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讲座观后感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观后感5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观后感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站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观后感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观后感范文一

近年来,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加强红色教育体系建设,让全镇广大干群在“三大精神”鼓舞下奋力建设强富美高新生祠。

目前,该镇有2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庙、刘国钧故居,还有1个被靖江市文明委命名的“靖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竹林人家”。为充分发挥3个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激发爱国情怀,培养民族精神,我镇不断创新思路,拓宽视野,以丰富的形式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是全方位提升“红色阵地”教育功能。围绕更加全面展示刘国钧成长轨迹,讲好国钧故事,刘国钧故居管理处对故居内外进行了全面提质改造,增加了灯芯绒博物馆展区,实现了场馆展示的智能化、现代化、立体化。与此同时,对岳庙内外设施进行全面翻新,对“竹林人家”重新修缮,塑强阵地教育功能。制定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使用方面的相关制度和瞻仰纪念流程,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做到环境整洁美观,服务态度和蔼热情,言谈举止文明礼貌,基本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并对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游客观众通过参观教育基地、观看陈列布展和图片资料,听讲解员讲述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扶助百姓的历史,刘国钧先生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历程,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事迹,让“忠诚、干净、担当”的岳家军精神、“艰苦创业、奉献社会、回报桑梓”的刘国钧精神和“星火燎原”的革命精神入脑入心,感受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2008年至2018年,累计组织8.5万多名游客到教育基地进行了教育学习。

二是依托“红色故事”打造“红色课堂”。开设岳庙刘国钧故居党员干部党性“实境课堂”,组建以生祠小学、刘国钧中学教师为主体的“红色讲解员队伍”,及时更新编写爱国主义教育讲解词,并聘请优秀少年讲解员,定期为讲解员开展培训教育,使讲解尽量做到“因人施讲”。例如针对中学生的讲解,讲解员着重讲述被誉为中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刘国钧“人老心不老,一心跟党跑”的红心,把党史和革命史深深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针对小学生的讲解,讲解员语言简洁、生动,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悉心体会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同时,扩大宣传领域,讲解员结合课堂与教材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使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有效。2018年,各单位到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人员达6500人次。同时充分运用“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价值观”节庆日(纪念日)等主题实践活动载体,抓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以及“六一”“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举办岳飞诞辰系列文艺活动、金星论坛、红色故事汇等40余场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依托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讲述刘国钧诚信经营小故事和他一心为党为国的家国情怀活动25次。邀请建国前老红军、老党员作客竹林人家讲述革命斗争史、英雄人物事迹等历史故事50余场次,让红色精神入脑入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三是结合社会实践精心设计“红色线路”。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红色资源的内涵,推出“红色教育线路”,通过微旅游的形式将红色资源串联起来,结合实景讲述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播时代正能量。在“红色线路”沿线展示公益广告宣传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靖江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与全市各中小学校联手共建文化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制定共建计划,签订共建协议,确定联络员和辅导员,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让学生定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帮助打扫清洁,种植树木,维护基地环境卫生;让学生参与志愿引导,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帮助讲解刘国钧、岳飞、革命志士的生动事迹,成为小小志愿者、义务讲解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护家园、感恩社会和自我奉献精神。2018年,各教育点免费为中小学生开办刘国钧爱国爱家乡讲座、专题报告近20次。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观后感范文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法规制度,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救助是一张兜住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底线的“安全网”,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当好“温度计”,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作为社会救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勤调研、勤走访、察民情、纾民困,及时对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经济来源、子女抚养、老人赡养、身体状况等情况进行摸底并综合评估后确定救济对象。要当好人民群众的“温度计”,及时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难点、痛点和堵点,分析弱势群体贫困的根源,针对孤寡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类型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因人施策、分门别类,给予困难群众物质、教育、技术、岗位等相应的救济和帮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全方位、多层次、针对性的综合救助格局,确保救助政策落地生根,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度。

当好“平衡木”,有效统筹城乡救助。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有效利用好社会救助这根“平衡木”,加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要将“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统一起来,充分发挥“社会公平”的保底兜底作用,把社会救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起来,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群体,特别是因病、残、子女教育等因素造成的支出型贫困等相对贫困人口生活保障问题,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科学确定并调整社会救助标准,加大力度整合社会救助资金,实现社会救助从“撒胡椒面”转为“精准施策”,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困脱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困难群众。

当好“及时雨”,动态更新救济情况。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对象定期核查机制,灵活调整救济政策,对于已脱贫的群众要及时销号,及时将因灾因病致贫的群众纳入救济范围。要做好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工作,把因突发公共事件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及时分析研判对困难群众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各类人员陷入生活困境的风险,明确应急期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和紧急救助程序,积极做好应对工作,强化对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防止出现因病因灾致贫、因病因灾返贫的情况。

