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日与夜》电影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天水围的日与夜》观后感,仅供参考。
《天水围的日与夜》观后感一
天水围是香港的一个社区,曾因当年连环发生了几宗家庭悲剧,引起全港关注,被称为“悲情”社区,而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社区里。
香港导演许鞍华以她一贯的细腻手法,又一次把镜头对准香港底层市民的生存状态,涉及到中学生的成长问题、单亲家庭、孤寡老人养老等问题。本片并没有将这个被香港媒体所描述的悲情社区天水围扩大化,而是将贵姐及其邻居粱阿婆之间简单、平淡、朴实而又充满温情的生活片断演绎得犹如一汩缓缓流动的溪水,慢慢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女主角贵姐(鲍起静饰)是个中年寡妇,在一间超市工作,按部就班,尽职尽责。与儿子张家安相依为命,生活说不上富裕,倒也一日三餐有保证,而且贵姐还是个热心、乐于助人的老邻居。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贵姐知道同在超市里工作的梁阿婆原来和自己是同住一栋楼的邻居。于是,贵姐便多了一个心眼,时时关注这位孤寡老人。在超市里,她会主动帮助梁阿婆做诸如搬运青菜的粗重工作;在电器商场偶遇梁阿婆要买电视机,阿婆为了省几十元钱选择自己搬运,但苦于年老体衰,又搬不动,于是,贵姐马上打电话把儿子叫来,帮忙阿婆把电视机搬回家,还帮助安装调试好。
当梁阿婆要去沙田探望已失去妈妈的唯一外孙时,贵姐放下手头上的所有事情,包括放弃暂时去探视生病妈妈而把爱给了最需要帮助的梁阿婆,表示要陪同其前往,令阿婆开心不已。当阿婆满心欢喜带着自己用一生积蓄、精心为外孙和前女婿的媳妇准备的`金项链及金戒子到达,可想不到的是前女婿不仅不带媳妇来,还称外孙在打工,不让外婆见上一面,很冷漠的拒绝接受梁阿婆的一番好意,令老人伤心至极。阿婆在回程时,不仅送上为贵嫂一家准备的同样一份金饰礼物,连前女婿拒收的统统送给了贵嫂。此刻的贵嫂,看着眼前孤独无援的老人,真的不再忍心拒绝,只能告诉梁阿婆就暂时放在我这里保管吧,以后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尽管在我这里拿就是。看似非常平实的一句话,其实,此时的贵姐已承诺代替阿婆死去女儿照顾其后半生的重任了。贵姐将目光移向了车外,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闪动的泪花。此刻,我的眼泪早已挂满腮边,为贵姐的高尚人格而感动,为阿婆遇上这样的好邻居而动容。
《天水围的日与夜》观后感二
张家安是个腼腆、内向、不太爱说话的男孩子。因会考结束等待放榜,所以和现在的孩子一样,整天就窝在家里,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也不煮饭。等妈妈放工回家后,煮好饭了他才吃。但自从张家安去参加一次暑期有关亲情交流活动及帮助梁阿婆搬新买的电视机后,他的思想发生了细微变化,开始关心自己的亲人,愿意帮助亲人并主动承担一些家务。电影中张家安的这些变化,观众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如外婆生病后,母亲没时间去探望,张家安便会和表妹坚持每天送饭去医院帮妈妈尽一份孝心;他还开始主动学着做整理衣服、拖地板等家务活;偶尔和同学出去疯玩,只是打打游戏,而没有参加打牌赌博,吃饭时间一到,他马上表示要回家,就算是同学相邀挽留说一起出去吃饭,他也婉言拒绝表示要回家吃饭。一个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单亲家庭里长大而学坏的听话孩子是值得庆幸的,可看似必然的背后,是身为人母的贵姐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在影响、教育着儿子。
影片里还通过家安外婆的回忆讲述,让观众看到了贵姐早早辍学,供养弟弟们完成学业,让弟弟们摆脱天水围第一代移民贫苦生活的大爱付出。而弟弟们虽然离开了天水围社区,却没有断绝和姐姐的联系,忘记姐姐的恩情。弟弟来探望姐姐,问及家安今后的打算,并要求家安到国外留学,费用舅舅全包了。这就是感人至深的姐弟情,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电影里,许鞍华又一次把镜头对准了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梁阿婆只有一女,嫁出去后,丈夫去世,剩下独居的她。不幸的是,女儿也早亡,梁阿婆更是雪上加霜。孤家寡人的她,每天自己去买菜、做饭,吃完就对着墙壁发呆。不生病还好,万一生病,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这正是早前香港社会千千万万孤寡老人养老现状的一个缩影。
