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800字最新范文
《恰同学少年》是讲毛泽东青年时期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候的一些片段。电视剧中两任校长不同的办学理念,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启迪作用。那么恰同学少年观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一
当老师说,给我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我听到《恰同学少年》是那么熟悉。可是当我听到《恰同学少年》,但是根本不知道这部电视剧,不知道它主要是说了什么事情,真是一概不知。
以前在家里电视有播过,但是我们只知道看那些所谓的“肥皂剧”、“偶像剧”,关注那些明星的很多消息,看那些明星们之间的绯闻,在那个时候,对这些抗日战争,所谓的教育,还有古代的一些教育电视剧,根本都不会正眼瞧一下。因为那时候《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不知道这些电视剧,会让我意识到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那时候,整天沉迷所谓关注哪个明星,是多么的闪闪发光,有的喜欢哪个明星,是我们的偶像,而且把自己仅有的零用钱,都拿去买海报、明星贴图,从来没有想过去买一些课本资料来看看、辅导书来了解。现在我的想法不同了,我知道我前面错了,不应该那样做,所以我现在是想多学习、多一些有用的东西。
老师,当您昨天给我看《恰同学少年》的时候,我是抱着一种想学习的态度。我想在这部电视剧里,会意识到,哪些是重要性,哪些不应该做,当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就看了那么一点点,就从他们口中说出来的话,就知道他们学了很多的知识。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有哲理、有学问。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真的没法比。他们是“出口成章”我们是“出口成脏”,当然有些人也是跟他们一样的,是那么的优秀。我看见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带“论语”在里面,是因为他们读到了很多的书,就把所学习的知识,积累起来,在当代社会中,他们就运用出来了。而且他们那个时候,中国是很贫困、腐败无能。但是,正在这个时候,有理想、有抱负、有为我们国家着想的人,是他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一点点地去改变,一点点让我们中国更强大,更多有读不起书,而又好学的人,去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的抱负得到实现。
他们那个年代,而且都有很多人都很贫困,有很多想学习的年轻人,他们知道自己家里没有钱给他们读书,但是他们仍然那么的,想学习更多的知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学习。他们那个年代想读书有抱负的年轻人,是那么那么地多,然而跟我们这个年代相比,自愧不如。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一点,可是,确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去报答祖国,确在学校里玩、常常闹事,却把爸妈给我们的学费,在学校里谈恋爱。
我想,我们跟他们比起来,他们是那么地耀眼、发光。而且我们中国那时面临很多孩子没有钱而不能读书,不能用知识来改变自己。因此,他们知道我们祖国当时为什么那么落后、贫困。因此,他们知道想要一个国家强大起来,首先要有知识,有了知识就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来教育大家做人的道理。他们都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再去改变他们。他们的心全部系在国家上了,他们也了解目前我们中国当下最需要是什么,他们都义不容辞的去做了。
当时我看见一位只有十七岁的陶思咏,她对表哥说的一些话:“一个人光靠心地善良是不够的,你可以施舍,确实是很好。可你有没有想过,你能改他们的前途吗?改变他们的命运吗?中国到处都是这样的孩子,如果光靠施舍,而不去为他们做点什么,那么他们今天是这样,明天还是这样,没有改变他们,甚至他们的孩子还是会这样。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去读师范的原因,去做一些能够改变他们的事情,只有我们对国家做有用的事了,中国才会慢慢地强大起来。
我看了这三集,真的意识到我自己很多的缺点。所以,我想现在慢慢地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解人意、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他们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让我意识到当今社会,对人们也是非常的重要。可是我们要怎样,才能向他们那样说的那么深入人心?说得有哲理?希望老师给我们更多的启发,让我更明白,让我把所学到的知识深入人心的写在D本里,让大家感受到我也是一个想学习的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二
所以,我认为和平年代更需要“热血青年”,更需要培养有远大理想,有正确人生观,正确价值观,胸怀大志、目光深远的一代年轻人!
我真希望更多的孩子们、年轻人能从这部红色偶像电视剧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受到更真切的感动。我觉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就象一朵春天里绽开的迎春花,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绚丽,而又那么的旺盛,那么的有生命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豪情壮志.之前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红色偶像剧《恰同学少年》给我带来很大震撼,我相信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已经被这部电视剧深深的吸引着,感动着……
这部电视剧中一个个朝气蓬勃﹑积极性上﹑鲜活明亮的年轻人深深的感染着我,当我看到毛泽东那一批年轻人的豪情壮志,那种志存高远,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精神,我想他们那种意气风发、胸怀鸿鹄之志,饱含忧患情怀的精神是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的,在任何时候都会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的。
我认为他们那种满腔热血、奋发图强、忧国忧民的精神,不但在那种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有用,而且在今天这种国太民安的太平盛世的和平年代也同样适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的感受到,老师教书育人,不但教书重要,而育人更重要,试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学生都象刘俊卿一样的话,那么,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未来的中国会是怎么样子,细细想起来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是那样的话中国还会有灿烂的明天吗?所以我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更必要。
我们可以看一看,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也许是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大部分孩子都是自私自立,眼中只用自己,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和同学和睦相处,如何互相帮助;在任何时候集体的利益要高于一切,以集体的利益为重;根本不知道如何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试想如果连我们都做不到的话,何谈报效祖国呢!
