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观后感精选5篇700字
推荐文章
《傲慢与偏见》中不仅仅批判了后者的愚昧无知,还有上流社会中的太太们思想上的封建:认为只有上等人才配得上自己的儿女、亲人。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傲慢与偏见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1
我不经意间看到《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海报,就去下载下来看,看完电影之后,我感触很多。我就打算认真的阅读下这篇由简·奥斯丁所写的《傲慢与偏见》,这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当我认真的阅读一遍之后,觉得自己应该更加细细品味书中主人公的感情,畅游于书中可以洗涤心灵的思想之泉。
《傲慢与偏见》的创作背景,它是简·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开始动笔,原本取名为《最初的印象》,1797年8月完成。她父亲看后很感动,特意拿给汤玛·卡士德尔,请他出版,但对方一口回绝,使得他们十分失望。后来,她重写了《最初的印象》并改名为“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1月出版。
《傲慢与偏见》可以说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简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以及穿插了在伊丽莎白身边缔结的多个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妇女的理想和期望。也引出了另一群人的爱情和勇气的故事。
《傲慢与偏见》的开头是以这样一句话开头的,“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简·奥斯丁将她的哲理通过爱情这个人人都知道的事物来表达。如果说这本书是讲爱情故事,可是我们看不到什么甜言蜜语的句子。我们看完《巴黎圣母院》,也许会被卡西莫多那种要于爱斯美拉达的那种生死相随的爱情所感动,但是我们看完《傲慢与偏见》,你会觉得简·奥斯丁把这边书写的很理智很贴近现实,简·奥斯丁写的不是爱情,而且婚姻。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婚姻的先决条件是男方有可观的家产,女方则要有丰厚的嫁妆时,他们婚姻幸福也就被世人认为理所当然。这样可以看出婚姻要建立在物资基础上。在这种现象中,还有那么一些人勇敢的追求爱情,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点令我很感动。
看完小说,我发现小说一直在传递三种观点。
一、美满的婚姻是要在爱情的基础上。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这是简·奥斯丁一直强调的重点。小说很多例子可以体现出这个重点。被母亲娇纵完全不知廉耻为何物的丽迪亚被风浪流子韦翰的外表所迷惑,不顾一切的与他私奔,虽勉强结了婚但婚后并不幸福;风流的韦翰对丽迪亚的爱情很快的淡了,常常跑到城里寻欢乐,两人挥霍无度,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可以看出这个婚姻只有一时的迷恋没有永久的爱情,结局自然不是很美好。
伊丽莎白的好友夏绿蒂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注重门第、讲究地位。在这样的熏陶下她与班纳特家的财产继承人柯林斯结了婚。柯林斯不仅为人做作、举止粗俗,唯一可取的便是溜须拍马之功。但他可以继承班纳特家的财产,且自己有一份田地和一份牧师的俸禄。仅仅为了这些,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后的三天中,夏绿蒂一直借看望好友伊丽莎白为由,与柯林斯朝夕相对,终于在第三天使柯林斯向她求婚。她成了柯太太,却不惜失掉伊丽莎白多年的友情。其实她也有不得已的地方,没有丰厚的嫁妆意味着没有幸福的婚姻,年龄颇大的夏绿蒂只有把握住这次对她而言难得的机会。起码,她将来的生活有了着落,可以成为班家大宅未来的女主人。于是,她与认识不到三天的柯林斯结了婚。婚后,她不断忍受着丈夫令人生厌的怪异行为,她唯一的安慰是使她的新家有条不紊,并在
世人面前构建一个美满的家庭。可见,纯粹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也毫无真正的幸福而言。
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美丽善良、温柔娴静、却性格拘谨,她爱宾利却不露痕迹;而宾利先生遇事缺乏主见,拿不准简究竟是否爱她,加上宾利的妹妹不想让没有什么财产和社会地位的简成为她们的嫂嫂,他们的婚姻受到很多面的阻碍,但是他们相互喜爱彼此,最后他们终于克服了障碍幸福的在一起了。但