后来,梁阿婆为了排解寂寞,不顾自己已几十岁高龄,到超市应聘继续打工卖菜。这也是我去年12月份在香港莲香楼饮早茶,看到的服务生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公公婆婆一样。幸运的是,梁阿婆遇上了贵嫂这位热心、好心,乐于助人的好邻居,让其晚年生活少了一份寂寞,多了一份享受邻里情而带来的快慰。而梁阿婆为了感谢贵嫂一家帮助她买电视机,装换灯泡……,将一包自己买了好久的香菇找出来,并小心翼翼的拂去灰尘、撕去包装上的价格标签送给贵嫂,和后来阿婆倾其所有也给贵嫂和张家安买了金饰,体现了梁阿婆对贵嫂一家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谢,这也是邻里情的最美诠释。
用央视评价该电影的一句话说,《天水围的日与夜》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关注的是普通居民社区的生活。观众从电影里日夜轮回,年复一年,平淡、简朴的生活细节处,看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不朽真理在闪光、传承。也无怪乎该电影能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剧本四大奖项了。
《天水围的日与夜》观后感三
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生活中一贯被我忽略的很多细节有了兴趣,继而产生出一种使人柔软的珍爱之情:比如木质丝滑的家具,比如一道家常菜,再比如认认真真地请客吃饭,或隆重地度过一个传统节日……眼下流行把这种感觉命名为“人文关怀”,一种对生活本身和千百年来蕴含其中的艺术,所持有的深厚情怀。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便是这样一部恬静温厚,却光阴浩瀚的电影。
《天水围的日与夜》讲述寡妇贵姐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以及“天水围”,这个香港最平民的角落里,百姓人家的寻常岁月。一开始缓慢的节奏和琐碎的细节描写,几乎叫人昏昏欲睡,但就在那些慢条斯理的买菜,做饭,上班,下班的白描镜头中,贵姐,安仔,老太,和亲戚们,一张张本来模糊无奇的面孔却渐渐清晰,浮凸出来……构成了一幅如《清明上河图》般,乡土,细腻,风情缱绻的图画。
因为拮据,贵姐自有一套生活的精细。比如买报纸,在这个香港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符号情节上,贵姐为了附赠的一包纸巾,会叮嘱儿子安仔多走几步别家买。就是这样“抠门”的贵姐,却在和梁老太及亲戚的交往中,尽量显得大方得体,不计钱财。除了对孤寡的梁老太怀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悯外,更深的,却是一种清贫人家的志气。
人活于世,理应端庄。珍惜自己的一针一线,不乞他人一毫一厘,方可以从寒微中炼出一层底气。这叫做尊严的东西,正是人们于苦难中唯一可以依赖,可以照亮前路的力量。
和国外回来度假的表姐妹相比,安仔显得特别安静,甚至有点木讷,乏味,不是真的对聚会,唱K和打麻将没有兴趣,而是懂得,节省是他唯一能尽的孝顺。同样,跟依赖于儿子们的贵姐母亲,嚷嚷着这不舒服,那不受用,非要吃燕窝鱼翅相比,孤寡的梁老太,无论是商场求职,还是赠香菇谢贵姐的细节,都体现出她拖着孤老之躯,却一丝不苟坚守着的体面和志气。这在许鞍华的眼中,无疑是“天水围”暗藏的可贵品质。
影片《天水围的日与夜》中多次出现的吃饭场面,正是中国人,尤其是南粤港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道场景。贵姐家的饭桌上,总是那么一两道素淡的菜肴,唯一一次出现乳鸽,还是头天和有钱的亲戚聚餐时打包回来的。但每餐饭,贵姐都吃得格外香。这张饭桌,是她劳碌终日以后,唯一可以和儿子亲近,哪怕只是以沉默的方式,彼此相依的地方。鲍起静为角色设计出一种斜往上看的眼神,显得特别享受,有滋有味的样子。“辛苦找来快活吃”,中国人自古求生不易,所以在这个“吃”上演绎出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感情来:家人团聚饭桌边,粗茶淡饭,几句家常,是收获,是朝仪;亦心酸,亦安乐。
《天水围的日与夜》观后感四
吃饭的片段,每每以镜头移向窗外万家灯火为结束,尤其影片末尾,更配以“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怀旧音乐,使这层寓意尤为明显。
