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拐杖老师孙克会》观后感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36年的坚守 ——《身边的感动:拐杖老师孙克会》观后感 他叫孙克会,是河南省汝阳县王坪乡孤石村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身边的感动:拐杖老师孙克会》观后感,仅供参考。

  《身边的感动:拐杖老师孙克会》观后感一

  他叫孙克会,是河南省汝阳县王坪乡孤石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十三岁时砍柴不慎摔断左踝骨,因救治不及时被截肢。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在姐姐的帮助下,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1976年来到孤石村小学任教,成为了一位架着拐杖执教的肢残老师。一干,就是36年,如今,他54岁了,36年来,孙克会一直为山村教育默默奉献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其中,560人从孤石学校走出大山,10多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这是中央一套《身边的感动》节目中,向大家介绍的一位伟大的老师。

  “残疾”,这个词语,似乎是那么可怕,那么难以想象。而十三岁上山砍柴时,孙克会就摔断了左踝骨,耽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机,导致左腿被高位截肢。可他,却并没有放弃希望,一直用拐杖支撑着自己,家庭贫困、行动不方便并没有击垮他,他选择坚持读完小学、初中、高中。29岁结婚,妻子患上重病,儿子又患上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可孙克会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时时刻刻耕耘在教育的百花园里,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滋养着山区小学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36年。36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时间,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是多么不容易。“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些词语,都充分在他身上展现。面对这么大的困难,孙克会都没有放弃,我们怎么能被生活中的一点点小挫折打败?谁的生活没有困难和挫折,谁的生活一帆风顺?我们不能害怕,要勇敢的面对一切挫折,敢于向挫折挑战,做生活中的强者!

  无论寒冬酷暑,无论雪天雨天,孙克会的身影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孤石村小学——风雨无阻。我们也许想象不到,这样一个行动不太方便的人,会在雨雪天摔多少次跤、翻多少次车……36年,却从没缺过一节课。我们可以想象,他拄着拐杖护送孩子们过桥的身影;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拄着拐杖去家访的身影;我们可以想象,看到孩子们中暑,他去采草药给大家熬凉茶的身影……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老师!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要带着感情回报这块家乡的热土。”这是孙克会最常说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他坚持在山乡小学的工作岗位上,36年——无怨无悔。我们都难以想象,为了孩子们能成才,孙克会——这位肢残教师,他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孙克会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却孕育着伟大。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孙克会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人。

  后记:这是老师让我们写的一篇征文,希望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身边的感动:拐杖老师孙克会》观后感二

  央视一套,10月16日、17日19时55分的《身边的感动》栏目播出了我市山村教师孙克会的感人事迹,使我深有感触。

  孙克会是汝阳县王坪乡孤石小学的一名教师,由于左腿残疾,他靠一根拐杖支撑起自己的身体,同时也支撑起山村孩子的梦想。36年间,他一直深爱着自己的职业,遇到下大雨河沟涨水,他就拄着拐杖,翻山越岭,绕道两公里多,坚持按时赶到学校给学生上课。36年来,有560余名学生从孤石小学毕业,有10多名他教过的学生考上了大学。他单腿拄杖,36年的风霜雨雪,他撑起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体,更是闭塞山村里孩子们读书的希望,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灿烂古训。汝阳县山村教师孙克会,用36年的时间坚守着那颗“用知识改变孩子们命运”的心,谱出了大山里最动听的拐杖声。

  孙老师,用爱和坚守撑起了山村孩子们读书的梦想,也为这个穷乡僻壤带来了希望。他是一名数学教师,左手三角板、右手捏一支粉笔,画完一下挪动一步都会摇摇欲坠,他会慌张的快速拿起拐杖撑着。讲台上板书,讲台下检查作业,累了就用胳膊肘压会儿桌子继续挺直身子,额头上总会渗出细密的汗珠。36个寒暑,一万三千个日子,他就是这样坚持着。

  学习了孙克会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感触良多, 一切为爱,单腿支起怒放的生命,并将这蓬勃的生机洒遍山河,灌溉祖国的幼苗。通过学习我发觉与这些优秀教师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要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

  《身边的感动:拐杖老师孙克会》观后感三

  上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我们应上级要求,全校师生共同观看了《身边的感动:拐杖老师孙克会》,观看期间,学生们都看的非常认真,我们一直被感动着,共同认识了一位平凡且伟大的老师。

  看着多媒体上播放的孙克会老师的事迹,听着孙老师那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感染打动了电视银屏前的我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些词语,都充分地在孙老师身上展现。面对这么大的困难,孙老师都没有放弃,我们怎么能被生活中的一点点小挫折打败?谁的生活没有困难和挫折,谁的生活一帆风顺?我们不能害怕,要勇敢的面对一切挫折,敢于向挫折挑战,做生活中的强者!