伊丽莎白的婚姻更说明了这个观点。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两次拒绝别人的求婚充分地证明了她理性的婚姻态度:“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行的”。首先她拒绝了未来庄园与财产的继承人和有一份牧师工作的柯林斯先生。让自己被母亲骂说是“固执的傻丫头,不知好歹”,而柯林斯先生认为伊丽莎白和那些高贵的女性一样,使用欲擒故纵的方式来获取他的爱慕。就是因为她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她追求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一个与自己能在心灵上相互慰藉的伴侣,这在当时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呵。第二次,她拒绝了年收入为一万英镑的绅士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因为达西那时候求婚是非常傲慢。当伊丽莎白拒绝达西求婚时,达西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对于这样子的表白,伊丽莎白自然是不能接受,并不客气的表示对这种傲慢的愤怒:“照人情事理说来,感激之心是应该有的,要是我果真觉得感激,我现在就得向你表示谢意;可惜我没有这种感觉我从不稀罕你的抬举,何况抬举我也十分勉强”。傲慢、孤傲的达西沒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性情。聪慧、善良的伊丽莎白也没有为了依附权贵而阿谀奉承,卖力讨好,双方都勇于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
在达西求婚被拒绝后的第二年,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与他再次相遇。她发现达西变了,不仅对人彬彬有礼,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他妹妹非常爱护。她对达西的偏见渐渐消除,却并不知这些改变都是为了她。就在这时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使得伊利沙白对达西的认可更深了一步。达西得知伊利沙白的小妹莉迪亚随身负累累赌债的威克姆私奔了的消息以后,不仅替魏克翰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莉迪亚完婚。自此以后,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种.种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
二、个性吸引成就美满婚姻
简·奥斯汀在强调婚姻的基础是爱情的同时,也强调了个性对婚姻的影响。个性上的偏见和个性上的缺点会影响着一个人对幸福的追求,这也行就是小说从《第一次印象》改为《傲慢与偏见》的原因。这点我们可以从班纳特夫妇以及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中看到。
班纳特夫妇是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述的唯一的一对老夫妇。“班纳特先生是个古怪的人,一方面乖觉诙谐、好挖苦人;另一方面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他太太积二三十年经验还摸不透他的性格”。而“这位太太的脑子就不那么难捉摸了,她是一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一碰到不称心的时候,就自以为神经架不住。她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女儿们嫁出去;她平生最大的慰藉,是访亲拜友和打听消息”。夫妇两人不管在性格、品味、爱好都没有共同之处。班纳特先生当年因为贪恋美貌,娶了一个智力贫乏而又心胸狭窄的女人,婚后不久就终结了对她的一片真情,夫妇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早已荡然无存,他对家庭幸福的期待已成为泡影,这是一个反面的例证。
我们在看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婚姻,达西先生的傲慢和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是小说的主干线,两个人性格上的冲突是小说的主要线路。伊丽莎白是全书中最出众的人物,与姊妹们相比,她最大方;与势利眼的宾利小姐们比,她又有人格的尊严、精神上的优越;在她所处的那个充满愚人的世界中,她是唯一有理性的人。她的理智、活泼、爱打趣,善于对人冷眼旁观并直看穿其心思,让达西先生不自主的爱上她。而达西先生的出场就引起全场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同时年收入是一万英镑的绅士,但是因为达西先生趾高气昂、不苟言笑、爱挑剔人,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却不受人欢迎。两人初次见面,就以达西先生傲慢的拒绝与伊丽莎白共舞让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偏见,在加上韦翰在从中造谣中伤达西先生,这让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偏见越来越深了。不过伊丽莎白的个性深深的吸引着达西先生,让达西先生不顾众人的反对向伊丽莎白求婚。在被伊丽莎白拒绝求婚之后,他仍然爱着这位女孩,为了她改掉自己的缺点。在一年后,伊丽莎白再次见到达西先生,发现他变了,伊丽莎白就消除了对达西先生的偏见,更情不自禁的爱上了达西先生,虽然他们的性格在外人看来是很难想象他们会结婚的,但是在伊丽莎白看来:“这样的结合对双方都有好处,她天性随和,活泼开朗,可以把他陶冶的性情温和,举止随和;而他断事精明,见多人广,阅历深厚,她一定能够在这方面获益匪浅”。故事的结局真是他们幸福的在一起了。
