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650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海上钢琴师》,一部教科书级别的经典影片。如果要向别人推荐此生必看电影,母庸质疑,它一定会被列入名单之上。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大家都对科学实验有一定的认识,它的目的是为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般地是控制住一些条件使之存在,而使另一些条件不存在,然后判断结果与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海上钢琴师》不失为一次人生的实验,最大的条件就是没有父母,不在陆地生活,看看这样的情况下人究竟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 。

教育的实验――灵性教育

观众都对1900在小时候突然就会谈钢琴,能准确说出娱乐大厅里的一些人的性格、情绪、行为特点,此人刚刚发生的及将要发生的事情等等,感到非常惊讶。虽说电影是虚构的,但我们都会亲见或听说身边一些类似的例子,尤其大家观察婴幼儿,发现他(她)们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惊讶的行动或说一些让人意想不到话,这些行为、话语首先让人感觉就是超越婴幼儿实际的成熟年龄,并且行动与话语往往还很有智慧。婴幼儿究是什么?身心特点如何?对人类来说还是一个谜,有些观点认为婴幼儿的那些超人的表象背后有一种身心上的灵性,如何看待、对待,或者教育当中如何培养这种灵性成为一个话题。我们来考察一下发生在1990身上的教育,全船人肯定是爱这个孩子的,但大家又各忙其事,因此1900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也不会有所谓的教学计划、教育目地、教育目标等等,他也不需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竞争等等,虽然有船员们“会按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养”,但整个过程来讲是善意和宽松的。除了早期1900被教一些识文断字,还有必要的思维步骤要求,如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收养1900的Danny要求他把词语联结起来形成更全面的意义,其他之外一切都是自由的。我想1900就是通过漫画书刊来获得陆地生活的印象和判断的,他也一定与人们交流过他的看法,但那样的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以幽默对待,也不需要刻意纠正他,或者纠正也是一种没有压力没有嘲笑的纠正。总之这样的教育环境保留了1900的灵性。需要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儿童开始按成人的要求背词、学琴、做算术题等等的时候,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理性教育,并且我们往往假定儿童是一张白纸,是没有任何经验与感受的,一切都由教师按严格的技能程序来教授。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是灵性不失,渐进一些理性,可能我们现实的教育是灵性全毁而理性未建。

伦理与心理实验――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或许是作家与导演想探寻或追求混沌初开时,人最初的那种纯静、纯真、纯粹的道德和心理境界是什么样子。并认为人的灵性与纯粹的道德是同一的,正象其他沙龙朋友所表达的那样,1900没有名利的感觉与思想,不知什么是竞争、争取等,总之一切世俗人所有的自私、贪梦、虚荣、算计等皆无。然而作家与导演又想告诉人们熊掌与鱼不可兼得,这样的环境又培养了1900与世俗无法相容,无法用自己的心灵解释这个世界,人最大恐惧来源于对事物不能解释,因此1900宁愿随船一起焚毁也不愿下船。在“嘭”的爆炸声中,1900回归了本初(有说人来自于大海)。作家与导演也完成了的悲剧构思(美的事物被毁掉)。实验结束了,但结果却让人生疑。从而作家与导演发出了对人类的追问:“人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世世代代留下太多经典电影,它们宛如光影打磨的五彩记忆,散落在时光的河床上。

曾有人质疑:老片已经过时,还有必要回温吗?

当然有。

因为一部好电影必然反映着人性的光辉与睿智的哲思,而这两点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共通的,所以,经典老片不仅永不过时,而且常看常新——《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经典的意大利老片。

《海上钢琴师》由著名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1998年上映即获好评无数,其精妙的编剧、古典的摄影、唯美的配乐曾分别荣获意大利金球奖、欧洲电影奖、美国金球奖。

20__年11月15日,《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穿越时光与国界于我国首映,上映三天票房持续位居单日票房前三甲,甚至超越了好莱坞大片《霹雳娇娃》,足见影迷对经典的喜爱。尽管如此,电影浓厚的文艺气质与深奥的仍令很多观众难以理解。

下面就分析下《海上钢琴师》到底讲得是什么:

|1900背后的隐喻之一:意大利移民潮

首先要提一个大家习惯性的误区:

由于《海上钢琴师》有着浓烈的艺术色彩,以至于影迷们喜欢单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海上钢琴师》,却忽略了历史背景,这其实是不妥的,任何脱离现实的电影作品都很难成为经典,而将幻想与现实不露痕迹的结合,恰恰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表面看《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大海上,与世无争的故事,但却暗含深刻的时代印记与家国情怀。

比如,影片一开头便出现这样的场景:一艘客轮缓缓驶向纽约,当风尘仆仆的乘客们看到远处的自由女神像后纷纷欢呼;

再比如,男主降生在世纪之交,取名为1900——为什么叫这么一个奇怪拗口的名字?很显然,这是蓄意为之。

了解意大利的历史就会知道上述两件事共同指向一个历史事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移民潮”,这就要简单谈谈意大利的历史。

对于意大利人来讲,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意大利有着璀璨的文明,尤其古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其文化、经济曾在欧洲各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但到了十五世纪末,法国和西班牙争夺亚平宁半岛斗争激化,导致了持续数十年的“意大利战争”,使意大利受了比较严重的内伤,之后,掀起“意大利复兴运动”,直到1870年,才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长年战乱使得意大利的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以至于大批居民受不了国内落后的经济环境而背井离乡,纷纷移民至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其中移民数量最多的当属美国,截至1920__年,仅美国纽约就有多达二十万的意大利人。

在异国打拼并非易事,这其中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血泪。影片开篇便提及这段历史,明确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为理解影片提供了线索。

|1900背后的隐喻之二: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

可如果单纯地将影片理解为纪念“意大利移民潮”就又错了,影片的格局远比想象中宏大,上述事件只是一个引子,影片的矛头指向的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整个动荡的资本主义世界。

电影开篇反复出现“自由女神像”,但“她”却隐没在远方的雾气中,若即若离,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这是一个单纯的镜头,还是想借此表达什么?

若想找到答案,让我们再看看当时的历史:

1920__年前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大一统。

在这种形势下,欧美大部分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尤以美国为最,当时的纽约街头巷尾充斥商业气息,马车渐渐被汽车所取代,一片繁荣景象。

二十世纪初美国纽约街头的繁荣景象

但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导致对资源的争抢,殖民战争、经济危机接踵而至,世界处于水深火热中。

这就不难理解“自由女神像”的隐喻,暗示着资本主义文明的虚假繁荣,也预示那些前往美国的移民者们惨遭梦碎的悲惨命运。

美国二十世纪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求职者

除了巧妙的隐喻外,影片还通过对话以及精心设计的桥段展现船外世界的动荡局面,比如:

“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莫顿向男主发起挑战,影片刻意丑化他的形象,让他身上散发着浓厚的铜臭味儿;

有个唱片公司的商人慕名来船上录制男主的钢琴曲,扬言将唱片卖到世界各地,让男主拥有梦寐以求的财富。

这两个人一副奸商嘴脸,实则影射时人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再有,就是通过对话,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世界正处在战乱中。所以,真心佩服导演的独具匠心,将故事设置在一船之上,但世界却已尽收眼底。

通过男主的种.种反常表现,能看出导演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

第一个反常表现:面对“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莫顿的挑战,男主完全不将打败他当作一回事儿,而是放松地欣赏对方的音乐;

第二个反常表现:男主对唾手可得的财富丝毫不感兴趣,宁可违约把唱片送给一见钟情的女乘客,也不愿同商人合作。

还有一个最反常的表现是:

男主从出生开始就没离开那艘船,内心深处对城市充满排斥。

有一次,男主为追求爱情终于打算离开客船,可他停留在舷梯上,思考良久,最终却又返回了船舱——这是电影最经典、也最令人难以理解的一段:明明离开船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何却选择留下?

是因为懦弱吗?

答案绝非如此简单。

男主在影片最后有一段意味深长的独白:

“阻止我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吗?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

“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表达出无限的快乐,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这段独白究竟在表达什么?

我认为不能单纯从表象来理解,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明显不真实的故事,充满荒诞的色彩,这点只要是普通人都看得出来:

首先,不可能有人会永远住在船上而不上岸,尤其在船舶报废之后,如果钢琴师不下船,吃什么、喝什么?

