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有感的影评观后感精选
《银河补习班》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80、90年代,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由邓超和俞白眉共同执导,邓超、李建义等主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已于昨日(7月18日)正式公映。该片自点映开始便积攒了一水的好口碑,上映一天便已1.6亿的成绩拿下当日票房冠军,点映的口碑效应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
电影《银河补习班》深度聚焦父子亲情和家庭教育,温暖又不失深度地展现了一段跨越30年漫长时光的动人故事。主人公马皓文(邓超饰)和儿子马飞是一对不同寻常的父子。马皓文始终相信所有人眼中的“问题少年”马飞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对马飞强烈不满的教导主任阎主任(李建义饰)与马皓文立下年级前十名的赌约,马飞到底能否“脱胎换骨”?
影片中,李建义饰演的阎主任是一个严肃、古板的老学究,始终坚持“煤炭变不成钻石”的理论,“唯成绩论”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走上悲剧,但反而让他对待学生更加变本加厉。对于这个角色,老戏骨李建义将这个严厉的阎主任刻画得入木三分,有观众表示:“李建义老师的教导主任实在太太太真实了。”、“看到他就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虽然是影片中人设最不讨喜的角色,但李建义依然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完善了这个人物。在马飞的作文中,李建义“穿越”回到古代,cosplay的公公被他演绎得喜感十足,承包全片笑点。“电影中的一众演员发挥都很棒,李建义老师戏精本精了,教导主任全身都是笑点。”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心得
邓超和俞白眉组合的“三年级作品”《银河补习班》已经在全国上映。经过了近一个月时间的全国路演和提前一周的大规模点映,影片在开画首日累计票房已经突破1.4亿,在购票平台上的评分达到9分以上。
在这个略显平淡的暑期档里,《银河补习班》接过了刚刚突破10亿票房的《扫毒2》,成为了市场的领头羊。
《银河补习班》如今面对的风评和之前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截然不同。2014年邓超和俞白眉首部导演作品和《变形金刚4》同期上映,拿下6.6亿票房,《恶棍天使》在15年贺岁档中让观众“焦灼”。近5年时间过去,《银河补习班》是身为家长的他们和观众之间,一座交流的桥梁。
电影讲述了一对父子间感人又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遭遇了一场事故,从城市英雄成为罪人,跌落谷底。白宇饰演的儿子马飞在成长中面临学业问题,成为了学校眼中的问题学生。
马皓文并不这么认为,向校长求情,并用自己的方法和态度以身作则,证明马飞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缺根筋”也是可造之材。马飞长大后,成了一位优秀的宇航员,马皓文也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当年事故的罪魁祸首。
父与子、成长与教育、爱与梦想、迷茫与焦虑——这些内容是如此私人却又如此普遍,切中了大众的共同话题。邓超和俞白眉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放入了虚构的角色中,比如电影中马皓文在学校办公室为马飞撑腰,这个桥段正是来自邓超少年时代。
相比两人的上一部作品,《银河补习班》并非看上去的那样风格迥异。他们的作品从不缺乏个人风格和表达。《恶棍天使》中邓超饰演的莫非里是一个像孙悟空一般的反叛角色,他的行为影响了一个按部就班的查小刀。他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和看法延续在马皓文身上,如今的语气显得“缓和”了一些,用一位充满感情的、朴实的父亲角色来讲述。
