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电影范文5篇
《南方车站的聚会》故事灵感来源于真实新闻事件,讲述了偷车团伙头目周泽农,在重金悬赏下走上逃亡之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1
《南方车站的聚会》(下称“《南方车站》”)在上映前,获得了很多的期待:今年唯一一部入围戛纳主竞赛的华语片,《白日焰火》导演刁亦男神隐五年之作,还有胡歌、桂纶镁和廖凡加持。
“夜的诗人”刁亦男是一个黑色电影的信徒,他的镜头从《白日焰火》里东北工业城市,转到了《南方车站》里的昏暗城中村。
从北到南,刁亦男把自己撕裂了,胡歌和桂纶镁帮忙把撕裂后的碎片拼起来,完成了一副极具“五彩斑斓”的黑色画卷。
如果说瑰丽的风格和视效组成了一个耀眼的戏台,当观众期待满满地坐下时,却发现一切都没准备好。那么再好看的霓虹画卷,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一部没讲清楚的片子
抛开对黑色暴力美学的尝试和对突破华语犯罪片叙事风格的盛赞,先把《南方车站》当成一部待价而沽的叙事片,观影前后,观众最关心的都是: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看完《南方车站》,没有记住南方,车站,也没有记住聚会,只记住了胡歌全程冷对镜头的表演,还有桂纶镁僵硬的嘴角,讲不清楚她在哭还是笑。
“讲不清楚”,既是该片风格探索的特点,也是剧情创作的硬伤。
潮湿和错杂的夜晚,暴雨似枪声,颓废黑暗的紧窄巷道,驳杂与凌乱的城中村,躁动与生猛的灰色人潮……一幅幅细节完善的速写,勾勒出南方某城市底层社会的糜离,一种朦胧浑沌的、不清不楚的氛围。
而纵然以现实主义犯罪电影作为基底,黑色幽默作为辅料,却掩盖不了食材原料口感的不尽如意。
枪杀、黑帮、警察、陪泳妓女……这些元素企图引导人一步步深入千转百折绕而不明所以的悬念中,悬着悬着,却反倒没了念想,在浑沌迷蒙的黑色剧场里,叙述者自己先迷了路。
再来看看叙事本身。故事发生在一个南方城市,一个底层江湖。
近年来,无数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体的现实主义华语片都对诠释“江湖”情有独钟。贾樟柯的人情道社会是一种江湖(《江湖儿女》),毕赣的西南水乡郊野也是一种江湖(《路边野餐》),走商业路线的小人物悲喜剧《无名之辈》也是一种江湖模样。
它们有着一些共通特点:方言,旧城区,善恶有着模糊的交接地带,男性为叙事主角,且必定要有一个女性味道十足的女人。
《南方车站》把传统印象中江湖该有的元素都堆砌起来了,有了污浊坑洼,乱象频生,有了“道儿上的兄弟”和血腥与情欲,甚至好几个场景的配乐、灯光都有了种江湖武侠风,就连“悬赏”这一设定也是中国古代官民衔接场上的典型元素。
但这些“江湖”音符被大杂烩式地溶在一块儿,却构不成一曲连贯的旋律。
胡歌为何失语
《南方车站》固然明白江湖由人构成,且竭力讲一个“边缘人”的故事。
“边缘人”一直是黑色犯罪片里说一不二的主角。身处社会底层的芸芸众众,身上却都有着传统江湖角色的侠义精神和浪漫情怀,面对着这个浑沌而高压的时代,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游走在社会与法律边崖,不断向外放泄无处投掷的困顿,以填补内心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绝望和抵触。
周泽农(胡歌饰)是一个深陷命运泥潭的逃犯,一个不断挣扎的底层人。但根据剧本,他应该也算是一个残酷、粗鲁,却有着真实亲情、爱情能力的亡命徒。
如果这个人物形象塑造足够饱满,《南方车站》就必定会是一部有着丰富内核的叙事佳作。
不同于以往黑帮片那些浓烈的爱恨情仇,刁亦男人为地给周泽农设计了一个为情所困的泥潭,而且是简单、纯粹的亲情。
