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对儿子的教育是最大的槽点,认为爸爸对儿子的教育只靠嘴炮就实现了。这是很主观的评价。笔者自己也经历过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在一对现实中的亲子关系而言,对一个心智和学习能力正常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家长直接辅导他的功课,而是解决他/她的心结,让他/她能够自主学习,发挥出正常水平就足够了。更不要说作为电影故事以塑造人物的戏剧冲突场景方法来合理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部电影设置的父亲关系失衡点,就是父亲由于被陷害,在儿子面前失去了“英雄形象”,由于家庭变故,让一个处于典型逆反阶段的孩子面临严重的“十字路口”效应。讲的不是学习方法,而是内心的紊乱失衡,是克服逆反,弥补父亲错过的对孩子“关键陪伴”。

  作为一个工程师的孩子,在一个中等城市小地方的所谓名校里,要取得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并不是了不起的、天方夜谭的吐槽重点。而影片给出的戏剧主梗价值链,恰恰重心在于对父亲失去崇拜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和逆反心理的学生身上,父亲的形象能否在他心里重新建立起来,才是戏剧矛盾表达的重点。况且,我们看到了父亲对于儿子的尊重和诱导,激励和暗示,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令人动容的。墨西哥导演有一部奥斯卡外语片获奖影片,叫做《非常父女档》,这部影片的和核心线路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那部影片取得了10亿墨西哥比索的优异成绩,在笔者看来,还不如这一部格局大。

  所以说以展现父亲如何做到比老师还厉害,用系统教育方法培养出孩子,这不是让故事更好的有效主意,而是真正的烂梗烂点子和票房毒药。

  忘记教育思想之争这几个字眼吧!

  这只是一部再正常也不过的优秀院线电影,是久违的现实主义电影原创的一束鲜艳的花朵,是一部有人生启迪价值的可以上升到文学价值高度可圈点的作品。

  观影心态正常了,考虑全面讲道理了,不以偏概全了,就不会先入为主影响没看过电影的观众,口碑将会获得更好的发酵环境。

  2、会不会看结构,是判断一部电影质量的核心本领

  笔者个人认为,影评家这个行当,是从旧体制过渡而来的。大学正青春,曾经,笔者的梦想也是当一名影评家。

  中国电影市场形成,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光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里,在封闭走向开放的撕裂性变化中,不要说影评家职业体系,就是整个电影市场也没有形成一个把握电影传播最大化的规律性理论根基和认识的大趋势。基础教育不对接,市场是向实践要方法,摸石头过河的模式在电影工业进化过程中,显得步履并不轻松。

  所以影评家不会看故事结构很正常。不要说影评家,大导演、大老板、大公司也常会因为对故事结构缺少把握,要么和优质低成本好作品擦肩而过,事后追悔莫及;要么会频频作出误判,马失前蹄。

  比如有观点认为:

  “两个半小时的《银河补习班》,可以分为天上地下两条线,地下又分为父子两条线,儿子要被应试教育摧残到自我,爸爸背黑锅要伸冤。”

  “结构也很明确,就是‘破’与‘立’,破应试教育,立素质教育。”

  “影片所选的,是直接锁定烂片一条路——儿子不仅顺利参加考试,还考进了年级前十名!”

  第二个观点不反驳了,抬杠了,这不是一部讨论素质教育的影片,而是结构初始点儿子在太空遭遇突发灾难,父亲对儿子的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激励让儿子有勇气有智慧解决戏剧高潮。这个戏剧梗和素质教育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硬说有就有点杠精了。

  第一个和第三个观点有代表性。

  笔者不太了解作者关于电影结构的知识是从哪里学到的,但明显的错误是,把一个严密的戏剧结构拆成了两个,儿子和父亲,怀着各自的动机各行其是。如果剧本设计真的是像这位作者说的一样,那真的就要出大问题了。

  可惜,大结构判断是生命线,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是一个不多见的完整戏剧结构,以太空遇险为大门框设计,以父子家庭亲情关系的天然内在联系,构成稳定的双男主互为推动结构,无论谁在行动,无论是现在进行时,还是回忆,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下,都非常有序和稳定地指向戏剧高潮的解决。

