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作文5篇
《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克服着种.种困难和嘲讽,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并为印度夺了第一块摔跤国际金牌的故事。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
2017年瞬间就到了5月,伴着时间过得真快的感叹,迎来了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 爸爸》,电影演绎的就是一位爸爸在众人不解甚至嘲讽下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走上体育竞技-------摔跤运动之路的故事,当然这是真人真事。
这是印度影星“阿米尔.汗”主演的一部据说在全球口碑都炸裂的片子,在豆瓣影评上得分尽然是9.8分。整个片子虽然情节简单但是发展很是紧凑,动作场面拍的也是精彩的扣人心弦,虽然知道结果但是心情依然被镜头牵着不忍离开。
作为一位爸爸看后,在感动父女的坚持中确实又一次很好的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内心,再次感受到了爸爸的力量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相信每位爸爸都有自己的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往往是还没有实现或者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这是命运的残酷,在家庭里这些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继续这个梦想也是人之常情,在现实中爸爸的这种期望要是处理的不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伤害,剧中演绎的正是这样按照自己的理想为孩子设计和安排人生的爸爸。当然剧中结果是非常的好,即圆了爸爸的梦也造就了孩子,真是皆大欢喜。感慨之余,还是应该好好的思索一下如何在荧幕下去借鉴。
首先,爸爸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作为家庭顶梁柱时,哪些该放弃哪些该继续,同时也很清晰自已的孩子有怎样的性格和能力。剧中爸爸悲情埋葬自己梦想,彻底息心后,当看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具有“能打善战”的秉性时,在燃起自己心底梦想焕发出巨大力量的同时,毅然决定突破社会局限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女儿走上职业摔跤之路,当然他也是一位负责的爸爸,他也怕走眼,耽误了孩子,因此和妻子约定了一年的观察期,这里也要感谢妈妈的支持。
其次,目标一旦确定,无论从心理上和行动上都不会动摇,哪怕是前进路上布满荆棘也要去克服,没钱给孩子买运动衣、没钱提供高热量食物、没钱置办训练器材,除了家人没有外部的支持,甚至在女儿不理解想放弃时,爸爸都是没有条件那么就创造条件去解决。爸爸一路的坚定产生出的定力强大到克服了别人都认为的那些不可能。
第三,全然的沉浸在与女儿一同成长的过程中,用爸爸强大的内心力量包容和承载一切,忍他人之不能忍,受他人之不能受,然后在静中用智慧为孩子为家庭营造出一个稳如磐石的环境氛围,传递出只要爸爸在,一切都没有问题,当然要做到这点爸爸是在背后默默付出了他的全部。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针对成人的修为,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的明示,由“阿米尔.汗”在剧中给予了淋淋尽致的展示,这应该是两个文明古国在人生修炼上的一次互相致敬。
为了帮助孩子实现人生目标,爸爸用关爱、不放弃甚至威严包裹孩子,然后助其发挥出最大潜能,为个人为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爸爸 拥有的“止、定、静、安、虑”的能力,使其在充分知晓自己所能和孩子能力的基础上,用笃定、用平静、用信念、用筹划一步一步做着萌发孩子天性的有效陪伴。这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成长就是要认识事务本来面目和客观发展规律,然后事有始终,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过程中,爸爸教女儿在技巧上的以逸待劳、防守反击、声东击西这些技时都暗含了符合道的痕迹。
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当爸爸被人暗算不能现场指挥时,爸爸那早早为孩子种下的“不能总靠别人,你自己可以”的心锚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发挥出了绝地反击的作用,同时也完成了孩子心理上的蜕变,从此可以放开爸爸保护的手而自立自为的前行了。看着孩子背负着自己的使命安全远离的背影,一定是天下爸爸们共同的愿望
“阿米尔.汗”是位出色的演员,他主演的片子有《三傻大脑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和《地球上的星星》等,这些片子有追问人精神境界的,也有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更有对社会不公的关注,真是出世与入世相得益彰。他曾说“我想去治愈大众。”汗在印度做出了很多社会的贡献。我不知道他治愈了多少印度大众,但是这部电影确实给我上了一堂课,那就是“学习吧 爸爸”,为了营建和谐温馨的家园和助力孩子成长,爸爸们一定要学习了,一定要好好修炼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
今天上午,我们带孩子看了中国交通广播举办的电影,《摔跤吧!爸爸》
电影《摔跤吧!爸爸》,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强烈推荐给大家(家里有小朋友的人一定要带上小朋友一起去看。)
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
───《摔跤吧,爸爸》
在印度那样一个绝对男权的国家,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社会给予女性个性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对于底层家庭的女孩来说,梦想就是奢望。
所以在影片中,爸爸“逼”女儿学摔跤,既是为自己圆梦,也是为女儿寻找到一个改变人生的方位。
不然,她们的命运无非是早早结婚生子,成为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离开印度真实的社会环境讨论女孩的“个性发展”,多少有一种“何不食肉糜”之感。
无论所谓“女权的胜利”,还是“父权的游戏”,观澜君看到的,只是一个父亲。
他是个无所不能的父亲。
他“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女儿与男孩练习摔跤、为了女儿能走上摔跤赛场跟人吵架、为女儿DIY了一个沙坑摔跤场、还用家里的棉垫代替正规摔跤场的垫子,最终摔出了两个全国冠军。
他又是个脆弱的父亲。
他会在大女儿进入体校之后跑到教练面前低声请求;会在与进入科班的大女儿的“对决”中败下阵来;在听到女儿因比赛失利哭泣时手足无措;体校要开除两个女儿,向校方求情时满眼泪光——“她们没有错,真要说她们有什么错的话,那就是她们有个疯狂的父亲。”
你看,如同你我的父亲一样,他再普通不过。
在我们质疑这位父亲的初衷时,扪心自问,谁不是被父母略带强迫地引导着呢?
对这样的家庭来说,没有父亲的强势引导,又哪来女儿后期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何况在那样一个穷困封闭的村子里,女儿的见识本就有限。
观澜君从电影中看到的,是父亲与女儿的共同成长:
父亲年轻时未实现自己的理想,总有壮志未酬的痛苦,因为“你本可以”。意外发现女儿的摔跤天分,这位迟暮英雄赢回荣誉的雄心活泛起来,果断地以父亲的强势、霸道和专制,开始了一个将女儿培养成优秀摔跤手、进而嬴取冠军奖脾的专项实验。
女儿从抵触到发自内心接受摔跤运动,转折点就在那场偷偷去参加的闺蜜婚礼上。
从那之后,女儿理解了父亲的爱,从心底接受父亲的安排,将摔跤当成了改变命运的出路。小宇宙彻底燃烧了起来。
从开始练习摔跤遭乡邻非议、被同学嘲笑,到参加比赛处处受阻,父女内心关于“女孩凭什么不可以”的诘问,齐并激发出来。
当女儿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村邻纷纷效仿时,父亲对女儿说:
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不仅属于你,还属于数千万个被认为不及男孩的女孩。
讲真,这话令人振奋!
有人又要问,成功了的女儿依然是父亲梦想的附属品吗?
决胜的关键时刻,父亲意外缺席了,“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父亲往昔的这句话,给了独自战斗的女儿绝地反击的智慧和力量。
赛场上印度国歌奏响,暗喻她真正从父亲的庇荫里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这样的胜利不但属于这对父女,因为她影响了整个社会。这,也是父亲送给女儿的最好的礼物。
这部电影让我们谈论女权意义和女权表达,算是这对父女共同成长经历生成的一个“副产品”。可就是这个副产品,却让影片高度上了一个level。
为何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如此强烈地感动你我?
影评人 @梅雪风 说,它植根于真实的世界,而且它对片中的人物都有着深沉的情感,正是这种真实感和人性味,让这个本质上看似俗套的剧本有了自己强悍的生命力。
观澜君认为,将女权和女性解放这样一个沉重、宏大的命题,落到一个普通家庭身上,落到一个普通的父亲身上,落到两个普通的女孩身上,真实、不空洞、不说教,励志而不失温情。这部影片让中国的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不是偶然的,反观我们的影视作品,充斥着太多游离于现实之外的套路化人物和故事,鲜少触及鲜活的现实。
将社会和人性的缺陷暴露在聚光灯下并不羞耻,该羞耻的是,我们有缺陷,却熟视无睹,甚至集体下意识地回避,在现实中如此,在影视作品中同样如此。
观照社会、观照人性,理应是电影的责任,也是其价值所在。
在一片叫好声中,将《摔跤吧!爸爸》推上神坛大可不必。但是,影片散发出的以小见大的真诚、直面现实的态度,以及微笑含泪的表达,让人们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梦想终将实现。
女孩?凭什么不可以!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
5月5日上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获得了几乎所有影评人和观影者的一致好评,这部电影是根据印度国家一个真实故事进行改编,之前也看过文字性的介绍,但是这次是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并且和瑞奇特家人们一起观看,感触更加深刻。电影内容很简单,无非是印度冠军摔跤手马哈维亚将两个女儿训练成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然而,这又不仅仅是那么简单的“夺冠之路”。吉塔不仅背负着父亲的期望,还代表着印度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女性。
在当时印度是一个非常封建落后的国家,在为了能让女儿们能够追求自己摔跤的职业生涯,其父亲和叔叔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度受到村里人的排挤,因为摔跤历来以男性为主,女子摔跤被认为与当地民俗风尚相悖。不少村民也一直警告吉塔的家人,摔跤会练出畸形的“摔跤耳”,日后很难嫁个好人家。除了忍受其他人的白眼,他们的训练条件也很简陋。他们曾多次写信给哈里亚纳当地政府和体育部门,但是一直都没能获得设备支持。他们有的,只是家里人的支持。我们瑞奇特化工成立之初,也是在一个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各行各业都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并且也一度受到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打压、排挤、讽刺,我们陈总依然坚定信心,给我们大家鼓励打气,也同样只有家人、团队的支持。
影片中吉塔说到:我们通常都在家里草席铺开就开始训练。当别人家父母为孩子准备嫁妆的时候,她却在父亲马哈维亚的教鞭下不断地加量训练,甚至还要在哈里亚纳颇受男性欢迎的泥地摔跤比赛中摸爬滚打。马哈维亚从小给他们种下的信念便是——她们不比任何一个男孩子差。最终他们在泥地里和男孩子比赛,取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我们一开始进入瑞奇特团队,也是在我们团队里自己训练,练习话术、学习产品知识,,陈总教导我们说:在家出错不丢脸,在客户那里出错才最丢脸。我们具备了充足的知识,有了娴熟的话术技巧,开始下市场、打电话联系
除了信念和坚持之外,影片中也强调方法非常重要,吉塔在爸爸的指导下,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但是到了体育学校之后,教练让她把之前学到的全部忘掉,教她防守的技巧,结果在连续3次世界比赛中连输了3次。而吉塔的爸爸则是根据吉塔自身的优势是进攻来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把吉塔三次世界比赛的视频拿过来仔细观看每一个细节来深入分析,找到失败的原因,从而改正,并在比赛中现场指导,吉塔重新赢得比赛、找到自信。我们瑞奇特化工成立之初,靠线下联系客户我们跟其他增白剂厂家相比也是处于弱势,董事长陈总充分了解行业形势,分析每个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来准确定位,线上是我们的优势,于是瑞奇特网络团队应运而生,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精准定位、精准营销,经过一年时间的积累、储备,终于在网络营销取得骄人的成绩,那些曾经嘲讽、看不起我们的人也逐渐向我们靠拢。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4
《摔跤吧,爸爸》去年在印度上映的时候,就一直希望能“还”阿米尔汗一张电影票。“豆瓣评分9.2”,“阿米尔汗为拍戏猛增猛减50斤”,“女权主义”,这些标签足以令人充满期待。
电影一开始就很好的展现了底层印度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1)迷信,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法子来增加生男孩的概率,对此乐此不疲,当然并不管用,但他们依旧对自己的法子深信不疑 (2)重男轻女,电影用了很多细节来突出 (3)女性的束缚,一生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伴,14岁便要嫁给不认识的人。这也是本片的主题,女性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然还有机制上的问题,国家要求金牌,却不细心培育,官僚既不作为,运动员“失败”后还要被谴责。还有对国家级教练的讽刺,对权威的质疑等等。当然还有父亲深沉的爱。
电影的立意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披露是很好的。但在构思和表现的处理上还是多了些刻意和俗套。(下面有剧透)父亲是全国摔跤冠军,但屡屡在国际比赛受挫,印度从未获得该领域金牌。父亲很想有个男孩来继承他的理想,但连着生了4个女孩。偶然的机会,让父亲觉得女孩也可以为国争光,于是开始训练。父亲的训练让两个女儿苦不堪言,反抗却被镇压,然后消极怠工,然而在一次婚礼上,电影通过新娘的口点明了传统女性的无奈以及霸道父亲的“伟大”(帮两个小女孩改变命运),然后两个小女孩就开始奋发图强,参加比赛不停得奖牌。。其实父亲只不过是想实现自己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理想,所以非要说帮女儿改变命运多少有些牵强,其次通过新娘直接点明,又多少有些突兀,缺少铺垫。
女孩获得全国冠军后,开始进入国家培训中心。那里教练要求完全按照他的方法技巧来训练。而这与父亲的训练大相径庭,于是矛盾便萌发了,女孩开始蓄长发,逛街,吃垃圾食品,女孩心中开始认同“更时兴”的方法和技巧。而矛盾的爆发,是在女孩回家后,因为对父亲“过时”方法的不认同,和父亲有了一场“决斗”,父亲被打败了。这里我最初以为是电影想表达权威的终结,但电影只是用来作为铺垫。然后剧情就是,女孩用着教练的一套方法,在国际比赛的不停不停的失败,首轮都赢不了。女孩向父亲承认错误,父亲开始用重新指导她,然后开始不断赢得比赛。这个地方太过牵强,用丑化“国家级专业教练”来美化父亲,太过刻意。这个地方也不知道表达什么?“专业级教练的浪得虚名?”,“父亲被掩盖了的才能?”还是剧情跌宕起伏的需要,是结尾要父女共同获得成功的需要?
女孩在参加最终决赛前,询问父亲比赛的策略是什么。父亲说,策略只有1个,就是你要知道,人们只会记得冠军,冠军会成为榜样,不会被忘记,而榜样会激励很多很多被看不起的'女孩子。所以你打败的不是你的对手,而是千千万万瞧不起女孩子的人。这里可谓是画龙点睛了。不过也稍显刻意和突兀。我最初想,这是女性之间的比赛,无论谁得到冠军,不是都是女性的成功吗?但思考了“榜样”这个词后,会有些改观。这个下面再展开讲。
这部片子的视觉效果非常棒,摔跤比赛的激烈,力量和技巧的对抗,充满美学意味。立意也很高,剧情紧凑。但不足的还是上面说的,多了些刻意和堆砌。也是是导演想表达的太多了。父爱,爱国主义理想,女性命运的改变(女权主义),教条腐败的官僚体制,更高更强的体育追求(冠军梦),孩子的教育,权威的打破等等。
电影看完后,反复思考的是孩子的教育以及体育的意义。当然女权也值得重视,只是要讲的太多,不便展开了。
片中的父亲是深沉、严厉、固执而权威的。相对于那些为了节省成本而将女儿过早嫁出去的父亲,也许是很好了的。但依旧不是特别认同。父亲将自己的理想贯彻给下一代无可厚非,但强制要求则过于专权。“虎爸虎妈”式的教育好或者坏没有定论。但对我而言,始终觉得过于偏执。片中的女儿成功了,但如果不成功呢?片中的女儿是喜欢摔跤的,如果不喜欢呢?我觉得真正的女权,不是要求甚至强制要求,女性在男性领域做的更好。而是女性可以在一些领域做得更优秀更自由,公平不意味着你能做什么我就能做什么,而是能更自由的选择。想当一个女企业家,想当一个设计师,一个家庭主妇都没问题。所以以摔跤这项运动来表达女权有些矫枉过正。父亲的专权,又何尝不是对女权的捧杀呢。
反观自身,关于子女的教育。我会倾向传达更本质本真的东西,对爱的理解,美的理解以及世界的理解,体验体味世间的有趣。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和对生活对世界的热爱,即使无法给予他们更多机会更好的起跑线更优质的生活。即使他没有考进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又如何呢,至少从中国现有的教育来看,大学前的应试教育和大学的松垮教育并不很好。我并不期望他成为所谓精英,我更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对世界充满敬畏和热爱,追求自由和独立价值的人。到最后,我们会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如果只是进阶的通道,敲门砖,未免舍本逐末了。
其次是关于体育的意义。德智体美劳,体育是对身体的锻炼,也是对更高更强的精神追求,也是团队合作以及娱乐调节身心的一种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但如果只是到了为获奖的层面,又不得不引发深思。金牌对社会对国家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得金牌才值得欢呼和崇拜?不得金牌或者连奖牌都没有的运动员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
08年奥运会时,读高中,那时候会因为得金牌而激动。16年里约奥运会,大学毕业了,再看奥运会,不会因为谁为国争光而觉得自豪,而更多关注运动本身以及对获奖运动员的祝贺失败运动员的惋惜。把很多成功,荣誉都与爱国主义串起来,会有点变味。奥运会的本质是世界主义的,是让不同国家在体育竞技中共同追求全人类的和平与福祉。而“体育无国界,运动员则有自己的国家”这样爱国主义情怀的誓言却显得有些狭隘了。
爱国主义没有错,为着集体而不是个人荣誉而战,也更符合国人的集体主义观。但过多的爱国主义则会让人们忽视一些东西,过多的荣誉感也是。只有成功的人才值得尊敬,只有为国争光的人才能享受几百万的奖金和无数的鲜花,“干掉日本队韩国队”成了多少人的希望。体育运动变成了国家间攀比变成人民之间的“争斗”。从奖牌上来看,中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体育大国,但实际上如何呢。国人的整体体育和身体素质远远落后欧美,而未“成功”的运动员未来的生活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只是花重金去培养专门为了夺奖牌的运动员,不如关注更大众的体育普及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当人们不再关注奖牌数,如同学校里不再关注学生排名的时候,也许不是坏事。
我们一直在说榜样的力量。这部电影也一直在强调这一点。当某运动员或某项运动获得金牌的时候,会带动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因为知名度的原因,也因为受到鼓励。就像很多人因为喜欢科比喜欢詹姆斯去打篮球一样。但我觉得社会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会因为得了摔跤冠军,就很多人去学摔跤。又得了游泳冠军,而很多人去学游泳。就像莫言得了诺贝尔,掀起了莫言热,文学热。一个成熟的社会,会逐渐淡化掉榜样这个概念。人们的追求更独立、理性和自由。在非完善的社会,比如电影中的印度,榜样的力量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要警惕的盲目的追求,比如刘翔热,人们过多关注刘翔个人的成就和国家荣誉,而不能融入体育精神,实践体育运动,就本末倒置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5
电影摔跤吧爸爸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主要讲述的是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选手冠军的事迹。
电影的开头讲述了主人公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热爱摔跤并且希望通过成为世界级的摔跤冠军为国争光,可惜的由于国家的不支持和现实生存的原因,他不得不放弃摔跤而像一个平凡人一样找一份工作挣一份工资维持生计。他也没有丝毫减淡自己对摔跤的热爱,他希望生一个儿子继承自己的理想,可惜的是即使用了各种偏方,妻子每一胎都生了女儿。可是在他几乎要放弃自己的梦想的时候,他在女儿的打架事件中发现了女儿们身上的摔跤手潜质,于是他突破传统,与妻子协商一年的时间,培养女儿成为一名摔跤手。之后电影就写了两个女儿在训练中的反抗,然后到了电影中期便开始用大量的镜头描写大女儿由反抗训练到主动严格训练,以及她进入国家队后的变化,之后又再次在父亲的指导下获得世界冠军的事情。
观看完整部电影,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首先在电影里你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对理想不放弃的追求,他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出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努力,比如他为了生儿子使用各种偏方,为了女儿训练放弃了一份工作,甚至是为了女儿而对学校领导下跪。然后你也可以感受到一种父母子女之间的温情。父亲的训练很严,甚至可以让女儿剪下出生就留到现在的头发,可以把女儿扔进河里让她们自救。但是你也会看到父亲在女儿去了国家队后想要表达又无法表达出来的关切,看到父亲在被大女儿反驳后的隐忍,看到父女在电话两头的泣不成声,看到父亲对女儿拿到冠军的欣慰和激动。每一个镜头都让人感动而揪心。当然我们也很容易在大女儿吉塔的首战和最后的冠军战中找到一股热血澎湃的感觉,当然电影最后国歌的响起可以说是燃爆整部电影。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非常棒的!首先就演员阵容,主角的饰演者是阿米尔·汗,不但知名度很高,而且演技也是实打实的。为了演好一个男人的年龄身体变化,他在短时间内增肥28公斤,又锻炼暴瘦25公斤,练出一个摔跤手该有的身材。其次就是这部电影很会使用一些艺术表现技巧。电影里用很了很多转折,比如吉塔的训练从最初的反抗到后面自发主动,然后再到国家队时地松懈,最后是觉醒后的恢复严格训练。还有她的形象从长发到短发再到长发最后到短发。
当然,笔者觉得用的最精彩的是伏应技巧和倒勾技巧。因为这些都在最后电影比赛的高潮表现出来了。电影前期描述主人公辛格示范得分动作时只简单提到了得五分动作的事情而没有播出示范动作,而是留到结尾吉塔比赛回忆的时候播出了如何才能得五分的摔跤动作。还有就是最后决赛父亲被设计无法在比赛现场指导时,电影播出了辛格曾经的教育话语以及曾把女儿扔河里教育她们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事情,从而推动吉塔下一步比赛动作。电影里的这一些技巧很多电影都会使用,并且也容易被人猜到,但是这部电影在使用这些技巧的时候成功地给了我们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最后就是电影的叙述用了很多侄子的旁白,这些旁白都给这部电影增添了很多喜感,而且也可以让我们观众更好地以第三者的身份看待整部电影的故事发展过程。
当然,笔者认为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很多都是一些细小的故事情节。在此举例两个笔者印象深刻的。第一个就是吉塔在电话里的哭泣。这一情节的拍摄真的很真实,哭得很真。人心情真的崩溃的时候哭是真的说不出话的,想要说话也是已经哭到嘴张着,喉咙发不出声音的那种,整个人都在一下一下地抽搐的那种。电影里的吉塔局势这样哭的,所以这一种哭泣完全把电影里吉塔的愧疚和不甘全部表现了出来,让人心疼,引人落泪。第二个就是吉塔两姐妹被父亲剪下出生以来一直留的长发的情节。这里其实笔者觉得电影更多的想要表达吉塔被剪发的绝望,但可能由于本身文化不一样,笔者并没有觉得剪下头发有什么,但是也因为自己也曾经被强行剪过头发,被两人的情感很是理解。不过笔者看到这个情节感受到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强权吧。在印度家庭里男人的权力是很大,可以说是男权很明显的家庭文化。主人公能够如此简单地决定了二人练摔跤和剪发的命运,两个女儿能够强行接受这种安排,难道不是有这一种男权主义在背后做支撑吗?若是男女平等的背景下,主人公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地决定了两个女儿的人生道路?可以说这个情节也侧面暴露了很多印度的社会现象。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很纪实的,毕竟是真实故事改编的,但也因为是改编的,也存在一些戏剧性的情节在,比如电影后面父亲被关起来的情节,现实的事件中父亲是全程待在现场看比赛的。这部电影的取材都源于生活,很现实普通的生活,但它表现出来的样子又有了很大的升华,因为电影很多地方都用一些很普通的小细节侧面的揭露了大多数情况下的印度社会,有一定的批判和启示作用。总体而言,摔跤吧!爸爸的确是一部非常值得我们去观赏,去感受,去思考的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