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关于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或学习笔记

关于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或学习笔记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关于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或学习笔记5篇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代少年像我们这样如此接近地凝视复兴梦想,红领巾相约2035直播课即将播出,大家记得看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或学习笔记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或学习笔记

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一

11月3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15个部分、60条、约2万字,这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制定的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份新时代新征程的逐梦蓝图不仅关乎14亿中国人民的未来福祉,更将为全世界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

一个新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十四五”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作为这一战略安排的具体落实,规划《建议》通过9个方面的具体描绘,勾勒出一幅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画卷——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十四五’规划具有很强的未来导向性,需要面向更加长远的未来,而不仅仅是未来五年。”路透社如此评价。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这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

统筹两件大事:发展和安全

站在历史关口,一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边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走好下一程?

贯穿规划《建议》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给出回答: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规划《建议》大篇幅部署发展重大任务的同时,围绕“安全”作出系统部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注意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三个“新”贯穿全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仔细研读规划《建议》,一条主线贯通全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韩文秀强调,这三个“新”体现了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2日的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通读规划《建议》,“十四五”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

适应新发展阶段,离不开新发展理念来指引,需要构建适应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规划《建议》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强调。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规划《建议》还亮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施工图”。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以“十三五”行之有效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将引领中国新发展阶段走深走实走稳,也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四个全面”新布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翻开规划《建议》,“十四五”战略布局有了新表述——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宣告中国即将开启崭新的发展征程,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阶段性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

新发展阶段,正是改革新关头。规划《建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部署: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王军说,“十四五”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机制体制问题,更好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规划《建议》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系列部署。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重要的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五大新发展理念:指引“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规划《建议》的核心,用12个部分展现“十四五”发展的重大任务,背后贯穿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12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被放在了第一位。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规划《建议》把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和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下一步要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好助力建设科技强国。”伊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刚说。

综观规划《建议》,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

“规划《建议》充分彰显新发展理念贯穿未来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指明未来蓝图变为现实的路径,指引中国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坚定前行,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王军说。

六个发展目标:勾画“十四五”发展新图景

“十四五”时期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规划《建议》从六个“新”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中央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主要目标,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宏观框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辛鸣说。

围绕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规划《建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等。

中宣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说,规划《建议》不仅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还用专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提出今后五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显示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议》在收入分配领域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包括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等,向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迈出有力步伐。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 认真做好制定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工作,根据规划《建议》确定的大方向、大战略,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和具体指标,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二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十四五”的奋斗号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即将开启。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深圳大学经济学副教授马春辉表示,全会全面总结了近五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我国各个领域都有重大突破,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十三亿多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近十亿人。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描绘出一幅壮阔蓝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会吹响了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的冲锋号。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全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擘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绘制了蓝图。

站在新起点 肩负新使命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12个方面的部署。

“这12个方面结合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体现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内涵。”董煜说道。

“我们可以从四个‘新’来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辛鸣表示,第一个“新”,开启新征程。五中全会是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圆满实现、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第二个“新”,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全会为在新发展阶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第三个“新”,新发展格局。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加快形成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客观上成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第四个“新”,新发展理念。五中全会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会议,进一步重申了新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解决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行动指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时代使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昭示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建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塑造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在《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遵循发展规律、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必然选择。我们党作决策、作规划,历来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特别是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判断。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近2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建议》作出了新的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方面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这其中有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大机遇、大挑战。第二个特点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变化,需要辩证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力有序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为发展赢得了先机、占据了主动。这生动说明了一个道理:危中有机,克服了危就是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特别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十四五”时期一定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谱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大国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国内循环居于主体地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供给和需求对于经济循环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再平衡取得显著进展,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方向发展。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大约10%下降到2019年的1%左右,外贸依存度也由最高时的67%下降到2019年的31.8%,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保持在90%以上,有的年份超过100%,国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增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新冠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可见,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决不是封闭的国内经济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而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需要把握好以下重点。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我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堵点。打通堵点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在生产环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分配环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流通环节,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货畅其流。在消费环节,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既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又能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深入参与国际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是人心所向。经济全球化虽然遇到逆流,但是今后还会在曲折中深入发展。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大市场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底气所在。我们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国内强大市场,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而是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会继续提升。