所以,我们要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让他们从小就满腔热情的去学习,树立远大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些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如果只是仅仅靠生硬的教材来说话,靠教师天天口头上喊了一遍又一遍,那也是费工徒劳,只会让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
我觉得这种责任应该全社会来承担,家长、学校、社会一起来担负这一代孩子们的教育职责。应该想办法创设一些环境、一些机遇,让孩子们去切身体会一下,去亲身感受一下。真真切切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就是未来的小主人,未来的中国要靠他们去建设,去规划。让他们感受到,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个好学校,考上清华、北大好好找工作,有个好工作,以后的日子就会舒适一些挣的钱就会多一些;或者多学点知识,知识丰富一些以后就会成为老板,经理什么的。而是要从小就要有“国家兴完,匹夫有责”责任感,国家的强盛是自己息息相关的,我就是国家的一分子,我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出力献策。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国荣我荣,国耻我耻、唇亡齿寒的时代使命感。
那样我们国家的人才就不至于成为刘俊卿那样社会的败类,只有聪明的脑袋瓜,而品质却极差的废品,要知道高智商的人犯起罪来更可怕。
所以,我认为和平年代更需要“热血青年”,更需要培养有远大理想,有正确人生观,正确价值观,胸怀大志、目光深远的一代年轻人!
我真希望更多的小孩、同龄人能从这部红色偶像电视剧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受到更真切的感动。我觉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就象一朵春天里绽开的迎春花,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绚丽,而又那么的旺盛,那么的有生命力!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三
最近晚上比较空,陪老婆看了遍中央3套放的《恰同学少年》。3套节目很不错,一天晚上放4集,当中也没什么广告,比较的赞许。说实话,好象很多年都没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连续剧了。记得看的上一部还是在大学时候看的寻秦记,遥远的记忆啊!
以前就听说过这电视,不过没什么兴趣,觉得不就歌颂下历史伟人么?事实也确实如此,呵呵~~不过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研究下的。电视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学校的氛围,时间过去快100年,大学好象退步了。不信?那我们来比较下。当然,前提是电视里面不是瞎扯。如果电视所说是真的历史发生过的事件,那就和我曾经读过的大学比较下(直接把母校写出来感觉不大好,就称C大吧)。
首先说规模。看电视湖南一师感觉就那么几百人吧,说大点也就几千。C大学生人数在我印象里是湖南一师的十倍,可能还不止。规模湖南一师不值一比。
师资力量:湖南一师里面老师应该很有名的,除了2个老外,还有很多海龟。虽然人数不多,但学生能接触到的也不算少。C大老师很多,上有院士,中有教授,下有讲师。但我4年本科读完,无一名外教。专业课有教授,但下课后基本见不到。带班的是工作几年的老师,应该是讲师级别的吧。所有算下来,平均到学生头上,还是湖南一师的师资力量强点。
教学成果:湖南一师出的人物真是不少,影片结尾时的介绍,从主席到省委书记到妇联,大人物比比皆是,不晓得和主席是否有裙带关系。现在的大学,看看国家的上层领导,感觉大半是清华,我的母校好象沾不上边。说下来还是湖南一师强点。
社会实践:湖南一师学生团体自己办有新民报,针砭时弊。可以自己办夜校,传授知识。可以组织学生军,拿上枪都可以上战场。母校呢?有自己的学报还有院报什么的,不过内容就差了点,除了学术性文章,基本看不到政论性的东西。有学生会,除了节假日排点节目,就是响应号召去大街上搞下卫生。枪军训的时候摸过几天,效果嘛,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唯一一次游行,是驻南联盟使馆被炸,现在想起来还值得回味下。所以在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上,湖南一师强得太多。
以上看来,现在的大学是规模和学生数量上取得很大的发展,其他的部分都是在退步,社会实践基本退化消失。由此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大学的教育方向是什么?