胡歌的表演固然可圈可点,身为一个早已得到公众肯定的演技派,他努力学习方言、酝酿情感,最后被抓捕时的吃面场景,超大特写镜头无疑是对演员微表情和动作细节拿捏的肯定。
但这次,面对镜头,观众或多或少会感受到胡歌的失语。
胡歌的失语,是缘于周泽农的失语。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偷车贼周泽农,因帮兄弟追仇误杀了警察,警方对其下发通缉令悬赏三十万,周泽农四处逃窜的同时,也想方设法要找到自己的妻子杨淑俊,只是因为“想把三十万悬赏金留给妻儿”。
五年未见妻儿的常年惯犯,突然决定把悬赏金留给家庭,而非先行逃命。不足两小时的篇幅未为能够铺垫主人公自身的故事背景和情感基础,如此一来,人物动机未免站不住脚。
包括开头部分的为弟兄出头雪恨,也没有得到充足的人物关系铺垫。
而周泽农妻子杨淑俊(万茜饰),也是一个没有“立起来”的人物形象。丈夫消失五年,刘爱爱(桂纶镁饰)去找她时,她当即答应了去见周泽农,在关键时刻犯了羊角风,那此后又陷入退缩和躲避,没有再在剧情的推动和反转上起到任何作用。
另外,为了完成以“人”为主的叙事,《南方车站》从聚会开始,以聚会结束。
全片共有四次“聚会”,第一次是在酒店地下室里黑帮盗窃团伙分地盘;第二次是警察在馄饨面馆的大街上逮捕行动;第三是周泽农和刘爱爱“开房”;最后一次则是结尾两人吃面的场景。
四次聚会的主体从悍匪变成警察,某种程度上,影片的完成度被这一从动到静的切换和顺延提升了。
然而,四次聚会在叙述的渐进上并没有起到实在的推动作用。追捕逃犯,被重重各怀鬼胎的中间人物搅得扑朔迷离,遗憾的是,那层朦胧黏滞的迷雾到最后并没有被拂开,既没有看到鲜明的血痕,也没有呼应现实的拔得云开。
有了人,有了声光电色,却没了灵魂内核。无论是演员还是角色,都成了表演的傀儡,台词寥寥,内心世界描述缺席,对剧情的掌控力流于孱弱。“道义”、“家庭”和“亲情”在这部片里都成了空寡的符号。
哦对了,还有“爱情”。
爱情线浅尝辄止
刘爱爱问周泽农:“没想过跑吗?”
“往哪里跑?”
“往南撒,一直往南。”
周泽农回答,“我就想把钱留给屋里(家里)。”
这段对话发生在影片约后1/3处的海边。杀人在逃犯周泽农面对警方和黑帮双面夹击时,面对刘爱爱的提问,说了这么句前不着边后不着调的话。
除了胡歌,片中最有表演发挥余地的角色,就是桂纶镁的“刘爱爱”了。
“蛇蝎美人”几乎是所有黑色电影的必备主角,桂纶镁够妖娆,她仰躺在小舟上划水的场景,在无垠的黑夜和深海衬托下,把女性独有的柔媚和清冽呈现到了极致。
她身上必然也有着话语江湖电影里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其中一张电影海报上,分别处于两个空间的桂纶镁和胡歌被放到了一起,桂纶镁大头像占据画面左边2/3,远景有一个正在撕绷带绑伤口的胡歌,但画面运用了一个小视觉技巧:桂纶镁渔夫帽的白色丝带,成了胡歌的绷带。
这幅海报至少映射了一个要素:周泽农和刘爱爱两个男女主角之间,必定是有着某些关联的。这种关联当然不是主体与意外卷入者的客观碰撞,而是存在着情愫、情感的羁绊。
但电影并没有交代清楚,周泽农与刘爱爱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感磁场。只是因为刘爱爱是周泽农兄弟华华(奇道)相熟的陪泳女,所以用她作诱饵,诱惑,只是因为刘爱爱对那两万块悬赏心有所念吗?
若隐若现的线索不是没有。
桂纶镁出场的第一个画面,镜头给了刘爱爱墨绿色皮包一个特写,皮包上挂着一个形似飞鸽图案的圆形挂坠。而有着相同图案的还有周泽农手背上的纹身,镜头好几次都给了那个鸽子图案特写,却没有顺延着交代下去。
在车站餐饮区的座位上,刘爱爱去买啤酒,周泽农在这时看到了她皮包上的挂坠,两个人之间第一次,也是影片唯一一次,有了某种情感共振。
鸽子图标到底代表什么?它与二人之间、与各自命运有着什么具体联系?周泽农的纹身与其家庭妻儿又有什么关系?