  正因为如此,创作者才会在“抗洪的大喇叭”桥段,为儿子冲击戏剧高潮做了第一次铺垫,而且冒险加戏,制造了一个超长的“父子争论”为核心戏眼的第三幕,也是为了让儿子冲击戏剧高潮的时候,更加合理,让之后情感高潮,父子只需要在飞船降落场对视一下,就轻松实现了。

  笔者非常理解那位作者的言之凿凿。可有的时候,对戏剧一般结构原则或其变体方式的理解失误,真的会耽误大事的。例如按照这部电影正常流程,如果相信这样一位剧本顾问的话而对优质戏剧结构产生动摇,成功也许就此擦肩而过了。这不是危言耸听,用错了人是大问题。

  《寻龙诀》的改编,也是被一大把影评人诟病的,他们毫无列外无情嘲笑了影片结构的“散、乱”。确实包含回忆结构的故事,是不好处理的。但《寻龙诀》是个例外。《寻龙诀》的主梗是“胡八一的心结”,以“金盆洗手”之后在纽约浑噩度日梦见盗墓中古尸变成了丁思甜为最强开场。

  第一段回忆结构是为了说服雪莉,同意前往和王凯旋汇合而自然引入;第二段回忆结构,是胡八一和王凯旋发生激烈争执之后,“你忘了小丁是怎么死的吗?”引发的,非常舒服合理。而第三段回忆结构,则是和《银河补习班》极其相似,是男主冲击高潮之前一刻,从最后回忆部分直接汲取力量,开始行动。《寻龙诀》处理也非常棒,发现丁思甜的像章是反的,阴阳两隔,意识到自己被幻象控制了,该放下了,顺利解决了戏剧高潮。好了,逆结构变正结构了。

  前段我们遇到的评价问题,包含《最好的我们》。小成本,现实回忆结构交织,女主动机清晰,就是要寻找一个答案,在故事结尾她找到了答案,所以只需要让男主准时出现,戏剧高潮就成立了。因为按照青春爱情片逻辑,观众的预期从开始被你挑逗起来,要看的就是这一幕。往前想,《后来的我们》,一开始也给一些人判断上带来困惑,但也是整体看没有因为时空交错带来结构性矛盾。

  类似的情形,其实在《无问西东》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也是有点蒙圈的,觉得这什么呀,生拉硬套为了清华校庆整这么一部包含了几个小故事的片子出来。而笔者也是在上映初期,很早给予肯定的。因为它比较完美采用了技术难度很大的“思想主脊椎”结构方法,而且实现了整体戏剧结构三幕波动效应,非常坚决和纯熟准确。之前我们自己的《北京爱情故事》也是如此,直接对比,答案不难得到。

  样本法电影,全世界看,著名的作品有《撞车》,余音绕梁,含义深邃;《真爱至上》甚至采用三幕法容纳了大约10个小故事。非常棒!

  突然想到,假如真的按照一些影评家的观点,这部电影就是讨论教育问题的,至少也需要采用样本法,只有一个完整故事是无法实现的。

  关于第三个观点,是很常见的只管拆墙不管重建的做法。戏是需要合理桥段的,学生利用一切时间奋发努力复习功课,不具有戏剧性是可以省略脑补的,观众懂。

  某篇文章作者给出的两种可能性:一个是校方直接宣布马飞退学,大哥,故事没有转折点,后续没法接啊!一个是马皓文大手一挥,咱不考了,自己优秀不需要证明。大哥咱不说笑话哈,编剧是技术活,不会自寻死路。按照作者的建议,才真的会成为烂片梗。

  3、 怼怼更健康

  模仿网红体,意见表达是自由的。影评大神们经常是怼天怼地,百无禁忌,潇洒自如,不接受反驳。不妨今天借来反用娱乐一下。怼回来也可以的。

  “邓超、俞白眉这个组合在国产电影界简直是噩梦般的存在,是‘黄金劝退组合’。”

  不带这么说的,不服拉出来溜溜?!

  笔者怎么记得,在某年暑期,唯一和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能够抗衡的国产电影,就是《分手大师》。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来旅游的东北大妈在电影放映中打电话:“我正在看大师分手呢!”变形金刚是80后家长儿时记忆。笔者记得他们带着父母和儿女来电影院看《变形金刚4》的盛况,印象很深刻。《分手大师》一点也不软,像个爷们。这一幕和“噩梦般存在”的说法,怎么那么违和呢?