他们也在电影的类型化和视觉奇观上一如既往地做出尝试。电影融合了灾难、太空等等类型元素,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让观众在电影院中,更愉悦地接受到他们通过角色传递出的信息。
无意对电影中出现的应试教育体系做出自己的批评,他们更希望观众能从故事中看到“独立思考”的能动性。
在影片上映前,邓超和俞白眉和《一线》作者坐下来,分享自己对于影片创作的思考。在采访开始前,邓超没有熄灭的手机屏幕上正跳动着实时变化的票房数字。他们都穿着黑色的电影主题T恤,上面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也是他们最深以为然的一句话:“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体会
由邓超、俞白眉共同执导的现实主义教育题材电影《银河补习班》已于7月18日全国公映,开画首日累计票房便突破1.6亿,猫眼和淘票票评分居高不下,高达9.5分和9.1分!片方曝光了一支“不可错过的时光”特辑,为大家揭秘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如此真实的老年妆是如何完成的,邓超导演更深情分享他和父亲那些不可错过的时光,引人动容。
邓超演绎跨越30年的父亲耗费4小时只为完美老年妆
影片的故事背景横跨了30年,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也经历了30年的时光变迁。90年北京亚运会的火炬手马皓文英姿勃发,接受所有东沛人民的赞赏和欢呼声。据摄影指导汪大勇透露:“那时候他们都很快乐、纯真,所以整体影调很浪漫,带了些柔光,以呈现80年代那种高光时刻的感觉。”仅仅一年光景,马皓文替单位背黑锅入狱,没有了蓬勃的朝气,更多的是监狱生活带给他的疲惫。“这部分偏向于怀旧,灯光上用的都是传统钨丝灯,让色温稍微低一点点。90年代的时候电压常常会偏低,灯会变红,让整个世界稍微比较昏黄。”7年时间呼啸而过,出狱的马皓文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儿子,他眼睛里的光又被点亮。“这时的风格就会变得比较写实,色温会偏一点点蓝,人物脸上的光影也处理的更现代化一点。”98年父子间一次愉快的旅程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打破,马皓文和马飞并肩经历生命的考验。时光飞逝,马飞终于长大,成为航天员飞向梦想的太空,这时的马皓文也老了,有白发了、有皱纹了、走路没有以前利索了。从1990年到2019年,岁月蹉跎,唯一不变的是爸爸的爱。电影里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影像风格,两位导演和汪大勇精准把控,为观众展现出一个真实的30年。
想要逼真自然地呈现出从青年到老年的状态,邓超和他的造型团队做了很多功课。电影的概念设计及造型指导郝艺建议邓超不要用一般常见的特效化妆,而是用一种好莱坞90年代常见的复古化妆术。这是一种濒临失传的化妆术,邓超的皱纹都是用吹风机吹上去的,而不是在脸上放上部件。这样的方法其实更耗费时间和精力,但邓超导演认为:“还是要真实,要让观众觉得他应该就是邓超老了的样子。”
化妆团队为了真实还原一个经历了岁月洗礼的老父亲的形象,他们特意来到各种商场、农贸市场研究老年人的状态。从他们脸上的斑点、皱纹,到发际线的位置都细细琢磨,完成一整个老年妆需要3-4个小时。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令俞白眉导演感慨:“非常像我爸爸。”邓超在饰演马皓文时,也借鉴了自己父亲和俞白眉父亲的一些习惯,仔细回忆或者观察老人走路的样子、神情、习惯等等。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见到“老人”邓超,有观众坦言:“我的眼泪都给了老年的马皓文,从年轻骄傲的青年到额角荒凉的中老年,都诠释得非常到位,太感人了。”
“邓超是在父亲葬礼上长大的“坚强如爸爸也需要被照顾