似有似无的故事刚刚掀开一个角,就被人物欲言又止的神情噎回去了。
从后来的叙述中也看得出,刘爱爱这个角色对周泽农也是有着暧昧情愫的。除此之外,在男性势力的多方压迫下,同样生于困境的她也有着独占钱财的野心,也以作为一个女性的身份,对周泽农的妻子杨淑俊有着恻隐之心。
导演刁亦男则在采访中解释两位主角的关系:两个角色在强大的压力下,始终是两个孤单的灵魂。他们俩之前没有用明言去表达某种温暖的问候,但是他们用行动向我们传达彼此之间某种微妙的情愫。
遗憾的是,这种意识屡次出现都点到为止,下一秒就转而进入又一轮回的场景描摹。继续开始枪杀、追捕、躲藏,而情感线的点到为止,让原本应该被解答的谜题就这么不了了之。
黑色犯罪电影有那么难拍吗?
国产黑色犯罪电影,在文艺风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五年前,《白日焰火》的成功是对刁亦男的一次鼓舞,他更加沉浸在暴力美学的逻辑里。
《南方车站》全片充斥着比《白日焰火》还要强劲的血腥画面,枪杀、车祸,死伤镜头毫无避讳,口味之重被认为是近几年国产黑色电影里的第一梯队。
光从一张海报上就可以看出其黑色风格的浓烈,胡歌半张脸对着镜头侧光,投射出阴暗的另一半轮廓。
让古今中外观众都感到肾上腺飙升的“黑色电影(Film Noir)”,皆有着几个共通特点:底层社会为主体、社会道德沦丧或价值观的失落与迷茫为主题;人物的悲观主义和怀疑、压抑阴暗心理;清一色的绝望、荒诞,阴郁的氛围,极端摄影角度、严谨构图和模糊光影等,每一帧都充斥着表现主义风格。
然而迄今为止,内地尚且没有一部足以有代表性的黑色电影。在越来越逼狭的影视生存境遇下,创作者开始不断尝试如何在文艺与商业的平衡木上巧取妙夺。
但这终究不是一件靠“拍得好看”就能解决的问题。
或许多数人还能想起去年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同样是城中村,有着更高密度的阴黯潮湿、更压抑的城市密集氛围。
电影通过底层和边缘人群的纠葛,希望反映出资源稀缺和社会问题,但是仍然难逃情绪表达和风格刻画过多,最终靠离奇巧合、市井奇情撑起一个空心故事的结局。
毋论类型,目前的国产电影都普遍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在市场化和个人表达的夹缝中,谋求戏剧张力和影像风格的平衡。使得影片既抓得住观众的欣赏习惯,又不丧失在各层面进行艺术探索和打磨的勇气。
近年来慢慢出现了一个趋向:浓度过纯的文艺片,会受到观众对内容与叙事的严格挑剔与评判。最终在口碑与票房双赢的院线电影,往往不会是它们,而是摸清了观众胃口、精准输出的“半文艺”片。
太过清汤寡水,没人买账,太油腻烈辣,观众会觉得不健康。像《南方车站》这样强硬地把悍匪与文艺风格糅合起来,仿佛给人一种难以消化的不耐受症。
就在去年,被誉为“国产犯罪片教父”的曹保平在国内悄然上映了一部黑色犯罪片新作《铤而走险》,却惨获豆瓣评分6.1。
熟悉的原料和配方——底层社会、拥挤的城市旧区、侦查与追捕、从头至尾悬着观众的一颗心,最后却没有满足观众对剧中人的反转期待,叙事也沦为平寡,悬念从始至终“悬而未决”,甚至在观影上造成了一定的阴郁黑暗审美疲劳。
反观四年前揽获评分高达8.1的《烈日灼心》,虽然是框定在较为传统的公安刑侦架构里,其成功之处却在于站稳叙事根基,巧妙融合商业类型片的通畅手法,对味观众胃口。
或许,今天我们需要的华语片不是力求把黑色元素结合写实主义,描绘出淋漓尽致的现实,而是在表现主义的魅惑外表下,坚守对讲好故事的核心追求。
黑色电影的风格本身就是一剂,它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喧宾夺主。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2
《南方车站的聚会》这部电影有两个最大的看点。
一方面,这是导演刁亦男再次联手廖凡和桂纶镁的冲奖之作,喜欢《白日焰火》的朋友自然不会放过这部电影。
另一方面,是看影片的主演胡歌的演技,这部电影的成败某种程度上恰好也取决于他这个角色的表演。
我们先来看看前者,对整部片有起码的了解之后,再来谈谈胡歌在本片中的演技。
冰冷和湿冷
20__年,导演刁亦男凭借《白日焰火》拿下6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廖凡也凭借在片中的精彩演绎拿下影帝。
五年后,导演的新作《南方车站的聚会》虽然获得72届金棕榈奖提名,但败给奉俊昊的《寄生虫》。
冷是《南方车站的聚会》和《白日焰火》两部黑色电影的基调,但两种冷不太一样。