  话说邓超是为数不多的票房超100亿的几个电影人之一,话说俞白眉的商业喜剧电影的场景形态能力,也同样不可小觑。票房好绝不会是浪得虚名、空穴来风,绝对是能力强的表现。这靠怼人吹牛绝对做不到,必须一层层作出真东西来。原来以为,俞白眉的弱项是创造喜剧人物性格方面,这次梁超的表现抢眼,还真给他写出来了。

  万一这次“劝退组合”一不留神再次创造出高票房,笔者懂,他们还可以接着骂观众素质低不争气的。

  万世师表,自我为中心,换汤不换药,万岁万万岁。

  关于巧合,一部戏怎么可能赶上那么多事?

  戏剧的一般原则里,还真有这个词。喜剧就更是对巧合包容度大。

  巧合在这部电影里,难道不是还远远没超过《阿甘正传》吗?《阿甘正传》才叫做世纪性世界性的巧合频发,所有美国人民的国家大事都被阿甘遇到了,阿甘在其中表现还很精彩很骨干,受到总统接见。

  所以我们说这部电影像《阿甘正传》要多一些,大男主出事的年代和小男主的成长年代,正好契合了几件大事,用的不错,令人记忆深刻。

  怎么,只有好莱坞可以用,我们不能用对吗?谁规定的?

  不觉得阿甘和马飞很像吗?只不过阿甘是绝对故事主人公,而马飞是联合男主;阿甘遇到的问题是轻微残疾受人歧视,而马飞遇到的问题是青春期严重逆反,也被人借缝下蛆;阿甘女友并没有给阿甘神药,而只是告诉他“阿甘快跑!”同理,马皓文也没有帮助马飞辅导功课,只是告诉他“你可以的”,并且身体力行做出榜样。阿甘的故事主题是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而《银河补习班》的主题是,你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正是,我们还真的就很可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关于火炬手、586、作文争议胜出

  火炬手是选择单位骨干参加,马皓文那时候还没出事,作为单位主要年轻工程师之一,是完全可能的;至于说怎么可能组织那么随意,临跑还在等马皓文,注意这是小城市和基层单位承办的火炬传递,理论上可能的。更重要的是,这场戏是必要的铺垫戏之一,爸爸在孩子心目中形象从建立到瞬间毁灭,这个功能是清晰可辨的,还埋了“疯子”前传的梗,已经不易。

  586价格如果是攒机,大约一万左右可以了。铺垫角度已经交代马皓文可以利用自己的工程师身份挣到钱了,虽然说800块觉得多了点,但和小老板承包的工程量比较,也是合理的。那个时候为了解决关键问题,最早的那批老板也肯花钱的,一顿饭上千上万,也不是问题。卖惨去工地卖血,只不过是桥段,“笨了些”,有效的。

  作文的节点很重要。通常第二幕低点出现之后,需要合理转折,彼时恰逢教育改革呼声较高,比现在还高,权威人物采取那样的方式处理问题,也是有现实依据的。如果光念作文没有意思,利用在场人物,做一下情景客串,也在情理之中。

  细节控是好的,但一定要先大后小,先看大结构和主梗是否强劲,先看路径设计和人物塑造,大的没问题再说小的。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哪部电影都可以吐槽一阵的,例如《速度与激情7》,汽车都可以穿三座大楼逃逸而安然无恙;最后戏剧高潮居然要飞车挂手雷炸黑鹰。你啥时候见观众不乐意来着?大的东西成立,小的尽力追求好,没好的追求有效适用就可以。只要不是很离谱,不值得抓住不放,大肆吐槽炫技。

  关于阎主任脸谱化问题

  阎主任可能有这个槽点,但功能明确。

  这部戏主要是父子CP戏,戏剧冲突基本方向是向内的;但这不代表不需要外部压力来进行重组。如果说学校是外部压力,考试是事件节点戏,那么怎么可以想象没有戏剧意义的反派呢?

