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州拙政园观后感800字
推荐文章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有关苏州拙政园观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有关苏州拙政园观后感800字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苏州就是个风水宝地,苏州园林更是全国闻名。今天,我们来到了最为著名的园林之一——拙政园。
拙政园主人王献臣是明代官人,因官场失意,所以回老家苏州买下此地,修建此园。园名是从诗句“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中得来,这也是王献臣自嘲,说我不是一个适合做官的人,所以我就把此园当成我的事业,拙政园因此得名。与西式园林不同的是,中式园林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又非相识的感觉。拙政园也体现了这一手法,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共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占地78亩的拙政园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部分,东部开阔疏朗,颇有田园之姿;中部浑厚质朴,是全园精华所在;西部建筑精美,景色宜人。
天灰蒙蒙的,潮湿的空气与不知名的鸟叫,给这座百年老宅增添了一丝神秘。往园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假山,听讲解员说这是用太湖里精选的石头“叠石”堆积而成,形状错落有致,独具艺术。再往里走就到了东部,花坛前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两岸绿树环绕,层层叠叠,往远处看就是“北寺塔”,给人一种无比阔达的感觉,它把中式古典园林中“借景”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不禁让人惊叹拙政园的精妙设计。依水而建,弯弯折折的曲廊也让人过目不忘。拙政园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历代主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修整,从东部往西部走就会有中从明代穿越到清代的感觉。
走进以荷花为名的“远香堂”,空气带有淡淡的青草味,混杂着泥土的气息,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堂前,池里种满了荷花,在荷花的映衬下,显得更有诗意。池上有座小桥,内部陈设朴素,一幅独具江南特色的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堂外,山水萦绕、花木繁茂,中式桌椅、巨大的匾额、展开的屏风、雕刻精美的柱子,仿佛有种穿越的感觉。西有雪香云蔚亭,东有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其中“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相对,两者与其北面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真是“船如天上坐,人如画中游”啊!
古老的木门,亭台的楼阁,茂盛的花草,精美的建筑,清澈的河水,醉人的花香,拙政园给人以诗歌般的意境,令我流连忘返。
有关苏州拙政园观后感800字2
早就听说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次的苏杭之旅,怎能不一览它的绝胜风景?
早晨,踏着薄薄的晨雾,我们从东门进入拙政园,一进入园内迎接我们的是一片苍翠欲滴的湘妃竹,竹子一个个挺拔高挑,肩并着肩,细长的竹叶也给整片竹林增添了不少清新优雅的格调,使我们的心情一下子愉悦起来。
穿过竹林,忽见一荷花塘,荷塘里水尤清冽,碧绿的荷叶密密匝匝地涨满了池塘,娇艳欲滴的荷花就藏在那中间。或初崭尖角,嘟着粉嫩的小嘴儿,羞答答地躲在荷叶下;或娇媚盛开,迎风弄姿,亭亭茎直,优雅高贵,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红艳。
复行数步,我们来到了“荷风四面亭”。亭上挂一幅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寥寥几笔,勾画出拙政园春夏秋冬的风景特点。它坐落于荷塘的中央,亭子不大,但设计非常精致。亭内竖立着六根红漆大柱,青灰色的瓦整齐有序地磊成尖顶飞檐的亭顶,就连亭子里的栏杆也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草,独具拙政园质朴、疏朗的特色。站在亭内倚栏远眺,只见四面池水清澈广阔,荷花芬芳吐艳。微风拂过,一缕缕清香淡雅的荷香从四面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果然是荷风四面,香远益清啊!