化好老年妆的邓超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马皓文的戏也从那一秒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邓超一直认为不是他在饰演马皓文,而是马皓文带着他进入另一个父亲的世界。看着自己年老后的样子,邓超回忆起自己那位爱学习、爱看书、爱练字的爸爸。作为家里字写得最漂亮的人,邓超的签名也是父亲设计的。父子俩一起洗澡的时候也充满了乐趣。哪怕是生活中一件平常的小事,对于邓超来说都是他和父亲一起度过的不可错过的时光。
俞白眉导演分享了一个他之前从未和邓超提过的感触:“我确认邓超是在他父亲葬礼上长大的,他上台讲话的时候表现了我完全没有见过的镇定,因为我知道他有多难受。在那些方面,他应该比我还成熟。”一旁的邓超导演听到这里不禁流下了眼泪。在电影中有这样一处情节,父子旅行途中马皓文在巴士上熟睡了,马飞怎么也叫不醒他。他本以为爸爸像一台发电机,永远不知道疲倦,但就在那一秒他长大了:“因为我发现原来大人也是需要照顾的。”许多观众看完电影后都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从小到大父亲在我心里就像一座山,似乎永远都不会倒下,但是当我发现他也有白发、开始驼背了,才发现原来他也会老,而我该长大了。”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有感
2019年的暑期档风波不断,三驾马车《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愿望》以及一部《刀背藏身》先后撤档,让今年夏天哀声四起,档期票房大幅度跌落已成共识。可即使再困难,行业还需向前看。
7月18日,暑期档第一部国产头部影片《银河补习班》在“万众瞩目”中顺利上映,截至发稿,根据艺恩数据,该片上映首日已获得1.49亿元票房,排片占比达到42%,是第二名《狮子王》21.2%的两倍。《银河补习班》目前正在释放着强劲的票房势能。
需要注意的是,《银河补习班》目前1.49亿元票房中,有9793万元来自点映票房。《银河补习班》的未映先红,除了因为暑期档多个头部影片撤档,为影片减小竞争压力外,还在于片方超前的点映宣传。上映前,影片在7月4日开启小规模点映,7月13日开启大范围的超前点映。
艺恩数据显示,自7月13日起,截至上映前一天7月17日《银河补习班》累计点映了12万场次。其单日点映票房均已破千万元。其中7月14日达到最高2341万元,与热映的《蜘蛛侠:英雄远征》不相上下。与此同时,相伴随的还有30天40座城市的全国路演。
《银河补习班》的口碑效应和宣传热度早已在映前一周的时候就已经发酵,成为行业内和市场上关注度最高的在映影片。这样的宣传力度和“超前点映”的营销手法,不禁让人联想起去年暑期档的爆款影片《我不是药神》。
《银河补习班》通过大量超前点映场次,尽早释放影片口碑效应,为影片带来持续关注度,以期望再次成为像《我不是药神》那样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全民爆款电影。两者相同点是,都通过点映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不同点是,前者在点映中获得零差评的超高口碑,而后者却遭遇了严重的两级分化,这为影片正常上映后的票房,埋下了不确定因素。
此外,《银河补习班》出品方之一的光线传媒(7.780, 0.22, 2.91%),此时有不小压力。2019年上半年光线的业绩表现很挣扎,甚至相较去年同期盈利额下降了95%,电影业务利润表现不佳是其重要原因。暑期档的《银河补习班》《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光线传媒主要的“翻盘作品”。而且在《银河补习班》点映期间,猫眼售票平台运用了大量资金进行票补营销。
超前点映场次,赢票房还是赢口碑?
《我不是药神》上映时间为2018年7月5日,可早在6月25日就开始小范围点映,等到6月30日,距离影片首映还有五天就已大范围点映。在6月30日至7月4日,共超前点映了9.4万场次,累计获得票房6528万元点映票房。
更重要的是,大量点映场次后,超高口碑在正式上映前完全释放,影片得以在零差评的舆论中上映。豆瓣评分开局就高达9.0至始至终未改变,打五星用户占比最高达到57.5%,一星用户只有0.2%,形成真正的未映先红。
点映的高口碑为《我不是药神》带来首映49.30%的排片占比,给影片打下牢固的票房基础,超高排片占比维持整整一周,2018年7月11日的排片占比中达到最高的62%,促使《我不是药神》一路高歌猛进,创下31亿元票房神话。