  阎主任有没可能成为戏剧意义的反派呢?有可能。阎主任作为基层重点中学的教育主任,可能一辈子把“挂在墙上的照片”、重点大学升学率看作是自己的唯一荣耀,比生命还重要。这里有责任感,也会走向反面。过犹不及,加上性格里有刚愎一面,成为戏剧意义的反派,合理性很充沛。

  只不过笔者认同这个人物塑造上,一些细节的伏笔揭晓从设置到呼应还不够充分;马皓文在取得了反转胜算之后,当众戳阎主任心窝子揭底的那场戏,也值得商榷,对主要人物性格塑造是否会有伤害?

  关于超长部分评价

  有观点认为,影片最后20分钟全面崩坏。

  之前笔者有同样担心,看后却不同意这个观点。

  第一超时不是罪,就看是否必要和能否撑得住。其实我也非常赞同,没有特殊理由,千万不要超时。

  超时会带来两个明显影响,第一观众忍耐度有时间极限,通常大家认为是2个小时;第二超时的电影,会比较浪费柜台周转效率,院线排片原则是,能要高票房不要低票房,能要短不要长。

  但超时也是最好的考验。也许笔者的比喻不大恰当,《辛德勒名单》和《阿凡达》都是2个半小时左右,然而很棒,后者还是世界电影票房皇冠之作。况且很有意思,这两部电影都拥有合适的推进场景数量,大约都在40场戏左右。

  《银河补习班》也大致如此,场景密度并没有因为超时而变得特别多特别碎。

  而且最关键的冲击戏剧高潮的伏笔,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受到质疑的伏笔出现在98年大洪水被困的马飞身上,马皓文用大喇叭激励了马飞。第二次则出现在最后的超时戏里面,就是马皓文和马飞产生了严重的思想争论对立。这一点简直和《摔跤吧!爸爸》使用的桥段一样有效。马皓文告诉马飞,你心中的那座桥不能塌。好了够了,积蓄完成了。高潮戏出来,水到渠成了。

  一般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场景变化写不足,比如你只能写30场戏,容纳不下戏剧变化全部曲线。《银河补习班》没这个问题,创造力爆棚,有感而发,一发不可收拾。

  4、为什么不能依赖豆瓣分数偷懒做市场判断?

  豆瓣电影的基本特性,是文艺青年聚集,影评爱好者常驻,以言辞激烈,观点独特为吸引眼球的技术入门资格。

  贝拉·巴拉兹说,电影艺术是大众艺术。电影的良性循环,要靠观众一张票一张票来捧。不论我们有多么不愿意,不论我们有多大的热情来当裁判员,无论我们对自己的无师自通的或渊源深厚的专业经验有多自信有多自恋,都无法改变电影工业被资本投入和回收行为左右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已经运行了100多年,证明观众才能决定你的电影艺术性和市场价值的关系,而且一直运行很平稳,没有出现与人类基本道德相违背的紊乱现象。比如今年,中国电影在运行增长之后,明显出现停滞,好作品少是主因。

  豆瓣的基本运行特征,决定了它的文艺范和直男思维化,这些年黑粉、水军已经乘虚而入,成为一块有争议的鱼龙混杂的土壤和孳生地。豆瓣越发不能代表数量庞大的普通观众,评分机制与市场机制顶牛失灵的发生几率越发频繁。

  豆瓣拯救不了中国电影,当然中国电影市场也没法让豆瓣归化。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气场不合是个实际情况。

  说句有用的,若作专业的电影市场价值判断,可能需要和豆瓣保持一定距离,保持一份冷静和保有一项客观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技能。

  影评家思维和豆瓣思维异曲同工天然融合。

  5、影片弱点刍议

  影片超时算一个。能在120分钟之内解决问题是最佳选择,这一点上,场景链条紧固提升是有空间的。

  片名容易遭黑。《银河补习班》名字含义深刻,但在字面意思上容易直白浅表理解化。加上儿子父亲两次向空中打手电的细节,作为伏笔设计质量不高,呼应感弱,很容易让没看过电影的人在误导之下,误认为这部电影是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

  其实就整部电影结构双人物双线系统组合配置而言,《银河补习班》是饱含深意的。因为主体事件是太空遇险,而儿子在遇险刺激下,在太空调动回忆,完成一次内心成长,则是银河补习班的深意所在。开头父亲的缺席和情感高潮父亲的出现完成闭合,工整。

