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五篇1000字
《金陵十三钗》反映的并不只有南京大屠杀,而是借这个事件完美地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一:
这是一部前几年的片子,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之下,我们军队和日本兵进行抗战,十四个金陵的妓女躲到了教堂,之后发生的感人的事。南京大屠杀是我们难以忘怀的历史,在这段历史里,曾有著名的《贝尔日记》等详细记述当时发生的事。
不同于其他的英雄,这部影片的英雄是一批批来自于风尘的女人们,她们本来是世间的可怜儿,看透了整个世界的荒诞,自愿代替女学生赶赴日本的庆功宴,等待她们的是什么呢?影片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我们想想也知道,肯定是很悲惨的。
真的教父已经死了,而假冒教父的人为了自己的良心,偷偷地将女学生装到卡车上,放几瓶洋酒,假装自己运酒的,逃离了危险区。当日本兵发现教堂有女人的一系列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为之震惊。一群日本兵像疯了一样地找女学生,意图不轨,有一个女学生为了逃避日本兵的骚扰,摔死了。后来,日本兵想到了另一种方法,待到他们开庆功会的时候,让女学生们唱歌助兴。
在片子里,有一个插曲,就是两个风尘女子为了取琴弦特意回到妓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被日本兵发现,一个直接被击毙之后强奸,另一个被轮奸之后再杀害。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南京大屠杀简直是丧尽天良。
在国际法里规定,任何士兵不能对普通百姓进行屠杀,这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但是日本的官方至今对慰安妇等问题逃避,甚至公开否认这些事实,令我们感到愤慨。在这几天,我又看了一些慰安妇的纪录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经苦难的见证者渐渐地离世,她们也许至死也等不到日本的忏悔,想到这里,怎么能让人不痛心呢?
金陵十三钗里最惹眼的就是玉墨这个角色,她是头牌妓女,不卑不亢,还会讲流利的英语。她在十几岁的时候被继父强奸,从此她的人生进入了灰色时期。当她看到这些女学生想要自杀,也不愿服务日本兵的时候,她想要以自己的身体来拯救这些可怜的女学生们。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很善良,也很勇敢。
在整个影片里,英雄不再是英明神武的男人们,而是这些风尘女子们,在国破家亡的当口,她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拯救苦难的同胞们,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一幕。整个故事虽然是捏造的,但是妓女救国的故事真不少,诸如大名鼎鼎的小凤仙、赛金花等等先例,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观看完《金陵十三钗》里,小伊关注了一个小人物,就是曹可凡扮演的汉奸,他为了保全自己女儿免受日本兵的侮辱,将自己的家产奉献给了日本,结果当他看着假扮的“女学生”上车以后,立马被击毙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叛徒都没有好下场,难道不是吗?
整部影片没有赘述,从教堂逃亡的女学生和妓女的视角来诠释当时南京大屠杀的社会大背景,反映被日本兵控制的南京有多可怕。随便一个镜头,就是街头横尸遍野。我们再来看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实片,当时在南京有不少慰安所,环境多混乱,人们生活多艰难,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二:
《金陵十三钗》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电影。
银幕上的场景触动着我的视觉神经,自己仿佛也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极度的炼狱中。
沉沦的南京依旧充斥着热血,因有勇士与他存在继续与日本军做着殊死搏斗,我因哪怕只剩一人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不惜冲在死亡的前线保护教堂的女学生的中国士兵而感动,因他们的痛而痛;为日本军队在南京到处搜抓女学生,对女性如牲畜般的蹂躏、残杀而而激愤;为那些逃命的沦落风尘的女子在最后关头挺身而出代替女学生的去参加日本军队所谓的庆功宴而对他们激赏,同时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彻骨的辛酸和深深的无奈。
电影院中的我只能静静地坐着,默默强忍着想哭的冲动,整颗心都是那么的沉重和苦涩。
回家的路上心久久不能平复,想哭却不知为了什么,可能是为了那些惨烈牺牲的战士而哭,可能是为了那些惨遭日本军队杀害和蹂躏的女性而哭,也可能是为了中国大陆上曾有过这么深深地炼狱,同时也为中国的统治腐败而哭,为统治者的无知而哭,为日本侵略军的愚忠而哭,他们似乎已经丧失了“人之初,性本善”这种人性的基础,那是何等的悲哀啊!