做好改革、开放、创新三件关键大事。“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规划,《建议》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清晰的展望。这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无论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还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是要练好内功,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办好的事情很多,其中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这就是改革、开放、创新。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14亿中国人民的活力充分迸发,创造更多物质文化财富、实现更加美好生活、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这种推动现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启示。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绝不动摇。通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会。这既有利于我国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做好改革、开放、创新三件关键大事,我们就一定能够顺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四

我国“十三五”时期,即将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圆满收官,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引下的“十四五”时期,即将从2021年起正式开启。“十四五”规划将既是从持久战角度着眼制定的一个中长期规划,又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一、《建议》是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顶层设计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高瞻远瞩地指出:面向未来,中国将相继朝着两个宏伟目标前进:一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由“十四五”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恰好处于这两个宏伟目标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上,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建议》向党内外、国内外宣告的:“十四五”时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乃是“乘势而上”开启的。“乘势而上”这四个字大有深意。古人说:“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乘势而上的“势”,首先,是指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其次,是指我们党和国家长期积累、持续存在、独具特色的综合优势。《建议》把这个综合优势高度概括为“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此外,又是指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驰而不息、稳中求进的基本趋势和良好态势。这包括国际力量对比日益呈现的“东升西降”趋势;我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在国际格局中的份额和塑造力持续上升态势;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我国人口和产业有序向城市和城市群持续积聚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基本趋势;等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只要继续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大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我们就一定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建议》向党内外、国内外宣告的:“十四五”时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这三个字也很意味深长。由《建议》擘画的、起始于2021年的这个“新征程”,既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替、接续推进意义上的新征程;又是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伊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遭遇逆风逆浪引发的“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个意义上的新征程;而从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视角看,这个新征程,又是向着我们党制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部署中置顶的目标发起冲锋,通过“十四五”和2035年、2049年这三个步骤,胜利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中国梦”的新征程。

《建议》对开启这个新征程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既要有足够历史耐心的长远谋划,又要有只争朝夕紧迫感的干在当下。《建议》擘画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精髓要义,就是“一个进入”,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三个基本实现”,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两个建成”、“一个基本建成”,即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两个形成”,即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两个中等”,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两个达到”,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两个增强”,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一个实质性进展”,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这个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不但同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而且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要面临的高度不确定、不稳定的外部环境里,以高度的自信和决心,给了全国各族人民以高度确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预期。毫无疑问,这是唯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够说得到、并且也能够办得到的。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做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值得全国人民自豪的。

二、在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十四五”时期,勠力开创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局面

《建议》通篇不仅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体现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而且体现了立意高远同脚踏实地相结合、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相衔接,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找准了突破口、排出了优先序;并且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完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安全体系,而提出了更有现实针对性的“十四五”时期总体思路和更具时代特色的主题主线、战略基点、指导原则、奋斗目标、重大举措。

更值得我们悉心体会、精准把握的是,《建议》总论部分从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六个新”的主要目标,再到分论部分对十二个重大问题的全面论列,都贯穿着认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样一条鲜明的逻辑线索。自觉认识和把握这条逻辑线索,就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建议》的“魂”和“纲”,提纲挈领地贯通《建议》的“总”和“分”。这条简明而又鲜明的逻辑线索启迪我们: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乃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而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就是要在自觉而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一发展指针、新发展阶段这一发展方位、新发展格局这“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三个方面都开好局、起好步。

关于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之新,首先就在于,它是从全面建设惠及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升级转段之新;其次就在于,它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在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之新;此外是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我国新时代发展战略目标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发展之新;同时还是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新。

《建议》总论部分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中提出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之内涵;在“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的第一项“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之内涵;在《建议》分论部分提出的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也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之内涵。可见,新发展阶段乃是锚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各领域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从“完善发展理念”高度提出了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议》顺应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所提出的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之全,就是要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包括新发展理念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这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建议》,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全面体现了在“十三五”时期成功得到检验的这些新要求、新境界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的新认识、新概括、新飞跃。