《白日焰火》是由一起碎尸案切入,讲的是警察跟女凶手在情感关系上的救赎。
电影故事发生在北方的冬季(哈尔滨),这里所说的冷并不是外部条件的冰天雪地,也在于人内心的冰冷,有些人明明存在却如同白日焰火看不见只能听个响。
相对而言,《南方车站的聚会》更像是一部湿冷的电影,它讲的是一个罪犯误杀警察后的困兽犹斗和企图用奖金换来自我救赎,嗯,同样也是讲的救赎。
不同的是,《南方车站的聚会》故事发生在南方的夏季(武汉),虽然城市被连绵大雨和潮湿的天气所笼罩着,可能也多了一些温度和湿热,但实际上潮湿背后同样是一种冷漠和无视。
南方车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斗兽场,吸引着各种飞禽走兽,原始的弱肉强食,冷漠的厮杀不停地上演和追逐。
除此之外,《南方车站的聚会》里面大量细节也跟《白日焰火》很相似,甚至很多细节是直接套用。
像警察跳广场舞、廖凡搜查万茜家里、桂纶镁的情欲戏、胡歌的球衣、兴庆都宾馆,甚至小到廖凡抽烟的牌子都跟《白日焰火》里的细节差不多,而且都是有对应关系的。
这些并非巧合,而是导演为了突出个人风格化精心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
譬如,影片中除了部分怪异的符号展现外,还有许多暴力血腥的镜头(如叉车飞头、穿肠开伞等),以及各种不言而喻的意象,墙上报纸各种年代的新闻,胡歌的手枪,桂纶镁的帽子,廖凡按灯开关等。
每个细节都是有它内在的逻辑,所以光是关注这些细节以及背后隐藏的故事,就值得观众花点时间,也难怪有些观众看不懂。
就拿万茜家里窗口摆的那一颗绿植吧,用导演陈凯歌的话来说,那就是生命的象征,一种生命的坚韧,最后万茜这个角色也是成功走到最后。
所以,想要更把握导演的风格,《白日焰火》是值得一看并拿来对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里的细节是值得回味的。
相比《白日焰火》,导演新作《南方车站的聚会》更重视通过这些碎片化的细节去讲一个“疯狂动物城”的故事。
疯狂动物城的故事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南方车站的聚会》主题不够清晰,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导演也就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他认为电影不一定都是要讲一个人生哲理的,或是非要有主题之类的,观众可以像听音乐会那样去看他的电影。
这或许就是导演的方式,把通俗的东西加入艺术片里去表达所想所思。
就我看来,《南方车站的聚会》与其说是一个罪犯救赎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疯狂动物城的故事。
从影片角色上来说,每个角色都像是一种动物。
猫眼猫耳,自然是猫,得了羊癫疯的万茜,是无辜的羊,胡歌是善于伪装又很有耐心能给对手致命一击的鳄鱼,桂纶镁是野鹅塘里的小透明水母,廖凡是森林的秩序控制者老虎等等,你可以发现每个角色的行为都特像动物的习性。
在这个动物城里,在这片野鹅塘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利益做事。
我们看他们为了地盘互相厮杀,看他们为了逃亡做困兽之斗,看他们为了利益出卖和背叛,也看到他们为了自由而努力,为了救赎而活着。
这是疯狂动物城里唯一能够让人感到温暖的地方,正如胡歌在谈到自己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时说到:我从这些边缘的小人物身上看到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平等的,都有求生的本能,都有与命运的抗争,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他们身上的温暖以及人性的光辉。
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一部特别个人风格化的电影,其中也杂糅着各种个性化元素的电影。
在影片中,我们似乎看到了王家卫那种暧昧不清的美感,胡歌和桂纶镁两人角色之间的距离,交谈和接触,王家卫“御用”灯光师黄志明为片中打造的那种灯光效果正好营造了暧昧不清的氛围。
我们似乎看到了毕赣那种乡村的粗野、朴素和原始的艺术,除了毕赣的姑舅陈永忠和《地球最后的夜晚》男主角黄觉的参演外,还有那些长镜头,方言,乡村群演等元素所制造的粗犷和原始。