最终电影并没有交代那些那些代替女学生去日本军营的女人结果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学生最终是如何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顺利逃离了南京,些女人或许是活着出来了,或许是被那些日本军给残杀了,相比前者而言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宁愿相信前者。
伟大的祖国孕育了我们,但是一场炮火轰击了我们的国门,伟大的土地印上了印上了侵略者的足迹。中国人民拿起了我们的武器,和他们进行了战斗,可是,那些自以为是勤劳、勇敢的官僚们却一味的退缩,才造成南京的悲剧!如果当时每个中国人民都敢于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对抗我们的敌人,那么中国也就不会被摧残到如此境地。
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屈辱的历史,要时常保持警惕,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上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对于帝国主义国家更是不能失去了戒心。古人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居安思危。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三:
整部电影的背景很压抑。小日本满南京的屠杀。14个教会学生、14个秦淮妓女、一个神父的养子和一个洋人殡葬师,一起出现在了一个天主教堂。学生看不起妓女,妓女不屑于和学生一般计较。一直是这样,其实,一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不知不觉,书娟竟然带着女学生避开妓女们躲藏的地窖往楼上跑,妓女们最后也替代了女学生,奔赴遥不可知的地狱。
身边的女孩不停的在抹眼泪、吸鼻涕。这部电影拍的太细腻,妓女丰润扭动的翘臀、洋教士与妓女的调情、孟先生压抑浓重的父爱,李教官的隐忍痛心……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是一场无声的控诉,它想要宣泄,想要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爱找一个出口。什么能够带着大家逃离南京,什么能够带领大家躲开战争。
实在是很喜欢约翰神父的演技,《金陵十三钗》是先在外国首映的,洋人们对这部电影反响不是很高,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情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妓女就比学生低贱,不懂得牺牲,不懂得隐忍。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从一个贪财嗜酒的洋人殡葬师蜕变成为一个为灵魂祈祷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尽致,看着他为十三钗祈祷的背影,我真的愿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愿意相信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
谁说婊子无情,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豆蔻为了为浦生弹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险,用生命与尊严做赌注,只为找回缺失的四条琵琶弦……即使最后,那个爱猫的妓女低声的控诉“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时的挣扎都让我对他们有了更高的敬意。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害怕、哭泣,让妓女的敢爱敢恨又更一步地栩栩如生。
爆炸的炮火中,有美丽的五色花随着硝烟飘落,花儿落在地上,牵起一片轻轻的叹息。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四:
《金陵十三钗》紧紧围绕“南京大屠杀”中,为拯救十几名教会女学生而展开的故事。国军残余士兵,为拯救被日军追逐的女生,浴血奋战,顽强抵抗,让女学生们逃进了战场上唯一残存的外籍教堂;美国殡葬人士约翰.米勒(贝尔饰演),为阻止追逐进教堂对女生施行暴行的日军士兵,假扮神父,正气凛然,惨遭毒打;最后的国军英雄李教官(佟大为饰演),为分散教堂里日军的兽行,一人对付几十个日军,直到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一群逃难躲进教堂的秦淮青楼妓女,目睹女学生们为保护她们而引开日军注意力而惨遭欺凌,在看到女学生们为了不再遭受欺侮而准备集体跳楼自杀的时候,在头牌妓女玉墨(倪妮饰演)的提议下,顶替女学生们前去“赴日军庆功宴”;接受神父遗愿保护女生们的陈乔治(黄天元饰演),在最后差一名额(因有两名妓女之前死于日军之手)的紧要关头,男扮女妆顶替女生前赴死亡之邀;女生书娟(张歆怡饰演)的父亲(曹可凡饰演)为了能让女儿离开血腥的南京,不惜倾家荡产并遭受亲生女儿的歧视,假作汉奸在日军中周旋,最后时刻没有暴露妓女顶替女生的真相,恍惚中也惨遭日军枪杀;最后,假神父约翰终于成功把十三名女学生用自己修理好的卡车送出了南京。
整个电影的场景真实性再现,让观众是在精神极度压抑中看完的。从而,也让观众对那场人为灾难怀有极其沉痛的深思。更让观众对战争中人性的认识得到一种别样的感知。
可是,剧情场景的真实掩盖不了故事情节的虚假。首先,南京大屠杀时外国人的“安全区”都没有安全可言,何况一个小小的教堂。特别是日军士兵已经对教堂侵犯,并遭受了“一个人的重创(李教官的打击)”之后,更不可能有日军军官假惺惺的致歉。其次,清纯女学生与堕落妓女之间的矛盾开始是水火不容,格格不入,后来却能和平共处,相互救赎,令人难于信服。再次,人的天性“大难临头各自飞”,却被《金陵十三钗》演绎成了“大难来临,舍命救他人”的壮举,这能让人相信吗?!虽然这样的主题是应该提倡,也必须提倡的,可体现在对社会、对人生都“看破”的妓女们身上就更难以让人信服!