  但很遗憾,这一点,需要在被影片感动之后,经历一两天沉淀,才能体会到的。也许这就是当局者迷。他们对内容太熟悉之后,很难预估到这个问题。

  最后一句话是,你要有普通观众心态,你要尊重自己的情绪情感反应。在笔者的课程里,情绪情感反应的强度和故事结构的完成度人物的塑造、主梗主题的吸引力有完全的匹配值的。假如你真被感动到了,还非常强烈,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情心同理心,而是移情级别的感动,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你就要坚定选择相信自己!

  你可以的!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体会

  昨天,我带儿子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银河补习班》。起初,我猜测这是部科幻题材电影才去的。但是观看后,才知道,这部电影对于父与子的关系、教育方式的探讨、成功的定义等有着深刻的诠释。可以这样评价,他对我的人生观和对处理父子关系、重新审视子女教育是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的。

  电影背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描述到现在。主人翁马皓文是一名桥梁设计师,因设计了一座大桥而走上人生巅峰,但又因大桥垮塌,从巅峰到入狱7年,错过了儿子马飞成长的7年。没有父爱的陪伴,儿子已然成为学渣和坏学生。出狱后,马皓文面临人生的屈辱,忍辱负重,肩负起对儿子的教育,与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但最终获得成功,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应和深刻反思。我捉取其中的几个片段,谈谈我的感悟。

  “爸爸,像你一样,永远不认输。”家庭关系中,父与子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父亲马皓文在儿子的“见证下”从人生巅峰跌落低谷,作为父亲是极不称职的,从传统家庭教育角度,父亲应当在各个方面给儿子做表率,但事实完全相反。充斥着迷茫,儿子马飞相信了父亲提出的“从不同的路比赛谁先回家”的谎言,跟随母亲和继父度过了7年童年时光,这段时光是灰暗的。但伴随着马皓文出狱,经历种.种困难曲折,重新点燃了儿子马飞学习的希望,虽然很纠结,但马飞的人生渐渐有了色彩,这是积极的。反观父与子的关系,父亲给予儿子的“表率”不是事业上的成功或者经济上的发达,而是面对生活,那种决不认输的精神。那张儿子写给爸爸的不认输的纸条,就是马皓文与马飞父与子关系的体现和精神传承的载体。

  “怎么写好作文?就是真实地去感受这个世界。遇到问题,你的脑袋要一直想。”换言之,对现实的我们而言,“怎么写好人生,就是真实的去感受这个世界。遇到问题,我们要一直想和做。”在马皓文父子在参观航展结束的归途中,遭遇特大暴雨和洪水,在生死离别的时刻,马皓文引导儿子马飞要用脑袋一直想,并且积极做,帮助马飞脱离了生命危险。期末考试中,语文作文的0分,满分和最终平均分也许是把剧情推向高潮的点,但真实的、真挚的还在于这个作文是真实的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结果。我在写观后感的同时,我的儿子也在写同样的观后感,他与我交流需要写多少字,我说按照你看了电影后真实的感受去描述和想象,不在于要多少字,也许你会写的停不下来,说明你真实的感受了,也许你无从下笔,说明你还不够用心。人生,酸甜苦辣,有的波澜壮阔,有的平淡无奇,但,马皓文的人生在大起大落后,坚韧、真实。我们的追求不能太物质和功利,也许精神的东西更可贵。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学习不应该是终身的事吗?你自己的事,别问我。”人生有目标,才有进取的动力,有的目标可能是一辈子的。短时的挫折不代表一生的失败。马皓文坐牢,他坐牢的7年是失败的,但也蕴藏着他对生活、对儿子坚韧的感情。出狱后,面对生活的窘迫,他没有退缩;面对儿子的教育,他没有放弃。言传身教大过指手画脚。也正是马皓文在出狱后,对儿子教育的坚持不懈,才造就了儿子的成功,这样看来,马皓文的一生算是有价值的,马飞也是成功的。人生路上,我们何必在乎他人的看法,纠结于窘迫的现实,但你必须要有你的目标,并为之持之以恒的去努力。