可电影没去表现这些东西——是剧本逻辑有问题吗?

当然不是!

导演就是希望用这么一个极为荒诞的故事来影射现实,所以,我们不能以正常人的视角来判断男主的行为动机——“海上钢琴师”实则隐喻着那个漂泊动荡的年代,寄托着导演的哀思: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排斥,对古朴、自由、文艺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然而,时代的轮渡绝不会为谁而停止,所以,废旧的客船最终被引爆,钢琴家和他的理想世界也最终化为尘埃,沉入无边无际的大海。

|自由相对论

虽然,影片离我们比较遥远,且鞭笞的是资本主义文明,但对我们而言也有着可以借鉴的启迪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追逐物质的热情高涨,但同时忙碌的工作也使人们失去了太多的乐趣,甚至顾不得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

很多人抱怨:生活压力大,各种不自由,却不知道“快乐”与“自由”更多是精神层面的。

影片中,钢琴师虽蜗居在小小的客船上,但他陶醉在热爱的音乐中,心灵无比快乐而自由,可陆地上那些为欲望绑架的芸芸众生反而没有这份惬意。

所以,不妨学习一下钢琴师,适当减少一下自己的欲望,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歇,旅旅游,听听音乐,哪怕静看云卷云舒,只要能为自己营建一个栖息的精神后花园,那便是极为美妙的事情。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去电影院看了《海上钢琴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1900为什么不下船?why why?其实我高中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海上钢琴师》,那时候还小,对于孤独和自由没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只是知道里面有一个场景拍摄的非常美,比如1900第一次见小号手的时候,那场在飞奔的钢琴下面弹奏的场景,比如1900和布鲁斯之父比赛的场景……。

这次再看一遍,当1900站在旋梯的时候,我多么希望他走下去,去追求他的爱情和价值。因为我知道结局,他没有走下去,他会被炸死。所以我当时虽然知道了结局,但我依然希望他走下去,走下旋梯。我甚至想站起来为他呐喊鼓劲。但他还是没有走下去。

1、看过电影的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钢琴师1900为什么不肯下船?其实电影最后给出了答案:天呢,你没有看见那些街道吗?有上千条!你怎么去选择那一个?

2、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键上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那才是无限的,这个我喜欢,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有成千上万,永远也数不完的琴键。

3、冬天想着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 所以你们不停地到处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我并不羡慕。

是的,钢琴师不羡慕在城市中的生活。他有自己的世界,但如果他走下去,那么世界肯定会因为他而在此沸腾。因为他是天才。

但我一直觉得是恐惧,是的,这是1900给我们的答案,但我却不满足这些答案,因为我始终认为1900是因为恐惧。当1900站在旋梯的时候,看到船外面的世界:高耸的大楼、无尽的街道、看不见的温暖以及行人急匆匆的样子,他恐惧了。

恐惧是我们每一个都会面临的情绪,恐惧意味着不可能。过去,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源头;未来,则是继续使生活充满好奇与热情的理由。但未来是恐惧的。只有当1900在底舱的房间内独自望着舷窗外的大海时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宁静。他才是自由的。正如我们有些人不喜欢离开家一样,因为我们不知道离开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对未来没有那种清晰的洞察力,我们我们恐惧对影响未来的每一个决定。

还有一点,我知道1900是骄傲的。因为太骄傲;不愿妥协,于是只有孤独一途。有人说1900是懦夫,因为一个男人面对心爱的人畏畏缩缩不敢表白,仅仅因为害怕岸上生活的复杂和艰辛,这是懦夫啊!这就是我们身边那些不愿接触社会的附庸风雅、自怨自艾的人啊,但我把这种行为当成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能妥协。因为骄傲,所以只有孤独一途。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1990年,海上颠簸了许久的乘客,在浓雾中,看到了若隐若现的自由女神像,船上的游客情不自禁高声欢呼,一扫长途跋涉的疲累,家,就在女神像的后面,那个有着无限可能、无限希望的地方。

