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精选5篇700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这部是十八大之后首部全方位深刻表现反腐的剧作。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人民的名义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

《人民的名义》,一帧帧反腐大片,一张张官员脸谱,大尺度地把当前社会的敏感话题、热点事件、官场生态、干部的选拔任用、公安检查的办案、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和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企业、官商之间、官民之间的点点滴滴细腻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不得不为编剧导演的胆量点赞,也为演员精彩演技点赞!

至少,这部片子让大众百姓看到了官场丑陋的、恶心的生态状况,以下几个阴暗面的表现值得这个社会警醒和思考:

提拔干部不是任人唯贤,一定是提拔自己的亲信,不管他(她)有无能力,能形成自己的帮派山头小团体是最重要的;

离退休的老干部的能量很大,因为在他退下来之前,提拔过很多的人,已经有意无意地编制好了自己的关系网,这些人大多已成为某些部门的当权派,所以,即使他退位了,讲话还很管用,相反,那些不注重这方面的干部,退位后可想而知也就默默无闻人微言轻无人问津了;

很多很多的官员,他们的心思、智慧不是用在如何开展工作为人民服务上面,而是在琢磨如何能够往上爬,所有的智慧用在了如何快速提拔、搞垮竞争对手等方面,爬上去的赶紧利用手中的权利不择手段捞取利益,为自己进一步往上爬创造条;

官员的两幅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上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点头哈腰胆小如鼠装,对下颐指气使凶神恶煞居高临下不屑一顾,一个个官场二皮脸变脸术大师,官场一级压一级,下级官员在上级官员那里受到的屈辱,他会变本加厉地在老百姓那里找回来,否则,他们扭曲的心灵怎么能够平衡呢?所以,有些官员们或者公务员们,他们多多少少有些变态也就不奇怪了,老百姓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也就是常态了;

大大小小的事情,小老百姓看到的只是表象,幕后都是一把手在那里角力,有政府部门之间的角力,有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角力,还有幕后官商之间的角力......;

以前老百姓真的是把党员干部政府当做最信赖的人,他们不想信政府会做坑害老百姓的事,现在,他们把党员干部政府当做最不能信赖的人,他们不相信政府能为老百姓办好事;

官场上真正正直的、有能力的、扎实工作的、不拉帮结派、不善请客送礼的人是提拔不上去的,这些人在那样的生态系统里迟早遭到淘汰,所以,官场是一个逆淘汰生态系统,领导周围总被一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供奉着,大家各取所需,相互关照......。

虽然上面看到乱象不是主流,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却是普遍的,给社会的榜样是消极和负面的,对社会的危害和杀伤力是巨大的,政府部门如此,企事业单位如此。好在国家加大反腐力度,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这场硬仗中下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反腐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社会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极大地提倡和弘扬,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央的决心,也看到了国家未来的一丝希望的曙光,否则,党群关系撕裂,干群矛盾重重,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

《人民的名义》迅速成为文化热点,并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刷屏,连编剧和导演都没有想到。一部反腐剧,开播不到半个月,能成为年轻人聊天的必备谈资,甚至架起了不同年龄层次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可谓十分罕见。《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击中一颗颗年轻的心,原因之一是它在反腐的主题下,培养和凝聚着一种重塑未来社会生态的基本共识。

年轻人对这部剧的关注令人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在一个以年轻观众为主要对象的电视频道首播,“烧脑”的剧情、丰富的细节不逊色于美剧,再加上“大尺度”还原现实的情节和台词,种.种设定让年轻人很难绕开这部剧。

年轻人交往的需要,直接推动了这部剧走红。以至于有人说:不看《人民的名义》,已经没法跟人聊天了。从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到以各种人物搭档偏好为分类的“粉丝团”,年轻人通过剧作细节的标签化,分享和巩固着自身的价值观念。这种分享甚至超越年龄层,成为年轻人与父母长辈、领导上司之间沟通的一个契机。反腐作为转型期的一个焦点话题,成为代际间的价值观念交流的桥梁。

把现实的复杂性摊开来说,是这部剧的一个亮点。看过了美剧、英剧里复杂的人性和剧情,年轻观众已经很难喜欢传统主题剧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和关系。《人民的名义》不仅减少了脸谱化,更逼真细致地还原了官场生态和反腐行动,让以往对这一领域敬而远之的年轻人,可以一探究竟。年轻观众对达康书记追求GDP的各种演绎、对侯局长拦车拘捕官夫人的点赞、对大风厂拆迁中各方角色的热议,其实也是对政治去神秘化和民生纠结求索的过程。不少观众谈到,没有想到这些事情是这么复杂,现实远比非黑即白的判断深刻得多……

好的剧作终了都要给观众一个“心理出口”,《人民的名义》把出口放在了年轻的检察官侯亮平身上。这名检察官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反腐大案,最终看到了收拾世道人心、重建社会生态的希望。认可剧中不断提到的重塑政治生态的宣示,也就不难认同潜藏的重建社会生态的呼吁。朋友圈里年轻人转发表情包,表达“守护达康书记的GDP”的意愿,其实也是对人尽其才、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向往。透过一部被热捧的反腐剧,或许可以更细致地体察年轻观众的价值诉求。供不应求的“爆款”剧,既是价值观的共振,也包含了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案件,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是整个故事的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加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为我们展示了官场生活的百态。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育良曾经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公生明,明生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这些话,说的多么好啊,多么顺啊,多么一身正气啊,多么冠冕堂皇;但是“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一种时髦,一套说辞,一则广告,一块遮羞布。他们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老谋深算,狡猾如狐,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他们谋私利越多,装的越像真正的人民公仆,他们的私欲带着他们远离了人民,违背了纪律,抛弃了作为党员干部操守,成为混在干部队伍里为自己私利而挣扎的“间谍”,国家政策和项目落实、经济发展里的蛀虫,可悲而可恶的活着。就像那个“两面人生”吃的炸酱面,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更让我震撼的是他,一个农民的子弟,他的行为导致他家乡人对子女上学的消极悲观,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当整个地区不注重教育,靠着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去取的磕磕碰碰的成功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倒退。