伴着荷香,陶醉于园中的流水、绿林、鲜花、奇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古香古色的“见山楼”。这个名字是取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见山楼”三面环水,两面傍山,是一坐两层具有江南风格的楼房。重檐卷棚,粉墙黛瓦,色彩淡雅,古香古色。细看“见山楼”,就会发现长长的楼身,繁复的楼头让“见山楼”看起来像一条即将飞腾的龙,而楼前那两架弯曲的桥就像是龙的胡须。远眺“见山楼”,真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说。我不得不赞叹古时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
继续前行,便到了一座廊桥,斜跨于池水之上。廊桥造型秀美,线条柔和,朱红色的柱子和栏杆呈弧形。加上水光的映照和涵影,使廊桥就像一条滑落的彩虹,故有“小飞虹”之美称。在桥的另一侧,则刻满了一扇又一扇精致的花窗。每一扇窗花的造型都别具特色。依栏远望,能看到水如明镜般清澈,树如翡翠般青绿,花似美人般娇艳。亭榭似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展现在眼前。
我们又参观了“鸳鸯厅”,这是主人接待宾客的地方。外形飞檐翘角,富丽堂皇。进入厅内,原来里面还分前后两厅:前厅是男主人会客的地方,辉煌华丽,落落大方;后厅是女主人会客的地方,虽然不如前厅华丽,但也小巧别致,优雅舒适。最引人注目的是厅内那一扇扇明亮的大窗户,被隔成一个个六边形,发着蓝悠悠的光。从这里望出去,房屋、树木、草地似乎都被覆盖了一层雪白的霜,在炎炎夏日里立刻给人一丝清凉的感受。
在拙政园内游览,步移风景多变,就像漫步于诗情画意中。这里的每一座亭台就是一首诗,每一个水榭就是一幅画,每一个建筑都是文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任取一处风景,按下快门,将这美的回忆一一定格。
有关苏州拙政园观后感800字3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我认为,苏州园林也甲天下。假期中,我有幸来到苏州拙政园,一睹中国古代园林的美貌与风采。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返乡的御史王献臣是它的第一位主人,后经几代主人修葺而愈发精致。“拙政”二字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缩写而成。相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的祖父曹寅都曾住在拙政园里。
走进这古色古香的园门,我便感到一阵微风拂面,是那么清凉、那么舒服。环顾四周,整座园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切又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宁静,真像个世外桃源。往前进几步,一座巨大的假山立在眼前,像一扇巨大的屏风,挡住我们的视线,真是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绕过假山,顿时豁然开朗。只见眼前遍布清幽的小桥流水、精美的亭台楼阁,迎春花、凤仙花、蔷薇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园子里的参天古木枝繁叶茂,我们走在树荫之下,十分凉快!一条条小路蜿蜒曲折,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失去方向。每当我以为已走到小路尽头时,谁知一拐,却又发现了一处新天地,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整座园林最美之处便是中园了。我们从东园进入中园,站在梧竹幽居西侧,一处开阔的水面便映入眼帘。听说拙政园最美的季节是夏季,那时站在荷风四面亭内,刚好可以欣赏“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美景。而此时的池塘中,一群鸳鸯正惬意地戏水,它们成双成对地在湖面上,好似互诉衷肠,像一对对恩爱的情侣;或是在一块枕水的石头上,把头缩进自己的身体,晒干体毛,享受着属于它们的暖阳,惬意极了!真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南唐李中有诗云:“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宋杨万里《秋雨叹》曾诗:“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是啊!听雨轩以“听雨”二字出名,院内遍植荷花、芭蕉、翠竹,相映成趣。荷花清秀脱俗、芭蕉身姿婀娜、翠竹挺拔秀丽,一年四季总有植物开放。每当下雨时,雨点拍打在各种植物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好像编织着一首首曲子。更绝的是,无论你此刻的心情或喜或怒或哀或惧,它好像都能读懂你的心思,随着你的心情变换调子,没过一会儿,你就会陶醉在这大自然的艺术之中,好不快乐!
与谁同坐轩是一座极小的扇形建筑。它得名于苏轼的《点绛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首词题在这里,与这座轩互为呼应,刚好映衬了主人的落寞与清傲。轩内有一张长条石桌,石桌边只有两只小小的石凳。虽然这儿可以坐两个人,但这座园林的主人,恐怕觉得这世上再无一人能与他产生共鸣,一同欣赏这如画的美景了!
走出这座园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的远非一座园林这么简单。他留下的,更多的是值得今人学习与欣赏的古典建筑美学与宝贵的人文底蕴!
拙政园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真是一座古典、幽静、充满文化气息的经典园林,令人流连忘返!
有关苏州拙政园观后感800字4
江南,属园林最美;园林,属姑苏最精。而姑苏之园林,则推拙政园为首。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初年,名选自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这名字,是自嘲也是释然。自嘲,园主王献臣自己无能,不能辅佐皇上;释然,王献臣心境已开朗。从此回归自然田园,吟诗作画、飘然逍遥。百年,园主早已含笑而归。但这不问世事的心境,将这园中的一切装点得如画一般美丽、如诗一般逍遥,也恰似王献臣朴素典雅的心……