维吉尼亚号是往返欧洲和美国之间的一艘轮船,无数的移民搭乘这艘轮船,漂洋过海,来到纽约。

1920__年,锅炉工丹尼,捡到一个弃婴。丹尼给孩子取名叫:1900,从此,他就生活在这艘轮船上,丹尼,就是他的父母,大海,就是他的故土,而他的国际,则是:世界。

8岁时,丹尼离开了他,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展现了对钢琴有着惊人的天赋。27岁时,他的名声就已经传播开来,海上有一个超棒的钢琴家。

所以踏上维吉尼亚游轮的乘客,都会听到1900和他美妙的琴声。他日常工作,是为头等舱的贵族豪客们服务,钢琴演奏,本就不是穷苦大众所能负担得起的娱乐。

但他却常常在工作之余,溜到三等舱,为大家演奏,尽管这里杂乱无章,拥挤不堪,但这里却能给更多的人,带去旅途中的慰藉,享受难得的轻松惬意。

轮船靠岸,所有乘人急急忙忙,一拥而散,就连水手船员,也要回家短聚,到最后,都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1900.

游轮仿佛是世界的缩影,虽然他从未踏足陆地,但每天都有无数人与他擦肩而过,他能感觉到人们的欢笑、悲伤、有人抱怨世道坎坷、也有人对未来充满期待……1900已经看到了世间的人生百态。

他也曾眺望着高楼林立的都市,也曾想过,里面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个小窝。

他也曾为了一个心爱的女孩,拎着行李箱,走下船梯。可就在他即将踏足陆地的一瞬间,还是改变了初衷,转身回去了。

陆地就那么可怕吗?并不是。看起来无限延伸的城市,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那纵横交错的街道,该往哪儿走?哪座房子是我的?哪个地方属于我?那里会有怎样的风景?一切的未知,一切的不可控,都让他茫然不知所措。

但对于钢琴,彼此就相当了解,钢琴上有88个有限的琴键,却可以弹奏出无限的音乐。而城市在他的面前,仿佛是看不到尽头的琴键,对于他掌控不了的“琴键”,他只能选择放弃。

荣获22个国际奖项,时隔20__年的这部经典之作,再次复映,其魅力依旧不减当年。

1900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此刻他就是这里的主宰,暴风雨中,轮船摇摆颠簸,行走在这里都要踉踉跄跄,1900却可以在这里畅游滑行,弹奏出最美的旋律。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争取更多的可选项,才会有选择更多幸福的话语权,但本片告诉我们,太多的选择,反而会让你迷失方向,就如同城市里没有尽头的街道,不知道哪一条,才是通往幸福的捷径。

影片的最后1900跟唯一的朋友道别,他们脸上带着微笑,但他们心里明白,再见已不可能。

今天是《海上钢琴师》在国内复映第三天,目前累计票房5600万,被《大约在冬季》给打压两天之后,今天第一次成为票房冠军,相信这部经典,会在未来几天,有领跑票房的趋势。

这么好的电影不看,你还想看啥?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在你的生命里,有没有哪些遗憾是你一直放不下的?面对纯真和名利你会走向哪方?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愿不愿意回到曾经那个坚守本心的自己?

《海上钢琴师》一个关于1900的故事,一个虽有遗憾,却并不遗憾的故事。若生命中遇到两方都不愿抛弃的选择题,能做的是不负初心还是顺势而为。看似艰难,实则艰难的选择题,既然来了,就好好面对,用本心去做出最终的判断。

用传奇的音乐谱写传奇的人生

《海上钢琴师》是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同名电影原作,讲述了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的一生。

1920__年,"弗吉尼亚人"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立·罗尔·莫顿听说1900技艺高超,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黯然离去。

这一切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想在陆地上看看大海,但最终依然没有下船。后来邮轮被废弃、引爆,1900不愿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弗吉尼亚人"号,随之而去。

《海上钢琴师》早已成为了一部名满天下的杰作,已经不需要影评去赞美他了。现在,他又重新出现在了我们大众的视野面前,不需要过多雕刻,便能轻易激起我们心里的涟漪。大海、钢琴、人与船、岁月与人生、动听的音乐与纯粹的内心、外界的名利与内心的纯洁……一帧帧一幕幕构成了一部《海上钢琴师》呈现给了我们。

