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推荐文章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7篇
《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是马基德·马基迪执导的伊朗电影,由马基德·马基迪执导,Amir Farrokh Hashemian、默罕默德·阿米尔·纳吉等主演。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天堂的孩子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篇1】
影片以鞋为线索,讲述了一个贫穷家庭里的一对兄妹,哥哥阿里不小心把妹妹萨拉的鞋子弄丢,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阿里和萨拉换着穿阿里的烂球鞋去上学,当妹妹穿着阿里的烂球鞋站在同学们中间,可以看出萨拉是多么得自卑。
一双简简单单的鞋子,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遥远,他们每天奔跑在小巷中,进行着送鞋接力。为了给阿里送鞋,萨拉不小心把宽大的鞋子弄掉在水沟里,萨拉一次次伸手想要抓住鞋子,又一次次失望,到最后的绝望。当阿里知道参加市里的长跑比赛得第三名可以得到一双新鞋时,他请求老师让他参加,为了给妹妹一双新鞋,阿里每天奔跑着。在比赛中,阿里只想得第三,但是他摔倒了,回想着和妹妹换鞋的一幕幕,阿里不顾一切的冲向终点,并得到了第一,他抬起失望的双眼。他不知道,父亲正在回家的路上,自行车上挂着给他和妹妹新买的鞋子。
一双鞋子,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简单,但是对阿里来说需要付出很多。一个九岁的孩子,本应该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但阿里被生活所迫,需要自立。面对困难,阿里没有感叹命运,而是乐观面对。在他身上,始终笼罩着一束坚强的光束,让我们学会了勇敢和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伟大,懂得了自强。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篇2】
昨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看完后,许多同学都在那儿议论:“我要是也有这样一个宝葫芦,那该有多好啊!”我不禁心头一震,难道我们还能重蹈王葆的覆辙吗?没有付出,哪会有收获呢?
影片中的小主人公王葆在无意中钓到了一只宝葫芦。宝葫芦对他说:“有了我,你想有什么,就有什么。”从此,王葆就靠宝葫芦过上了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但在这“幸福”生活的同时,他也失去了很多的东西。
老师布置做一件科技作品,宝葫芦就帮他变了一只机器狗。王葆带着机器狗来到学校,在同学们面前一亮相,大家都啧啧称赞他心灵手巧。不料一个同学无意间把机器狗摔倒在地上,同学们都让王葆现场修好。王葆只得尴尬地逃走了,这只机器狗就被同学们误认为是王葆买来的。哎,他在轻易得到机器狗的同时,却失去了同学对他的信任啊!
数学测试的前一天晚上,王葆认为明天宝葫芦一定会为他偷来答案的,所以根本就没有复习。第二天考试时,王葆一题也做不出来,在座位上抓耳挠腮。多么可悲啊,想不劳而获,却失去了自己的智慧。
交卷时,王葆的卷子还是一片空白。啊!宝葫芦终于把试卷“做”好了。其实,宝葫芦就是把同学苏鸣凤的答案转移到了王葆的卷子上。王葆把它交了上去,老师一看,这好像不是王葆的字迹,而是苏鸣凤的。再一看,果然是,名字都是苏鸣凤的,结果……哎,这件事又让他失去了老师的信任。
当王葆想着不买电影票就能看电影时,他被宝葫芦变进电影中,被一只凶猛的霸王龙追杀。在生死攸关时,幸好宝葫芦冲进来救了他。这让他彻底明白了偷鸡摸狗对自己没有好处……
经过了几次挫折后,王葆终于明白了宝葫芦是靠不住的,过几天就要游泳比赛了,王葆不想再依靠宝葫芦取得胜利,于是,他奋发图强,利用课余时间抓紧锻炼,终于,他靠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努力获得了全市游泳比赛第一名。他不敢相信是他自己独自取得的胜利,他兴奋的大叫。他又重新找回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又回到了没有宝葫芦的日子。
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幻想和好逸恶劳是靠不住的,唯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唯有自己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满意的结果!大家一定要记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是最幸福的。这或许就是宝葫芦的秘密吧?