比如,《建议》强调,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始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尤为重要。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比如,《建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对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做到党性同人民性统一的规律性认识。比如,《建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就是对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同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此外,《建议》强调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以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也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成功驾驭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生动体现。

关于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党内外、国内外最为关注,方方面面议论最为集中的新发展格局这个重大理论概念和发展模式的提出,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辩证思维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把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到“战略抉择”之高度,足见这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这一战略抉择,同上世纪80年代我们党作出的市场、资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之战略抉择一样,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对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来说,是具有全局覆盖性、长远指导性的。

我国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构建的新发展格局,是相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形成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而言的。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那时以来,我国经济就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这方面的一个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例证是: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十四五”和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这表明,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演化的自身逻辑决定的,是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变化、内在要素禀赋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而不是被中美贸易战逼出来的所谓无奈之举、权宜之计,也不是要退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这是事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我们党着眼于全面防范风险挑战,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同时又着力培育外贸新动能、优化贸易发展环境,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顺乎发展规律,顺应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的与时俱进之举,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战略性重大创新。

《建议》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路径。比如,以扩大内需作为发展战略基点,以做强做大做优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着力点;比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比如,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比如,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使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构建供给和需求、经济和金融、国内和国际良性循环的整体系统;比如,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有效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消费环节的淤点和堵点,以激发整体效应,等等,都是加快有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和支撑。

《建议》聚焦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的一系列创新思路和举措,给予人们这样的启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发展阶段着力构建的新发展格局,实际上既是《建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的“好局”,又是“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新局”之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五年,我们党着力于丰富完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这三年,我们党又与时俱进地逐步明确并更加坚定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践已经证明:“布局”决定全局;实践还将证明:“格局”决定结局,这个结局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有效应对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国际形势动荡变革中保持稳定发展、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中把握战略主动,稳中求进、蹄疾步稳地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在新发展阶段按照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发展奇迹。

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五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由我担任组长,李克强同志、王沪宁同志、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建议稿起草工作。

3月30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4月13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建议稿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从各方面反馈的意见看,大家一致认为,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家认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大家普遍希望,通过制定建议,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统筹谋划好重要领域的接续改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这次建议稿起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明确提出一系列要求,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从7月下旬到9月下旬,我先后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对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

文件起草组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反复进行讨论修改,认真做好建议稿起草工作。

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8月10日,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

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形势判断科学清醒,目标要求高远务实,指导方针旗帜鲜明,任务部署指向明确,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建议稿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有利于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实施好。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总结经验,补充全面从严治党、农业发展、文化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内容。二是深化形势环境分析,补充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办好自己的事、树立底线思维等方面内容。三是丰富指导思想和原则,强化以人民为中心、扩大对外开放、全面依法治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内容。四是完善“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补充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内容。五是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实有关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改革科技体制等方面内容。六是更加突出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充实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内容。七是更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实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重要财税金融制度等方面内容。八是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内容。九是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内容。十是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充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内容。

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36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546条。这是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建议稿起草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进行审议,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建议稿起草的总体考虑是,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在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三是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五是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制定出一个高瞻远瞩、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

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主要阐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

建议稿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和论述。这里,就其中几点作个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议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三,关于“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党中央的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定大战略的。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稿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编制规划《纲要》时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

第四,关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为此,建议稿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第五,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基于上述认识,建议稿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第六,关于坚持系统观念。建议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七,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情况和宣布时机。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后,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不利影响。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经济社会恢复走在全球前列,主要经济指标趋好,社会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预计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可以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考虑到目前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时,建议稿表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明年上半年党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志们!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大家要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制定出一份高水平的规划建议。让我们同心协力、集思广益,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


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或学习笔记相关文章:

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心得五篇

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心得5篇

2020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5篇最新

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最新范文五篇2020

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感想5篇

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2020红领巾相约2035个人观后感1000字5篇

红领巾相约2035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2020

相关热搜

6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