静水起微澜。全片的几处高潮“泪点”,亦处理得朴素无华。一处是安仔送大舅出门,被问起成绩如何。大舅说“如果考不上,就出国念吧,钱不用担心,我和你二舅出”。贵姐十四岁就外出做工,资助两个弟弟学成发达,自己却寒门守寡,不愿依附娘家,她倔强沉默的性格,甚至造成母子和姐弟间多年的隔膜,所以在影片前半部,亲戚们总给人一种世态炎凉的感觉,直到此处,一句话才把藏在心底的感恩,铭记,信义……这些东西轻轻带出。“学校有减免,应该考得上吧”,安仔的回答依旧是那么含蓄,维护着小心翼翼的自尊心……“天水围”的精神,于此再次展露出来。
另外一处,梁老太盼望见到自己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她的外孙,彻夜难眠。节俭度日的老太,拿出积蓄买了黄金首饰,想送给已经再婚的女婿,希望得到亲人的养老送终,却被拒绝。失望归来的路上,相陪的贵姐收下这些象征老太一生辛劳与希望的首饰,简单一句“将来你有用钱的时候,我来安排”,引出了最后母子和老太合为一家,相扶相持的结局,其中深厚的同情心,清贫中不曾放弃的善良,令人动容。
最后,贵姐终于医院看望了关系疏远的母亲。这时插入了一段记录香港发展历史的黑白影片,那些书写这个城市传奇的普通香港人,留在时光中忙碌的身影,映射出贵姐勤劳自立,奉献给家人的一生,她流逝的青春,无数孤寂的日与夜,放弃和坚持过的梦想,一切无声胜有声,尽在眼前……母亲叹一句“做人好难啊。”贵姐答一句“又有多难呢?”守着知恩图报,与人为善,自尊自立……这些人间的道理,纵然再难,贵姐那样的人们亦能活得心安,喜乐…… “又能有多难呢?”这正是芸芸香港人,中国人历尽沧桑,却能番然重生的骄傲和哲学。
从《客途秋恨》,《女人四十》,《半生缘》,《千言万语》……到《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以她女性的敏感,说不尽的千言万语,满满的同情和诚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看她的电影,很容易联想起另一个草根片导演:贾樟柯。两者相比,我更欣赏许鞍华对生活本来面目的尊重和喜悦,因为她拥有一种“不打扰角色”,不借尸还魂用角色说自己,不在电影里处处刻下“某导演到此一游”的朴素品质。
记得许鞍华在凭借此片领取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时候,有一番感言:“年轻的时候,觉得嘎纳拿奖最威风;年纪大了,才觉得从自己人手里拿奖更开心。”这些话从年过花甲的许鞍华嘴里说出来,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激……跟厚泽他人的贵姐一样,正是这些真心实意工作,生活,并从中获得领悟的人们,才谱写出了一段又一段,世上人家,最平凡的传奇。
《天水围的日与夜》观后感五
天水北道区位于秦岭北麓 ,渭河中上游,地处陕、甘、川 之要冲,素称甘肃“东大门 ”。总面积 3480平方公里,人口55.07万,其中城市人口11.23万。是以工贸、旅游为主的新兴城市 。北道区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属大陆性暖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无霜期170天。区域内有铅、锌、金、大理石、透辉石等矿藏30多种。森林覆盖率60%,有生漆、木耳、板栗、猕猴桃、药材等林产品。区域内宜栽林、果、粮、菜,建有林果、畜牧、蔬菜等基地。“花牛苹果”、 “伯阳鲜桃 ”、“元龙花椒”、“立远板栗”等干鲜果品畅销全国。其中“花牛苹果”驰名中外,1993年荣获曼谷国际博览会金奖。
北道区是古丝绸之路进入甘肃第一站,商贸发达,交通便利,素有“旱码头”之称。陇海铁路、国道310公路东西横贯全境,天水火车站是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辟有中型机场,天北高速公路与秦州区相连,万门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均已开通,城市建设体系完善。境内有部、省、市属企业 90多家,城乡市场28处,商业网点80多个,是辐射三省六地市的商贸中心。建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二十里铺工业示范小区。以机械、轻纺、建材、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已形成,肖莱机床、风动工具、锻压机械等优质产品远销欧美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道区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是海内外宾客寻根祭祖、丝路揽胜、民俗采风和考古研究的理想境地。有国家级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杜甫东柯草堂 、齐白石题匾的双玉兰堂 ,以及卦台山、石莲谷、街亭古镇 、温泉浴庄、马跑泉公园、净土寺、曲溪等旅游景点。
《天水围的日与夜》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