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故宫的感受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瑰宝。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参观故宫的观后感的5篇精彩文章,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参观故宫有感1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和我来到北京的故宫游玩。
故宫旧称紫荆城,是清明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占地12万平方米,屋宇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绚丽的屹立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建筑物气势雄伟,豪华壮丽,中国古当代艺术的精华,于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来到故宫的正门,故宫的正门就是午门无门从正面看有三个门洞,可走近一看却成了五个门洞,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三明五暗”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太和殿。
太和殿事故共中最大的建筑物,他是皇帝每天上朝朝政的地方,他的屋顶脊上还有一个高3。36米的大吻,往下还有一个垂脊兽,在我国古代异兽越多代表殿里等级越高。殿里有龙椅、屏风,并立有六根金柱,每个布置都很有意义,看到这里,我感到好像看到朝中文武百官朝拜的情景。
这次故宫游让我知道许多可贵的知识,里面还有许多宫殿我不一一细讲,有机会你们自己去细细游赏。
参观故宫有感2
一座座辉煌2113的宫殿,雄伟的中远景5261拍摄。故宫,这座4102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1653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具有人文风味的纪录片。很高兴,这次能有幸看到《故宫》,自觉收益匪浅。
一座单纯的建筑是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人事变迁才能焕发出它的光辉来。纪录片《故宫》充分挖掘了其中的特别点,整个纪录片分成十二集,分别从紫禁城的肇建,建筑群的建造布局,和其中所反映的中国五千年的礼仪制度,紫禁城的文物来全 面介绍。一口气看完十二集是不实际和不可取的。每集里的人文底蕴是需要沉淀的。这里不仅是个建筑群,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居住过十几位皇帝,这里曾经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盛衰落。
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觉得分析的很有道理。比如纵观《故宫》的整个影片,我们不难发现,正如该片的总编周兵在谈及故宫的创作理念的时候,突出强调的:创新。他说:“一部片子好不好,关键在于有多少原创性的因素。在于观点和信息的创新;在于艺术创造力的创新;在于新技术的使用。”的确,看完故宫,也许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些利用电脑特技重塑当年的情景。《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和借用了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如故宫上空的云),定点拍摄,这为提升整个《故宫》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
在《故宫》中,这样的手法随处可见,在展现北京城千年的变迁中,原本的图片说明和解说词给观众的印象只能还是抽象的,但是,通过电脑的技术的处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真实,直观。给观众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展现故宫的机构和建筑过程时,使用三维动画,展示了故宫的主殿构造和建筑的过程,同样非常直观而明白易懂。同样是主殿,在展现他曾经历过火灾而焚毁时,不是用传统的却又很枯燥的解说词来交待,也不是用真正的火灾场面而增加成本,而是使用了模拟场景,更加真实而经济。技术的更多运用,使得以上的问题得以含蓄的展现,使得纪录片的个性化的风格越来越明显。在一般的纪录片中,个人的观点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少个性化。画面的展现同样为了追求真实性而缺少个性。但是技术的使用在减轻解说词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表现语言和个性特征。《故宫》正是在展现着这样一种个性。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画面整体色调呈暗黄和黑色,显得庄重而深刻。
很佩服创作故宫的电视工作者们,她们要拍摄的不仅是部纪录片,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蕴。同时,纪录片与新闻不同,它展示的不只是结果。 对于那些无法拍摄到的珍贵历史和失之交臂的重要事件,除了通过采访、口述的方式去追寻,另一种方式就是“真实再现”又称“情景再现”。这样不仅使事情经过变得完整,还可以使故事的讲述节奏起伏,留有余味。真实再现要借鉴剧情片的叙事手法、电视散文的写意手段,在保证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渲染氛围,调动观众的情感参与。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故宫的印象只不过是从那些讲述清朝故事的戏剧中获得,什么养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来历。现在通过《故宫》,让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国政治历史的变迁。也知道了明清两代社会大致是个什么样子的,特别是第一集里讲述如何建造紫禁城,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让我这个现代人心虚不已。当然,我也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衰落给紫禁城带来的灾难而感到痛心。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故宫这样雄伟的建筑就是劳动的结晶
