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心得优秀范文5篇
公而为民,官而不显”“勤政为民,廉洁为政”是周总理令人最深刻的个人写照。做人民的勤务员,心中要始终有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的衣服上时刻紧扣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胸章,也始终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心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心得范文一
1961年,大病初愈的周总理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开展调研座谈,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梦想信念奋斗终生的光辉形象。周总理的“四个昼夜”,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需要校准的“十二时辰”。
“旦时”是“再出发”的起点,我们必须校准“政治航向”。信仰坚定、梦想崇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是周总理毕生的写照。进入新时代,我们始终坚持思想清醒、理论预醒、行为警醒,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思想上更清醒。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工作部门,我们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工作定位、努力争先进位,推动党员、干部、人才各支队伍向中心聚焦聚神聚力,在服从服务大局中实现更大作为。理论上更预醒。“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作为负责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前的“窗口期”,我们将带头强化党内教育,开展“党建元素·微系列”活动,举办“靖江入党第一人——柳溥庆”事迹图文展,用好各类教育平台,引导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坚守初心。行为上更警醒。这次主题教育,中央明确了8个方面专项整治任务,我们将聚焦“四个对照”,勇于直面问题,深挖根源症结,认真检视自身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本事、政治自律等方面的不足,把主题教育当做一次检视病灶的政治体检、一次面向未来的自我革命。
“昼时”是“再奔跑”的起点,我们必须校准“民心所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四个不眠夜里,周总理到一线调研,展现的公仆情怀,正是我们调研先行需要坚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心。调研要有“低度”。到基层调研,就像地里的麦穗,身子越低,分量越重。围绕“质量党建”,我们开展“1+5”六个课题调研,与基层党(工)委开展联合攻关,组织不一样领域的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座谈访谈、结构化研讨,构成基层党建质量工程、农村党建“七个一”等一批管长远的制度机制,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研要有“温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很实在、很具体。新风行动中,我们聚焦群众身边事、关心事,组织市级机关部门认领组长项目200余个,推动解决群众身边问题1.5万余个,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调研要有“深度”。平时,我们到基层检查多、调研少,对基层党组织运行、干部队伍建设等第一手材料掌握的不够充分。今年,我们更加注重“解剖麻雀”,现场督导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软弱后进村整顿等工作,开展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调研式考察,跟踪评判机构改革后领导班子运行质态,将调研得出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增强组织工作聚焦中心、服务大局的本事和水平。
“夕时”是“再攻坚”的起点,我们必须校准“问题导向”。影片中,周总理带着问题寻找根源,从群众怨言呼声中剥开善意谎言,撤销了“大锅饭”。实践中,我们更是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查找和工作难题,把组织优势、干部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优势。聚焦“基层所缺”。我们抓实“书记项目”,引导基层围绕本地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选题立项,累计实施“书记项目”“委员项目”“支部项目”1400余个。聚焦“干部所需”。主动对标市委要求,把市委全会部署与配班子选干部有机结合起来,事业需要什么人就配什么人、岗位缺什么人就补什么人,更多从“更适宜、更胜任”的角度衡量干部、选拔干部。聚焦“人才所想”。破除人才评价“四唯”倾向,出台《“非共识性人才”认定办法》,建立人才评审结果互认机制,取消人才评价学历、资历、论文等诸多限制,推行市场定价理念,让更多人才有用武之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心得范文二
看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令人不禁深思,灾荒时期人民饿得头晕眼花,为什么还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是什么动力让垂暮之年的老奶奶卖了寿棺,只为让总理吃上一口自我亲手做的抻面?究其原因,正是周总理所说的“大食堂解散还是保留,人民群众说了算。”正是这“让人民群众说了算”的承诺和履行,才让人民群众如此的坚定的拥护共产党。
观后,我们不仅仅感动于周总理弯腰给汪教师穿鞋;雷雨天给抢救秧苗的村民熬姜糖水。而让所有人感触最深的应当是周总理说的那句“让人民群众说了算”。为何让群众说了算?片中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吐出了心声。
细想一下,我国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半封建地国家,变成世界东方的巨人;能从一个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东亚病夫之国,变成56个民族大团结的统一大中华;能从一个饱受外国列强任意欺凌半殖民地的贫困之邦。变成备受世界尊重和信任的伟大民族;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党坚持让人们群众说了算。忘记了这个真理,我们党就不会有亿万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就不能走出贫穷落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常说为人民群众说了算,那就应先弄清楚新形势下怎样让人民群众说了说。首先请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有最大的参与权。让群众充分参与决策、实施和评议的全过程。我们从"工作请群众监督",期望经过群众的监督和评议,来了解群众对我们的工作的满意度。到之后,"做群众工作"就要"为群众工作",也就是"决策请群众参与"。其次坚持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有最大的发言权。千条线,万条线,最重要就是群众路线。
我们要走群路线,就是要让老百姓说心里话,让他们打开话匣子。往往有个别领导干部对群众反映的话会采取压制或不予理睬的态度。这使得很多人感觉到“说真话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只好缄默不语。所以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意见要认真对待,进取反馈,保障群众的权利,勿挫伤群众真话的勇气。所以,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给大家创造敢于说真话的氛围,又何愁群众不敢说真话呢?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心得范文三
“公而为民,官而不显”“勤政为民,廉洁为政”是周总理令人最深刻的个人写照。做人民的勤务员,心中要始终有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的衣服上时刻紧扣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胸章,也始终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看纪实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被他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情、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所折服,知群众所难,解群众所忧。他对自我工作的定位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勤务员”,一名能够为百姓做点实事的党的普通干部。在伯延公社的四个昼夜,主动融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甘苦,不搞特殊化,注重工作方式,实事求是重调研,时刻把群众的酸与苦记在心中,殚精竭虑,苦撑危局,扎实稳步推进工作不断前进!