进了园门,便立刻感受到一丝清静,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草木林立、郁郁葱葱,在夏天悠悠的微风中摇头摆尾,掩映着兰雪堂和周边一间茅屋清秀凉爽。正值夏时,没赶上春光明媚,但也是花草芬芳,饱含着朝气与蓬勃,生气中也含着一缕缕安静,含着园主曾在这兰雪堂与客齐醉的浪漫年华。运气不佳,兰雪堂帘门紧闭,散着游人众多而留下来的喧嚣尘气。不过也好,微风滑过的窗户与招帘尘门,映着草木、映着光华、映着彩花,古朴中带着发自内心的愉悦与生机,要比实实在在看见多上几分空间想象,显得华美浪漫、恬然可爱———这是兰雪堂。不管过多少时日,也得有“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朴素自然。
兰雪堂边的茅屋,竹绕周围,遥想当年清风月明,靠在被阳光晒得微热的茅草和木头上,登时理会了园主的一份心境,他渴望受到重用,却不得不压抑着,在园林的画卷中消磨着,直到时间冲刷一切。
走过这两处景点,便是横过水面一座小桥。水是这座园林的灵魂,拙政园三分之一都是水,大池、小涧、溪流、曲河与建筑花木融为一体,含括了中国古代的精华,却多而不乱,有条有理,实在是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
过了小桥,又过了小径,却也是一个大池子,锦鲤众多,一眼望去,满池是细雨之后含露的荷花,粉如细赋的胭脂,白如云落水中。近看,还有渐变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美轮美奂、层层叠叠的假山环着池水,山上亭台楼阁、轩榭廊坊,包容四时之景,又好像亭楼正在空中飞翔。美哉,妙哉,在其中一座较高的假山上有绣绮亭,三面墙,一面敞,站轩口眺望,一园景色尽收眼底,使人心境开阔,清凉静美。
再曲曲折折地过了几座小桥,便是几座小建筑———“山风水阁”“香洲”“梧竹幽居”,门朝水,以观锦鲤为佳,人乐锦欢,一派山水之乐,近山远水,山高水低。
过了这几个建筑,便以墙相隔,本以为无景可取,怏怏而归,却看见一个门洞,上有“别有洞天”四个大字,试探着进了门洞,一望而惊———只见一墙之隔,景已不同,那便是西园,西园内一北一南,分别是“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卅六鸳鸯馆临湖临水,特点鲜明的外表使它被游人加倍关注,馆外假山丝竹,馆内桌椅整洁鲜亮,更神奇的是它的`墙面全为玻璃材质,蓝白相间,宛如用冰雪装潢的宫殿,夏日时分,登时生起寒凉之气。阳光从玻璃中透出来,整齐地跌在地板上,玻璃上映射,光怪陆离,风摇影动,水面上的碎银也攀上玻璃,在蓝色的玻璃中,好似积雪未化,那些桌椅摆着放着,好像园主未走,待月上柳梢,文客满堂……
风来了,从湖底升起来,游过了园林的每个角落。风来了,拙政园如画,映入帘中。风来了,于是满山花飞,阳光灿烂。风来了,当年的园主归隐田园,留下了最为著名的拙政园。在这里,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留下了那个最天真的等待花开的梦……
如画园林入帘青,却藏不住园主内心屈才的伤心与寂寞。
有关苏州拙政园观后感800字5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我认为,苏州园林也甲天下。假期中,我有幸来到苏州拙政园,一睹中国古代园林的美貌与风采。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返乡的御史王献臣是它的第一位主人,后经几代主人修葺而愈发精致。“拙政”二字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缩写而成。相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的祖父曹寅都曾住在拙政园里。
走进这古色古香的园门,我便感到一阵微风拂面,是那么清凉、那么舒服。环顾四周,整座园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切又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宁静,真像个世外桃源。往前进几步,一座巨大的假山立在眼前,像一扇巨大的屏风,挡住我们的视线,真是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绕过假山,顿时豁然开朗。只见眼前遍布清幽的小桥流水、精美的亭台楼阁,迎春花、凤仙花、蔷薇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园子里的参天古木枝繁叶茂,我们走在树荫之下,十分凉快!一条条小路蜿蜒曲折,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失去方向。每当我以为已走到小路尽头时,谁知一拐,却又发现了一处新天地,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整座园林最美之处便是中园了。我们从东园进入中园,站在梧竹幽居西侧,一处开阔的水面便映入眼帘。听说拙政园最美的季节是夏季,那时站在荷风四面亭内,刚好可以欣赏“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美景。而此时的池塘中,一群鸳鸯正惬意地戏水,它们成双成对地在湖面上,好似互诉衷肠,像一对对恩爱的情侣;或是在一块枕水的石头上,把头缩进自己的身体,晒干体毛,享受着属于它们的暖阳,惬意极了!真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南唐李中有诗云:“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宋杨万里《秋雨叹》曾诗:“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是啊!听雨轩以“听雨”二字出名,院内遍植荷花、芭蕉、翠竹,相映成趣。荷花清秀脱俗、芭蕉身姿婀娜、翠竹挺拔秀丽,一年四季总有植物开放。每当下雨时,雨点拍打在各种植物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好像编织着一首首曲子。更绝的是,无论你此刻的心情或喜或怒或哀或惧,它好像都能读懂你的心思,随着你的心情变换调子,没过一会儿,你就会陶醉在这大自然的艺术之中,好不快乐!
与谁同坐轩是一座极小的扇形建筑。它得名于苏轼的《点绛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首词题在这里,与这座轩互为呼应,刚好映衬了主人的落寞与清傲。轩内有一张长条石桌,石桌边只有两只小小的石凳。虽然这儿可以坐两个人,但这座园林的主人,恐怕觉得这世上再无一人能与他产生共鸣,一同欣赏这如画的美景了!
走出这座园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的远非一座园林这么简单。他留下的,更多的是值得今人学习与欣赏的古典建筑美学与宝贵的人文底蕴!
拙政园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真是一座古典、幽静、充满文化气息的经典园林,令人流连忘返!
有关苏州拙政园观后感8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