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第十一集观后感_观《咬定青山不放松》有感
若水1147由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平“语”近人》第十一集观后感_观《咬定青山不放松》有感
《平“语”近人》第十一集从“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怎样坚持理想信念”这三个问题出发,激励大家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以下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请参考。《平“语”近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1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正在热播,让大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讲话和论述当中的那些用典。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引用的古代典籍,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内涵。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一名合格的基层组工干部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狠劲、巧劲,把“根”在基层党建的土壤上立足、立牢、立实!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要坚定信念。党的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基层组工干部要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厘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筑牢“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巧劲,要真抓实干。真抓实干,就是要有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在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领导、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创新活动方式等工作方面,确保抓一件成一件,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一个方面的发展。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要勇往直前。“万事皆辛苦”,基层干部尤为如此,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很多事情看起来不大,但却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要认认真真地做实做好。党建工作也是如此,“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已经成为工作常态。我们要有定力,排除万难,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朝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
《平“语”近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2
10月18日晚,《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引用的古代典籍,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内涵。“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一主题,源自清代郑板桥的题画诗《竹石》。诗中的“竹”,生于乱崖,扎根石缝,却矢志不渝,正是共产党人对党无比忠诚,具有坚定政治信仰,不怕艰难曲折,积极乐观向上,笑傲崭新时代的真实写照。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格言联璧》中关于“志向”的描述,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远大理想、信念可以达到无往而不胜,无坚而不摧的境界。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不是宗教或政党的产物,从感情色彩上看只是个中性词。但是,作为共产党人,就应该从内心灵深处对党怀着无限的忠诚。这种忠诚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本能的、不事雕琢的。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时代英雄们,那些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们,就是能够牢牢“咬住”,伟大的信仰才不会动摇。
“位卑未敢忘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号召全党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理想信念时引用的这一经典名句,是爱国诗人陆游在官职被贬、病骨支离时所作,生动而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党、爱国、爱人民才是共产党人最坚强的精神后盾。立足厚重的群众土壤,像竹子那样扎根祖国大地,才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才会产生拼搏奋斗的不竭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这块厚重的“土壤”中,树起的是永不言败的民族脊梁。“位卑”何所惧,“爱国”记心间,“仰望星空”追赶时代,脚踏实地迈向未来。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将陆游《竹石》的前两句稍加改动而成的诗句,借此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是呀,中国共产党能在各个领域取得节节胜利,很大程度上应该取决于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厚实的群众基础。这样,才会在“千磨万击”中愈挫愈勇,愈挫愈坚。“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折射出几多的豪迈与洒脱。“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是共产党人勇立潮头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有“到中流击水”的担当与勇气。
“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百折而仍向东”,新的时代,新的起点,新的挑战,我们更当矢志不渝,一往无前。在通往“全面小康”的路上,任务还很艰巨,困难不可小觑。共产党人当切实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神,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立足于人民群众,站立时代潮头,挥洒一腔沸腾的热血,铸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文/何竹梅)
《平“语”近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3
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事业接班人,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上,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再次对优秀年轻干部提出要求,强调年轻干部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
年轻干部如何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该集节目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引用的古代典籍,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内涵。其中引用了郑板桥的《竹石》一诗来说明共产党人“信念”的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源,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学习“竹石”咬定、立根、破岩的“劲儿”,筑牢人生理想信念,扎好根,接好班。
要有“咬”劲儿,遇到挫折挺得住。“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人贵有恒,一时的激情满怀不足以推动长久的事业发展,倾注一生的精力方能“久久为功”。年轻干部有激情、有活力,但是在遇到重大难题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失去耐心、沉不住气,从而轻易放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工作需要“盯住抓、抓到底”,需要“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需要沉下心来抓好落实。年轻干部要学会抓住重点难点不放松,把挫折当做人生的“存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咬”劲去干工作、抓落实,推动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要有“立”劲儿,群众之中扎得住。“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记忆,是他的群众观,也是中国梦的出发点。也是在梁家河,他树立起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后来他在一篇文章当中,曾经把这《竹石》的前两句改为“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借此来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对于年轻干部,筑牢人生理想信念至关重要,理想信念决定了一生的“航向”,年轻干部要牢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竹石”立根的坚定决心,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群众中,把群众当亲人,根扎的越牢、越实,在今后的成长中才能站得更直、行得更稳。
要有“破”劲儿,关键时刻顶得住。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学习就必然落后,年轻干部不应惧怕“本领恐慌”,而是要在面对“本领恐慌”时有一股自身主动寻求“突破”的劲儿。当前,改革进入深水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难题都亟待解决。要破解这些关键性的难题,势必都需要下一番苦工,需要锤炼年轻干部在关键问题上“破题”的能力。因此,年轻干部要以“石竹”破岩的力量,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在关键时刻站的出来,顶得住,为改革创新积蓄强大的“破题”之力。
《平“语”近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4
平“语”近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引用的古代典籍,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内涵。
信念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基,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根基,是一个国家奋发图强的根基,当然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从立党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九十多年来,不管是在白色恐怖的大革命时期,还是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不管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新时代,我们始终信念如磐。这是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根本。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有的人事业稍遇挫折就感叹“人生如此无趣”,沦为“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有的人“引爆流行却迷失于成功”,爆款而红,但其成功反孕育了他的僵化,最终输在优势;有的人对“本领恐慌”无意识,原本因本领强而受重用,后却因懈怠而本领不足,又因本领不足却不恐不慌导致懒政怠政。诸如此类,病根往往就在心中缺少“更大的东西”。生活在目标失灵状态下,不能慎终如始也就成了必然。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天爵就是仁义忠信,人爵就是官位俸禄。人生的误区,如孟子所言:“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古往今来,那些政治上攀附、经济上贪婪、道德上败坏,既想做大官、又想发大财的人,几乎无不是把“天爵”当敲门砖,得“人爵”而弃“天爵”。足见,止步于“第五需求”,“天爵”就会成道具;一旦丢掉“更大的东西”,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难免由“出色”沦为“出丑”。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就是与自己生命的约定,生命的奋斗过程就是奔赴这个约定的过程。以“更大的东西”为定盘星,方能在奔赴与生命的约定中不断释放生命强光,绝不会因浮躁而急功近利,绝不会因物欲膨胀而神魂颠倒,绝不会因小成即满而懈怠堕落。在对标找差中提升奋斗标杆,在见贤思齐中升华人生境界,在日常生活中磨砺理想信念,应成终身必修课。
《平“语”近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5
11月18日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内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只有信念如磐,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书写无悔青春,做党和国家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青年之所以为青年,在于他们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年轻干部若是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能不能正确看待小我梦想和大我情怀,能不能正确认识中国大势和世界潮流,能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奋斗和国家需要,无不系之于理想信念的“总开关”。
理想信念是我们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大庆铁人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崇高信仰、远大理想发挥着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让我们穿越90多年艰辛历程,写下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震撼”。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党的理想信念都是激励党员干部的精神动力。在新形势下如何坚定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我们平时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魄有体就像稻草人”。
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的人立志不可谓不高远,但就是不愿意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付出自己的艰苦努力,不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的最高理想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如果只在口头上讲“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行动中却自私自利,不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爱心;一心要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不肯一点一滴地学习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本领;整日想着成为名扬天下的英雄,本职工作却做得一塌糊涂,那么,再远大、再崇高的理想也只能归之于想入非非的空谈妄想。
延伸阅读:
《平“语”近人》第三集观后感
《平“语”近人》第七集观后感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_观《腹有诗书气自华》 平“语”近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