三、财产是婚姻的保障
《傲慢与偏见》中不免会体现出简·奥斯汀对婚姻的观念,她不回避的写出了金钱对婚姻的重要性,书中的夏绿蒂的婚姻就是典型的案例。在小说中,夏绿蒂是个受过良好教育、头脑聪明、处事得体,颇得女主伊丽莎白赞赏的女子。但是她经济非常的拮据,若不结婚,她就只能寄居在哥哥家中做个老处女姑娘。她明明知道柯林斯先生并不爱她,因为他刚刚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绝;而她对这种为人作作的人没有什么感情,但是他家境殷实,而且马上就能等到班纳特家的财产,所以她就鼓励柯林斯先生接近并接受他的求婚。之后,她向伊丽莎白坦言:“你知道,我这个人不浪漫,我只求有个舒服的家;考虑到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我相信,跟他结婚我会获得幸福,也会享受到别的伴侣们所炫耀的那种幸福”。
简·奥斯丁没有让伊丽莎白与夏绿蒂决裂,尽管伊丽莎白认为夏绿蒂是一位丢了自己的脸,被人看轻的朋友。但是因为夏绿蒂的选择完全符合当时的婚姻道德和标准。
我们在看小说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坚持要有爱情的婚姻才是幸福的,但是她没有说排斥富裕的`物资生活。当她第一次看到彭伯里气象万千的美景时,她也满怀感触,不禁觉得:“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不错”。当她参观达西先生的大厦时,她也会情不自禁的感慨:“我差一点就做了这儿的主妇呢!这些房间也许早就让我走熟了!我非但不必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来参观,而且可以当作自己的住宅来享用”。如果不是后来她想到了达西先生的为人,伊丽莎白可是会真的要后悔当初拒绝达西先生的求婚了。当后来她接受了达西的求婚,姐姐简追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达西时?她也老实说:“应该是从看到他那美丽的花园算起”。小说结局是伊丽莎白过上了舒舒服服、风雅有趣的生活。如若没有经济作后盾,可不容易办到。可见,财富成为了美满婚姻生活的重要保障。
可以这么说,在《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在获得爱情的同时也获得了财产这也就是简·奥斯丁心目中的美满婚姻。
既赢得爱情又赢得财产的婚姻在现实生活中是难得的,尤其对于那些家世并不显赫,没有财产继承权的女性。即便她们美丽聪慧,受过良好教育,但在选择婚姻上十分被动。在《傲慢与偏见》中,她赋予了女主角伊丽莎白美丽的外表,聪明的头脑以及圆满的婚姻不就是告诉世人:优秀的女子应该得到最美好的婚姻!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用最普通的生活,最普通的题材,来让这本小说变得丰富又有内涵,成为精典之作。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乡村的社会现状,又深刻地批判了中产阶级庸俗的婚姻观,同时也真切地展示了纯真爱情的曲折动人。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
其实这本书,在初一时已经接触过了,但当时对于剧情的繁杂很没有耐心,看了几章就没有了兴致,便一直搁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过再看开头几章时还是觉得很无趣,到后来明白才这里是在为以后的情景埋伏笔。一眨眼,三十几章已经过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显地被作者刻画出来了。这本书中似乎只有两种人:聪明的和愚蠢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骗子韦翰也许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可笑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彬格来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韦翰牵着鼻子走。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伊丽莎白被骗说明他是一个”愚人”。人,总是先入为主,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还怎么对他产生好感?对于旁人的点评又怎能轻易的置若罔闻?对达西产生偏见是很正常的。我说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韦翰了。不可否认,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也装得非常”绅士”。虽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说可就连我这个活在二十一世纪,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这个故事,仍然对韦翰产生好感,又岂能怨伊丽莎白这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姑娘?
