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名之辈》有感范文欣赏_《无名之辈》观后感
观《无名之辈》有感范文欣赏_《无名之辈》观后感
《无名之辈》该片讲述了在一座山间小城中,一对低配劫匪、一个落魄的泼皮保安、一个身体残疾却性格彪悍的残毒舌女以及一系列生活在社会不同轨迹上的小人物,在一个貌似平常的日子里,因为一把丢失的老枪和一桩当天发生在城中的乌龙劫案,从而被阴差阳错地拧到一起,发生的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喜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无名之辈》有感范文欣赏_《无名之辈》观后感!
观《无名之辈》有感范文欣赏_《无名之辈》观后感【一】
《无名之辈》是部荒诞喜剧,可生活有的时候还可以比剧情更荒诞、讽刺。
两个笨贼的行为表面是智商不在线,但了解了他们走到这一步的原因,“坏人”两个字,竞也说不出口。他们是贼,可又是谁,偷了他们的人生呢?
最有感触的人是胡广生,一个因为捡到一条死了的蛇而改变了人生轨迹的人。我们有多少人是为了别人的眼光活?“捧杀”,就是这个效果吧?小孩子,越夸他能吃就越能吃,越夸他聪明就越要展现自己的聪明。当有一天发现自己也有不聪明的时候,就要掩盖、不接受,要证明自己真的聪明……最后,就活成了别人嘴里的样子。胡广生,为了“做大事”而做大事,结果终于真的上了电视新闻,却毁了自己的人生。
刚刚说过,这部电影另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人物形象饱满。即便是五哥,也不过是被欠了太多钱才出此下策。而执着的马先勇,也有些让人讨厌的特质。马嘉祺,是最近看到了第二个为了尊严想死掉的角色,另一个是《me before you》的男主。两个主人公都相似的经历,都是因为交通事故,在最好的年龄、最好的状态,直接变成了只有脖子以上能动。如果没有从前的美好,高位截瘫也不是非要去死的。可是现实残酷的地方就在于,让一个人直接从天堂到了地狱,并且宣判你将永生于地狱之中,再无回去的机会,甚至是回到人间也不行。这时候,别告诉他/她什么要坚强、要为了爱你的人活下去,这些要求只能让当事者更痛苦!
很久之前看过另一部与安乐死有关的德国电影《道别派对》,也是用戏谑的方式讲述严肃的悲剧色彩的故事,里面对于安乐死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更引人深思。
有尊严的死去和委曲求全的活着,哪一个更好?如果一个高位截瘫,或者被病魔折磨的痛不欲生的人请求你帮忙结束他的生命,答应和拒绝,到底哪个更慈悲?也许这个问题本身就太残酷,道理与千古难题“妈妈和媳妇掉河里先就谁”雷同!
观《无名之辈》有感范文欣赏_《无名之辈》观后感【二】
周六晚上,我们一家来到万达影城观看无名之辈这部感动人心的电影。
六点我们来到影城,去自动售票机面前,输入数字取票,我们终于来到影厅,看上了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农村的两个兄弟来到城市发展,他们偷了太爷的枪,来城市打劫,可是武器落后,只能去抢一家手机店,他们来到手机店,用锤子敲放样机的玻璃,敲了半天才发现,可以从下面打开,看来没文化的人到哪里都很鲁莽,更搞笑的还在后面,他们拿回到家才发现都是模型,哎,村里面的人来到城市,一家生活平凡的手机店员工都能把他俩坑了,真是没文化真可怕,他为了报复杀了人,最后被刑警拿激光枪包围了。
看到了这,我明白了一件事,如果一个人没了文化出来混日子,那就只能挨打,还有,如果你触碰了法侓,你的后半生将会在监狱过完,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人,不要触碰法侓,生命是很美好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
无名之辈这部电影让我受益匪浅。
观《无名之辈》有感范文欣赏_《无名之辈》观后感【三】
电影《无名之辈》上映当天,因为喜欢任素汐,我就去家最近的电影院看了一场,很喜欢。很想你们也能去看一看,于是就有了这一篇。
看电影是非常非常非常个人的体验,喜欢或者不喜欢,确实没必要形成鄙视链,也当真用不着说服别人。这世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可以互相完全理解,任何人对别人的所谓解读,本质上也不过是自我剖析和自我投射。就如和菜头所说,“每个人对一件事情、对一个人的评价,其实跟他要评价的人或者事关系不大,他说的,是他自己。”
