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专题节目观后感 >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范文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范文

若水1164 分享 时间: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范文5篇

  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以权威史料文献、真实扶贫案例、生动叙事方式,生动记录中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充分彰显党带领广大人民脱贫致富的历史担当和为民情怀,系统展示我国扶贫成就和世界贡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范文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1】

  “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蒙古马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造就了耐寒、耐旱、耐力强的特殊属性,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不畏艰辛、纵横驰骋、屡建奇功,铸就了蒙古马独特的品格和精神。因而衍生出的“蒙古马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实践的熔铸,融入边疆各族人民的血脉,成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重要精神源泉与纽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关键时期,这场特殊的“两会”承载着不平凡的意义。弘扬“蒙古马精神”,是时代之需,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铁蹄马”精神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蒙古马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具有超强的耐力,特别擅长艰苦跋涉。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深水期”。“船到中流浪更急”,啃下脱贫最后的“硬骨头”就要弘扬蒙古马不畏寒暑、不惧艰险,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穿沙漠过雪原,驰骋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的精神,拿出“钉钉子”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认真落实“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延伸“产业链”,拓展“致富链”,既要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又要防止脱贫人口“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等。以“铁蹄马”精神保障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最难一公里”。

  “铁蹄马”精神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往直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2019年的551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0.6%……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实干、苦干创造出的“减贫奇迹”。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将551万变为0;将0.6%变为0的任务还异常艰巨。唯有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铁蹄马”精神勇往直前,想法设法,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脱贫攻坚的“硬战”。“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技术”,要持续推进“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一人一招”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激发乡村活力,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

  “铁蹄马”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恪尽职守。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而干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唯有发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蒙古马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显,不断满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坚决杜绝扶贫路上的“形式主义”,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始终把群众关切、群众期盼、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从实际出发,通过“电商扶贫”“直播带货”等新技术,将有限的资源、资金最大限度用到扶贫脱贫工作中,不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铁蹄马”精神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最终如期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2】

  看减贫之路,讲中国故事!36年前,王绍据不会想到,还是一名基层通讯员的自己,写下的反映福建省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的报道,竟引起全国轰动……36年后,人民日报社《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将深度讲述“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扶贫开发的历史。

  通过这几年扶贫工作,一方面为群众办了些事情,增长了见识;一方面,在与各单位同事、村干部、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现与大家分享。

  怀着一颗真心来帮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感农民之苦,我的父母都是70岁左右的人,这么大的岁数,还日夜不停地在地里劳作。我在江西当过两年村官,来十堰的头三年从事“三万”活动,可以说,一直都是从事农村工作,一直在与农民打交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不能忘了农民,不能让农业农村拖社会发展的后腿,扶贫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一件又一件实事,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添砖加瓦,为提高党的信用度持续“充值”。作为入党十八年的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赤子之心。

  帮助群众,引导群众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年代,写了许多非常经典的文章和调查报告。他在多篇文章中指出,党员干部首先要当小学生,但也不能当群众的尾巴。我们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办大量的、琐碎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以争取群众对我们的支持,一方面要注意帮助群众转变不良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

  入乡随俗,接地气

  我们的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留在村中的,大部分文化程度都不高,讲一大堆大道理还不如办一件实事,必须把中央的精神和地方、本村的实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因此不能书生气,讲官话、套话、正确的废话。

  时刻保持学习的劲头

  农村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涉及扶贫、党建、危房改造、森林防火、防汛抗旱、信访维稳等各方面,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而且这些政策还在每年或者每隔几年不断的调整变化中,因此必须经常学、天天学、常学常新,只有将各方面的政策掌握了如指掌,入户宣传时才能随时“调用”,心中有数、应对自如,决不能一问就哑巴了,显得干部没水平、不过硬,影响在群众中的威信。

  学会“弹钢琴”

  扶贫工作看似单纯,其实也涉及方方面面,光政策就有“五个一批”,再加小额信贷、危房改造、创业就业、健康扶贫等,既要落实政策,还要化解矛盾,各级的报表、材料、上级安排的工作也要及时上报和落实。所以,在工作中必须注重轻重缓急,手脑并用,统筹协调,加强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3】

  刚才我们学了习总书记在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虽然很长全文六千多字,但是文风朴实,言辞恳切,长而不冗,掷地有声。我个人感觉,这篇讲话就是一篇战斗檄文,有一种“箭在弦上、刺刀上膛的感觉”,这是为了啃下最后的硬骨头,下了决战决胜的总攻令。

  贫困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突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党表现出了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和高效的政策执行能力,这种制度优势令全世界刮目相看。浓墨重彩的刻画出了一副官不畏难、兵不怕死、富者不吝其财、贫者不惜其力,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壮丽画卷。2020年必将是不平凡的一年,若干年后回首再看,我们在座的诸位都将是决胜脱贫攻坚、抗击疫情这两件彪炳史册大事件的见证者、亲历者、受益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和收获。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上了一堂直观的、生动的制度自信的实践课。为什么我们国家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减贫的宏伟目标、为什么能率先取得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先进的,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就是我党发声、发力、发奋的。

  有时候我在想,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所孜孜以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夙愿和终极社会图景,如今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徐徐展开,逐步成为现实,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中所作出的所有努力、所有牺牲,都是在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每一个人,开一个大大的太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一组震撼人心的数据“全国异地扶贫搬迁960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同步搬迁500万非贫困人口”这也就是说为总计1460万人重建了家园,这相当于挪威、芬兰、丹麦三个北欧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担当,是中外亘古未有之民生善政。这个时候再仔细品味,会发现制度自信不再是书本、报刊上枯燥乏味的纯理论,而成了发自内心的心悦诚服和深刻认同。

  简而言之我们普通党员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紧盯民族复兴这一历史重托,以决胜脱贫攻坚和抗击疫情为契机,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态度,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埋头苦干,待到功成时,抬头再相见!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4】

  惊蛰节刚过,阻击战犹酣。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也完全能够如期实现。全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而新冠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如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将对减贫进程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巩固脱贫成果,防范已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风险,难度也不容低估。对此一定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是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前提,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向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凝心聚力。此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一直开到县级。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确保取得最后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充分信任依靠经过战斗洗礼的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群众,要保持脱贫攻坚地区稳定性政策,各支力量拧成一股绳,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5】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但是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之所以取得扶贫减贫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建立了完备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形成了高效的扶贫开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大规模减贫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分阶段明确减贫目标、扶贫标准、专项规划;坚持精准方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应扶尽扶;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这些成功经验,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当前世界形势日趋复杂,中美贸易战日渐胶着,全世界又爆发新冠疫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尤为艰难。据国际媒体报道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世界经济不断萎缩,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期。无论情况如何,全球贫困状况可能自1990年以来首次增加,可能把一些国家推回约30年前的贫穷水平。在疫情发展最严重的情境下,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增加4.34亿。中国作为此次全球战疫的先锋队,首战告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4月8日武汉解封,全国各行各业快速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国内经济全面复苏,勤劳的中国人民又让中国这台超大型机械重新启动并稳稳地向前推进。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范文5篇相关文章: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个人总结范文【五篇】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精选范文【五篇】

党员观看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心得总结观后感范文【五篇】

《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专题个人学习心得观后感范文大全

30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