《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由各种关系所维系,由各种力量所推导的官场生活,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就汉东省与京州市而言,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书系,还有赵家帮、奸商帮,等等。这些派系与帮派的存在,既使官场政治生活更显波谲云诡,又使反腐斗争加倍复杂。而长期浸淫于官场,又会有种.种诱惑引诱人。这一场大戏为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开拓大家的认识,叩问大家的心灵,引起了大家的深思,正如高育良自己说的那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为自身的努力幸运地站在潮头之上,潮头之上风光无限,诱惑无限,但也风险无限,就看你如何把握。”

在这场洪流中,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差异与分别,正在于人性的放纵与持守,信仰的放弃与坚守。对祁同伟、高育良而言,官场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场,在这里可以结党营私,自谋私利,而对陈岩石、侯亮平来说,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警示着我们,教育了我们;官场生活的各种现象,贪官们的人生历程,是给广大干部的预防针,让我们深深的警醒,在以后的道路中持正而行,不愧于家人和人民的期待。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4

要保持一颗公心——为人民服务的公心

“人民的名义”,这么正的标题在我看来,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坚实的信仰,即一心为民,坚决反腐。

腐败侵蚀公共利益,反腐公众呼声高涨,这是观众对一部反腐剧集的追捧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我们公职人员的一种鞭策。《人民的名义》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人们对具体反腐过程的好奇心,诸如检察机关办案程序细节到底是怎样的,可能还有个案化的腐败官员的堕落程度是否真的如传言般糜烂?对相关信息的严重关切,是人们对公共利益、尤其是公民切身利益被腐败现象所伤的真实反映。正如《人民日报》对反腐剧热播所诠释的,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内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正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段对白所言,“从检察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司法程序办。”一句话道出反腐的根本凭仗,也让人明白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在于深入权力执掌者之心,依法治国的核心也在于依法治权。反腐的过程是在摸索一条制度化约束权力的路,反腐剧热播是好事,从公众对《人民的名义》的追捧中可以看到民心向背,看到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共识。依法反腐是依法治国的一种具体体现,法律是治理腐败的根本保障。身为公职人员,我们要学法、懂法,要用法律来约束自己,要保持一颗公心——为人民服务的公心。

剧中关于京州市信访局的那一段刻画深刻反映了我们的有些干部懒政、不作为的现象,不想升官了就不为人民群众办事了,这完全忘记了我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身为一名中共党员要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要时刻记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然就不配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懒政,怠政更不应该。公职人员的工资福利是来之纳税人的钱,拿了纳税人的钱就要为纳税人尽心尽力的办事,不然你就对不起纳税人,对不起党和人民。

《人民的名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我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世界三大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要到哪里去?”,我想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应该有这样的答案始终要放在心中——“我是中国共产党人,我从人民中来,要到人民中去”。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5

这部带有强烈正剧烙印的电视剧因何能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呢?仔细观看就会发现,小官大贪、官员外逃、拉帮结派、老虎苍蝇、司法腐败、官商勾结等等无不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我们有些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前途,可以不顾一切,对贪腐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即便有了确凿证据,也是就事论事绝不牵连,就是对贪腐是一种纵容”、“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坏事,现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好事”……这些台词看得我是触目惊心啊!都说这部剧的尺度大,没想到是如此之大,以前不敢说、不愿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这次都说了出来。

以前上党课,不是讲党的光荣传统,就是说----案例,再不就是按照《党章》上的内容学习,无不带有说教的意味。大道理谁都懂,可是放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就显得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人民的名义》剧中最让我感触的就是汉中省委书记沙瑞金请汉东市检察院前副检察长陈岩石给省委们上的一堂党课,剧中陈岩石说的那句:“那个时候的战士一个个都想争当党员,目的就是党员有权利,党员的权利就是上前线能扛炸药包,把鬼子都炸死”,还说“有一个战士只有一天的党龄,比起他来,我能活到今天,是多么的幸福”……看到此时,让我眼泪情不至禁的流了出来。一堂党课不仅朴实,而且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说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这说明反腐不只是“打虎”,也意味着“拍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除了强化对广大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更是要惩治和预防“苍蝇式”的腐败。

古语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果纪律意识淡薄,不讲原则,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甚至违法乱纪,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损害党的形象,也必将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树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形象,才能引领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行风,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不论何时何地,一定要遵纪守法,纪律严明,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拿的不拿,既手握戒尺,也敬畏戒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利剑”作用。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精选5篇700字相关文章:

《人民的名义》电影观后感范文700五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精选范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范文900字五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五篇1000字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范文600字五篇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范文

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500字五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000字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最新范文300字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700字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精选5篇700字

这部是十八大之后首部全方位深刻表现反腐的剧作。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人民的名义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人民的名义》,一帧帧反腐大片,一张张官员脸谱,大尺度地把当前社会的敏感话题、热点事件、官场生态、干部的选拔任用、公安检查的办案、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和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企业、官商之间、官民之间的点点滴滴细腻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不得不为编剧导演的胆量点赞,也为演员精彩演技点赞!至少,这部片子让大众百姓看到了官场丑陋的、恶心的生态状况,以下几个阴暗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24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