《我不是药神》超前点映的宣传策略无疑是成功的。珠玉在前,《银河补习班》在今年竞争并不怎么激烈的暑期档中,期望再次通过超前点映的营销,让影片口碑效应尽早释放。
《银河补习班》的点映效果似乎比《我不是药神》更加亮眼。2019年7月18日上映的《银河补习班》较之后者点映时间来的更早,整整提前了半个月时间,于7月4日进行小规模点映,在7月13日进行范围点映。点映场次也从后者的9.4万场,提升至12.1万场次。
《银河补习班》近亿元的点映票房也比后者多出3000多万元。首日排片占比虽不及《我不是药神》的49.3%,却也达到了42.2%的不俗占比。
可隐藏在这些更亮眼数据背后,《银河补习班》发生了意料之外的结果。《银河补习班》口碑并没有《我不是药神》的全面高口碑评价。反而,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豆瓣评分从开局的6.5,迅速降至6.3。其中,打三星用户占比最高35%。一星用户达到了7%。
赞美者认为,是邓超、俞白眉超越自我的作品,影片中的父子温情令人感动,并对这样的诚意之作应予以鼓励。言辞激烈者,指正出影片中的种.种弊病,从故事到演技再到主题思想,被喷的一无是处。
显然,这样的结果是片方始料未及,所不希望看到的。《银河补习班》期望如《我不是药神》那般通过大量点映场次释放出影片正面口碑效益,获取更多排片占比,收获更大票房势能。而如今,口碑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很不利于影片正常上映后的票房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7月18日《银河补习班》,首映在42.2%的排片占比下,截至发稿,单日票房只有5533万元。即便首映日在周四,但这一成绩对于一部要冲击10亿元以上票房体量的影片来说,仍然是不达标的。影片点映的负面口碑,似乎已经“侵蚀”《银河补习班》的整体票房势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超前点映的营销手段是否会弄巧成拙?过早的两极分化口碑是否会阻碍影片的票房势能,形成咋点映中“透支”整体票房的局面?这些问题,将在影片上映的首周末得以解答。
另外,如果《银河补习班》未来的票房势能出现不确定因素,其出品方之一的光线传媒会感受到不小压力。除了,上半年整体业绩不佳外,在点映期间投入大量的票补金额也是重要原因。
光线传媒是否也需要上一个“补习班”
就在《银河补习班》火热点映期间,7月15日,光线传媒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估上半年盈利8500万元至1.05亿元间,相较去年同期的盈利额21亿元,大幅度下降了95.02%~95.97%。
从光线传媒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其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光线传媒参与投资、发行的累计七部电影总票房仅为28.16亿元。其中过亿票房影片仅有,《疯狂外星人》(22.02亿元)、《千与千寻》(4.85亿元)以及《夏目友人帐》(1.15亿元)三部。其中,《阳台上》仅有350万元票房。
公开资料显示,即使《疯狂的外星人》获得了22.02亿元票房,可片方只有分账票房7.96亿元,再加之影片的4亿元成本,出品方之一的光线传媒并未从该影片中获得过多收入。
电影业务利润较2018年同期大幅度下降,而投入电影成本较去年同期却有所上升,这成为光线传媒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暑期档光线传媒的两部潜在爆款电影《银河补习班》《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其全年业绩提振的作品。尤其是在多个头部国产影片集体撤档的情况下。《银河补习班》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可能成为爆款的国产影片。光线传媒也被业界认为是暑期档最大赢家。
对此,光线传媒会更加不遗余力的加大对《银河补习班》的宣传力度,除了为期30天全国40座城市大规模路演之外。在《银河补习班》点映火热进行中时,从多个渠道传出了低价票的消息。通过猫眼购票平台有大量19.9元的低价票,甚至最低达到了14.9元的点映票价。
不止点映期间,首映7月18日,猫眼活动群以及购票平台中,依然存在出售大量低票价的消息,价格维持在14.9~19.9元左右。折扣最低价达到11.9元。