别忘了,本片的摄影董劲松也曾参与《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拍摄,片中大量的夜戏拍摄对于他而言更是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似乎也看到一些贾樟柯的魔幻现实的影子,像胡歌向空中开枪以及廖凡的广场舞(背景音乐是70年代的迪斯科舞曲《Rasputin》)都让我想起《江湖儿女》类似的片段,而且片中还有许多乡下可能还有的诧异现象,比如大棚里的女人五元唱一首歌,都是基于现实又超于现实,看着特别地魔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白日焰火》里也有一段舞蹈,是结尾廖凡的独舞。
那段独舞在《山河故人》也有,在奉俊昊的《母亲》也有。
而将这一切串联起来的是导演刁亦男,进而形成了自己的那种独特的风格。
这些人的共同点是视觉上的美感,不管你如何看待本片,影片中的视觉冲击所带来的美感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会被片中所营造的真实和暴力所震撼,甚至惊吓,但我们也会喜欢这份视觉冲击。
我们也会被片中各种的“枪声”吓到,哪怕只是爆米花的声音,水壶砸地的声音。
强烈的视听冲击让我们对影片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却难以引起共鸣。
为何难以产生共鸣
平心而论,看完《南方车站的聚会》我并没有对角色产生共鸣,甚至觉得有些距离。
就像《卫报》评价的那样,视觉上的创举给人强烈冲击,但无法靠近角色内心。
胡歌这个角色是一个很克制,深藏不露的人,我们无法靠近这个角色,不了解他在想的什么,就如他手上画的鸽子,渴望自由而又不愿意在表面上释放出来。
从头到尾,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这个角色爆发式的情绪,和《白日焰火》的廖凡是不同的压抑,当我们看到他在狼吞虎咽地吃面,我们才看到了他的害怕,才看到他对死亡的恐惧以及被围捕的最后一丝反抗。
其实就连胡歌自己对这个角色的把握也是遥远而陌生的,有距离感的。
同样地,桂纶镁这个角色也是十分冷艳,我们猜不透她想要做什么,她的立场,直到最后她跟万茜拿着奖金一起走的时候,我们才揭开了她的面具,了解她内心所想的。
而廖凡这个角色看起来戏份很多,擅长于办案,分析,但我们对他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此,他在片中似乎只是一个单纯的执法工具而已,他没有表露过自己的内心想法,我们自然也很难对这个角色更深的了解。
这是角色上带来的距离感导致我对电影没有共鸣的原因之一。
其次,影片过于重视各种片段细节的处理和设计而忽略了故事性,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各种细节去推敲角色当时的想法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
每个片段也都有惊艳的细节,但过于松散,导演似乎想要呈现一个较大格局的东西,但塞进的东西太多分散了关注。
如果导演能够把对细节的精妙用于故事上的巧思,或许会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胡歌的演技到底如何
胡歌这个角色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他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其他人物的行为,所以他的表演至关重要,如果他不能让观众相信,那么其他人的表演不管多好都会让人有些遗憾。
诚实地说,胡歌饰演的角色虽然未能引起共鸣,但他在片中的表演还是挺令人刮目相看的。
尽管他在电视剧里方面有《仙剑》系列的“逍遥哥哥”、《伪装者》的“明台”、《琅琊榜》的“梅长苏”等经典角色的塑造,但那些角色对于胡歌而言,并不算是他定义的“演员的成功”,正如他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所说的,那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而是角色以及团队上的成功。
此前,胡歌并没有太多电影方面的经验,他太需要在电影上有所为,他太需要证明自己还能继续在演员这条路走下去。