本人没读什么教育书籍,不知目前教育的方向。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读书的目的是父母的要求,还算比较的听话,考上了大学。大学后父母的要求是找到好工作,这个和成绩关联性就不大了。虽然基本每年能拿到奖学金,但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目的。毕业后找了份工作,算得上是能养活自己。反过来,觉得大学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很可惜。所以对我而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大学教育的方向是把我培训成一个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和素养的工作者。
突然想到教育立人这句话,如今目的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大学教育可以立人么?我觉得很难。大学里除了专业课程让我有饭可吃外,还有一门课程让我挂念,那就是哲学。记忆尤新的矛盾学说,对立统一理论,虽然它没有教会我做人,但给了我最起码的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本专业的注册考过后,来系统学习下哲学是个不错的目标.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四
前段时间,央视一台播放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连续剧,主要内容是讲毛泽东青年时期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候的一些片段。电视剧中两任校长不同的办学理念,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启迪作用。第一任校长叫孔昭绶,他的办学思想比较先进,把学生的学习与整个社会结合起来,实行民主式、自主式办学,深受学生的爱戴,后来,他为追求学校的办学宗旨而得罪了当时的汤大将军,被逼留学。接任校长位置的叫张干,这位校长很勤奋,很敬业,也非常替学生着想,为了把学校办好夜以继日地工作,但是,他所推行的是一种极其传统的、旧的管理模式,以严厉的制度来管制人,把学生作为读书学习的机器,禁止学生参加一切社会活动,取缔了毛泽东他们创办的读书会。开始,学生们虽然怨言四起,但还比较安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终于激化了,引发驱校长事件,毛泽东亲笔写下了“驱校长书”,张校长不但没有治理好学校,反而被学生驱逐了学校,好心没有讨到好报。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张校长到底错在哪里昵?他敬业,他爱学生,他害怕学生的成绩不好,害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受到伤害,他为解决学校的经费问题,四处奔波,放下自己的面子到处求援,难道他不好吗?从这方面来说,他的确是好校长,但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是一种极端保守的教育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更满足不了学生的追求,面对这样一群生龙活虎的、志在四方的、关心国家大事,急于想参加社会实践的青年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只能以失败而告终。电视是剧里总结说,一个赶不上时代的校长,是一个失败的校长,他所推行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换句话说,一个赶不上时代的教师,是一个失败的教师,他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
这个片断,在今天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警示、一个告诫。我记得,在课程改革的一次培训会上,培训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始终守着旧观念不放,不改进教学方法的话,最终有一天,你是要被学生撵下讲台的。看来,这一天,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这一次课程改革中诞生的几门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大家在教学过程中有些什么感受?难教、不好教、不知道怎么教、不愿意教,对不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你仍然用的是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这些课程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需要你传授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知识结论性的东西,教材是不可教(传授)的。就以科学教材为例,就连昼夜的形成、四季的形成这么复杂、这么抽象、难度这么大的教学内容,教材上就没有一句话是关于这方面知识结论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要告诉你的意思,怎么办,按照他说的方法自己探究吧,虽然探究的历程可能要曲折一些,花的时间要长一些,但通过探究得来的东西永远都是属于自己的。再有,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它根本就没有教材,需要自己创设、自主生成的一门课程,如果没有一种新的理念去指导,没有全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怎么去实施这门课程?
尊敬的老师们,我们的教学思想是非改不可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是非改不可了,我们不要在那里犹豫彷徨,坐等观望,不要辛辛苦苦地好心办坏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动活泼、聪明伶俐、有思维、有个性的学生,我们要把属于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引领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五
《恰同学少年》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力量、一种召唤、一种深刻的理想追求!
《恰同学少年》在当今社会推出,不仅给了繁碌的现代人以休闲的安憩时刻,更多的应该是给予了现代人尤其是给那些缺少精神营养和灵魂粮食的青年人。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贫寒学子,胸怀“扫天下”之鸿鹄志向,激励着剧中人物也鼓动着我们的激情。可以肯定的是,剧中所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年代整体所缺少的。
虽然没有全部看完,但是剧中的人物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影响,如剧中毛泽东,勤奋而认真,冷静这表现在第一集中的外人都在打架他却在屋里读书。是一个从容自若的人,考第一师范的时候,别人都十分紧张。只有他不慌不忙的拉着蔡和森他们去吃臭豆腐。说:“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了也白想。
还有剧中的萧子升这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人而且还是一位比较老实的人,看上去是一个比较稳重的一位青年而且有着伟大的梦想,但是不太爱表现自己。蔡和森文绉绉的,但是文笔应该是极好的!的确比较适合搞理论工作!另外,这是一个毫无虚荣心的人,极其难得!他可以放下当时的学生的架子去擦皮鞋,可以在第一次与向警予交谈时毫不自卑!陶斯咏是一个很有气质的女孩,很有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时也是一个不喜欢表现出自己的一个女孩。杨昌济一个极其可贵的老师,足以让现今的很多所谓的教授汗颜!当他看到了毛、蔡二人的文章后,迅速改变了自己辞职于一师的决定!可以说这一举动我们都是可以看的出来的。
在这次看的片段中给我影响最深刻是陶斯咏对她表哥说的那句话“一个人光靠心地善良是不够的,你可以发善心给这些孩子施舍,可你有没有想过,你能改变他们的前途,改变他们的命运吗?”俗说帮人要帮到根而不是帮到枝。很久以前我很希望自己要很多的钱而后就去四川给哪些没有办法继续上学的孩子上学,到现在有的时候也会这样子想“如果我有钱,我就可以去帮助更多的学生改变命远”但是通过今天去学习我不会让自己的这一种想法再次的出现,我们要去做一个可以帮人可以帮到根一样的一件事。
一个人,必须要有远大志向。有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才会有奋斗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为了什么。生活,就不是迷茫的。有了一个远大的志向,为了达到它,才会为此而努力学习,工作。生活,就有了动力。志向,不一定要是具体的。像毛泽东,他也没有想到他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可是他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改变落后的社会、改变积弱的中国的决心!这就足够了。正因为这个伟大的志向,而为他以后可以成为国家家领导做了铺垫。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告诉自己一定要不断去帮助更多的学生改变命运、改变他们的前途,从而去改变他们的未来、下一代。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