当好“监视器”,鼓励引导社会参与。社会力量救助是当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种形式,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能够多渠道、高效率地筹集社会救助资源,及时弥补政府救助范围、方式的不足。然而,随着网络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水滴筹”“轻松筹”等线上筹钱方式应运而生。由于审核不严、监督不力,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类似平台提交虚假信息,博取大众同情和信任,骗取救助资金。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加强对捐款筹款平台的监管和审核,督促平台及时公开捐款用途和流向,发挥公众对平台运作的监督功能。要严肃查处骗取社会救助行为,依法依规追回骗取的社会救助金并追究相应责任,确保社会救助物资能够准确、及时送达。

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起着兜底保障的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精准掌握群众需求脉搏,统筹城乡救助平衡,及时落实救助政策,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加大救助监管力度,多措并举织密织牢救助保障网,通过落实社会救助助力脱贫攻坚,逐步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兜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推动形成和谐稳定、公平公正、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观后感范文三

为深入落实黑龙江嫩江市《关于在全市党员队伍建设中全面推行“2+N”工作模式实施方案》,实现在职党员“目标式”管理,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精心打造“在职党员与困境学童益起上学”活动旗舰载体,助力困境学童求学梦,切实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志愿服务社会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广泛动员,反响热烈。以“党建+”为依托,积极构建一个覆盖全面的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将“红七月”定为党员志愿服务月,更好地发挥志愿者在服务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市委组织部发出号召,全市5679名在职党员一呼百应,经过在职党员自荐、各党委择优推荐、市委组织部综合研判后,最终在党员志愿者中选取适合“一对一”助力困境学童的骨干力量,最终确定100名在职党员志愿者与100名困境学童共同参加“在职党员与困境学童益起上学”活动。现已成功启动,吹响了爱心助学集结号。

精准对接,以实为先。以“规范化”为重点,形成一套务求实效的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在职党员志愿者与困境学童进行爱心结对,“一对一”助力困境学童,每学年组织开展志愿活动不少于三次,每次活动做好台账管理,确保活动可查可看;建立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档案,如实记录每名党员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定期开展优秀党员志愿者评选活动,并将党员志愿服务与党员教育管理相结合,把党员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满30小时作为优先参加党内评先评优的量化指标。自7月17日活动启动以来,在职党员志愿者与困境学童共对接81对,在职党员志愿者们有的驱车往返200公里为学童送去温暖,有的带上自己的子女共同做志愿服务进行爱心传递。

常态长效,引向深入。以“常态化”为目标,力争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在职党员志愿者根据安排部署,全心全意为困境学童服务,认真学习借鉴,总结经验,根据困境学童的需求,确定服务项目,切实把爱心助学志愿服务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同时,在职党员志愿者们通过沟通交流,立足自身岗位优势,巩固传统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展创新服务领域,形成一种常态长效机制。市检察院在职党员志愿者通过参与本次活动,结合本单位未成年人办案组,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救助,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市妇联以党建为引领指导繁华社区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围绕妇儿和家庭需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观后感范文四

知名推理作家紫金陈的《坏小孩》改编成的网络剧《隐秘的角落》迎来了大结局,该剧讲述了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拍摄录下了一次谋杀视频,并以此作为“筹码”向谋杀犯张东升索要钱款的冒险故事……剧中的经典话语“一起爬山吗”“我还有机会吗”和关于人物的热议多次登上热搜,尤其是小孩的演技和精心设计的诡计让观众折服,而关于原生态家庭和未成年人教育的问题深深拷问着成年人。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些许遗憾,对于那些曾经阴暗的想法及负面情绪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消化。

每个人都应越过心中的那座“山”。作者紫金陈在采访中表示,“朱朝阳的原型就是我自己”。对于很多童年时心灵受过严重伤害的人来讲,这种阴影可能是相伴一生,挥之不去的,这也就是心中的那座“山”。在紫金陈看来,大多数人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都产生过阴暗的想法,有些人可以“消化”这些负面情绪,而“消化”不了的人,很可能走上歧途。童年中发生的很多事情与形成的伤害是不可掌控和无法改变的,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了一生中遇到的多种坎坷,而有的人却用一生治愈童年,可悲的是最后还没走出童年的阴影,不一定在哪个时刻“爆发”。明确了当时的无法掌控和现今的无法改变,那就只能勇敢地面对。著名军旅作家刘亚洲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写道:“思想会发酵,心理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盘”。那时他的儿子也即将十四岁,与剧中朱朝阳同龄。若想不走入“歧途”,只有勇敢地面对,越过心中的那座“山”。