参观故宫有感3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已久的秋游终于到来了,我们乘着大巴来到故宫博物院。
故宫,就是以前的紫禁城,曾有24位皇帝在这里办公,生活。它很好的传承了明清两代的帝王文化。通过“明三暗五”的午门,一座壮丽巍峨的皇城映入眼帘。红墙黄瓦,富丽堂皇,十分庄严气派,使人感受到一股皇权至上的威严之气。
随着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好像穿越回了古代。每一座宫殿,每一件物品,每一个装饰,甚至建筑上的每个小花纹都有自己的故事,故宫中没有一棵树,为的是防止刺客;看似普通的地面,谁知下方却掩埋着15层坚固的地基,使宫殿无法因地震而倒塌;宫中流淌着一条美丽的金水河,但它不仅仅是供人观赏,还是一条用于紧急灭火的途径,太和殿的屋脊上安放着十个外貌各异的脊兽,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代表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这些小兽也能对脊的连接起到固定与支撑的作用,也有着装饰美观的功能。
导游说,故宫的方向是坐北朝南。夏天的风从门吹进来,而冬天的风就能被许多四合院,就是根据这样来设置门的,这样可以使院内冬暖夏凉。我不由得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到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改变不了自然,却能尝试着去适应自然。
在所有参观内容中,我认为最神奇的就是日晷了。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因此古人利用日影测得时刻,日晷就是古代的计时仪器。晷针被太阳照射下,影子的长度与方向不断改变,因此就可以用来看时间晷面与晷针的夹角,恰好就是当地所在的纬度。
游过御花园,我们的故宫之旅也就随之结束了。这次的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也使我对故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有人觉得,中国的建筑文化死气沉沉,不像国外的城堡宫殿那样光鲜亮丽。但是他们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就像外国人喜欢外表光芒四射的钻石,中国人却喜欢光滑柔和的玉一样。那是一种内敛的美,静静的美,也是一种深邃之美。所以,就像导游说的,我们不需要去羡慕别人,而是要珍惜自己所有。故宫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在。
参观故宫有感4
星期天,我们全家十分高兴地走进了向往已久的沈阳市故宫博物馆。
沈阳故宫博物馆是清朝入关前的一座皇宫。整个故宫是以崇政殿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进入故宫建筑群会有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游览路线。
我们走的是中路,首先看到了崇政殿和十王亭。崇政殿居中,十王亭左右竖立,每排各五个,整齐排开,整个建筑看起来十分威武,庄严肃穆。其中,我最喜欢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是清朝皇帝上早朝问政事地方,而且据说崇政殿的搭建没有用一根钉子,复杂的木制结构精准有序。崇政殿的颜色主要以红色,蓝色和黄色为主,内壁呈圆柱形。看着威严的崇政殿如同看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坐在大殿中央,接受百官朝拜的壮观场面。
走出崇政殿来到十王亭,这里陈列着八旗军的各种兵器,真是应有尽有。其中火枪是我最喜欢的兵器。火枪的枪托和枪把都是木制的,枪身很长,像极了早期的步枪,显示出了当时清朝官兵的智慧。但是也不禁让我想到一个问题,火药本是中国发明的,却在清朝晚期成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武器,心里不由地升起一阵悲伤。
"瞧!那是什么?"寻着声音望去,我看到了大名鼎鼎的锁子甲,立刻来了兴趣。锁子甲是古代的"防弹衣",由铁环做成,中间一个母环控制着四个子环,环环相扣,刀枪不入。当年清军将士不正是身穿锁子甲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勇猛杀敌的吗?心中不由得赞叹锁子甲发明者的伟大智慧!
以前我认为清朝相比其他朝代,军事力量是薄弱的,但是游览故宫时,却从博物馆的陈列中看到了清朝人的智慧与勇敢,让我对它产生了几分敬畏之心,更激发起研究清朝历史的勇气和决心。
参观故宫有感5
历史车轮碾下一条长长的轨迹,故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宫殿经历一次次的风雨洗礼,屹立于北京不倒长达近六百多年。来参观的人既有中国人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络绎不绝。
当我踏入北京故宫后,只是不经意间瞥了午门一眼,我便被它那雄伟辉煌的建筑所震惊,在内心底不自禁地感叹它的三峦环抱,五峰雄起,气势雄伟。
我们继续跟随着导游走向太和殿。太和殿的前面有两座威风凛凛的铜狮子,它们像是两个士兵,时刻守护着太和殿。太和殿的门上、窗上和屋顶上都镶嵌了金黄色的龙,十分华美,显现皇室的尊贵。屋顶上的黄色琉璃瓦,映衬着太阳的光辉,屋角上有十一只小兽,代表着太和殿皇权的尊严。这间房殿虽然屡经焚烧,但殿内却依旧富丽堂皇,皇帝专座的龙椅在殿中央显得不可侵犯,一股王者的威严自然地散发出来,不伦经历了多少年的沧桑、事变和入侵掠夺,它却仍然展现着他的高贵。古代皇宫的建筑十分精美坚固,足以证明我国古作文人的勤劳和聪慧。
我们告别了金碧辉煌的故宫,来到了天坛的圜丘坛。圜丘坛是我国明朝建立的一个地点,在天坛南部,为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圜丘坛为雕砌的三层露天圆台,坛面为艾叶青石,汉白玉栏板、栏柱雕成,两道外方里圆的围墙象征着“天圆地方”。由于是祭天坛,圜丘的整个结构是对数学的巧妙运用,坛面、台阶、栏杆的石制构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数,即阳数,用以象征天。坛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上面高喊或发出敲击声,周围即起回音,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大,好似一呼百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建筑宫殿的独具匠心了。
故宫与天坛之行,我的感受颇深,我十分地自豪,中华的历史不愧是五千年,人民是智慧的,但在美丽的背后也总会有不为人知的百姓拼命的付出。因此我们要保护重要文化遗产,让世人都看见中国的精深文化。富丽堂皇的故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