  最后,《银河补习班》献给父亲,送给孩子;“我是一个骄傲的人,我有我的骄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修好自己的桥,才是自己这辈子最重要的事!”送给所有人!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感悟

  “爸爸的桥塌了,但是爸爸不认输。”

  “我有我的骄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这是影片《银河补习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台词。

  影片中的爸爸马皓文,是一位桥梁设计工程师。在儿子马飞懵懂年少时,因遭人陷害,被偷换图纸数据,致使刚刚完工的桥梁轰然倒塌,身陷囹圄七年整,错过了父子相伴的最好时光。

  出狱后,眼见儿子沦为“差生”,不责备,不放弃,与儿子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人生旅程。“爸爸的桥塌了,但是爸爸不认输。”父亲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的精神力量激励儿子,只要“你的脑子一直想,一直思考,不停下”,一时的成败得失算什么?

  儿子成绩追不上,垂头丧气,意欲放弃时,看到爸爸对着“讨伐追责”的邻居怒吼,写下“爸爸,向你学习,永远不认输”;

  儿子被困洪水三天,孤立无援,意欲放弃时,听到爸爸拿着喇叭喊“看看你的身边有什么,想办法”,找到门板和布条,解救了自己;

  儿子在爸爸的教导下一路追随梦想,成为航天员。浩瀚太空中意外失联,生命最大绝境中,想起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冒险救了自己救了同伴,胜利完成使命。

  自始至终,爸爸总是以坚强的面貌、乐观的心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在孩子需要他帮助渡过难关的时候,他就是一座永不塌陷的桥。

  其实呢?当爸爸竭尽全力弓起身子,为孩子支撑起那座看似坚实无比的桥时,他蜷缩佝偻的身躯,须得承受多大的压力!

  他卖血,做苦力,被人抢劫,被人唾弃,每一天都在为钱发愁,每一天都活在人们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下,仍然为儿子买回“586”,仍然带儿子去看航天展,仍然告诉儿子“爸爸的桥塌了,但是爸爸不认输”!

  你可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父辈的影子?

  我的爸爸不是工程师,只是一个农民,连大字也不识几个。他没有告诉我什么大道理,诸如影片中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此有深刻哲理的话,绝不可能是我爸爸说的出来的。但无妨,他仍然是我最伟大最敬爱的爸爸。他和影片中的爸爸一样,自己再苦再难,也不认输。

  30年前,我考上师范,面对240元学杂费,我们家东拼西凑也还是不够。我的爸爸蹬着一辆重磅自行车,驮着两大蛇皮袋莲子,天不亮就出发,去往金华城里卖。从家里到金华,就现在的汽车也得开上一个多小时。更何况,路面也没有现在的平整通畅。我难以想象,当年的他是怎样一脚一脚地蹬上长坡,是怎样的汗流浃背浸透衣衫。为了赶到早市的时间,他是断然不会休息的。天黑了,妈妈做好晚饭仍不见爸爸回来,去当天同行的人家询问。被告知,早上生意不好,卖家多买家少,讨价还价很厉害,我爸爸不愿贱卖,“功夫可以不算钱,农药化肥要钱不?总不能成本都收不回吧?”因此一早上也没卖出几斤。后来各自分开卖就各自回家了。直到8点钟左右,在外面乘凉的人都回去了,才见我爸爸驮着莲子回来。

  “为什么你会这么迟?还带这么多莲子回来?”

  爸爸说,正因为没有卖掉,所以不好意思回来。他说,其实他早就从金华返回了,那里市场上早就没有人。但是快到村口的小山那里,他就停下来,一直等着天全黑,村里人不在外面乘凉了才回来。我妈妈责怪他没有本事还死要面子,爸爸默不作声拿出碗筷默默喝酒吃菜,如一头牛那样默默地咀嚼默默地回味。无奈我的爸爸不是一个生意人,他只是觉得他辛辛苦苦种的莲子应该卖个好价钱,好快一点攒够我的学费。我不知道,我爸爸在村口等待天黑的时光里,想些什么,他的肚子饿不饿。