另外,曾经有不少家长问过我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我没什么高见,只能从自己的学习经历里拾掇出一些也许有用的经验,分享给他们。而通常我能给出的建议,无非就是反复进行事实与观点的判断性训练——人人生而平等,这是事实还是观点?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事实还是观点?区分事实与观点,是批判性思维建立的起始点,当你不再把“自己的观点”当成“世界的事实”,你的思考才真正开始有了质量。
拍电影也一样,导演用镜头表达的,是事实还是观点?你把它当事实来看,就会不断在人物命运的真伪上纠结烦恼,对故事的开始充满警惕,对故事的结尾也心存怀疑。而如果你把它当成观点来看,导演表达的是他对生活的认知、人世的理解,那么你很可能就会因为他所提供的另外一种观察人生的视角,而收获了另外一种理解上的可能性。
我认为电影是观点。同样,我的这篇观后感,也是观点。
《无名之辈》是一部喜剧,看完之后也依然不会更改这个判断。《无名之辈》的笑点没有《西虹市首富》密集,但是它在人物的设定以及台词的琢磨上,一定是奔着让观众笑起来的目标使劲。人为什么会笑呢?心理学上给出过结论——优越感。托马斯·霍布斯说过:“笑,是发现事物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感时,那种突然的荣耀感。”这也是为什么喜剧演员总是受人欢迎的原因,观众看到他们的时候,总是具有心理优势,无论是智力上的优越感还是居高临下的同情心,那都是一种极为愉悦极为舒坦的感觉。
说《无名之辈》是喜剧,就是这个原因。从影片的一开始,观众就收获了极强的智识优越感。两个憨贼,从一个愚蠢的欲望开始,做了一系列愚蠢的事情,看得人心里既着急,又隐隐觉得活该,社会达尔文主义立刻在脑海里占据了制高点——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是你们自己没文化没脑子,所以活该成为笑柄,活该没有尊严。
直到,任素汐的出现。
任素汐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位遭遇车祸而高位截瘫的姑娘,从她的出场开始,影片开始变得小心而又克制,明明底下蓄积着汹涌澎湃的情感力量,但导演就是不让这种力量流于表面,于是造成了观众在理解上的巨大误差。任素汐几次盯着枪管看的眼神,总让你以为这不过是犯罪片惯用的伎俩,用眼神揭示内心活动,用眼神表达歹徒与受害者之间的角力。直到导演掀开了谜底,你才发现自己的理解全然是错的,你才惊觉那些潜沉的情感力量。到此,你的优越感才能退场,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更为艰难的思考。
好的电影往往具有文学性,而我对《无名之辈》突然的喜欢,也恰恰是因为,它让我不断想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我试图理解为什么任素汐想死的时候,在我想弄清楚悲剧为何偏偏降临在她身上的时候,在我努力分辨我究竟是出于优越感、还是出于对人世的理解才涌起同情的时候,我脑子里全是史铁生。
(跑个题,前些天为凑单买了本8块钱的《朝花夕拾》,就是那本鲁迅的《朝花夕拾》。不知道语文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感觉哪个作家要是被选入了语文课本,就相当于永远脱离了人民,从此曲高和寡,乏人问津。鲁迅是一个,史铁生是一个。在读《朝花夕拾》之前,我从没觉得我这辈子能够去读鲁迅,读完之后,就想给身边的孩子每人买一本。)
史铁生和任素汐一样,都是在最狂妄的年纪,忽然残废了双腿。除了同样地思考关于死的事,史铁生还要思考人为什么要出生,他甚至试图要把整个世界想个明白,最后他在《我与地坛》里写道:“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由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
“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你看,人和人之间真正的理解,只能发生在抛弃了优越感之后。如果你明白,你之前那些虚幻的优越感,并不是你辛苦赚来的,那只不过是上帝掷骰子,随机所做的分配而已。你就不会高看自己的努力,也不会低估运气的占比。于是,你就可以站在全新的角度里,重新审视电影里的每一个无名之辈,就能感受到之前从未体会过的人间暖意。因为,如果你恰好被命运分配了一张烂牌,如果你要质问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无名之辈》给了你至诚至真的答案。
如果不忙,去电影院找找答案吧。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史铁生
观《无名之辈》有感范文欣赏_《无名之辈》观后感相关文章: