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观后感范文五篇650字
推荐文章
1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纪录片《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对根植于我国劳动者中的“工匠精神”,给以忠实记录和颂扬。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大国工匠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观后感1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看完之后感慨很多。
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_光那般精准等等。
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
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我以后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大国工匠观后感2
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是国家的富强,政府的富强,同样也是人民的富强。而《大国工匠》这部记录片,正好给我们诠释了国家富强的另外一面。
在新的时代中,新时代的烙印下,父母们不停的让孩子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在潜意识中就绝对的认为,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人生才能出人头地。而这一的思想是绝大多数父母包括孩子本身都存在的,我不能说这一种思想的错误,却也不能认为它完全的正确。在大学生多如牛毛的今天,时代的进步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不能仅仅靠着虚体经济的支撑,一个国家的底气,除了他们拥有的高素质高文化的国民之外,还需要一群不畏艰苦在国家科技技术第一线熬夜奋战,努力创新的技术工人们。他们有的是大学生而更多的是一个未曾上过学,并没有什么出色学历的普通人,可他们依靠自己出色的技术,在为国家带来一笔笔不菲的财富,让国家日益富强,让国际能站在国际上,让总理能在国际的舞台上抬头挺胸说:“中国制造”这四个大字。
每一位在不同岗位上的技术工人,用他们的刻苦专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创造着一个个不可能而却又可而为之的奇迹,也在诠释着360行,行行出状元的至理名言。
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技术强国”这四个字,给新时代的我们指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八个工匠“八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专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浮躁的社会,让我们忽略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渴望拓展人生价值。
大国工匠观后感3
自2020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记录性节目《大国工匠》,节目分为八集,分别讲述八个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中国工人。他们是劳动的楷模,有着愚公那份坚定不移的精神。
胡双钱,一个专门加工大飞机零件的工人,是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技师。35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曾面对其他高薪资好工作的诱惑却无动于衷,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加工过数十万个零件,零件的精密甚至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大小,而所有的的零件中没有一个是次品,他被称为航空"艺人"。日日夜夜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的岗位,对家庭的照顾少之又少,也获得无数奖项,是对家人的安慰,年老的他依然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多做十几二十年的贡献。
同样为航天事业献身的还有高凤林,与胡双钱不同的是,高凤林从事火箭方面的工作,他被誉为火箭"心脏"焊接人。0.13毫米的焊线误差,一次焊接工作就要数万次点焊,工作的艰辛有时候让他十分钟都不敢眨一次眼,连呼吸都很小心。高凤林,国家高级技师,每一个焊点都凝聚着中国人的梦想,这些梦想随意火箭飞向太空,探索宇宙。
捞纸大师周东红,三十多年置身于捞纸的过程中,是宣纸工艺高级技师,每做一张纸就有上百道工序,每一天数不清的纸张,每一天都是重复着捞纸的动作。所有的纸都被他捞出了质量,捞出名气。正因如此,国内许多著名书法家都点名用他做出的宣纸。从业多少年,敬业多少年,把每一件产品都做出最好的质量,同时也把自己的技艺练得深厚。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会有那么一种精神:奉献自己,贡献他人,贡献社会,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的岗位。
看了讲述这三人的节目后,我感触很深。这些人是多么伟大,多么敬业,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小我,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他们的细心与执着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无畏的精神。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劳动最光荣",无论劳动者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是光荣的,他们的工作都是神圣的。
"五一节",国家统一节假日,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劳动者的存在,劳动者的不容易。美好未来靠劳动去创造,放下安享,让自己种出劳动的果实,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和他人多做贡献。
大国工匠观后感4
他们是国家的工程师,国家技师,国家栋梁;他们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从未离开;他们一直要求自己将自己工作做到最细,最真,最好;他们耐心专注,他们锲而不舍,他们千锤百炼,他们被誉为“大国工匠”。
看到火箭飞向太空时,心里感到激动与自豪。这么若大的火箭将他制造出来可真是一个精细活,每一个焊接部位都要做到最精。这么大的工程少不了焊火箭的。被称为火箭的“心脏”,焊接人高凤林就是这样,焊一项东西不可分心,有时拿着机器对着零件一盯就是十分钟,丝毫不能眨眼,35年,130枚火箭从他手中造出,35年他一直陪伴着工厂。他说,每每看到制造的火箭升上空有一种满足与自豪感。
飞机能带我们环游世界,造出一架安全,方便,快捷的大飞机,可谓是费劲心血,每一部分都要做到悉心钻研,切不了松懈,每一个零件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能放在飞机上,被称为航空“手艺人”的胡双钱,他是打飞机的首席工程师,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高级技师,每架飞机都要经过他汗水与劳累组成安全性高的工具,供飞机飞行。
“两丝”钳工鼓秋亮研究的烧水器,四字概括是“明察秋毫”了,做这些零件要丝毫不差,精确,精确,不可半点误差,为4500米载人潜水器装上零件,保证生命的安全。他说,潜水器就像他的儿子一样,他要把它抚养大,劝说他让他放弃一份工作,而他却兢兢业业的在岗位上从未离开。
他们是默默奉献的付出者,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耐心专注的态度,千锤百炼的意志让我们受益。他们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大国工匠观后感5
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的CRH380A型列车,是向全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携带的唯一车模,可以说是中国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而打造这张名片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
486.1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
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
工作岗位上的宁允展
0.05毫米的空间里手工研磨
高铁上的每片转向架重1.1吨,定位臂落在四个车轮的节点上,每个接触面不足10平方厘米。当列车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接触面承受的冲击力可达到二三十吨。缝隙大了,车轮可能会松脱;如果完全焊死,转向架就无法再打开,影响列车检修。
宁允展负责的这道工序,不只在中国,全世界所有高铁生产线上,都要靠手工研磨。按照国际标准,留给手工的研磨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过去的十多年,宁允展就在这细如发丝的空间里施展着自己的绝技。
同事:“国内只有他能干”
磨小了,转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价值10几万元的主板就报废了。
“0.1毫米的时候,国内大概有十几个人能干,15个人左右,到了0.05毫米,别人都干不了了,目前就只有他能干。”宁允展的同事说,宁允展的绝活也正在这里,他可以像绣花一样,把切口表面这些隐约的竖线,织成一张纹路细密,摩擦力超强的网。
传承父亲铁匠基因 日本专家对其精准研磨点赞
宁允展这双魔术师般的手,传承了父亲的基因。他的父亲是村里的铁匠,宁允展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帮乡亲们打磨家具,也因此从小就喜欢上了学手艺。
初中毕业后,宁允展考上了铁路技校。没有想到的是,20__年,他被万里挑一,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宁允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宁允展成了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还当上了班长。可是,没过多久,他却找到领导说不想当班长,还是让我干活吧。他说:“最主要原因是我对管理方面不是很感兴趣,我感觉我比较拿手的,还是擅长的东西。”
家中的宁允展
妻子:支持他工作 必须支持他所有想法
宁允展的家,距离工厂有近半个小时的车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为一到家,他又开始忙了。在这个三十多平米的小院里,大部分地盘都是宁允展的,这些磨具,是他自费在网上买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练手艺。
“一干就干到晚上_点钟,我说你累不累啊,上了一天班,你累不累。”妻子也从不理解渐渐开始支持宁允展,“人和人想法不一样,你要理解他,支持他的工作,必须支持他所有的想法。”
女儿:不愿干爸爸干的活 怕干活太累
宁允展有个6岁的女儿,当问及长大后愿不愿意干爸爸干的活,女儿说不愿意,“因为我怕干活累”。
“6岁的孩子有着自己的世界”,宁允展说,他理解女儿的想法,就像当初,正是因为父亲尊重自己的选择,他才如愿考进了铁路技校。父亲希望宁允展做一个能独挡一面、单位离不开的技术能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做到了。
遗憾无法陪伴父亲 下班路上得知父亲去世
20__年,是380A准备冲高速的关键时刻,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亲第三次入院,宁允展虽然意识到,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边。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是在下班的路上。
“当时家里人给我打电话说,爹走了。”宁允展回忆说,当时自己心里很难受,毕竟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
随着380A冲刺高速成功,宁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车的生产,并在工作中不断地研发新项目,新工艺,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技术专利。
宁允展说:“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想办法把你手里的活干好,这是你的本分,这份手艺继续干下去,干到我干不动为止。”
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宁允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大国工匠观后感范文五篇65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