只要不言放弃,每个人都还有机会。剧中张东升每次行凶前都问一句:“我还有机会吗?”看似冷酷,实则还抱有一丝希冀。《流浪地球》中一句经典的台词是“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剧中面对整个地球即将毁灭,人类最后选择尚有一线生机的希望,并为之全力以赴。《无主之城》的最后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这些影视及多数艺术作品都在成为舆论导向的主旋律,传递着正能量。童年的伤害不容易完全抹去痕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在无意中“放大”这种伤害,推倒了与“恶”之间的那堵墙,认为曾经受过严重的伤害,就应该去被偿还,放弃了改过自新的机会。有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把曾经可以拂去的灰尘当成了一座不可越过的山。不要认为只有自己受过伤害,别把自己当成独特的存在,有的人可能当初伤得更深,但现在活得依然很好。只要不放弃自己,心存感激,每个人都还有机会。

有时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这个故事并不是献给儿童的,而是致敬每一个心中曾经被伤害过的成年人。”紫金陈说。原著中的“纯粹的恶”是为了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为何一开始这个阳光明媚的暑假,最后会以疾风暴雨而终止。这确实达到了作者故事好看,且能产生一些共鸣和思考的初衷。原著的结局太悲而不能完全搬上荧屏,但是若去读原著可以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剧中的每个人看似都很阴暗,似乎也有应该被理解的理由,但是他们却忘记了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红线。对于以往的伤害,我们不可能以怨报怨,古人就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道理。朝阳爸爸在死之前对朝阳说:“好好活下去。”虽然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像梦魇般环绕着孩子一辈子,但不是绝对。而选择活下去就是不放弃自己,不因过往的伤害而否定未来的自己,只要这样才能有机会去改变,才能越过心中的那座“山”。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坦然接受,勇敢放下,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坚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就会迎来黎明、胜利、成功!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观后感范文五

全民创建,新风扑面。文明城市创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更是群众生产生活是否幸福的“晴雨表”,将爱国卫生运动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不仅关乎城市“面子”,更是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新发展理念城市创建的必由之路。要推动全域文明、治理文明、精神文明全面落实,让文明新风擦亮城市“里子”,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基础设施“强筋骨”,让全域文明追溯到源头。打造“城乡共建、城乡同创、全域推进”的文明创建格局,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内涵”和“颜值”,助力实现硬件、软件双向同步提升。加快现代化城乡服务设施建设,既要在拉动城市主次干道、社区背街小巷各项公共服务高质量提升上下大功夫,还要在乡镇道路建设、饮水安全等方面积蓄充沛“后劲”,使城乡面貌和综合能力不断美化优化。一方面,着力构建文明新风“大本营”,以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街巷为主要抓手,打造全域化“管理提升、成果巩固、监督整治”的全覆盖管控体系。要加快轨道交通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民生工程产业化、项目化“示范带”集群效应,同步提升标杆作用,规范统一标准垃圾分类引领新风尚,对违章建筑、违规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增强曝光率和震慑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便民实用、常态惠民”基本原则,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农村“__”专项整治,统筹危房改造、规范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科学改厕,打造生态绿化新高地,创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和实施路径,夯实构建文明城市的“四梁八柱”。

多元共治“修内功”,让组织堡垒扎根在前头。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战疫的防控经验和既得成果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党的战斗堡垒永远建立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要在基层前沿构建“支部+”管理“闭环链”,压紧压实“包片包干、定岗定人”责任制,激发“小网格”中党建动能促进“双提升”,基层党建为引领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形成部门联动、汇聚党员合力、共筑多元共治的“同心圆”。要依托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矩阵”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传习中心(所、站)建设,提升理论政策、锻炼实践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构建多维度、多层次文明创建创新方式。要广泛推动法治、德治和自治协同高效、持续优化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村(居)民公序良俗、村规民约的自治“造血”能力,推动法治宣传普及化便民化,德治善治融合发展,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形成齐抓共管、正向引导的管理机制,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文明活动“铸灵魂”,让精神文明氤氲于心头。文明“精气神”厚植于人民群众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时代新风,是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题中之义。要推进城乡文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关注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需求,常态化开展“三下乡”助力精神文明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便民利民惠民社会功能。要教育引导群众参与道德楷模和先进事迹评选,多种形式拓展“文明家庭”“十佳好婆媳”等活动的榜样效应,自觉对标对表、整改落实,同时拒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深入推动移风易俗,主动投身于学习者、监督者、战斗者的角色中去。弘扬时代新风,既要重教育推动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又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修身干事、为人为官中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在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上牢牢掌握主动权和制胜“法宝”。

精琢文明创建“四梁八柱”,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文明新风,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行为融入到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高质量高效率推动美好城乡发展按下“快进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202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终总结范文5篇

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工作总结

2019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2020精选范文5篇600字

2020新时代儿童德育活动的思考5篇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550字合集

2020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国家安全教育日观后感想5篇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个人范文5篇

2020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个人观后感心得5篇最新

55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