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五篇
推荐文章
《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五篇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一>
学院组织观看了电影《焦裕禄》,观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主人公焦裕禄下基层、访民情、赈灾救济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种梧桐、带病坚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迹令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不忘党的宗旨;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还在于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焦裕禄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好儿子,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和榜样。通过观看影片,让我对焦裕禄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更让我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通过观看影片,我对焦裕禄同志有三点感受: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学习焦裕禄精神,提高党性、道德修养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儿子、党培养的优秀干部,作为一个父母官,他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有着一颗爱民的仁厚情怀,深入百姓,体察民情,访寒问暖。他前往兰考县委报到,衣着简朴,轻车简从,一路步行,当他看到一群饥饿的孩子时,他拿出了自己携带的全部干粮;当他第一次参加县委会议时,他提议与会同志先到兰考火车站看一看,当看到鹅毛大雪中静静等待的饥民无奈的眼神、当看到火车来临时饥民争先恐后逃离家园的情景,众人被深深震撼;当他听说政府的救济粮没有及时发放时,他震怒了;当得知养牛老人被牛角撞伤,生命垂危,想见他一面时,他不顾自己已经被病魔折磨十分脆弱的身躯,深夜冒雨前去探望;在一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他还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资助更需要帮助的贫苦百姓……面对双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禄同志深情地说出"我是你们的儿子",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民情怀!这是多么崇高的人格力量! 在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近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了富国之路,人民生活富足,再没有旧日兰考饥民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的景象。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生存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干部,我们代表的就是党和国家的形象,当我们面对群众诉求时,是否还记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否拥有像焦裕禄同志一样的赤子之心、人民情怀?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如果一名党员干部连最基本的党性、道德修养都不具备,又如何能够公而忘私,干好本职工作,又如何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的深情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用真心去感受,用行动去实践。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真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为锁住肆虐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让他滑下了沙丘,但他没有退缩,忍痛坚持工作;当得知泡桐树可以在当地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对改善气候环境有巨大作用时,他亲自到苗圃了解情况,部署植树防沙工程,并亲手在沙丘上种下一株泡桐;当得知在苗圃工作的唯一的大学生要离开兰考返城时,他抓起一把兰考的泥土,忍着疾病的折磨,跌跌撞撞跑到火车站为他送行,没有责怪,()没有批评,只是交待大学生回城后不要忘记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把兰考的泥土做一下化验分析,为改变兰考的自然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夏季水患,又是他在洪水季节,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情,在看到村干部面对灾情一筹莫展,垂头丧气时,又是他一句一句的肺腑之言,激起了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工作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难,面临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就应该学习焦裕禄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
三、学习焦裕禄精神,培养正直无私、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
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率先垂范。初到兰考的焦裕禄看到百姓的贫苦生活,在主要领导反对的情况下,带头取消了领导干部的特殊生活待遇;在为解决干部因饥饿浮肿而影响工作开展时,他冒着政治风险,主动拍板决定购买议价粮;当地区公署派专员调查时,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他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精神,赢得了党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老百姓心存感激送来几条自家养的鲤鱼、孩子们高兴得说要吃红烧鲤鱼时,他教导孩子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不能不劳而获;当孩子们因为没有吃到红烧肉而将窝头扔到地上时,他的心在流血,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作为兰考县的父母官,他的女儿却连一件体面的棉袄都没有……对比焦裕禄同志,在当今社会有多少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世界的改造,又有多少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迷失方向。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焦裕禄同志正直无私、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在当今社会经济稳步推进的大好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加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把生命交给了这片热土,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留下什么警世明言,甚至没有像样的政绩工程,但他有一颗火热质朴的心,他心里想的是人民,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以焦裕禄为榜样,为学院的全面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二>
看完《永远的焦裕禄》,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纷飞,黄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书记拉车,几人推车,车上装着救济粮,寒风挟着雪片打在人们的脸上。河南民歌《共产党是咱好领头》响起,为这一行人的爱民行为拼命地吼唱着。破土房的门被推开,焦裕禄出现在门口。屋里的一对老夫妇,老头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惊诧地看着这位不速之客。焦裕禄来到炕前,坐在老头身边:“大爷,您的病咋样呀?快过年了,我们给您送点粮食和钱来,您们先用着。”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强睁开昏花的老眼,看着焦裕禄:“你,你是谁呀?”焦裕禄拉着他的手:“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胡子颤动着,泪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顺着焦裕禄的头上往下摸索,帽子、围脖、棉衣:“感谢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这样的好儿子!”那粗犷的民歌配合着画面将电影推上高潮。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焦裕禄同志不愧是共产党的好书记,人民的好儿子,他是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电影结束后,一位女观众泣不成声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焦裕禄同志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这次“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活动中,自己要不断去增强焦裕禄同志这种为人民服务埋头苦干,永不知倦的责任感。过去有一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不计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为党的工作中去。
“红日照天下,涌现振奇人。尽管病魔缠绕;奋起棒千钧。甘愿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鳖,倒海索奇珍。兰考焦裕禄,耿耿铁精神。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弦歌声起,杨柳东风万户春。借问津梁何处?万事认真实践,全意为人民。群众中来去,天地共翻身。”当时郭沫若写的一曲《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将焦裕禄短暂而光辉的生命以客观公正的角度翔实地传诵了出来。焦裕禄用他的热血,在兰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办公室干部,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和作风建设,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燃烧自己!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记在脑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民好儿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的一生中学到的,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人民的好儿子,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三>
总有一种感动热泪盈眶,总有一种精神历久弥坚,总有一种幸福春暖花开。今天,电影《焦裕禄》再一次让我心潮澎湃感概万千。 1966年,穆青满含热泪和深情,撰写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24年后的1990年,穆青再踏兰考,再写《人民呼唤焦裕禄》。同年电影《焦裕禄》上映。正值焦裕禄逝世50周年之际,又一个24年后的2014年,习总书记重访兰考,并深情咏读《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直抒胸臆,深情表达了对焦裕禄的思念和赞颂,更透示出总书记浓郁的为民意识和坚定的家国情怀。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焦裕禄只在兰考担任了1年零3个月的县委书记。他去世后在兰考安葬时,一铲铲兰考土洒在他的棺木上,人们看到的是老百姓撕心裂肺地呼喊、悲痛欲绝地痛哭,送葬队伍绵延数里。看到这个画面,我实在想不出最好的词语来形容人民群众对焦裕禄的怀念。百姓是天。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焦裕禄用“孺子牛”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百姓,抗风沙、战盐碱、排内涝、堵风口、栽泡桐,为兰考人民造福;把人民装在心里,唯独没有他自己;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敢于负责,所以他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坚持工作,后来病情严重恶化,变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剧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里奔波,兰考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他走了120多个大队;为治理兰考的三害,改变全县36万人民的贫困面貌,他带着重病坚持工作,坚持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64年5月14日,年仅42岁的好干部焦裕禄离开了人间,但他永远活在兰考和全国人民的心中。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虽短,而他却给人民留下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和许多无价的精神财富。"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这首传唱在兰考的新民歌正是兰考人们对焦裕禄深情怀念的真实写照。
“我是你们的儿子”。焦裕禄的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伟大的真理。这是一个震撼历史的声音,他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全部忠诚。“半个世纪前的‘老典型’至今仍能熠熠生辉,值得深思”——正如新华社评论《焦裕禄精神是“正衣冠”的生动教材》所示,20年后重启的这一轮先进典型学习浪潮中,“旧榜样”被赋予了“反四风”的时代新价值。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人民的儿子的英名。
曾经同样当过县委书记的最高领导人习总书记,以“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我也是来学习的”实行言传身教,告诫基层党员干部在执政年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我们必须改进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牢牢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人民真心支持。”
我们的党已经走过93年的光辉历程。现有8000多万名党员,绝大多数党员的信仰是无比坚定的,自觉践行宗旨,为民谋利造福,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但也有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腐败成高发期频发期。仅从人民网3月28日报道中得知,中纪委网站目前总计发布了247起案件查处消息,其中省部级干部31人,地厅级117人。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今年3月18日上午,总书记在XX县委老办公楼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开门见山:“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是要自觉以焦裕禄为榜样,深学、细照、笃行,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学习他“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促进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市争创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试验区。
此时,我想起了县衙里的那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电影《焦裕禄》,使我接受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净化,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与我全新的感受和启迪,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谁持彩练当空舞,载我以行,劳我以生,希望在我辈。
《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四>
在前几天观看了影片《焦裕禄》,在看完之后,我深深地被焦裕禄同志的“为民之心”所感动。可以说,又进一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内心很受感动,深受教育。焦裕禄下基层、访民情、赈灾救济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种梧桐、带病坚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迹令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
焦裕禄同志逝世距今已有近50年,50年来,我们国家风雨变迁、沧海桑田,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变化很大,但我们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几代人!焦裕禄这个名字,体现了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他的心永远装着人民群众,惦记着老百姓的疾苦。他向每一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绝不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影片中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影片《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焦裕禄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忍受着病痛,日夜坚持工作,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他带领兰考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工作,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具体方法。为治理兰考的三害,改变全县36万人民的贫困面貌, 他坚持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影片《焦裕禄》深深震撼着观看者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焦裕禄》观后感1000字<五>
重新观看电影《焦裕禄》,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礼。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5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颂?现在重温他的事迹后仍然感受到巨大的鼓舞?从影片所展现出来的事迹不难看出:这是因为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经常深入基层,串农家、蹲地头,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亲手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小问题。他甚至不顾自己的乌纱帽,冒着违反政策之险,解决干部群众的吃饭问题。他有钱接济困难群众,却没钱给女儿买新衣服;他有钱为患者治病,却没钱满足儿子的一碗红烧肉……他为我们树立起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路线光辉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焦裕禄的事迹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就在于他那种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电影里的“二把手”跟焦裕禄有一段精彩的对话,那人说工作要先让上级领导满意,焦裕禄却认为工作要先让人民群众满意。抱有这两种思想的不同结果是,焦裕禄忙于发放救济让老百姓度过难关,那位“二把手”却忙于筹办展览让上级领导高兴。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政绩观,事实上反映出如何看待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二者的关系问题。看看焦裕禄的为民态度,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正确把握好这二者关系,是很有启迪的。
其次在于他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现在的人看来,焦裕禄所做的那些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书代劳。但是,焦裕禄却总是轻车简从深入一线,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带上一两个随从人员,走遍兰考大地的山山水水,荒丘沙地,农村地头,在兰考90多万亩的土地上遍留足迹。他那种“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思想,值得我们每位领导干部认真思考,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让人民群众满意,是否能实实在在为基层、为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好的问题。
第三在于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对于过去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的特殊待遇,焦裕禄硬是带头给取消了。这虽说是集体表决定下的,但没有他的登高一呼,哪会有表决时候的应者如云。在得失之间,焦裕禄在全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克己奉公,这种境界何其高尚!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我想焦裕禄的心肯定在滴血,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在这些私情面前,焦裕禄想到的却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这是一种痛苦的抉择,也是一种崇高的抉择!
最后在于他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负责精神。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焦裕禄以坦白的襟怀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
焦裕禄心里想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他知道党的形象,需要在为人民服务中去维护。在他的事迹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高谈阔论,没有故作高深的反复思考,他认准的只有一条: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当时那么拥戴他,人民群众现如今那么怀念他,就是因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