从这个角度来说,胡歌确实证明了自己,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的周泽农一角是他的一次突破,而且在一些段落上有不错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在影帝影后面前,他没有“拖后腿”。
像开头周泽农被枪击中趴在泥潭里那双眼睛,像周泽农在破屋幻想中举枪的神态,像饿极了的周泽农在小店吃面狼吞虎咽的样子,像周泽农很张狂地做出了最后一丝的反抗等。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罪犯的困兽之斗。
可惜,这个角色缺乏一种爆发,最后的枪战并不能将这个角色长久以来积压的情绪爆发出来,缺乏的可能是像《白日焰火》廖凡最后的独舞吧。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以桂纶镁和万茜两个人的行走结束,这不光是交代奖金的归处,似乎也是《白日焰火》桂纶镁的一体两面的再次诠释。
写在最后
跟《白日焰火》相比,我们依然能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看到导演对自己风格的延续,某种程度上,也是他对前作的一个补充。
而且,我们也能够在影片中看到导演创作上的一些尝试,将个人风格化推向极致,大概会是这个样子。
但很明显,这也导致影片有点失控了,尤其是在故事上,也没有太多突破性的东西。
胡歌没能凭借这个角色获得更多的突破,当然对于他自己本身的演技是有的,可是这个角色无法成为他的“招牌”角色。
导演其实自己也说了,用胡歌也有出于明星的考虑,现在看来,胡歌对于导演而言,可能更多的只是借了他的人气延续自己的风格化创作和试验罢了。
雅俗共赏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控和取舍的东西,就像王家卫的电影,起初大家也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但时间会让他影片里隐藏的东西慢慢透析出来。
至于《南方车站的聚会》是否拥有这样的魔法,不太好说,我们就有待时间来检验吧。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3
首先小编认为《南方车站的聚会》是难得国产电影可以比拟韩国的政治、社会类型的电影。
小编看完这部电影感觉远超出预期,有佳句有佳章。整体节奏和脉络非常清晰舒服。方言,光影,人物形象音乐,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暴力,电影中几处血腥打斗的场面都极为强烈,血液喷洒在穿过人身体的雨伞上,这种直面暴力的方式来给人造成震撼,我不懂电影怎么样呈现暴力是最好,是应该有参与感还是有美感,看完会让人惧怕还是让人想模仿,这个很重要。
命运,要是以前看完,我会哀叹这个可怜的周泽农是被命运捉弄了,而现在我在想整部电影中所有人物是怎么样产生的,不止主角,而是所有人,他们是什么的产物,在城中村这样一个环境中,他们是被什么捉弄了?是命运吗?还是人的互相捉弄?警察为了抓人企图下套迷惑他的妻子,陪泳女为了钱而出卖周泽农,混混为了赏金相互残杀。
好不容易到结局如很多人所愿,“弱者”获得了赏金,却又被警察识破,这一切其实都是人在捉弄着人吧,但这个是否是最真实的人性呢?是什么社会构建出了这样的人与人的关系?思考到这里,我觉得电影还是成功了的。
观影完,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前两天还在讨论该不该有死刑的问题,我跟坚定觉得应该有,我认为这是震慑,没有人去触碰死刑那就是一种理想状态,是美好的愿景。
但这里面有几个无论被残杀还是被警察击毙的人的场景,让我感觉自己前几天说的话无比冷漠,虽然这并没能推翻我之前的想法,但确实让我觉得不应该用理想化的方式去思考和表述刑罚的问题,而是在着眼人性和社会,还是太复杂了。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4
艺术片导演刁亦男和偶像演员胡歌,貌似走在毫无交集的两条轨道上,终于还是在“车站”汇合了。对于胡歌来说,当他和刁亦男在上海的一家餐厅里首次相见,知道他邀约自己出演《南方车站的聚会》时,真的有些“受宠若惊”。胡歌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于是他成为了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困兽周泽农,