《金陵十三钗》最大的败笔是没有交待清楚妓女们顶替女学生们“赴日军庆功宴”的最后场景。她们的结局最终如何成了一个让观众自己去思考,也是画外音里书娟的“迷”,更让观众产生这真是个“壮举吗?”的疑问。已经花费六个亿,难道就舍不得多点场景让观众感受到妓女们“真实的悲壮”?!从而让观众更多相信她们的“伟大”?!
好的电影必须具备三大条件:一是故事真实感人,二是场景艺术逼真,三是主题正派具有广泛社会教育意义。而《金陵十三钗》欠缺的正是第一条,故而,本人觉得《金陵十三钗》算不上好的电影,也不具备进军奥斯卡的条件。不过,《金陵十三钗》比起张艺谋前几年的纯娱乐“商业大片”来已有很大进步,特别是他又一次推出的这新一批第一次上银幕的年轻演员就给观众留下了非常震憾的深刻印象。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五:
今天看了《金陵十三钗》,看之前已经听妈妈讲过大意和一些精彩片段了,但是当我真正看的时候却是另一种感受。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故事,故事里12名妓女与14名女学生是故事的主线。14名学洋文的学生逃难到名义上没有士兵和战争的教会躲避外面的日本人的屠杀,12名妓女随后也来了,她们与一个来自美国的殡葬师一起躲在教堂里,却没想到有一天,在女学生们和妓女发生争吵的时候,日本兵还是冲了进来,而唯一能够藏身的地窖也被妓女们占用,日本兵们见到女学生就像发了疯似的,看到女的就乱抓,直接在地上拖,揪着她们的头发拖,整个教堂传来一阵阵稚嫩的尖叫声,这时,原本贪生怕死的美国人约翰心中的正义终于发现了,他拿着教会旗大喊着“stop!”他企图着挡开那些罪恶的手,他企图想保护那些女学生免受侮辱,可是,他也无能无力,他没有一点点力量,没有一点点有用的作用,他只能白看着,白看着那些人和那些女学生们,没有一点点可以干的事。最后,只剩下一个中国士兵,为了保护女生学生,牺牲了自己。他无能为力,只有铁了心,抱着必死无疑的念头,希望别人来给希望。最后,日本兵把13冒充女学生的妓女和小男孩带走去庆功宴,让女学生们免遭一劫……而那些妓女们则是踏上一次去送死的路途……
我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战火纷飞的年代,马路上遍地都是堆成山似的尸体,充满了子弹和炮火的大街,人似乎是没有人格的,那时候,你的身份并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当时的胜利者说了算,他们需要你什么,那么你对他们而言只有那一小部分躯干的用处,你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不是你想象着的那个人。14名女学生是这样,12名妓女是这样,玉墨是这样,约翰是这样,乔治也是这样。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大大小小的挫折、打击,他们的痛苦感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的面对的方式不一样。玉墨选择的是用微笑来面对,约翰选择的是坚持他的工作,那12名女学生选择的是准备自杀,12名妓女选择的东扯西拉、乱喊乱叫,而他们的结局有改变么,想一想最后他们走出教会,踏上日本兵为庆功宴而接送她们的车时,玉墨报以微笑,其他的妓女也都好淡然,可是呢,却有一个叫做“小蚊子”的妓女最后却叫了出来“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不去!”我在想,万一在场有一个日本人会中文,或者说那个汉奸不是那个女学生的爸爸的话,那怎么办?所有妓女都会死,所有女学生都会死,那个约翰也会死,所有人都会死,那有什么意义呢?到头来,还不是全死?
我想,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发生在战争年代,发生在不是我们存在的这个年代,可是,有什么关系呢?也许社会变了,可是人和人之间,变了什么么?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五篇1000字
上一篇:哈利波特观后感精选900字
下一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集锦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