片方不遗余力的加大对《银河补习班》票补力度,在告别了9.9元“票补时代”之后,《银河补习班》对影片补贴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在这样的票补投入背景下,映前9700万元票房成绩似乎也并不能给光线传媒带来过多的惊喜。
在2019年整体业绩下滑以及对《银河补习班》投入大量资金的票补营销背景下,如果《银河补习班》后半段的票房势能出现不确定因素,出品方之一的光线传媒确实会遇到不小压力。这一切的结果,还要待《银河补习班》后半段的票房势能来做判断。
即便如此,《银河补习班》作为今年暑期档,为数不多的国产影片诚意之作。在暑期档注定面临票房大盘萎缩之时,应该获得我们更多的关注。
2019《银河补习班》观看感悟
《银河补习班》上映当天票房便破亿,但口碑却两极分化。片中,主创近乎凶猛的表达欲,虽令一些人不喜,但这正是“超白”组合的惯性,也是当下国产片非常需要的情绪和品质。
在6月16日的上戏,我观看了《银河补习班》的全国第一场点映,至今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其实这些年,很难有一部华语院线片,让我在观影一个月之后还能有如此这般充足的记忆点。
简单说来,观影效果还是超出预期的,两个半小时的片长并未让我感到疲倦,而观看一部邓超+俞白眉执导的电影泪洒现场,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先说说缺点吧,在情节铺排上确实存在漏洞,类型与主题的方向太多,导致彼此失衡。
在电影化处理的层面,依旧与成熟电影导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重场戏的镜头调度,缺乏设计和技巧,完全依赖演员表演。
而几度运用流行歌曲来串接时代变迁,这方式也着实陈旧了些。
但我还是十分喜欢这部电影。
一方面源于真挚而确切的情感,影片的不少细节脱胎于主创真实的父子经历,这份赤诚无法掩盖。
如马皓文带马飞走入绿色自然,解析“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让学习知识顿生鲜活的美感。
又比如马皓文自己的人生已经陷入绝望的低谷,但仍然用尽全力为马飞付出,并且相信他是最聪明最出色的孩子。
邓超的表演是很大的加分项,随着一个个复杂角色的锤炼,他的银幕魅力越来越强,一出现就是画面焦点,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他饰演理想型的父亲形象,又与他本人给大众的印象较为契合,哪怕情节出现漏洞,他的表演说服力和凝聚力依然非常强。
第二个方面,是电影在悲情中,加入了不经意的喜剧元素,主要由任素汐和梁超完成,尤其任素汐的表演,明明每句话都带着真切的悲伤,却充满了喜感,许多台词说得人又想哭又想笑,她的灵巧,完全是信手拈来。
而这样的喜剧处理,有效地调节了整体节奏,掩盖了电影进程中的缺陷。
最后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强烈的、满满当当的、甚至有些用力过猛的价值观输出,让人看到主创近乎凶猛的表达欲。
其实这种激烈的表达,既是“超白”组合的惯性,也是当下国产片非常需要的情绪和品质。
经历了《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哪怕一直被吐槽“只做演员更好”,邓超也并没有停止过自导作品的项目开发。
2017年底采访他时,他的这部“三年级作品”就已经筹备了两年时间。
而与此同时,他还说有十个项目正在运转中。
类型也变化多端
就连他的粉丝看到这番话,都忍不住开玩笑说他又在“自制毒饼”了。
谁也没有想到,他和俞白眉的野心反而变得更大。
可能这是一种面对负评的反抗心理吧。他们不但要做一部被接受的电影,还要赢取更大面的市场、国民度和口碑。
他们进行了有时代跨度的叙事,力图在中国近三十年的背景下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于是,我们看到电影融入了北京亚运会、香港回归、98年大洪水等事件,还最终把人物命运定格在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返程的瞬间。
其实仔细想想,《银河补习班》虽然全面转换了电影类型和题材,但在骨子里,还是与导演的两部前作有着相似之处。