评语:小作者着重叙述了电影的故事情节,并针对每段故事情节分析了小主人公失去了什么,以此反驳了文章开头部分同学的议论。最后文章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宝葫芦真正的“秘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是最幸福的。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篇3】
《天堂的孩子》是一部来自伊朗的影片,它荣获过1999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在多伦多、香港、伦敦、纽约等18个国际电影节上荣获11项大奖。《时代》杂志年度十大影片,创下了美国放映伊朗电影的票房纪录—100万美元。这部影片我看过两遍,一次是在上高中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大学里,同样的,都是在语文课堂上看了这部影片。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我泪眼朦胧,而当我第二次看它的时候,虽然已经知道了剧情和结局,却还是忍不住去回顾那些曾今让我热泪盈眶的点点滴滴。
小主人公阿里的生活平淡,平凡,还很贫穷。要不是他不小心在买菜的时候,丢失了妹妹萨苏刚补好的鞋子,他的生活也许会继续平静、安宁地继续下去。整个故事围绕着一双鞋展开。从丢失妹妹萨苏的鞋子,到哥哥妹妹共用一双鞋,再到寻找萨苏的鞋子,两人放弃拿回鞋子,最后通过家人的努力,获得新的鞋子。简单的故事结构,通篇贯穿着孩子幼稚的执着,却闪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人性的光辉。妹妹执着于她的那双漂亮的玫红色小皮鞋,在鞋子丢失之后也不忘记寻找。而当她看到同学校有人穿着她的鞋子的时候,尾随那个女孩,找到了他的家。随后,当她在哥哥的陪同下,想去要回她的鞋子的时候,兄妹俩却意外地发现那个女孩的爸爸是一个盲人。最后俩人默默地回家了。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巨大的喜悦和最后的无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却更加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兄妹俩是那样的善良,以至于在看到了别人的不幸后,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不禁在想,在一个父亲收入微薄,母亲患病,缠绵病榻,家里有着三个孩子的家庭里,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或信仰在支持着阿里和萨苏,让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旧像盛开的善良之花,灼灼其华,欣欣向荣。
这部来自伊朗的影片,不像好莱坞的豪华大片,拥有华丽的特效制作和强大的明星阵容,却运用了简单的叙事手法,和平实的拍摄技巧,组合成了一个纯真澄澈的世界。孩子眼中纯真的世界,让我看了之后又有些惭愧。一个简单的愿望,对于阿里和妹妹来说,就是要为之奋斗的所有。而对于我来说,由于拥有的太多,所以根本不会坚定自己所想,反而麻木地度过一天又一天。但要是让我生活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光景。阿里的世界离我很远很远,亦不知道要是邀请他来住上一住,他会不会愿意。
在影片的最后,阿里跑完了马拉松,却与奖励球鞋失之交臂。当她回到家以后,也只有同妹妹一起闷闷不乐。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父亲正带着两双鞋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是啊,虽然经过了几多曲折,但孩子们纯真的愿望还是达成了。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篇4】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并不精彩,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没有离奇古怪的事件,这是一部一句话就能把事情说透的电影,但是这些并不能代表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的节奏非常舒缓,就像一名老者给孩子们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委婉的叙事,节奏浅浅流淌,不时在某个时刻用一个片段一个细节挠动观众的心。就像小时候在看一本儿童故事,简单,但是好像永远也看不够。哥哥弄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逃避责罚,两个人约定了一个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做的类似“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只属于两个人的秘密。我们感觉这部电影温馨,可能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在电影中的片段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但是同他们相比,我们大部分人的童年毕竟要幸福太多。贯穿着整部电影的线索就是奔跑,他们上课在奔跑,下课在奔跑,出门打工在奔跑,参加比赛还是在奔跑。如果说,一开始他们的奔跑是为了赶时间“被奔跑”,那么后来哥哥为了赢得鞋子而参加比赛则是“主动奔跑”。但他们的确过早承担了生活的压力,奔跑是他们的生活态度。
在此我不想上纲上线扯什么孩子长大了成熟了懂得承担了之类的套话。这样的行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非常熟悉,小时候我们的想法就是简单,单纯而直接,一旦真心期待某件事或者某样东西,不遗余力去争取是正常的。可我们还是会感动。哥哥毕竟不是为了自己。他的奔跑他的拼搏,脑海中回想的,正是他跟妹妹的约定。而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则是点在了妹妹身上。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妹妹因为没有鞋子,受了多少委屈。可当她知道自己的鞋子穿在了一个盲人小姑娘的时候,却悄悄跑开了。那双渴望、不舍,但是毅然决然的眼睛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或许这部电影最为独特的地方,就是用这样的镜头语言而不是台词,来打动观众。
结尾依然是无声的。讽刺的黑色幽默,哥哥那到了第一,却没有带来鞋子。妹妹因为婴儿的哭声转身而去,没有说一句话。下午的阳光依旧明媚,疲惫不堪的哥哥坐在水池旁边,脱下了那双已经磨得不能再穿的鞋子,将两只红肿的脚放在了水池里。俯拍的镜头中,哥哥同圆形的水池融为一体。鱼儿围在他的脚边,荡起微微的水波,哥哥默默低着头,小小的脸庞上依旧挂着失望和愧疚。
淡淡的忧伤,完美的意境,诗意的结尾。然而一切又是如此的合乎逻辑,真实,而美丽。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篇5】