一个真正的人民“勤务员”,必定是时时刻刻想着人民,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这就是周总理交给我们后辈们最宝贵的财富!加入组织部大家庭半月余,一向在努力的融入到组工工作中来,以前对组织人才工作的概念是模糊的,只依稀记得旁人都在吐槽“组织部苦”“组织部加班多”“组织部……”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这是因为组织部的工作太重要了,工作太繁杂了,一环扣一环,几乎能够用“牵一发都动全身”来形容。要立足岗位,调整好自我的工作节奏,摆正心态,主动进取融入到人才科的工作中去,不懂的多请教,不了解的多看材料,勤总结,多思考,不断锤炼工作敏锐度,努力把好事办好,做一个本本分分、勤勤勉勉的党员、“勤务员”。
有时总在想,为什么人民群众对于周总理的感情是如此的真挚和虔诚?是否可简而言之,是因为周总理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一向在教育着我们。家风相连汇民风,民风相融立国风。多期望周总理能看到今日中国的崛起,多期望周总理能看一眼现代社会的繁华,多期望能告诉周总理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心得范文四
我单位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全体人员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景……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应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
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那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
我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也学习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经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景,广大党员干部仅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心得范文五
周恩来,对于80后的我来说,是一位从小学课本里、从电视里认识的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崇高的形象扎根于内心深处,不曾褪色。今日,他再次从银幕出此刻眼前,依然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像他身上陈旧的衣服—质朴而干净地真切。
如果从影片本身来说,虽我不是一个懂艺术的人,可是在我看来,影片所展现出来的“客观再现”本身已经摆脱了“艺术”粉饰、浮夸的束缚或者套路。没有粉墨登场、没有虚张声势、没有故作牵强,于是乎,影片的这种朴实的触角已自然而然触及到每个普通人的心灵。或许,这种真实、这种纯粹、这种灰白底色本身就是打动人心最强大的力量。
那是一个困难的年代,人们在生存线上挣扎、受难,村儿里的树叶已被摞光当粮食充饥,村主任为了“面子”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向周总理汇报虚假的现实状况,正如今日有些领导干部为了“面子”搞打肿脸充胖子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来忽悠上级领导干部。难能可贵的是,周总理没有“车轮转一转、手指一指”忽悠着“被忽悠”,而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搞起了真材实料的“调研”。他走进困难群众家、和老党员谈心请教、要求大家讲问题、摆事实、走上田间地头和农民一齐劳作……他用笔记录下他所看到的、所亲身体验到的农村问题,他用心感知着农民生存的疾苦,他用一个总理应有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职责态度为群众能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而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夜色中的那扇窗映着总理的身影,也照亮了那个积贫积弱年代群众们心中的期望。周总理的“四个昼夜”何尝不是对“实地调研”的最好诠释,又何尝不是对今日的领导干部如何开展“调研”的最好鞭策。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活着意味着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仅有精神不倒,眼里才能有光、脚下才能有路、未来才有期望!周总理亲自来到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伯延,他走街串巷,他为生病还坚持上课的赤脚江教师穿上那双已经不合脚的鞋,他吩咐把特意为他准备的红烧肉分给群众吃,他把自我和夫人的工资拿来给孩子买衣服、给老人备棺材……这些对于那里的、那个时代的群众,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它超乎了党关心底层群众的感动,它意味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总理和苦难群众在一齐!“在一齐”,它所传递出来的淳朴与真挚的强大情感足以让群众心里有底气、有依靠、有寄托、有信心!他用爱、用职责、用担当为群众筑起不倒的精神丰碑。
有一种眼神,充满期望,那是群众望向周总理的“信任”;有一种信念,充满力量,那是百姓对党的信仰;有一种精神,充满正能量,那是中国苦难人民生的勇气与斗志。周总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段困难的岁月,他像每日升起的太阳一样,给苦难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带去期望、带去温暖,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贫瘠的年代成了人民群众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导师,一个时代的命运需要伟人,一个民族的期望需要精神领袖。周总理,无疑是那个时代人民群众心中的精神领袖。
群众看见周总理就如突见很久不见而重逢的亲人会热泪盈眶,老大妈会那么幸福地将自我备的棺材拿去换成面粉给周总理做擀面吃……那种无法掩饰、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朴素地足以感染人心。周总理,之所以让人民群众如此爱戴,与其是说因为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党,不如说他把毕生的爱奉献给了人民群众。
“周总理”,这个饱含深情的称谓在几代人的心里,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职位,俨然已成一个爱戴的尊称、一份虔诚的怀念。席间,会听到浅浅的“唏嘘的叹息”,我明白如泉水般清澈而感动的泪水让气息的律动有了颤抖。我也深知在座的党员干部能有这样的情感流露—中国的未来值得期待!
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是好事,可是作为领导干部,依然不能放松自我身上的职责与使命,因为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民生问题、国际挑战依然严峻。中国的未来依然需要越来越多像周总理一样的领导干部,真正拥有一颗纯粹为人民服务之心,真正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念,真正肩负起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重任,把自我真正融入人民群众中,融入国家的命运中。
干群的血肉关系不可模糊、更不可疏远。民心聚需要干群同呼吸、共命运,国家昌需要干群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今日,有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甚至伤害群众,有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于人民的幸福不顾、于国家的前途不顾,这样的所作所为、这样的思想境界于“领导干部”的身份与职责是何等不相称、又是何等羞愧与渺小。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我看来,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它所传播的正能量,期望能让“迷途”的党员干部自警、自省、自我鞭策、重塑信念、坚定使命,也期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少一分浮躁、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份脚踏实地、多一份求真务实、多一份为这个国家真正做点什么的歇斯底里,为“中国梦”的腾飞多一份纯粹的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