  36年来,有560余名学生从孤石小学毕业,有10多名他教过的学生考上了大学。他单腿拄杖,36年的风霜雨雪,他撑起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体,更是闭塞山村里孩子们读书的希望,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灿烂古训。汝阳县山村教师孙克会,用36年的时间坚守着那颗“用知识改变孩子们命运”的心,谱出了大山里最动听的拐杖声。36年,从没缺过一节课。我们可以想象,他拄着拐杖护送孩子们过桥的身影;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拄着拐杖去家访的身影;我们可以想象,看到孩子们中暑,他去采草药给大家熬凉茶的身影……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老师!

  孙克会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却孕育着伟大。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孙克会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人。

  学习了孙克会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感触良多, 一切为爱,单腿支起怒放的生命,并将这蓬勃的生机洒遍山河,灌溉祖国的幼苗。通过学习我发觉与这些优秀教师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身边的感动:拐杖老师孙克会》观后感四

  孙克会是汝阳县王坪乡孤石小学的一名教师,由于左腿残疾,他靠一根拐杖支撑起自己的身体,同时也支撑起山村孩子的梦想。36年间,他一直深爱着自己的职业,遇到下大雨河沟涨水,他就拄着拐杖,翻山越岭,绕道两公里多,坚持按时赶到学校给学生上课。36年来,有560余名学生从孤石小学毕业,有10多名他教过的学生考上了大学。他单腿拄杖,36年的风霜雨雪,他撑起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体,更是闭塞山村里孩子们读书的希望,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灿烂古训。汝阳县山村教师孙克会,用36年的时间坚守着那颗“用知识改变孩子们命运”的心,谱出了大山里最动听的`拐杖声。

  孙老师,用爱和坚守撑起了山村孩子们读书的梦想,也为这个穷乡僻壤带来了希望。他是一名数学教师,左手三角板、右手捏一支粉笔,画完一下挪动一步都会摇摇欲坠,他会慌张的快速拿起拐杖撑着。讲台上板书,讲台下检查作业,累了就用胳膊肘压会儿桌子继续挺直身子,额头上总会渗出细密的汗珠。36个寒暑,一万三千个日子,他就是这样坚持着。

  学习了孙克会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感触良多, 一切为爱,单腿支起怒放的生命,并将这蓬勃的生机洒遍山河,灌溉祖国的幼苗。通过学习我发觉与这些优秀教师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要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

  《身边的感动:拐杖老师孙克会》观后感五

  今年寒假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鹅毛大雪。第二天早上起来,我透过窗户,发现外面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仿佛就是雪的世界。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啊!下雪了!我要去堆雪人!”

  我急忙穿好衣服,冲出家门,刚跑到外面,我就滑倒在地,疼得我眼泪都快掉出来了,只好艰难地爬起来。这时,我听到外面“锵~锵~锵”的声音,我寻声望去,原来是隔壁的爷爷在扫路上的积雪。冷风猛烈地向爷爷袭来,毫不留情地钻进他的脖子里。而他却全然不顾,依然神态自若地扫着。我赶紧跑了过去,问爷爷:“爷爷,你冷不冷啊?这么长一条路,什么时候才能扫完啊?”爷爷说:“在扫雪不会冷的,我把路上的积雪扫干净了,大家走路或骑车就方便了,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啊!”说着他又拿起扫帚埋头干起来。不一会儿,雪扫尽,而爷爷额头上却闪动着晶莹的汗珠,那布满皱纹的脸仿佛比往常更加慈祥了。

  爷爷那一心为人民服务,丝毫没顾及个人利益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望着大家轻快地走在爷爷开辟出来的小道上,我觉得我应该像我隔壁的爷爷学习,学习他的助人为乐和热爱劳动的精神。



《身边的感动:拐杖老师孙克会》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47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