这天上课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伊朗电影《小鞋子》。观看的过程中,心中充满了感动,感觉到我们的确有太多的细节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被忽略了。
电影的资料大致是:小哈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一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一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正因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
哈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最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正因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哈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之后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哈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哈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哈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篇6】
看了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后脑海中就对何为身处天堂,何为幸福有了新的定义,明白天堂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而在无意识中自己已身处天堂。
因为家里穷,阿里不慎丢失妹妹的鞋子以后无法直接告诉父母所以只能拜托妹妹瞒着父母穿自己的鞋子上学,在他们穿一双鞋子上学的期间,阿里和妹妹都不让父母知道,正常上学而遇到了很多麻烦。妹妹先是很害羞穿那一双大的,又脏又旧的球鞋,后来又因忙着换鞋给哥哥在奔跑中把那双过大的球鞋掉落在急流的水沟中,幸好被好心人帮忙捞了起来。她每次经过卖鞋的橱窗我都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到对鞋子的渴望,这使得在看电影的自己也涌生出一种无力感,仿佛自己就是她,多希望能得到一双新鞋子或者找到旧鞋子也好啊!而哥哥阿里这是接二连三的迟到,差点面临退学叫家长的处境,每天都焦急的等待着妹妹,希望妹妹下课后能快点赶回来和自己换鞋子……
我一直就在为他们纠结担心着看着电影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父亲因为听说别人到城里当园丁而赚到了钱于是他打算带着阿里去碰一下运气,那时我就在想,妹妹的新鞋子有希望了,可是事实终不如人所愿,他们没赚到钱,爸爸反而还受伤了。无奈之下我只好继续祈祷希望奇迹发生,所幸后来“奇迹”终于发生了,不过是阿里自己创造的奇迹,他求老师让他参加跑步比赛并向妹妹承诺一定拿到第三名从而把奖品鞋子送予妹妹,在比赛中阿里拼尽全力,最终得到了第一名,这结果真让人哭笑不得,不过看着阿里那快哭的脸,心里还是一阵失落,我知道他没做到对妹妹的承若,他很难过。
阿里回去了,妹妹看阿里的样子也知道没新鞋子他很生气,而阿里也垂头丧气到的脱鞋并泡在水里,突然奇怪的事发生了,鱼儿都涌向阿里,我想,鱼儿是在安慰阿里吧。影片最后还是没让自己失望,我看到阿里的爸爸已经买了新鞋子给他们兄妹俩,虽然很遗憾看不到阿里他们兄妹俩看到新鞋子的表情,但是也已经足够了。
而自己看完影片以后也在反思,他们所追求的的东西是那么简单,他们所追求的的幸福也那么简单,而我们随时处于他们所追求的幸福中却从不满足,总觉得幸福离自己太遥远,要求总是过高,从而使自己过的很不快乐,其实幸福就在自己身边,简单就是幸福!因为不过于奢求,所以容易获得快乐!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篇7】
天堂,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世界,而是心灵的彼岸。
——题记
伊朗,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一个人民饱经磨难的国家,我无法将它与天堂联系在一起,可当我看完《天堂的孩子》后,我相信片中的伊朗孩子来自天堂,因为,天堂不仅仅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对纯真、善良、快乐的无限向往。
阿里弄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不让父母知道,也为了有鞋去上课,兄妹俩开始交换鞋子,为了按时到达交换地点,他们每天在狭窄的巷道里狂奔,期间意外频发,迟到、草草答卷、误会……可为了一双鞋,兄妹俩无悔地做着这一切。
当鞋子掉进水里时,莎拉奋力追逐,我从她眼里看到了我从未有过的渴望,我突然明白,我眼中的尘土对他人来说或许是无尽的宝藏,也是那真切的目光,使我重新思考那些曾被深埋的尘土应有的价值。当莎拉向路人求助时,没有我所熟悉的中国式冷漠,取而代之的是真诚的帮助,我的心里涌出一股暖意,我仿佛看到了在贫寒和战争的硝烟中,也有圣洁的光芒。
阿里与父亲来到城里打工,置身城市的高楼大厦和雇主的宽敞豪宅中,阿里固然有羡慕,可他没有埋怨自己的出身,抱怨生活的不公。和富家子弟一起玩时,两人没有自卑和高傲,除了衣着的极大反差,他们的灵魂完全平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包容自己与他人,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就像阿里曾对莎拉说,他(父亲)不会给你买鞋,他买不起。不让父母知道鞋子的丢失,不是害怕责备,更多的是对父母的理解。兄妹俩找到了拿走莎拉鞋子的女孩,可当他们发现她的父亲是一个盲人后便放弃了追究,这是对他人的包容。面对同样贫穷的自我时,仍然有对他人的关怀。影片向我们传达的,就是这样的正确价值观和满满的正能量。
一双鞋让阿里经历了努力寻找、进城打工、参加比赛的过程。最后,他得到了第一,却没有得到鞋子,他和莎拉都有些许失望,但失望的背后任然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
不可否认,阿里一家的确贫寒,但在观影后,我并没有对他们这样的社会底层人民给予廉价的同情,而是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比他们富有,或许,这就是影片想传达给我们的东西,它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总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里,阿里将伤痕累累的脚放入水池,鲜血随水波化开,带走了伤痛和贫困,留下的,是如水般清澈纯净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