合上这本书,仔细地品味一番,方才发现,整部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轻松幽默的格调。伊丽莎白的嘲笑讽刺,正将那些自视绅士、淑女的贵族的本来面目暴露无疑。而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儿为家庭快乐,幸哉?不幸哉?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3
其实在大约小学的时候我就早已知道了同名书,也早早得有了老师向我们推荐,然而我始终没有看过。我想因为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对它有抗拒心理。其实,从书名上来说“傲慢”与“偏见”这两个词是可以有很深的含义的。但是我看了以后却发现作者取的书名是很简要而可爱的。
“傲慢”自然指的是达西,而偏见自然指的是伊丽莎白。达西是一个极高傲的单身贵族,而伊丽莎白则是家境窘迫并对达西有偏见的小姐。那个时代的背景是与现代截然不同的,但是那个时代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吸引力,这些人物性格等也是在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并且是对于我们来说全新的。包括一些情节和风俗也都是只在那个年代会出现的,可以说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其实说达西是傲慢的,但伊丽莎白又何尝不是傲慢的呢?她外表可能是顺从的,但她的内心却是很高傲的,她敢爱敢恨,似乎是不为世俗所困,她内心也许比达西要更高傲一些,这也是我在影片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那个年代中少有的一类女性,独当一面,有思想,甚至可以扛起整个家,这比起现代那些新女性来说也是毫不逊色的。
而整部影片都是围绕爱情与现实的冲突而展开的。对于班纳特太太来说比起爱情,她更相信现实,她认为婚姻一定是建立在金钱的利益上,所以她不顾一切手段的可以说是“推销”自己的女儿。从影片可以看出其实她并不在意对象是谁,只是在意他们能不能为自己的家庭带来转机。当然,这并不只局限于班纳特太太一人,那本就是一个利欲的时代。而影片中有分别代表了三种类型的爱情。
首先是达西和伊丽莎白,是爱情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就像灰姑娘的故事最后幸福快乐的在一起,这也许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动却也是唯一一件令人喜悦的事情了。达西是一个用高傲来包裹自己的绅士,而伊丽莎白是对达西抱有偏见的女子。他们最终跨越了名利,家庭,阻挠,偏见在一起。他们的相爱就像是命运一般另人羡慕,最终度过挫折,让人不禁祝福他们。
还有就是夏绿蒂和柯林斯就完全代表了建立在残酷现实上的爱情。夏绿蒂只因家里没有财产,人又长的不漂亮,所以答应嫁给柯林斯,只是为了能有个归宿,有个能确保她不致挨冻受饥的“保险箱”。建立在无感情基础上的婚姻,幸福难料,他们只把成家作为最可心合意的避风港,以物质上的满足来掩盖感情上的空虚。他们是非常可悲的,但也是十分现实的。
最后是丽迪亚和韦翰,他们就是有爱情但极不成熟的例子。丽迪亚是个轻狂女子,一味想踏入社交,吸引男人眼光。跟着韦翰私奔,完全不顾及家庭和现实,后经达西搭救,两人才苟全成亲。为了金钱和地位结婚是错误的,但没有上述因素便是愚蠢的,他们两人都不具备结婚的条件。他们可能相爱,也是极不现实,终究无法得到幸福的。
这部电影给我的是对于生活,爱情,亲情的思考,引人反思。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4
今年暑假,我有幸观看到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傲慢与偏见》。对于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来说,能在看电影的同时了解到一些名著内容,提升自我文化素养,确实是一件好事。我鲜少去阅读厚重的世界名著,仅仅会阅读精简版,了解大概内容。但是,在观看完《傲慢与偏见》这部影片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去翻看原著。大概,这就是这部影片的精彩程度,能让我想不断回味。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几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小说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而是以幽默细腻的笔触展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生活的画面,表明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态度。这是一场美好结局的爱情故事,对于我个人,是比较感兴趣的。
女主角伊丽莎白从电影当中来看她是一个非常有主见、勇敢、不卑不亢、对自己爱情坚贞不渝的人。譬如说在第一次聚会时,达西对众位班纳特小姐的浪漫方式表现表示不屑时,伊丽莎白说跳舞就是一种表达浪漫的极好方式,之后便扬长而去了。在面对凯瑟琳夫人的种.种咄咄逼人的问题时她从容不迫地解释这一切,并且郑重有力的维护了家庭的尊严。凯瑟琳夫人为了让她出丑叫她弹奏钢琴时,她极力辩解但最后还是硬着弹了,虽然弹得不好但却没有显得丝毫的慌张。最后面对凯瑟琳夫人的质问时任然坚决的说“我不能答应与达西先生永不订婚的事情,你今晚侮辱我的已经够多了!我不想再说了,请你离开我的家!晚安!”多么勇敢坚定的女孩!