1900离不开这艘船,他在这艘船上成长,在这艘船上展露天赋,在这艘船上获取名气,在这艘船上遇见爱情,在这艘船上过完了简单又复杂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双手把平凡的音符变得不平凡,他用双手弹奏出了传奇的音乐,以传奇的音乐过完了传奇的人生。

坚守初心本就是一件很孤苦的事情

拿一台钢琴来说,你知道它有88个键,没人会有其他答案。而在这些琴键上,你能创造出的音乐是无限的。琴键并非无限,但你却是无限的。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也应付得来。走下甲板不难,可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唯独除了尽头。因为没有尽头,太多选择,茫茫无际,无从选择。无限大的键盘,怎能奏得出音乐。这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这样的日子除了精神崩溃而没法去过。我宁可舍弃生命,也下不了船。

坚守初心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有人还守着最初的那一片热忱生活。我们大多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我们大都向生活低下了高昂的头。在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不确定,有太多的利益平衡让我们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初心。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想守着当初的那一片纯洁而又真诚的心灵,但是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而《海上钢琴师》则向我们呈现了另一种生活: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抛弃的是名利,坚守的是本心,最终会成为孤苦的那个人,但终是守着本心过了一生。

人常说:人的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1900做得最好的事情,不止有钢琴,更是那片纯真的本心。坚守本心本就是一件孤苦的事情,面对众多选择,大部分人都会靠向有名利的一方,这就是社会现状。在种.种诱惑以及本心的动摇之下,还能克制自己,还能转身抛弃世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遗憾常有,但不负初心便不觉遗憾

倒塌的,是弗吉尼亚人号游轮。不倒的,是海上钢琴师不朽的尊严与信念。

走下船,能收获爱情,能斩获名气,能被世人流传。而在船上,能恪守初心,能守住那一片纯洁。音乐是一个很纯粹的东西,大千世界如此诱人,却挡不住1900想守住这片干净音乐的毅力。1900不下船并不是害怕看见一个陌生的世界,也不是害怕自己没办法适应那个陌生的世界,他是害怕他下了船就再也守不住这一片纯净了。

音乐在他的心里是不能被任何杂质所沾染的,纯粹本身就是世界,音乐就是他的世界。他是一个美丽世界的孤儿,他的生命中虽然有遗憾,但是这都是他所经历的,都是他世界里的一部分,多个部分组合起来,也成为了一个传奇。

他一点都不懦弱,即便是死,他也要追求自己灵魂的那片净土。在我看来,有这样的人生,一点也不觉遗憾。每个人的世界都不同,当一个人从生到死,他所拥有的,经历的,都是他生命的全部,是他用生命在时间这永恒不变的长河里刻画下了自己的彩虹。人生若此,不掺杂质,纯洁高尚,至死也是永恒。

生活就是和自己白头偕老

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穷困和爱,你想隐瞒却欲盖弥彰。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身体、金钱和爱,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时间、生命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Lolita》

人无法隐瞒自己的初爱,不该挥霍自己所拥有的的爱,无法挽留逝去的爱,不该回忆早已不在的爱,生活就是和自己白头偕老。

爱,对于1900来说,就是那一个个钢琴键吧。他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愿舍弃自己内心的那片纯洁。他的生活是孤独的,只有演奏,才能让他觉得自己是活着的。我们可能很难去理解一个音乐人的内心世界,但我们知道,音乐对他们来说,是比生命更可贵的事情。生活,就是自己和自己过日子,没人会陪你白头偕老,重要的不是你的选择,而是你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影片给我们塑造的就是一个纯粹的世界,但过于纯粹的东西会给我们一种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感觉,所以最后的结局是令人遗憾的。

时间是没有尽头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在人的一生里,有太多的遗憾无从疏解,但坚守纯真终能不负初心。

孤独的是穿梭于大千世界,茫茫无归途。而他是穿梭于心灵之中,守得纯净,拥音乐入怀。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650字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5篇65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五篇65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优秀心得5篇65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心得5篇65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优秀影评65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50字2020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心得650字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五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5篇7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5篇600字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65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22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