没有了偶像的滤镜,胡歌让自己成为一个说着武汉话、躲闪于人群中的亡命之徒,内心里有着害怕、不安和戾气,表面上却又要故作沉稳。最终,他要把自己献祭给这片江湖,被水吞没,又被水记得。这个角色让胡歌感慨,真是太“南”了。
受宠若惊
创作瓶颈期接到邀约
胡歌大学毕业后即以《仙剑奇侠传》中的李逍遥一举成名,随后在车祸中捡回一条命,20__年又因《琅琊榜》和《伪装者》的热播,重回巅峰,但是胡歌认为这只是一种消费型的快乐。
在他看来,人生中有两种快乐:“一种是消费型快乐,一种是创造型快乐。前者更多的是感官上暂时的快乐,对人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是一种假象;创造型的快乐,则是持续性的、能够帮助成长的。很遗憾,《琅琊榜》和《伪装者》的热播属于前者,让我在短暂的开心后更加茫然。”
所以,那时候的胡歌处在一个瓶颈期,对工作有些迷茫,他在等一个有表演冲动的项目。就是这样的机缘之下,胡歌与刁亦男见面了。“导演通过我的朋友联系到了我,我挺惊讶。因为之前我演过的电影不多,演的电视剧大多比较商业化,而刁导在我的印象中则很文艺。”听刁亦男描述《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故事后,胡歌动心了:“我觉得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
《南方车站的聚会》成为了胡歌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谈及电影与电视的区别,胡歌表示差异很大:“电视剧由于制作周期和容量的关系,没有办法像电影有那么长的时间和空间,让演员来准备一个角色,对于演员的要求是速成的;电影像在小火慢炖,我通过这个电影可以去找到新的方法和感悟。”
演周泽农
要晒灯、减肥、学武汉话
《南方车站的聚会》中,胡歌饰演的周泽农是盗车团伙中的头目,因为抢地盘卷入争斗,结果误杀了一名警察,不得不逃亡。在听说自己有30万元的悬赏金后,周泽农就设法让妻子挣到这笔赏金,算是给家庭一个补偿。
主创阵容中,桂纶镁和廖凡曾主演过刁亦男的电影《白日焰火》,又是公认的演技派。所以胡歌说自己压力很大,有点紧张,但刁亦男告诉他放心去演。“导演给了我很大耐心和指导,却不会在拍摄时轻易喊过,因为想挖掘更深层的表演。某种程度上,周泽农有时与导演有点像,表面儒雅,但内心有力量。”胡歌说道。
为了扮演周泽农,胡歌需要在外形上接近角色:“我要去晒灯、减肥、学武汉话,去他生活的环境观察人物。我还花了很长的时间进行体能的训练,我在里面有一段打斗的戏,导演要求打得连贯,打得实在,我的理解就是无招胜有招。”
胡歌说:“我们在拍摄小偷大会的时候,找来了当地的一些群众演员,我在他们身上获得了很多灵感。”胡歌还要学习手枪的使用和拆枪装枪。
让胡歌比较得意的是会骑摩托车这个技能,他说自己去拿剧本时就是骑摩托车去的,人家给他送剧本下来时吓一跳,胡歌还开玩笑说自己是来取快递的。
相对于这些外在的接近角色,胡歌坦承走入周泽农的内心很难:“有一次导演在现场问我说,感觉怎么样?我很诚实地跟他说,有好有不好,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有些绷着。但是,我不会去刻意回避,因为我觉得这些负面的情绪或者身体上的感受,和这个人物是接近的。他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在一个极其不安的状态,我的这种不安,可能也正与人物的不安符合。”
拍重头戏
两天内吃了29碗面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顺拍的,胡歌觉得这对于演员来说非常好:“从头到尾,你的整个情绪是连贯的,你不需要为了接戏,而把自己的情绪断开。但前提是,我们有一个强大的投资方能够允许我们这么任性地去创作。”
片中有一场胡歌的落水戏,胡歌说那场戏是他表演的一个分水岭。“那场戏之前,我觉得我还没有完全进入到这个角色的状态。那场戏之后,我觉得整个人都打开了。在自己的体力达到极限的时候,那个状态和周泽农是最接近的。”
片中胡歌与桂纶镁对手戏很多,这也是两人的首次合作,胡歌形容桂纶镁是一头鹿,很敏感很灵动。对于两个人物的关系,胡歌认为是超越了爱情的感情。
胡歌在片中还有一场重头戏,就是吃面的戏份,因为周泽农在全片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感情内敛,很阴郁,只有吃面那场戏,是他最淋漓尽致的一次情感表达,他的喜悦和恐惧反应,甚至是他的悔恨、委屈,各种复杂的情绪都在这一场吃面的戏里表现出来。胡歌说为了这场戏,每个机位都要吃一碗面,所以,他拍了两天,整整吃了29碗。