  除了卖莲子,也卖蕃薯,卖乌碳。所不同是,莲子是自家的,后者是别人家的。在卖莲子的过程中,爸爸得知城里人喜欢蕃薯,需要乌碳。但那时家里没有,于是他在前一天先去山里人家“进货”,第二天又瞪着自行车去金华卖。我那时不怎么过问这些事,总以为“做生意”总能赚一些钱。后来问起妈妈,她说,就凭你爸爸老实巴交的,怎么可能赚钱?不赔就好了。

  最终,爸爸还是凑足了240元,另外给我40元,作为一学期的零用钱。

  再没本事的爸爸,也要为子女的诗和远方拼尽全力。

  可是,爸爸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爸爸的“桥”经过风吹日晒雨淋,也会日渐颓败苍老。当爸爸的“桥”需要修补,爸爸却心有余而力不及,需要子女助一臂之力的的时候,子女们,会和当年的爸爸那样,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吗?

  不一定。

  影片中的爸爸出狱后,一直没有放弃给自己的罪状申诉。他四处奔走,找寻证据,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事情的真相。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儿子时,正值儿子被入选成为航天员的关键时刻。儿子为了自己能够顺利入选,不想让爸爸的“污点”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自私地说:“算了吧……这事情,除了你,谁还会在乎……”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种意气风发的爸爸,眼里难得的一束光亮瞬间熄灭:“我懂了……我一直以为你是我最大的骄傲……我的教育是失败的……我有我的骄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爸爸转身,摆摆手,说:“我不会妨碍你的,不会影响你的伟大前程的……”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非常难受。这种感受,与之前的感动、愤慨、同情,完全不同。

  这种难受,叫心痛。

  我的痛,不是因为剧情,而是因为自己。

  前两年,我的老家要进驻一家工厂,需征收土地。我爸爸还有部分村民不同意,理由是这家工厂有污染。有些村民说不用种田了还有钱领不好吗?爸爸说,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没有土地怎么活?我爸爸是舍不得他一生耕作的土地啊,尽管没有了壮年的力气,但对土地的那份感情,仍然如火般炽热。就因为爸爸没有积极配合,没有主动要求测量,村干部自作主张未经同意测量了我家田地。事后,爸爸一看生米煮成熟饭不同意也不行,自己拿着工具复核,相差很大!了解后得知,除了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还有那一条明摆着的田垄没有测量。那条田垄宽约1米、长约30来米,就在公路边上,是在集体的沟渠边上又新垒的一条。爸爸说当时为了防止沟渠的水漫进田里,划出自家的一块地做成的,相当于筑了一条堤坝。但是村干部咬定说谁家田边会有两条田垄啊,一定是集体的地盘。爸爸坚持说是自己一铁锹一铁锹垒起来的,他们就让拿证据。爸爸找这个求那个,签个字证明证明。好不容易拿到“证明”,跑村里跑镇里,求爷告奶,没有人搭理,不是推脱就是拖延。

  那段时间,爸爸很无助,希望得到我的帮助。我一直是他的骄傲,我一定会帮他解决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他这么想。他坚信,对的就是对的,他的东西就是他的。有的干部不理他,没关系,他相信,政府会为他讨回公道。我也相信他,老实巴交的爸爸,从来没有贪人家便宜的爸爸,是不会编出一块地的谎言来的。

  可是我帮不了他。之前爸爸没有同意时,有领导已经找我谈话;现在为了一小块你那么在乎而别人根本不在意的土地,去讨说法?我权衡利弊,对爸爸说:“算了吧……我们不差那点钱……身体好一点就行了……心态好一点,多活两年,一样的……”爸爸抖抖索索地摸着那张签满名字的纸,黯然地合上了它。他那青筋突兀的手,一直颤抖着颤抖着……

  我一直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一幕。时隔已久,现在重新想起,仍然无比难过,无比难过。

  当子女需要爸爸的时候,爸爸总是挡在前面;当爸爸需要子女的时候,未必。

  我明白了,世上最完美的父子关系,应当是互为“桥”的关系。小时候,爸爸是你的“桥”,坚韧踏实,默默付出;长大后,你是爸爸的“桥”,昂头挺胸,鼎力支撑。

  谢谢你,谢谢《银河补习班》,让我有机会补习心声。尽管我爸爸不会看到这篇文章,我也不会念给他听。但,心里有爸爸就好,我这样安慰自己。

6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