《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都被主创称为“疯狂喜剧”。
不仅造型和表演较为夸张,
从情绪来看,也都属于强烈的释放、夸张的演绎、激烈的爆发。
而《银河补习班》依旧保留着这种情绪特点。
每一场戏都目的鲜明,情绪饱满,大开大合。
每段情节也都先是直接把人物逼进死角,再让人物去抗争,去进步。
马皓文含冤入狱导致事业尽毁,妻子改嫁,从白领变成蓝领,一辈子想要翻案却屡受屈辱。
小马飞一直遭同龄人欺负,成绩不好沦为后进生,被教导主任当作坏学生的典型多次公开处刑。
马皓文在教育儿子马飞的过程中,一次次以身作则地表现自己不认输的精神,又一次次为了儿子的自由,与学校体制进行对抗。
从与教导主任打赌、考试前带儿子旅游看展,到给教委念作文,每一轮“演讲”都义正言辞,进行着激烈对抗性的观点输出。
而最激烈和极端的,要数反派教导主任的设置,他对马氏父子的恶劣态度已是有妖魔化之嫌,因学习压力过大跳楼的疯子,竟然正好是他的养子,这个设定似乎让剧情显得更为夸张。
许多人诟病,此片不应该将两个负面情节点合并到一个反派身上。
我倒认为,如若不这样走极端,可能会分散注意力,也达不到主创想要的刺激效果和批判力度。
电影中,马飞的实际年龄应该比我大一些,我和马飞的学生时代正是应试教育最令人紧绷的时代,而我的学生生涯也恰好是“纯应试教育”的最后一代。
在我之后,学生们经历了素质教育改革,课本、科目都产生了极大变化,而我自己,由于就读的是考分至上的省级重点中学,高考前度过了压抑的三年。
那三年里,还真的出现了闫主任那样的老师,他们在严厉中传递出的刻薄与蔑视,对我的人生也产生过负面影响,而学生压力过大跳楼的情况,也是在我的身边真实发生过的。
一些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也曾提到,“在教学压力下,老师也往往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于是,当我看到闫主任的遭遇,以及那段漫天白纸的重头戏,除了受到突发剧情的冲击之外,倒没有多么不解,对反派闫主任的打击,是给整部电影针对应试教育弊端的压抑呈现,带来了彻底的释放。
当年的我,因为倾听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电影,就像马飞选择了飞行。这一点,相信在少年时代做出自主选择的人们,与这部电影都是相契合的。
临近结尾时,父子矛盾的建立是另一重惊喜,因为在此之前,这对父子的关系长时间过于和谐,在戏剧节奏上需要打破一下。
大马飞对父亲的“背叛”是本片非常狠的一个设计,乍一看有点“人设崩塌”的感觉,这是因为从马飞考上飞行员到成为航天员的十几年时间,他经历了什么,影片并没有给出过渡性的交代。
其实细细想来,一个人少年时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建立了自己的人生选择,那么在进入工作,甚至是进入体制、进入更高阶段的优胜劣汰环境中生存之后,他的选择又与更多因素发生了勾连,未必再会将与父亲的关系放在第一位。
当一个人渴望优秀,渴望更高的荣誉,那么一定会在某个层面上忽略他人的感受。
直到眼见父亲离开,他恍然有了触动,在太空中遇到危险后,他才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没辜负父亲临走时的教诲。
所以,到了这里,影片其实探讨的并不只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优劣,而是直面了一点——教育的成败,是不可能终结在高考、成年或是完成就业选择等任何一个阶段的,这是一个终身的历程。
如果马飞最终牺牲在太空,可能会让这条故事线更加完整吧。
当然,从“技术”角度讲,我国航天员执行这么重要的任务,怎么能牺牲呢?无论如何他都是要回来的。
这也让这条线最终含糊了事,甚是遗憾。
整体来说,《银河补习班》因为想要表达的太多,确实存在用力过猛的现象,但我又认为,这个“猛”对于国产片而言,是一件好事。
许是因为市场环境和审查的因素,这些年来太多的国产片像温吞水一样,没有在各自的主题上制造出矛盾和爆点,引发思考,看过就忘。
而《银河补习班》尽管不那么完美,却让我觉得兴奋和难忘。它丰沛的情感和表达欲,还是能打动不少人,也能带出”教育“这个大主题的一体多面。
与此同时,从这部电影中,我们也能联想到,”戏疯子“邓超的导演之路是不会就此停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