用时半年
胡歌重新喜欢上表演
胡歌拍《南方车站的聚会》用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在人物上,他试图走近周泽农,在表演上,他努力忘掉以前演电视剧的那些套路,以一种全新而陌生的表演方式进入。
胡歌说:“我从一个演电视剧的演员,第一次踏进了电影圈。这个过程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适应到理解,观察学习,消化、感悟、总结。可能我自认为我呈现的不是最好的状态,但是我至少学到了方法。”他感谢导演刁亦男所有的NG:“他每一次的不满意都会激发我的潜力,进一步挖掘自己未知的部分。”
胡歌称自己幸运地得到了气候的助力:“武汉的高温让我处在朦朦胧胧的一个状态,分不清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在哪。我时而是我,时而又是周泽农,而且我也觉得这个故事就应该发生在武汉,可能去别的地方,我觉得拍不出这样的感觉。”
《南方车站的聚会》拍摄中途,胡歌去参加了一个活动:“所有人都说我变了,我发现自己好像比往常多了一份淡定,这或许是周泽农带给我的。”
拍摄这部电影让胡歌收获了很多“第一次”,也有很多在工作上的全新体验:“说得大一点儿,我觉得让我重新喜欢上表演这件事。说得小一点儿,我在这个过程里获得了快乐。”
车站,是某些人的起点,也是一些人的终点,交错的铁轨纵横远方。《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故事对于周泽农来说,是一个终结,对于胡歌来说,则通向未来。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5
时间过得飞快,一到周末更是如此,转眼两天就这么过去了。这个周末有多部新片上映,不过贺岁档来到第二周,还没有冒出一部爆款,几部新片的表现可圈可点,不过跟火爆还有些距离!
其中,#南方车站的聚会#算是种子选手之一,因为这部电影看点颇多,其中最吸引观众的,莫过于主演胡歌,虽然他已经出道多年,但是在一部电影里演男一,这还是第一次,所以会格外让人期待。
有比较留意胡歌动态的观众都知道,《琅琊榜》火了之后,他的作品产量并不高,而且看得出来在转型,从电视剧转到电影,所以这一次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十分关键,这一部如果火了,那么后面的路会好走许多!
就电影本身来说,《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口碑还是蛮不错的,导演刁亦男保持了自己的高水准,而胡歌的发挥也颇为出色,片中他饰演的周泽农其实跟他本来的感觉差距颇大,不过最后呈现出来的角色十分接地气,看得出来是花了不少时间去磨的!不过就票房来说,《南方车站的聚会》算不上很火。)
《南方车站的聚会》上映3天累计票房1.36亿,3天破亿的成绩对于大多数电影来说,已经可以开香槟庆祝了,不过对于《南方车站的聚会》来说只能算还不错,毕竟这部电影牌面实力不差,主演除了胡歌外,还有桂纶镁,除此之外还有廖凡、万茜特别出演。
其实就《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出品质量来说,它值得更高的票房,不过作为剧情片本身相对小众,更可惜的是,它的这个档期遇上了两部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其中,由道恩·强森主演的《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连续三天力压《南方车站的聚会》登顶单日票房榜,该片虽然口碑一般,但是爆米花属性决定了它更受欢迎,除此之外这个IP本事也有深厚的影迷基础,再加上道恩·强森本事的票房号召力,《勇敢者游戏2》就这么脱颖而出了!
除了《勇敢者游戏2》之外,还有一部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2》,该片虽然已经上映了17天,但是一到周末就超水平发挥,毕竟家长会带着小孩去看!所以说,在这样的压力下,《南方车站的聚会》能拿到3天破亿的成绩真的不容易,而胡歌也已经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