男主角达西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如此锋芒毕露的显赫地位,怎会使他不在心中拧成一份傲气?是的,他傲慢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忽略了他身材魁梧,一表人才的形象。任凭他财产再多,人们也只会认为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这是人们对达西先生的偏见。
而事实上,随着影片的剧情不断地推进,我们会发现达西真实的为人却并不是这样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颗诚实正直的心。而女主角伊丽莎白一开始对他也有偏见,但所幸,他们最终还是打破了这层隔阂,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部影片给我的很深的印象,还是本片中的舞会片段。小提琴音乐响起,伊丽莎白与达西逐渐沉浸在其中,两人产生心电感应,周围的人顿时消失了,舞厅中只余下两人深情凝视,手拉着手翩翩起舞,沉醉于欢快的音乐旋律之中。但没过多久,周围嘈杂的人群一下又出现了,两人倏地从幻觉中惊醒,互相对望,恍若隔世。很唯美,很感人。同时也让我学习到旧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了解到了不少英国文化。这也是我的收获之一。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我很喜欢的影片,它带给了我很多感动,很多思考。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5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傲慢与偏见》,是通过一部名著改编的。这是我在网上看的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什么时候,每一个女人都完全不用考虑掩示自己的优秀了,再跟我提男女平等。 这么多年过去,人们择偶的标准还是一点没变。焦大喜欢上林妹妹,是个冷笑话。换林妹妹喜欢上焦大?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就是不可能。从古至今由中而外人们在择偶机能上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一个隐性渴望:男强女弱,包括精神肉体财产智力各个方面。这是造成优秀女性(起码是自认优秀)晚婚甚至无婚状态的原因之一。男人要有钱有闲有情有义,古今只一西门庆。女人要江浙人北京话新思想旧道德,也就独个林妹妹。要相爱要对味还要灵肉相合,哪有这么完美,你当丘比特店小二呢!老罗说这叫WONDER,伊丽莎白也是赌了一把才找到意中人。结婚和相爱哪个更难一些,看你在意内容还是形式。古人很聪明地把它分了,墙里开花墙外香,也算权宜之计。现在没有人相信爱情,婚姻变得分外容易,但也脆弱得不堪一击。不好意思我跑了题。
说真的,除了颀长秀颈和俏皮的答语,当然还有特别能撒丫子跑,我实在看不出伊丽莎白特别突出的地方。可一旦考虑到她所处的时代对女性的标准,这位天生就插了草标在头上的女人,竟还能以“傲慢”作为性格(并且是显性的),在已不便透露年龄的年纪连接拒绝了适婚男子,更是信任理智把初见不欢的坏印象清空,义无反顾爱上达西。“是的,我很爱他”,泪水盈睫的肯定,连最理解她的父亲都大跌眼镜。
我不佩服她的理智,却佩服她对自己理智的信任,她至少是一个清楚自己转变的人。要是换成很多人,比如珍,大概都要为自己四月刚出口的“就算世上男人死光我也不会嫁你”纠结不已吧。当然她的小妹妹们在移情别恋转变立场方面会更为爽快些,但伊丽莎白还是不同,因为她有过彷徨无助痛苦失落,她的爱与不爱都缘自内心。正如“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加缪这话实在精辟,也不存在不通过挣扎而自我肯定的爱情。对自我的认同感,加缪会说“自我的意识”,很大程度就是生命强度的代名词,很不幸这种感受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自恋。现代人很少自我认同,太多自以为是的水仙,或称芙蓉姐姐。
优秀是能力,敢于优秀是勇气,遇到能欣赏你的人是运气,对于古今中外的女人来说都是一样。伊丽莎白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她从未委屈过自己的优秀。她使自己的优秀超脱了家世,超越了时代。简·傲斯丁以同样的原因不俗。但也大可不必因此替张爱玲抱恨,遇人不淑也是种运气,固然不能和林妹妹比。爱玲必是懂得的,俗世人自有民间的清嘉运道,切不可妄拟仙境。
我极喜欢伊丽莎白伫立湖畔的身影伶俐,有所思而又无所待。“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她父亲的话真是对,我担心世上没有人能配上你。他的话又不太对,别担心世上没有人能配上你。
这就是我暑假看的电影《傲慢与偏见》,我从这部作品中感悟到很多,有机会一定要把原著小说看看。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精选5篇7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